语文版八年级下满江红秋瑾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62766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7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年级下满江红秋瑾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满江红秋瑾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满江红秋瑾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满江红秋瑾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满江红秋瑾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年级下满江红秋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年级下满江红秋瑾ppt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巾帼英雄 秋瑾,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xun卿(璇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秋瑾简介,(1877-1907),历史上最拽的十个女子,长孙皇后(唐太宗)最贤惠的女人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貂蝉最早的女间谍吕雉最狠毒的女人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夏姬(郑穆公之女)最妖娆的女人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万贵妃(明宪宗妃子)最有魅力的女人秋瑾最豪气的女人,在国家民族面临危亡 的时候,巾帼不让须眉的一代女侠秋瑾,抛家弃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

2、样的生,去追求民族振兴的方法,把“最有豪气的女人”这样的称谓献给这样的女英雄的确是实至名归。,坚毅之美秋瑾,写作背景,1903年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去北京居往。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词作翻译,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的菊花遍地盛开,(我的)容颜却是那么的憔悴。刘邦用四面楚歌战胜了项羽,我漂泊了八年还想着那个

3、家作什么。既然我那么痛苦,何必还强颜欢笑呢,离开也没有什么难的! 我虽然不是男儿身,心却比男儿还刚烈。有志气的文人肝胆相照的胸襟,常常是不被人理解的。那些心胸狭窄的俗人怎么能够明白我的心意?自古英雄衰弱的时候总是要受尽痛苦折磨的。在这个迷茫的社会里,我要去哪里寻觅知音?(我的)泪水浸湿了衣裳。,词作赏析,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致秋誉章书),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首先写中秋佳节暂住北京的情景,菊花盛开,秋色明净。“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

4、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愁苦的心理。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要冲破家庭牢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并不过分。“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作者却寓居客栈,不免有“人比黄花瘦”的冷落之感。但想到八年奴仆不如的生活,而今破楚自立,又不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喜悦之情。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词的

5、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巾。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儿烈”,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离家出走以后,下一步怎么办?这是摆在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平日诗人,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现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何处觅知音”?这对当时的秋瑾来说,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她的前途和事业。特别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的叛逆行为,究竟能得到多少人的同情和支持?所以作者清醒地估计到“必知音之难遇,更同调而无人”的困境(致琴文书)。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

6、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词作赏析,满江红 小住京华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若将依,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首词写出她对身为女子、受礼教束缚、被人轻视、不得施展抱负的忿忿不平,表现她侠义满胸怀、肝胆过男子的气概,表现其不满封建婚姻,反对封建压迫,要求男女平权的思想。,二、反对封建压迫 秋瑾前期诗歌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表现其不满封建婚姻,反对封建压迫,要求男女平权的思想。 咏琴志感 泠泠七弦琴,所思在翠岑。成

7、连奋逸响,中散叹销沉。 世俗惟趋利,人谁是赏音若无子期耳,总负伯牙心。,谢道韫 咏絮辞何敏, 清才扫俗氛。 可怜谢道韫, 不嫁鲍参军。,三、忧心祖国危亡 表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忧心国家民族前途,渴望戎装杀敌与难酬报国壮志的爱国情怀,是秋瑾前期诗歌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整个前期诗歌中思想性最强的部分。 黄金台怀古 蓟州城筑燕王台, 招士以财亦可哀。 多少贤才成底事, 黄金便可广招徕?,杞人忧 幽燕烽火几时收, 闻道中洋战未休。 漆室空怀忧国恨, 难将巾帼易兜鍪。,她这一时期的诗词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鼓吹革命,号召人们起来抗敌救国;二是宣传用武力推翻清朝统治;三是继续宣扬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权。

8、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奋力拯救祖国危亡的革命英雄主义,是她后期作品中响遏行云的最强音。,一、 感时瓜分惨祸依眉睫,呼告徒劳费齿牙。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十葬秋瑾,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7月13日在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被捕后没有一句供词,只留下一纸,上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轩亭口秋瑾广场,“鉴湖女侠”秋瑾生前曾有遗愿给她的好友徐自华:“埋骨西泠,与岳武穆相邻。”然而残暴清廷竟容不下三尺孤坟,短短七年里,灵柩辗转于绍兴、杭州、湘潭,迁移了七次,直至辛亥革命胜利,民国建立,终于遂了“埋骨西泠”的遗愿。不料新中国建立后,又遭遇四度搬迁。,秋瑾绝命诗,秋瑾墓位于在杭州市区白堤尽头西泠桥畔。墓正面有大理石墓碑,上刻孙中山亲笔题词“巾帼英雄”四字。背面立有吴芝瑛、徐白华所书的墓志铭原石。,秋瑾墓依山面湖,松柏环列,掩映在四季常青中。,秋瑾墓,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