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目标理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63584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径目标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路径目标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路径目标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路径目标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路径目标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径目标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径目标理论ppt课件.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路径-目标理论,WHO:,由多伦多大学的组织行为学教授罗伯特豪斯(Robert House)最先提出,后来华盛顿大学的管理学教授特伦斯米切尔(Terence R. Mitchell)也参与了这一理论的完善和补充。,Content:,路径-目标理论目前已经成为当今最受人们关注的领导观点之一。路径-目标理论来源于激励理论中的期待学说。期待学说(即期望理论,这一理论以弗罗姆的研究最有代表性)认为,个人的态度,取决于他的期望值的大小(目标效价)以及通过自己努力得到这一期望值的概率高低(期望几率)。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

2、目标相一致。“路径目标”的概念来自于这种信念,即有效领导者通过明确指明实现工作目标的途径来帮助下属,并为下属清理各项障碍和危险,从而使下属的这一履行更为容易。,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内容:,路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利用结构、支持和报酬,建立有助于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路径。这里涉及到两个主要概念:建立目标方向;改善通向目标的路径以确保目标实现。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领导过程。路径目标的领导过程如下:领导者确认员工的需要,提供合适的目标,通过明确期望与目标的关系,将实现目标与报酬联系起来;消除绩效的障碍,并且给予员工一定的指导。该过程的期望结果包括工作满意、认可领导考和更强的动机

3、。这些将在有效的绩效和目标实现中得到反映。(2)目标设置。目标设置是取得成功绩效的标的,它可以用来检测个体和群体完成绩效标准的情况。群体成员需要感觉到他们的目标是有价值的,并且可以在现有的资源和领导下达到该目标。如果没有共同目标,不同的成员会走向不同的方向。,(3)路径改善。领导者在决定顺利实现目标的路径之前,还需要了解一些权变因素和可供选择的领导方案,特别是必须权衡确定对两类支持的需要。第一类是任务支持,领导者必须帮助员工组合资源、预算以及其他有助于完成任务的因素,消除有碍员工绩效的环境限制,表现出积极的影响,并且对有效的努力和绩效给予及时认可:第二类是心理支持,领导者必须刺激员工乐于从事工

4、作。(4)领导风格。按照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的行为被下属接受的程度取决于下属是将这种行为视为获得满足的即时源泉还是作为未来获得满足的手段。领导者行为的激励作用,在于它使下属的需要和满足与有效的工作绩效联系在一起,并提供了有效的工作绩效所必需的辅导、指导、支持和奖励。为此,豪斯区分了四种领导风格:指导型领导、支持型领导、参与型领导、成就取向型领导。,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内容:,(5)路径目标理论提出了两类情境作为领导行为与结果之间关系的中间变量,它们是下属控制范围之外的环境(任务结构、正式权力系统以及工作群体),以及下属个性特点中的一部分(控制点、经验和感知能力)。要想使下属的产出最多,环境因素

5、决定了作为补充所要求的领导行为类型,而下属个性特点决定了对环境和领导者行为作出何种解释。在工作环境中,领导者必须确认员工的任务是否已经结构化了;正式权力系统是否最适合于指挥型或参与型领导,以及现在的工作群体是否满足了员工的社会和尊重需要。,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内容:,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原理:,“目标-途径理论”同以前的各种领导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立足于部下,而不是立足于领导者。在豪斯眼里,领导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发挥部下的作用,而要发挥部下的作用,就得帮助部下设定目标,把握目标的价值,支持并帮助部下实现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提高部下的能力,使部下得到满足。这样,就形成了这一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6、:一是领导方式必须是部下乐于接受的方式,只有能够给部下带来利益和满足的方式,才能使他们乐于接受二是领导方式必须具有激励性,激励的基本思路是以绩效为依据,同时以对部下的帮助和支持来促成绩效。也就是说,领导者要能够指明部下的工作方向,还要帮助部下排除实现目标的障碍,使其能够顺利达到目标,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尽量使职工需要得到满足。,领导人的职能,按照豪斯的概括,领导人的职能,具体表现为六个方面:唤起员工对成果的需要和期望;对完成工作目标的员工增加报酬,兑现承诺;通过教育、培训、指导,提高员工实现目标的能力;帮助员工寻找达成目标的路径;排除员工前进路径上的障碍;增加员工获得个人满足感的机会,而这种满足又

7、以工作绩效为基础。,要实现这种以部下为核心的领导活动,必须考虑部下的具体情况。显然,现实中的部下是千差万别的。员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员工的个人特质,二是员工需要面对的环境因素。就员工的个人特质而言,新手和老手不一样,技术高低不一样,责任心的强度不一样,甚至年龄大小、任职时间长短,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仅以性格差异为例,内向型的员工,更易于接受参与式领导,而对指示式领导有所抵触;而外向型员工,则更易于接受指示式领导,却不大适应参与式。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那他就会抵触指令;而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那他就会害怕授权。,领导人的职能,就员工面对的环境因素而言,不同企业、

8、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不一样,企业组织的权力系统不一样,基层的工作群体不一样。如果是明确清晰的工作任务,有效得力的权力系统,友好合作的工作群体,那么,强化控制明显属于多事,还会伤害员工的满足感;而如果情况相反,放松管制就会出现偏差,同样会招来员工的抱怨。单纯以工作任务而论,如果完成任务不能使员工得到满足,那么领导人越加强规章制度,越施加任务压力,员工的反感就越大。所以,“目标-途径理论”强调,领导方式要有权变性。,领导人的职能,领导者选择领导方式,1.它使下属的需要满足与有效的工作绩效联系在一起;2.它提供了有效的工作绩效所必须的辅导、指导、支持和奖励。,领导者行为的激励作用:,四种领导行为与风格

9、,为了考察这些方面,豪斯确定了四种领导行为:1.指导型领导(Directive Leadership):领导者对下属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说明,包括对他们有什么希望,如何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等等。指导性领导者能为下属制定出明确的工作标准,并将规章制度向下属讲得清清楚楚。指导不厌其详,规定不厌其细。2.支持型领导(Supportive Leadership):领导者对下属的态度是友好的、可接近的,他们关注下属的福利和需要,平等地对待下属,尊重下属的地位,能够对下属表现出充分的关心和理解,在部下有需要时能够真诚帮助。3.参与型领导(Participative Leadership):领导者邀请下属一起参与决策。参与性领导者能同下属一道进行工作探讨,征求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将他们的建议融入到团体或组织将要执行的那些决策中去。4.成就取向型领导(Achievement-Oriented Leadership):领导者鼓励下属将工作做到尽量高的水平。这种领导者为下属制定的工作标准很高,寻求工作的不断改进。除了对下属期望很高外,成就导向性领导者还非常信任下属有能力制定并完成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在现实中究竟采用哪种领导方式,要根据部下特性、环境变量、领导活动结果的不同因素,以权变观念求得同领导方式的恰当配合。,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