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之羁旅思乡羁旅行役诗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65348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鉴赏之羁旅思乡羁旅行役诗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诗词鉴赏之羁旅思乡羁旅行役诗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诗词鉴赏之羁旅思乡羁旅行役诗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诗词鉴赏之羁旅思乡羁旅行役诗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诗词鉴赏之羁旅思乡羁旅行役诗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鉴赏之羁旅思乡羁旅行役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鉴赏之羁旅思乡羁旅行役诗ppt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羁旅乡思,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学目标:1、了解羁旅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2、掌握鉴赏羁旅诗的情感和常用手法,一、什么是羁旅思乡诗?,古代文人或因在外做官,或因游学赶考,或因征战在外等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以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称之为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羁旅,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

2、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思乡(亲)缘由:,内在 孤寂落寞久戍边关,遥无归期;漂泊在外,身不由己;宦游失意,仕途坎坷,贬官异地;友遭不幸外在 感时触景 战乱频仍,背井离乡;山长水阔,有家难回;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中秋望月,重阳登高, 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 杨柳青青,花开花落。,二、羁旅思乡诗的主要标志,(1)诗题中多含有“驿站”“客舍”“登高”“望月”“忆”“孤”“寄”“行”“宿”“思”等能够体现漂泊客居之意的词语 (2)特殊的节日,如元宵、寒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也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三、

3、常见意象: 1、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碛q (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2、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

4、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孤雁:孤

5、独 、思乡、 思亲。鸿雁:音信、 消息、书信对亲人的思念。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4、鹧鸪羁旅乡愁,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成为一种象征意义上的鸟了。,5、船,用以表现“漂泊”之感,还有浮萍、飞蓬、飘蓬、孤雁、沙鸥等。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

6、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6、柳 “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经常暗喻离别,表示留恋、伤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7、燕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

7、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1)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xi hng ,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 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2)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8、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

8、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9、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10、浮云 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11、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12、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3、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14、丁香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15、芭蕉 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16、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

9、梧桐叶落时。,17、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18、猿啼 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19、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20、高楼 西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21、茅店 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意与思乡之情。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22、秋风、秋霜、衰草 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23、莼羹鲈脍 chn gng

10、l kui 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24、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25、白云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白云也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26、寒山、烟、暝色、宿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

11、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 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捣衣”和“砧声”: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29、 用“声”来表达思乡之情,意象三字经:,夕阳外,暮霭里,月光明,秋风起

12、, 杨柳色,春草绿,梧桐树,芭蕉雨, 鹧鸪鸣,子规啼,雁南飞,宿鸟归, 倚高楼,浮云飘,凭栏处,萧声咽, 碧云天,黄叶地,暮钟响,流水长, 驿馆里,孤灯下,茅店月,板桥霜, 长亭外,古道边,杨花落,笛声残 ,四、思乡怀远诗意境常用术语:,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五、羁旅思乡诗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思乡诗或触景伤情,“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或感时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或伤春悲秋,感慨韶华易逝,“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或日暮思归,“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的登黄鹤楼);或因梦寄情,“夜来幽梦忽还乡”(苏轼的江城子)。其思

13、想感情大致有三类:,(1)天涯漂泊羁旅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孤独伤感。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书写漂泊无定的孤苦。借旅途所观、所闻等,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天涯漂泊羁旅愁,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天涯漂泊羁旅愁,乡思 李觏 gu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天涯漂泊羁旅愁,(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游子吟 孟郊慈 母 手 中 线,游 子 身 上 衣。临 行 密 密 缝,意 恐 迟 迟 归。谁 言 寸 草

14、 心,报 得 三 春 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思念亲友,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征人思乡,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枝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闺中怀人,(3)羁旅他乡幽怨愤。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五

15、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这首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

16、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4)厌恶战争思乡情,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以及人民的的苦难生活。,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此诗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戌,感到痛苦不堪,面对着荒凉的环境更是心生怨苦,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诗中没有一字是怨,只是客观地记录征人岁岁朝朝征战的生活情况,描绘边地荒凉寒苦的景象,而

17、征人深深的怨情已寓于其中,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四、羁旅思乡诗的主要艺术手法,(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羁旅思乡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怀想,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生活的憧憬。,(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来衬托哀情是羁旅思乡类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杜甫

18、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3)对面落笔(又叫“反说”“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通过写思念对象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常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如杜甫的

19、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本诗是其中早期的一篇佳作,反映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愁。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却运用反向落笔。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亦如此。,(4)细节描写。如张籍的秋思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20、行人临发又开封)中摄取“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进一步将“意万重”“说不尽”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尤能表达诗人对这封家书的慎重和对故乡深深的思念,细节典型,生动感人。,(5)因梦寄情,虚实结合。羁旅思乡诗中的许多悲情都是借助梦境得以宣泄的。悲情起于理想的追求和失落,明知不可能,却还要坚持这种虚幻的梦境,以求一丝慰藉。然而梦境破灭之后带来的是更大的悲情甚至是绝望。即便如此,诗人还是惯常使用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来倾诉自己的离情别绪。如苏轼的江城子,因梦寄情,虚实结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

21、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诗人用朴实无华、近似白话的言词,写实情真,记梦意深虚实相间,轻重结合,全无雕琢痕迹,却意义深远。由于句式参差,虽明白如话,却韵味醇厚,使人倍感沉痛。,塞上听吹笛(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

22、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六、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形象含蓄、耐人咀嚼。,以景结情,山中 唐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红叶飞。 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更何况秋风风寒。黄叶在漫山飘飞。 从通篇的艺术构思来看,诗人采用了兴法起结的艺术手法.一下笔便借景兴情,结尾处又以景

23、结情,把所要抒写的思想感情融入一个生动、开阔的画面中,让读者从画中品味.这样,便收到了语虽尽而思绪无穷的艺术效果.,七、鉴赏羁旅诗角度归纳,1.挖掘关键信息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是鉴赏的切入点。,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2、留心景物意象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望月怀远”,如200

24、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 “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3、注意常见手法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

25、,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侧面落笔。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赏析做题的一般方法1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2 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 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 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09山东卷)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 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 谁家红袖凭江楼?,抓关键词句,领会主旨,写水面平缓,水流悠长江面空寂,暗示羁旅孤寂,一写时令天气变化,一写作者内心情感的波动。,看到红袖凭楼情景联想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回家,思家之情更浓。,体

26、验高考,(1)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2006江苏卷),鹧鸪天(元)魏初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lun团圆)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体验高考,抓题目,品手法,(2004全国卷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27、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1)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试牛刀,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人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游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杜陵:作者的故乡。作者以“凫雁满回塘”收束全诗,试简析其妙处。,答案示例一:(“凫雁满回塘

28、”)这一句运用想象的手法(点明手法1分),通过写梦境中故乡回塘水暖、凫雁自乐的明快清新的景名胜(分析句意1分),含蓄而又强烈(表达效果1分)地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急欲归去的迫切心情(主旨情感1分)答案示例二:(“凫雁满回塘”)这一句运用对比的手法(点明手法1分),梦境中故乡回塘水暖、凫雁自乐的明快清新与旅途中的孤寂凄清形成鲜明的对照(分析句意1分),强烈而又含蓄(表达效果1分)地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急欲归去的迫切心情(主旨情感1分)4分。表现手法,1分;分析句意,1分;表达效果,1分;主旨情感,1分。,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

29、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答题分析: 答“为什么”,要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欲借

30、“归雁”捎去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托雁捎个信,烦劳它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自己问候一下家里人。这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含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2分)。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2分)。(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31、2分),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特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2分)。,(10年全国卷)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被贬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案: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

32、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10年全国卷)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被贬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案:一句一个场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

33、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06四川) 夜 归 (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解析: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06四川) 夜 归 (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意象去揣摩画面的意境思想情感的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