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66640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四首诗。2、了解作者及作品,并了解写作背景。3、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提升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峨眉山月歌 李白,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

2、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二岁时,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代表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属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

3、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学会停顿,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半轮秋:,君:,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指作者的友人。,顺流而下,诗歌意境,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我”乘船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流而下,驶向渝州。,结合诗句理解,诗歌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意境?,赏析,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你能找出来吗?作用是什么?,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

4、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另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呢?心情怎样?,这首诗描写了月夜映江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秋夜行船思念家乡和友人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积累李白的诗两首3、积累李白诗中写月的诗句,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任工部员外郎,又称杜工部。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5、被尊位“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创作背景,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久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句赏析:,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久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赏析: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盛世的深情怀念。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情感却很重。“岐王宅”“崔九堂”,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人心目中,这两个开元盛世时期文

6、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昔日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很寻常的,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却已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境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赏析: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后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况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幡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既是即景书事,也是有意无意之间的寄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主题,这首诗通过

7、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岑参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词语理解:,九日:,强:,怜:,傍:,行军:,行营,军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勉强。,可怜。,靠近,接近。,试译诗文,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九月九日重

8、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在这战场零星开放了。,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1、重阳登高,首句为何要说“强欲”?,2、第二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3、你认为第三句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4、你能描绘出最后一句诗句表现出来的画面吗?,思考:,主题:,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

9、苦的关切。,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李益(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人。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首。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作者简介,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联想画面,在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仿佛看到有

10、一个人吹着笛子。,塞外将士思念自己的家乡。,这笛声使人想到什么?,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怀?我们仿佛看到了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久久凝望着远方,品味语言,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诗中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沙似雪”“月如霜”用得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个“尽”字,写了将士怀乡的无一例外和绵绵不尽的乡愁。,了解诗家语,读懂诗人心,李益,我读懂了你,我读懂了,大漠如雪,月华如霜。,月色凄冷,渲染凄凉。,幽怨笛声,旷远苍凉。,置身边塞,征人思乡。,(结合具体诗句理解),诗歌主旨,这首诗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图,从而抒发戍边将士的思乡愁情。,理解背诵,、描写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塑造出空寂清冷意境的诗句是?,、在这首诗中由写景转向抒情,道出守边将士深重急切的思乡情愫的诗句是?,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四首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