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6850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钩端螺旋体病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钩端螺旋体病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钩端螺旋体病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钩端螺旋体病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钩端螺旋体病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钩端螺旋体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钩端螺旋体病ppt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nosis,钩体病),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和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接触带菌的野生动物、家畜和疫水后,钩体可通过暴露部位的皮肤、粘膜感染机体。鼠类和猪为主要的传染源。个体免疫水平的差别以及受染菌株的不同,使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钩体呈细长丝状,圆柱形,螺旋盘绕细致,有1218个螺旋,规则而紧密。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使菌体呈C或S字形。钩体运动活泼,沿长轴旋转运动。中央部分僵直,两端柔软,有较强的穿透力。对人、家畜、野生动物都有致病性。 钩体长度一般为420m,平均610m,直径平均为0.10.2m。,病原学,问题:采用何种方

2、法对菌体进行观察和检查?,在暗示野显微镜下较易见到发亮的活动螺旋体。钩体的结构:菌体、轴丝、外膜。,菌体由胞壁、胞浆膜、胞浆组成。轴丝为钩体的运动器官,也是其支持结构。外膜薄而透明,具有抗原活性,产生保护性抗体。,革兰氏染色阴性。但钩体不易着色。可用镀银染色或甲苯胺蓝染色等方法检测。也可用荧光抗体染色检测。取血、尿及脑脊液检测病原,但阳性率不高。可超速离心集菌后直接镜检,以达到快速诊断目的。,据1986年国际微生物学会统计,全世界已发现的钩体共有23个血清群(serogroup),200个血清型(serovar)。我国已知有19群161型,是世界上发现血清型最多的国家。其中较常见的有13个血清

3、群、15个血清型。钩端螺旋体的型别不同,对机体的毒力、致病力也不同。,钩端螺旋体在宿主体内主要存在于肾脏、尿液和脊髓液里,在急性发热期,广泛存在于血液和各内脏器官。某些致病菌型在体内产生的钩体代谢产物如内毒素样物质,细胞毒性因子、细胞致病作用物质及溶血素等可引发机体剧烈反应。,钩体是需氧菌,常用柯氏(korthof)培养基和希夫纳培养基(pH 7.27.5) 2530培养。培养基中需加入新鲜灭活的兔血清。钩端螺旋体严格需氧,其生化特性不活泼,不能发酵糖类。如何进行采样和培养?早期钩体血症时取病人血液,床旁接种于含兔血清的柯氏培养基中,置28 孵育, 约1周左右生长,阳性可达3050。,钩端螺旋

4、体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可以在水田、池塘、沼泽和淤泥里至少生存数月。在低温下能存活较长时间。钩体对干燥非常敏感,干燥环境下数分钟即可死亡,极易被稀盐酸、70%酒精、漂白粉、来苏儿、石炭酸、肥皂水和0.5%升汞灭活。钩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如紫外线、温热5055,30min均可被杀灭。如何进行消毒?,猪钩端螺旋体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长江流域和南方各地常有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近年来黑龙江、新疆等地也有流行的报道。在夏、秋多雨季节为流行高峰期。猪的带菌率和发病率较高。一般呈隐性感染,也时有暴发。其临诊症状表现形式多样。急性病例以发热、贫血、水肿、黄疸、血红蛋白尿、流产、皮肤和粘膜坏死为特征。猪的

5、排菌量大,排菌期长,而且与人接触的机会最多,对人造成的威胁较大。,猪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 主要是发病猪和带菌猪。钩端螺旋体可随带菌猪和发病猪的尿、乳和唾液等排于体外污染环境;鼠类和蛙类也是重要的传染源。它们都是该菌的自然贮存宿主。鼠类能终生带菌,通过尿液排菌,造成环境的长期污染。传播途径 主要途径为皮肤,其次是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生殖道粘膜。易感性 各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仔猪发病较多,特别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发病最严重。中、大猪一般病情较轻。母猪不发病。,流行病学,多见于仔猪,特别是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呈暴发或散发流行。潜伏期12周。临诊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41,稽留35天。病猪精神

6、沉郁,厌食,腹泻,皮肤干燥,全身皮肤和粘膜黄疸,后肢出现神经性无力,震颤。有的病例出现血红蛋白尿,尿液色如浓茶;粪便呈绿色,有恶臭味,可见血粪。死亡率达50以上。,临诊症状(急性型),主要以损害生殖系统为特征。病初体温有不同程度升高,眼结膜潮红、浮肿,有的泛黄,有的下颌、头部、颈部和全身水肿。母猪一般无明显的临诊症状,有时可表现出发热、无乳。妊娠不足45周的母猪,感染后47天可发生流产和死产,流产率可达2070。怀孕后期的母猪感染后可产弱仔,仔猪不能站立,不会吸乳,12天死亡。,临诊症状(亚急性和慢性型),此型以败血症、全身性黄疸和各组织器官广泛性出血以及坏死为主要特征。皮肤、皮下组织、浆膜和

7、粘膜、肝脏、肾脏以及膀胱等组织黄染和不同程度的出血;胸腔及心包内有浑浊的黄色积液;肺淤血、水肿,表面有出血点;脾脏肿大、淤血,或有出血性梗死;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或棕色,质脆,胆囊充盈、淤血,被膜下可见出血灶;肾脏肿大、淤血、出血;肠及肠系膜充血;肠系膜、腹股沟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呈灰白色。,病理变化 (急性型),各部位组织水肿,以头颈部、腹部、胸壁、四肢最明显;肾脏、肺脏、肝脏、心外膜出血明显;浆膜腔内常可见有过量的黄色液体与纤维蛋白;肝脏、脾脏、肾脏肿大。成年猪的慢性病例以肾脏病变最明显。,病理变化 (亚急性和慢性型),1微生物学诊断 采集病猪血液、尿液,或病死猪的肝、肾、脾和脑等组织。死后检

8、查要在1-3h内进行,否则菌体大部分会发生溶解。用暗视野显微镜直接镜检或用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查。组织中的菌体可染色后检查。病料可用作病原体的分离培养。2血清学诊断 主要有凝集溶解试验、微量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炭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法以及乳胶凝集试验。,诊断,1使用10氟甲砜霉素(肌注,0.2ml/kg.b.w,qd5)、磺胺类药物(磺胺-5-甲氧嘧啶,肌注0.07g/kg.b.w,bid5)。链霉素、土霉素等四环素类抗生素也有一定的疗效。病情严重的可用维生素、葡萄糖进行输液治疗。 2感染猪群可用土霉素拌料(0.751.5g/kg)连喂7天,可以预防和控制

9、病情的蔓延。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连续用土霉素拌料饲喂,可以防止发生流产。,治疗,1做好猪舍环境、水源、饲料的消毒工作。2及时发现、淘汰和处理带菌猪。3搞好灭鼠工作。4用灭活菌苗对有病猪的猪群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是绵羊和山羊共患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为显著的黄疸、血尿、皮肤和粘膜出血与坏死。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放牧期间更为多见。传染的主要来源是病畜和鼠类。病畜和鼠类从尿中排菌,污染饲料和水源,可以通过消化道和皮肤传给健羊,有时也可通过鼠咬伤、结膜或上呼吸道粘膜传染,间或可能通过交配传染或胎内感染。,羊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黄疸),最急性、急性 体温升高到4041.5,呼吸加快,脉速。粘膜发黄。尿呈

10、红色,有下痢。眼发生结膜炎,流泪。鼻腔流出黏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鼻孔周围的皮肤破裂。病期持续510d,死亡率达50以上。亚急性 症状与急性者大体相同。体温升高后可迅速降到常温。黄疸及血色素尿很显著。耳部、躯干及乳头部的皮肤发生坏死。胃肠道显著弛缓,发生严重的便秘。虽然可能痊愈,但极为缓慢。死亡率为2425。,临诊症状,尸体消瘦,可见粘膜呈深浅不同的黄色。皮下组织水肿而黄染。胸、腹腔内有黄色液体。肝脏增大,呈黄褐色,质脆弱或柔软。肾脏的病变具有诊断意义。肾剧烈增大,被膜很容易剥离,髓质与皮质的界限消失,组织柔软而脆。病期长久时,则肾脏变为坚硬。肺脏黄染,有时水肿,心脏淡红,大多数情况下带有淡黄色

11、。膀胱黏膜出血。脑室中聚积有大量液体。血液稀薄如水,红细胞溶解,在空气中长时间不能凝固。,剖检,1直接镜检钩端螺施体 采血液、尿液、脑脊液、肝、肾、脾、脑等病料。血液、尿、脊髓液以3000rpm离心30min,取沉淀物制成压滴标本,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肝、肾、脾组织先制成1:51:10悬液,经1500rpm离心510min,其上清液再以3000rpm离心30min,沉淀物制片镜检。2血清学检查 凝集溶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均可用于诊断。,诊断,1注意环境卫生,作好灭鼠、排水工作。2对新进入场的羊只,应隔离检疫30天,必要时进行血清学检查。3隔离病羊以后,将其他

12、假定健康的羊转移到具有新饮水处的安全放牧地区。4彻底清除病羊舍的粪便及污物,用1020生石灰水或2NaOH严格消毒。对饲槽、水桶及其他日常用具,应用开水或热草木灰水处理,将粪便堆集起来,进行生物热消毒。,预防,5当羊群或牧场发生本病时,应当宣布为疫群或疫场,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在最后一只病羊痊愈后30d,并进行预防消毒的情况下,才可解除限制措施。6在常发病地区,应该有计划地进行死菌苗或鸡胚化菌苗或多价浓缩菌苗注射。免疫期可达一年。,急性型 突然高热,粘膜发黄,尿色深,有大量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胆色素。常见皮肤干裂、坏死和溃疡。于发病后3-7日死亡。病死率较高。亚急性型 常见于乳牛。体温有不同程度

13、升高,食欲减少,粘膜黄疸,奶量显著下降或停止。乳色变黄如初乳状并常有血凝块,病牛很少死亡。经两月后逐渐好转,乳量恢复正常。 流产是牛钩端螺旋体病的重要症状之一。一些牛群暴发本病的唯一症状就是流产。,牛钩端螺旋体病,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按流行形式一般分为稻田型、洪水型和雨水型。南方以稻田型和雨水型为主,北方以洪水型和雨水型为主。钩体病主要以农村青壮年发病为主,集中在农忙季节。传染源 鼠类、猪及其它家畜。传播途径 钩体随带菌动物尿排出并污染水源。人接触疫水时,通过皮肤、粘膜感染。多发生在夏秋割稻季节或大雨洪水之后。,人钩端螺旋体病,起病急骤。早期 有高热、倦怠无力、全身酸痛、结膜

14、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中期 可伴有肺弥漫性出血,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晚期 多数病人痊愈。少数病人出现后发热、眼结膜炎以及脑动脉闭塞性炎症等。致死原因 肺弥漫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临床特征,1.流行病学史在钩体病流行季节,发病前一个月内有疫区旅居史,并接触过可疑疫水或动物及其排泄物。,诊断标准,2.早期主要症状和体征发热。短期内体温可达39左右,常为弛张热,可伴有畏寒等症状;肌痛。全身肌痛,特别是腓肠肌痛;乏力。全身乏力,特别是腿软明显;眼结膜充血。轻者主要在眼球结膜、外眦及上下穹窿部,重者除角膜周围外的全球结膜血管扩张呈网状,无分泌物,不痛,不畏光;腓肠肌压痛。双侧

15、腓肠肌压痛,重者拒按;淋巴结肿大。主要为表浅淋巴结及股淋巴结,一般为12cm,质偏软,有压痛,无化脓。,3.实验室诊断从血液或脑脊液或尿液分离到钩端螺旋体。从血液或尿液或脑脊液检测到钩端螺旋体核酸。病人血清中抗钩端螺旋体抗体恢复期效价比早期升高4倍或4倍以上。,1.败血症期起病至1周左右,血液中存在钩体。本期可有4种临床类型:普通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脑膜脑炎型。2.免疫反应期约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免疫反应,再度出现短期发热,部分病例出现眼结膜炎、视神经炎,少数于发病数月后出现脑动脉炎,引起头痛、瘫痪、失语等神经症状。,临床表现过程,黄疸出血型、秋季型、澳洲型、犬型等毒力较强的钩体菌型的感

16、染,常引起黄疸、出血和肾功能衰竭;伤寒流感型、7日热型,特别是波摩那型等毒力较弱的感染,则常引起钩体病的轻型。病情的轻重还与人体免疫状态的高低有关。,普通型突然畏寒、寒战、发热,呈稽留或弛张热。全身酸痛,腓肠肌疼痛尤为显著。患者衰弱无力。眼结膜充血,不痒亦无分泌物。表浅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多见。少数重症患者毒血症显著,于发病25日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进入休克。常伴有吐泻,而发热、充血等症状不明显。,肺出血型败血症出现35日,开始出现咳嗽,痰带血丝。患者面色苍白,心慌烦躁,呼吸、心率加快,肺湿啰音进行性增多,此为肺大出血先兆。数小时内可发展至面色极

17、度苍白、唇发绀、肺满布湿啰音。咯血频作,若未能控制,可发生口鼻大量涌血,呼吸困难或因呼吸道为血块梗阻而窒息。,黄疸出血型发病36病日,开始出现黄疸,肝肿大伴压痛。黄疸于10病日左右达高峰,重者可发生肝坏死。重症常有鼻衄、皮肤粘膜出血、呕血、便血、尿血、阴道出血等。尿中常见细胞、蛋白、管型。重者尿少、尿闭,发生尿毒症、酸中毒。,脑膜脑炎型发病47日,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脑脊液细胞数稍增多,蛋白轻度增加,可分离出钩体。少数重症患者呈现脑炎症状,发生昏迷、惊厥,甚至循环、呼吸衰竭。,血象: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病原分离:取早期病人血液接种柯索夫培养基,分离钩体。血清学检查:

18、凝集溶解试验,效价1400以上为阳性;双份血清效价呈4倍以上增长者可确诊。乳凝试验、反向乳凝试验可作快速诊断。,实验室检查,1.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早期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富含维生素B和C,容易消化的饮食;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出血严重者应立即输血并及时应用止血剂。肺大出血者,应使病人保持镇静,酌情应用镇静剂;肝功能损害者应保肝治疗。,治疗措施,2.抗菌治疗早期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有提前退热,缩短病期,防止和减轻黄疸、出血,保护脏器。青霉素。首次剂量为40万u,以后每日120160万u,分34次肌肉注射,避免发生赫氏反应。儿童剂量酌减或与成人基本相同。疗程7天,或体温正常后24日。重症病例

19、加大剂量,并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其他抗生素。四环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氨苄西林等。咪唑酸酯及甲唑醇。,赫氏反应多发生于首剂青霉素G注射后30分钟4小时内,因大量钩体被杀灭后释放毒素所致。主要症状为突然寒战、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心率、呼吸加快,原有的症状加重,并可伴有血压下降、四肢厥冷、休克、体温骤降等,一般持续30分钟至1小时,偶可导致肺弥漫性出血,应立即应用氢化考的松200300mg静滴或地塞米松510mg静注,伴用镇静降温、抗休克等治疗。,3.后发症治疗多采取对症治疗。重症患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加速恢复,减少后遗症。1.结膜炎扩瞳,1%阿托品溶液、

20、10%新福林溶液滴眼,1%新福林结膜下注射或用强力扩瞳剂(1%阿托品、4%可卡因、0.1%肾上腺素各0.1ml)结膜下注射等;眼部热敷;局部用可的松滴眼或结膜下注射。2.脑内闭塞性动脉炎大剂量青霉素G、肾上腺皮质激素,亦可用血管扩张剂如烟酸、氢溴酸樟柳碱(AT-3)、氨茶碱、理疗及针灸等疗法。,1.入侵途径、体内繁殖及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钩体自皮肤破损处或各种粘膜如口腔、鼻、肠道、眼结膜等侵入人体内,经淋巴管或小血管至血循环和全身各脏器(包括脑脊液和眼部),迅速繁殖引起菌血症。钩体穿透能力极强,可引起严重的感染中毒症状,以及肝、肾、肺、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病变。其病变基础是全身毛细血管损伤。,发病

21、机理,2.内脏器官损害各脏器损害的严重度因钩体菌型、毒力及人体的反应不同,钩体病的的表现复杂多样,病变程度不一,临床往往由于某个脏器病变突出,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类型,如肺弥漫性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功能衰竭型和脑膜脑炎型等。,3.中后期非特异性反应和特异性反应非特异性反应 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增多,但不化脓,仅出现轻微炎症反应。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明显,有明显的吞噬能力。出现腹股沟及其他表浅淋巴结肿大。特异性免疫反应 发病后1周左右,先后出现IgM、IgG。病程1月左右其效价达高峰。抗体出现后钩体血症逐渐消失。肾脏中的钩体不受血液中特异性抗体的影响,能在肾脏中生存繁殖并常随尿液排出。,1.肺脏主要病变

22、为出血,以弥漫性出血最为显著。是人体对毒力强、数量多的钩体所引起的全身性强烈反应。组织学检查可见到肺组织毛细血管完整,但极度充血、淤血以致溢血(并未见明显血管破裂)。在变性的内皮细胞内有时可见变性的钩体。肺比正常重12倍,外观呈紫黑色。切面呈暗红色。气管或支气管几乎全为血液充满。,病理改变,2.肾脏主要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管管腔扩大、管腔内充满血细胞或透明管型,可使管腔阻塞。间质性肾小球肾炎是钩体病的基本病变。电镜下小球内皮细胞无改变,免疫复合物和补体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肾间质呈现水肿,有大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少数嗜酸性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多数肾组织内可找到钩体。,3.肝脏肝组织损

23、伤轻重不一,病程越长,损害越大。病变轻者外观无明显异常。严重病例镜下可见肝细胞退行性变,脂肪变,坏死,严重的肝细胞排列紊乱;电镜下可见肝窦或微细胆小管的微绒毛肿胀,管腔闭塞。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嵴突消失。在分离的间隔中可找到钩体。由于肝脏的炎症、坏死,毛细胆管的阻塞及溶血等多种因素可导致黄疸和凝血功障碍,甚者造成急性肝功能衰竭。,4.心脏心肌损害常常是钩体病的重要病变。心包有少数出血点、灶性坏死。间质炎症和水肿。心肌纤维普遍浊肿、部分病例有局灶性心肌坏死及肌纤维溶解。心血管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全身毛细血管的损伤。,传染源鼠和猪是二个主要传染源。国内鼠类中,黑线姬鼠、黄毛鼠和黄胸鼠等带菌率较高,所带菌

24、群亦多;家畜中,猪携带的菌群与人的流行菌群完全一致,且分布广、数量多;与人接触密切,猪尿能污染居民点内各种水源;带菌率高,排菌时间长(370天以上);尿量大,尿内钩体数量多;猪圈潮湿多水,泥土和积水内存在大量钩体。犬、牛等也是重要的传染源。血清学检查证明,蛇、鸡、鸭、鹅、蛙、兔等动物有可能是钩体的储存宿主。,流行病学,传播途径1.经皮肤 接触带菌野生动物体后传染给家畜/人,家畜再传染给人/野生动物;人群经常接触被钩体污染的环境(水和土壤等),钩体经破损皮肤侵入机体。(外在环境如土壤等偏碱,气温22以上,钩体容易生长)。2.经鼻腔粘膜或消化道粘膜 钩体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系统的粘膜侵入机体

25、。如喝了大量疫水,吃了被钩体污染的食品时。3.其他从羊水、胎盘、脐血、乳汁及流产儿的肝肾组织中都能分离出钩体,说明可通过哺乳及先天性感染而传播。,易感人群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常与疫水接触者多为农民、渔民、下水道工人、屠宰工人及饲养员,因而从事农业、渔业劳动者发病率较高。从外地进入疫区的人员,由于缺乏免疫力,往往比本地人易感。病后可得较强的同型免疫力。在气温较高地区、屠宰场、矿区等,终年可见散发病例。,流行特征1.发病年龄分布以1039岁为最多,男性占80%以上。多为青壮年农民(从事牧、渔业劳动者发病率亦高),农村儿童并非少见,年龄2.好发季节为79月,8、9月达高峰,因而有“打谷黄”、“稻瘟病

26、”之称。3.流行形式根据我国钩体病的流行特点,大致可分四个主要流行;雨水型;稻田型;洪水型;散发型。4.外来人员易感性强。,1.常规检查与血液生化检查无黄疸病例的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升高;黄疸病例的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中性粒细胞在81%95%之间;出血患者可有贫血、血小板减少。70%的病人有轻度蛋白尿、白细胞、红细胞或管型出现。黄疸病例有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可以升高,但增高的幅度与病情的轻重并不平行。50%的病例有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平均值是正常值的5倍)。,辅助检查,2.特异性检测病原体分离 在发病10天内可从血液及脑脊液中分离出钩体。第二周尿中可检出钩体。超速离心

27、集菌后镜检、荧光抗体染色、原血片镀银染色及甲苯蓝染色等方法直接检查病原体,阳性率在50%左右,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患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接种于幼年豚鼠或金黄地鼠腹腔内,晚期病例可用尿液接种于腹部皮下。35天后检查腹腔液或血液。,血清学试验凝集溶价试验(凝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间接红细胞溶解试验、间接荧光抗体法是用已知钩体抗原检测血中出现的相应抗体,不能做到早期诊断。近年来开展了乳胶凝集抑制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与间接荧光抗体染色试验等可以测出血中早期存在的钩体,已取得了早期诊断的初步成果。,凝集溶价试验(凝溶试验)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需不同型别活菌操

28、作,凝集素一般在病后78天出现,逐渐升高,可持续数月到数年。间隔两周双份血清,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凝溶试验阳性出现时间更早和更灵敏。显微镜凝集试验与ELISA的总符合率达86.2%。近年来国外已普遍采用钩体IgM抗体技术,有高度特异性。,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将从钩体菌体中提取的一种抗原成分,将其吸附于人“O”型红细胞表面致敏,遇到同种抗体,即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本试验具钩体感染的属特异性而无群或型的特异性,较凝溶试验阳性出现早,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适合基层推广应用。,间接红细胞溶解试验用钩体抗原物质将新鲜绵羊红细胞致敏,在补体存在的条件下与含有抗体的血清

29、混合时发生溶血,较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的灵敏性为高。,间接荧光抗体法将标准钩体菌株作成涂片,然后将检测病人的血清滴在已知菌株的玻片上,经洗涤,如病人血清中具有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再用抗人球蛋白荧光抗体与此复合物结合,发生荧光,即为阳性,此法无型特异法。本法检出抗体时间及阴转时间均较显凝试验抗体为早,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意义。,早期诊断钩端螺旋体DNA探针技术:一种敏感性高的早期诊断方法。用黄疸出血群哥本哈根型Wijnberg株DNA制备探针,可在硝酸纤维素滤膜上检出2pg的同源DNA。且致病性钩体不同血清群Patoc株呈交义杂交现象。DNA基因扩增(PCR)技术:一个新型诊断方法。因PCR只要有引

30、物便可进行试验,且方法简便,适用于大数量标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完全无凝集,与对照管相同。(A)+:25%以上钩端螺旋体凝集呈小蜘蛛状,大多数游离且运动活泼。+:50%以上钩端螺旋体凝集呈蜘蛛状,约有半数未凝集。(B)+:75%以上钩端螺旋体凝集呈蜘蛛状,其间有少数游离。(C)+:几乎全部钩端螺旋体凝集呈巨大蜘蛛状。(DEF),1.管理传染源疫区内应灭鼠,加强猪、犬、羊、牛等家畜的检疫工作。发现病人及时隔离。2.切断传染途径对流行区的水稻田、池溏、沟溪、积水坑及准备开荒的地区进行调查;加强疫水、粪便管理,修建厕所,改良猪圈。不让畜粪尿污染附近池溏、稻田和积水;对污染的水源、积水可用漂白粉及其

31、他有效药物进行喷洒消毒;管理好饮食,防止带菌鼠的排泄物污染食品。,预 防,3.保护易感人群个人防护在流行区和流行季节,禁止青壮年及儿童在疫水中游泳、涉水或捕鱼。与疫水接触的工人、农民尽量穿长统靴和戴胶皮手套,并防止皮肤破损、减少感染机会。免疫接种 皮下注射多价菌苗。被注射者可产生对同型钩体的免疫力,维持1年左右。接种对象为易感人群及疫水接触者。预防接种宜在本病流行前1个月,2次注射的间隔时间为710天。接种后1个月左右产生免疫力。新疫区需连续普种34年,以使疫情稳定。,4.预防性治疗对实验室、流行病学工作人员以及新进疫区的劳动者,疑似感染本病,但尚无明显症状者,可每日肌注青霉素G 80120万

32、u,连续23天做为预防用药。,1. 病人血液的直接镜检取早期病人血液一滴,加蒸馏水一滴,使血细胞溶解,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有否活动的钩端螺旋体。取早期病人静脉血12mL于无菌试管中待凝固。离心沉淀,吸取血清与血细胞交界处略显白色的悬液。涂片后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有否活动的钩端螺旋体。,附录-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方法,2 培养分离病原体病人血液培养采集早期病人血液,无菌操作接种于23管Korthof培养基中,每管接种13滴,置28培养。每隔57d取培养物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有无钩端螺旋体生长。若连续培养60d,仍不见钩体,判为阴性结果。,病人尿液培养接取病后两周以上病人中段尿3050ml于无菌离心管中,

33、35004000rpm离心1h。取沉渣0.30.5ml接种于24管Korthof培养基中,28孵育。每隔57d取材镜检。为提高检出率和减少污染,在采集尿标本的前一晚给病人服碳酸氢钠(NaHCO3)24g,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100400g/ml 5-氟脲嘧啶或1/2000的磺胺嘧啶。,3.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抗原的选择将我国15群15型钩端螺旋体代表株于Korthof培养基中,28培养57d,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每400倍视野下不少于50条,运动活泼并无自凝者可作显凝抗原。,抗原的制备病人血清56水浴灭活30min,用生理盐水以150(早期病人血清)或1100(恢复期)和1500两个稀释度作定性试验:两个稀释度血清以及作对照用的生理盐水各取50l,取15个代表株的培养液依次加入每列的三个孔中。摇匀后37孵育1.52h。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凝集情况。凝集滴度按原血清稀释倍数2计算。终点凝集滴度的判定以出现凝集(即视野中50钩体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作为终点凝集滴度。,4.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ELISA)将超声波抗原包被于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然后,依次结合待测抗体(第一抗体)和酶标抗体(第二抗体)。显色后,测读492nm处的OD值,待测标本OD值超过阴性标本2.1倍者可判为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