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新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6933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神经麻痹新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面神经麻痹新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面神经麻痹新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面神经麻痹新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面神经麻痹新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神经麻痹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神经麻痹新ppt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面神经麻痹,2,面神经解剖结构,面神经:第七对颅神经(混合神经),1、运动神经纤维:占大部分,支配面部表情肌,3、副交感神经纤维 (1)支配泪腺 (2)支配唾液腺,2、感觉神经纤维 (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耳后皮肤 (2)鼓索神经:支配味觉 (3)镫骨神经:支配听觉,3,4、三个神经核组成运动纤维 - 运动核副交感纤维-上涎核味觉纤维 - (孤束核)膝状神经节,4,5,二.面神经的分段,面神经出脑桥后全长可分6段,6,1.小脑脑桥角段,面神经离开脑桥后,跨过桥小脑角会同位听神经抵达内耳门,7,2.内耳道段,8,3.迷路段,于内耳道底的前上方进入面神经管,向外于前庭与耳蜗之间到达膝

2、状神经节,约2.25-3mm长。,内听道段,迷路段,膝状神经节,9,4.鼓室段(水平段),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经鼓室内壁的骨管,适在前庭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到达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鼓室段和锥体段),10,鼓室段,锥体段,鼓室段(水平段),面神经垂直段,鼓索神经,11,5.乳突段(垂直段),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向下达茎乳孔。,12,乳突段(垂直段),鼓索神经,13,6.颞骨外段,在茎乳孔之外侧向外,前走行进入腮腺;主干在腮腺内分上下两支,二者弧形绕过腮腺岬部后又分为5支,最后分布于面部表情肌群。,14,三.面神经的分支,自上而下分支有:1.岩大神经:膝状神经节前方分出2.镫骨肌神经:锥隆

3、起后方分出3.鼓索:垂直段分出4.终末支:上下两支,上为颞面支,下为颈面支。颞面支分出颞支和颧支,颈面支分出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15,面神经管段,岩大神经镫骨肌神经鼓索,16,颅外段,面神经主干茎乳孔-面神经分叉 长约2cm乳突前缘中点深侧约2cm-腮腺 入腮腺前分支耳后神经二腹肌支茎突舌骨肌支 腮腺内分支,17,18,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9,面神经损伤的定位:核上瘫对侧睑裂以下 表情肌瘫痪核下瘫-同侧全部 表情肌瘫痪,20,核上性损伤-中枢性面瘫,核上性 口角歪斜 眼裂以下单侧支配无味觉和唾液分泌

4、障碍等临床特点,21,核下性损伤-周围性面瘫,核下性 口眼歪斜 眼裂以上双侧支配,22,鉴别点,四.面瘫形成原因, 感染:约42.5% 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另外脑膜炎、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均可引起。 Lyme病是一种蜱媒传染病。本病呈区域性,多见于夏季。居住于森林地带和乡村者更易发病。 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 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约30 .3%,Bell麻痹的因为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肿瘤:约5.5%,肿瘤本身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以引起。肿瘤包括:

5、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腮腺瘤、原发性胆脂瘤及颈静脉球肿瘤。 神经源性:约13.5%,由于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引起。 创伤性:约8.2%,颅底骨折、颞骨骨折、面部外伤、外科手术及以及面神经分布区神经毒性药物的注射如酒精、青霉素及肉毒素等药物是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 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 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血管机能不全 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25,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贝尔(Bell)麻痹,26,病因及病理,病因:不清楚 激发因素: 风寒 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 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 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神经缺血水肿面神经受压临床表现病理:神经

6、水肿、脱髓鞘、轴突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为重,27,临床表现,(一)症状1、发病突然,常于夜间发病。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3、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4、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 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5、或伴流泪、流涎。 注:病程延久,口角反牵向患侧,形成倒错现象。为什么歪向患侧?患侧肌肉萎缩,28,(二)体征:,1、额纹变浅/消失; 2、眼裂变大,上下睑不能闭合,结膜外露,用力紧闭时眼球转向外上方,即贝尔氏征。 3、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4、人中沟歪、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5、蹙额 、皱眉、吹口哨、鼓颊困难。,29,4. 泪溢 。 5. 前额皱纹消失,不能皱眉。

7、可与中枢 性麻痹相鉴别。 6. 其它症状:味觉、听觉、泪液分泌等 的变化。,30,累及鼓索神经:周围性面瘫+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累及镫骨肌支:周围性面瘫+同侧舌 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累及膝状神经节:周围性面瘫+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患侧乳突区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称Hunt综合征:,面瘫的定位诊断,31,定位实验,泪腺分泌试验Shirmer氏滤纸试验用0.5cm3cm滤纸,在无麻醉下,放两侧下睑穹窿中部,不用任何物质刺激,观察5分钟内滤纸浸湿泪液的长度。如两侧流泪量相差3050,或两侧流量长度相加不超过2.5cm者为异常。提示膝状节以上有损伤。

8、值得注意的是,膝状节病变时,69可发生对称性双侧泪分泌减少,应参考其他检查而定。棉线流泪试验用全棉棉线长10cm,24小时内用70酒精加70乙醚脱脂干燥,用10氢化萤光素液涂染棉线的一端3cm长,置于一侧上睑外侧、泪腺下方,插入后闭目放置60秒钟,睁眼取出棉线,并即刻测量浸湿的氢化萤光素染色长度。泪腺流量正常范围为60%140,功能低下型即60以下,功能亢进型即140以上。此方法的优点是:微量泪液即能测知,比Shirmer氏法更精确。Shirmer法下睑部放滤纸时,如面瘫合并泪管肌麻痹,则不能显示泪腺的本来功能;而用棉线放置于上睑外侧、泪腺下方,则能测定泪腺分泌功能。用棉线流泪试验时,应注意避

9、免眼球活动,以免刺激角膜而引起流泪,,32,镫骨肌反射用声导抗仪测试,正常时,镫骨肌反射阳性,镫骨肌神经支处近端损伤时则为阴性。如患侧为传导性聋,或健侧为感音神经性聋时,均引不出反射。既使神经退变达90以上时,仍有20镫骨肌反射阳性,故此,试验不如泪腺分泌试验价值大,仅可作为临床参考。,33,味觉试验用酸、甜、咸味液测试舌前2/3味觉,最好用电味觉计,比较两侧阈值,正常味阈为5010 0A,如患侧比健侧增大50以上即为异常,提示病变在鼓索神经分支以上。因神经退变达 90以上时,仍有30测试正常,故诊断价值不甚可靠。,34,颌下腺流量试验方法一:用粗细适度的塑料小管插入口底两侧颌下腺导管口内,嘱

10、患者口含柠檬,然后,计数分钟内两侧导管流出涎液滴数。两侧对比,如患侧分泌减少25时即示异常,说明鼓索神经支以上有损伤。本试验比较麻烦,多被泪腺分泌试验所代替。,35,36,治疗方法: 1.急性期:起病周,治疗主要是控制炎症、水肿,改善局血液循环,减少神经受压为原则。具体可选用药物、理疗等治疗,阿司匹林,激素,神经营养性药物等。2.恢复期:从周年,此期主要使神经传导恢复和加强肌肉收缩。采用方法:(1)电刺激、电按摩、离子导入。(2)针刺疗法。(3)保护角膜的措施。(4)中药:活血化瘀,调气补血为主。3.后遗症期:指年后面瘫仍不能恢复者,可按损伤性面瘫处理。(药物治疗很少有效)。,37,【预后】80%的病例可在23月内恢复。轻症病例多无神经变性,23周后开始恢复,12个月内痊愈;神经部分变性者,需36个月恢复,更严重者,恢复缓慢甚至不能恢复。,38,疗效评价 1.治愈:治疗后,无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恢复正常的面神经功能,颜面外形正常。 2.好转:治疗后,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作张口、闭眼活动,不如常人反应快。 3.未愈:治疗后,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无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