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概况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6967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4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概况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概况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概况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概况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概况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概况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概况ppt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音乐课程改革的意义及其背景,一、音乐新课程的含义是什么? “新课程”一词源于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体系,改革后的新的基础教育体系即称为“新课程”,对于课程本质的看法 1、认为课程是知识 2、认为课程是经验 3、认为课程是活动 “知识本位”到“人本位”的发展过程。 “知识本位”强调课程本身的严密性、完整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忽视学习者的实际经验和学习过程 “人本位”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强调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关注学习兴趣、需要和态度

2、,突出学习活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重视学习过程和个人经验。,二、为什么要进行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标准的研制具有怎样的背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对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现行课程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改革前的基础教育弊端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2、课程结构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偏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及社会发展; 4、教学方法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 5、评价方式注重甄别、选拔和淘汰。,存在不足之处:,1 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2

3、只注重音乐课的外在价值而忽视了课程的内在本质的价值审美价值;3 只注重非审美的体验(知识、技术、历史、思辨)而忽视审美体验(联想、想象、创造、情感)4 漠视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5 忽视音乐教育自身的审美育人目标,简单移植教育目标。6 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学生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兴趣爱好的培养。,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一大举措。在认真总结和充分吸收国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基础上力求超前与创新,立足中国的基础上,力求面向世界,为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

4、定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态势良好,以致于世界发达国家也在研究中国的音乐课程标准),三、音乐课程标准与音乐教学大纲有何区别?,大纲体现了“学科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新课程标准体现了“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学习者,从学生心理 逻辑、音乐经验和实际需要出发,指导与规范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哪些音乐内容并达到什么标准,如何学习以及教师怎么引导、促进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等等,是音乐新课标最为显著的特征。,目前是我国音乐教育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四、在国际视野中,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哪些特点?应怎样参考与借鉴?,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改革浪潮迭起,形成了一场历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刻

5、、全方位、大动作的世界性教育改革运动。音乐教育也因此进行了系统的、整体性的改革,包括重新认识音乐课程的价值与性质、研制新的课程标准,设计新的教学体系、试验新的教学方法等。,当今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个特征:,重新审视音乐课程价值。制定音乐课程标准确立音乐课程目标。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不同的音乐教学法走向融合,标准的理论基础,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体现在三个层面) 情感态度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教学领域(包含四个领域) 感受与鉴赏 表现 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内容标准(分布为三学段) 1 2年级 3 6年级 7 9年级,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一、音乐新课程是一种什么性

6、质的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育人”而不是单纯的“育才” 苏霍姆林斯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应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审美为核心。 音乐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音乐课程的性质: (1)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 (2)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3)基础教

7、育阶段的必修课,二、音乐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审美价值(1)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美感(2)对于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承袭,而是表现在对音乐美感的体验和享受,以及启迪、感染、陶冶、净化、顿悟等教育效应上。,创造性发展价值,创造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人的童年像一个问号,而成年则像一个句号,美国哲学家马修斯在哲学与幼童:孩子们的问号几乎包含了哲学的所有问题。孩子的好奇心,是他们勃勃的生命力的表现,是人类生存、成长、发展的源泉人的想象力是怎么消失的,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表现在:,a 音乐的产生过程就

8、是全部的创造过程,称其为三度创作(作曲、表演、听赏) b 音乐具有“不确定性”特点。“音乐不谋求统一答案,音乐课尽量不结束真理” c 音乐的情感特征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 “每个表演都是个性化的体现,每个人的听赏都是独特的理解”,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自我发展的潜力就越大。音乐教育中要求学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音乐教育是最具有创造性特征、最具创造性发展价值的学科,这是由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现代教育理念:“张扬个性”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体现在较强的民主意识,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表现与交往价值,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新世纪教育

9、的四大支柱: 学 会 求 知 学 会 做 事 学 会 共 处(基础) 学 会 做 人 (核心),文化传承价值,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最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音响媒介表达思想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课程基本理念,一、 音乐审美为核心 二、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三、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四、 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五、 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应如何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罗丹: 艺术就是情感,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情感性原则 情感是音乐审过程中最

10、活跃的心理因素体验性原则 音乐艺术离不开体验活动愉悦性原则 变“苦学”为“乐学”也就是所谓的“乐即是乐”的道理,音乐教育为什要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理念?,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中写到:“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情,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缓步把它提高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技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这是教育的主要任务”,音乐新课程为何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1)面向全体学生(2)要全面发展(3)让学生主动

11、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实质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是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 是泥土、可以烧成砖瓦 是铁矿,可以百炼成刚 是金子,就应当放出光彩,音乐创造作为课程基本理念,其具体含义是什么?,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如何理解“提倡学科综合”?,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领域向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在音乐课程中贯彻综合的具体(1)把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音乐文化在内的音乐教学各方面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2)把音乐与包括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其他艺术形

12、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3)把音乐课程与包括语文历史等在内的与音乐艺术有关的其他非艺术课程适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4)与课外活动结合,把学校教学与社会生活环境结合起来,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课程目标,音乐课程的三维目标,音乐课程目标为什么要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来分类?,总体设计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上述内容涵盖了三个具体目标,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更大程度上取决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非智力因素里最关键的是“情绪智力因素”也称为情商(EQ)表现为:自我意识、

13、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关系、挫折承受,王东华新大学人不学不厌,不厌不学。边学边厌,边厌边学。越学越厌,越厌越学。学厌厌,厌学学。何时学了不厌,厌了不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音乐不如会学音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出处老子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应该如何看待音乐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作为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因此,对于音乐教育来说,知识

14、与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音乐素质的一种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目前的问题是:一、改变音乐课程中那种单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倾向二、改变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把其放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感情、态度、兴趣等因素紧密融合,注重学习知识或获得技能的方法与过程。,学段目标,1、划分学段的依据是什么?,我国的音乐课程标准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需要、教学管理等因素来划分学段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划分为12年级、36年级、79年级三个学段。,2、各学段的共性目标有哪些?,(1)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2)激发、培养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3)培养

15、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如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音色感等。 (4)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及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5)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6)培养学生的音乐创能力。 (7)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8)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集体意识及合作能力 (9)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及音乐基本技能。,12年级学生特征 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带有幼儿的特征,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行为表现:好奇、好动、不够稳定,对具体的人和集体能够产生感情,对音乐、美术、诗歌等艺术能够表现出愉快的心情,并产生美感。 意志特征:意志品质比较薄弱。,音乐教学的

16、角度:激发和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开发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儿童的歌唱、表现、创造能力都十分重要。,36年级儿童特征 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情感上看:长处于比较平静、持久和愉快的状态,对个人、集体、社会产生感情。 意志上看:意志品质有所提高,对人、事的评价能力逐步增长。,音乐教学角度:生活范围和认识能力逐步增长,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能力增强,学习领域必要拓宽,音乐曲目更加丰富多彩,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常识也需要增加内容。 教学方式: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教学方式: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79年

17、级学生特征 已经步入青春期,生理机能逐步健全特别是性发育非常迅速,正处于变声期的关键时期,参与意识与交往愿望增强,心理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状态。,情感上看:爱憎已经和社会各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充满憧憬和激情。情绪上有极端现象。 意志品质:自觉性明显增强,行为表现:独立性与依赖性同在,自觉性与盲目性并存。 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音乐教学角度:学习音乐兴趣取向表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音乐经验和音乐能力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提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提高自己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3、各学段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的?,九年义务教育各学段目标的体系是相通的、一贯的,

18、有初级向高级方向发展的。前段目标是后段目标的发展基础,后段目标是前段目标的拓展与延伸,各学段目标在具体的内容上依然存在着深度和广度的不同。兴趣方面:12年级仅提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的要求;36年级不仅提出了“保持”音乐兴趣,还提出“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的要求;79年级近一步提出“增进”音乐兴趣要求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的要求。由“激发”培养“发展至”保持“继而发展至”增进“”,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方面:12年级的要求是“开发音乐的感知能力”36年级要求是“培养音乐感受能力”79年级的要求是“提高音乐的感受能力”,在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方面:12年级的要求是“体验音乐的美感”36年级的要求是“

19、培养音乐鉴赏能力”79年级的要求是“提高音乐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方面:12年级的要求是“乐于参与即兴创造活动”;36年级的要求是“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79年级的要求是“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和创造力”;”,在培养音乐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方面:12年级的要求是“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活动”;36年级的要求是“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79年级的要求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内容标准,感受与鉴赏 表现 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最令人欣赏的是生命化教育理念下的课堂,不求反复雕凿的精巧,只求释放生命的真实,不求炉火纯青的教育技法,只求呵护生命的教育热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