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7141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PPTX 页数:146 大小:7.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分级管控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风险分级管控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风险分级管控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风险分级管控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风险分级管控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险分级管控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分级管控ppt课件.pptx(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风险分级管控与现代安全管理,2017年11月,案 例,某建设工地,员工周某,在某施工工地清理现场时,未听安全监护人员劝告,擅自进入红白带禁区内进行清理作业。,有监护及隔离措施,但无效。,案 例,此时另一员工曹某正在10米高的平台上作业,在寻找工具时,不慎碰动一个金属零件,从10米高平台滑下,正好击中周某的头部(斜戴着安全帽),导致受伤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案 例 分 析,讨论(15分钟)1、受伤员工是受到了什么伤害而死亡?2、作业现场采取了那些安全防护措施?3、作业现场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有效?将结果写在白板纸上,案 例 分 析,高处作业,直接原因,隔离无效,防护不当,物体下落,间接原因,生产

2、作业与生具有的危险因素,为控制生产作业风险采取措施中存在的缺陷,不可消除,可以消除,风险,隐患,事故,事故,安全管理的核心工作:控制风险消除隐患,案 例 分 析,控制源头与诱因,风险失控,物体下落,原因,防坠失效,偶合,隔离失效,PPE不当,隐患,启 示,事故的发生都有其内在根源与外在影响,一旦超过安全允许程度,就会导致事故发生。 为预防事故发生,必须根据企业生产作业特征,找到事故发生的根源,并采取有效措施与手段,确保安全生产。,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严重的事故,天津港8.12危化品爆炸事故165人死亡,江西丰城电厂在建冷却塔倒塌事故74死,都是没有认识到风险,形成发生事故的隐患所导致。,案 例

3、,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304幢建筑物、7533个集装箱受损。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案 例,事故直接原因,危险品仓库集装箱内硝化棉由于湿润剂散失出现局部干燥,在高温(天气)等因素的作用下加速分解放热,积热自燃,引起相邻集装箱内的硝化棉和其他危险化学品长时间大面积燃烧,导致堆放于运抵区的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导致事故逐步发展的根源是什么?,案 例,危险品仓库集装箱内硝化棉由于湿润剂散失出现局部干燥,在高温(天气)等因素的作用下加速分解放热,积热自燃,引起相邻集装箱内的硝化棉和其他危险化学品长时间大面积燃烧,导致堆放于运抵区的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作业不

4、规范风险,环境(条件)风险,初期未及时发现和存放条件不合规风险,存放条件不合规和应急措施不到位风险,如果当时能控制任何一个风险,也许-,为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国务院安委会提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总体思路: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 安委办201611号,明确指出: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

5、,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企业要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 安委办201611号,工作目标,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完善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 安委办201611号,要求一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

6、识,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起因物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出的要求,要求二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出的要求,风险管理,风险管控机制,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

7、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要求三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出的要求,基于风险,风险告知控制措施人员培训隐患监控应急措施警示标志,要求四建立隐患排查制度,隐患排查与治理,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出的要求,企业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重大隐患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信息化管理隐患档案,隐患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我们想听听您的观点小组讨论

8、10分钟,代表汇报,目前我们的企业首先要解决哪些问题?,企业应怎样做?,建立风险分级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是落实主体责任的体现,以现有安全管理为基础(体系、工具、方法)提炼升级,而不是重建。以风险辨识为源头,与隐患排查治理形成系统工作。重点解决风险分级管理,标准、方法与措施。应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风险与隐患数据库,实现安全生产科学决策。,所有工作要符合企业生产特点,留下管理痕迹,履行管理责任。,02,CONTENTS,风险对安全的影响,01,风险分级管控要素,03,作业风险控制工具,第一部分风险对安全的影响,事故根源与影响因素,风险: 生产作业过程中与生具有(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不可消除,对事故

9、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影响的因素。,1、风险与隐患,不可消除,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发事故,动火作业,生产作业过程存在,对事故严重程度形成影响,安全管理的本质: 对风险进行控制,使其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度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内(不发生事故或减少损失)。,1、风险与隐患,控制动火作业范围控制作业区域可燃物规范动火作业过程实施动火作业监护准备消防应急器材,根据风险特点,对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控制。,火源,可燃物,助燃物,生产作业过程中,由于不遵守法律、规范和标准,形成控制风险措施中的缺陷。,1、风险与隐患,火花下落有可燃物无人监护-,导致事故发生或后果扩大,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

10、陷。,隐患,隐患,预防事故手段: 发现控制风险措施中存在的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缺陷),进行针对性治理。,作业许可区域隔离控制火花设立监护人清理可燃物准备消防器材协调交叉作业,1、风险与隐患,隐患治理,2、风险与隐患对事故影响,特点,人为造成可以去除,事故影响,控制有效不导致事故,问题存在会导致事故,自然存在不可去除,风险,隐患,2、风险与隐患对事故影响,风险因素,事故,事故隐患,在失控条件下,直接引发,管理不当,相同点:都可导致事故发生 风险因素管理不当,出现缺陷就是事故隐患,2、风险与隐患对事故影响,风险因子,危险源,隐患,爆炸事故,32,乙炔,或碰撞,能量,传输,转换

11、,应用,意外释放,意外释放,意外释放,安全,控制,控制,控制,危险物质,危险物质,危险物质,接触,接触,接触,险兆,未接触,未接触,未接触,人的伤害与财产损失,事故,风险因素管理不当导致事故过程,3、安全管理基础工作,风险管理,隐患治理,辨识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对风险引发事故可能性和严重度进行评估,根据严重程度进行风险分级管理,制定控制措施,落实控制措施,发现风险控制措施与过程存在的缺陷,对缺陷存在对事故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对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提出方案进行治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机制,排查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风险公告警示,排查消除隐患,加强应急管理,防控职业危害

12、,定期更新,强化过程,3、安全管理基础工作,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内容,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区别与关系,风险分级管控基于风险的非强制性思维管控过程,隐患排查治理基于后果的强制性思维管控结果,基础,完善,3、安全管理基础工作,现代安全管理要素,分析,评估,管理,风险,风险辨识,基础,风险,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现代安全管理工作中,发现风险、认知风险是一切工作的基础。,3、安全管理基础工作,第二部分风险分级管控要素,确定风险等级,针对性管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评价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

13、内达到最佳安全程度。,预先性,主动性,系统性,根源性,目标性,随着工业生产领域的不断拓展,随着生产作业方式的改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不断发展。,1、风险管理,1、风险管理,通过对生产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估,制定对应的控制措施,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严重度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分级管理,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分析风险因素对事故的影响程度,降低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度,建立风险等级,加强重点管理,1、风险管理,1、风险管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系统化管理,1、风险管理,辨识与评估风险,系统控制风险,监控并

14、实施,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制定措施,系统管理,明确重点,整体落实,隐患排查,持续改进,消除隐患,发现风险和有效控制风险是关键,基于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安全管理,1、风险管理,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划分生产作业过程举例,划分作业区域的依据:,工作方式不同:,作业内容不同:,能量特征不同:,转动、往复运动、撞击、剪切等,起重、电气焊、进入限制空间、维修等,压缩气体、电能、化学品、热能等,风险管理: 风险辨识,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3 辨识危险源,常用方法,安全检查表 (SCA),预先危害分析PHA,作业安全分析JSA/JHA,危害与可操作性分(HAZOP)

15、,事故树分析(),-,根据企业特点选择适宜辨识方法,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3 辨识危险源,发现工作场所的危险能量与危险物质,危险能量,危险物质,类型作用方式危险距离引发危险源伤害方式,种类特性影响度危害程度相互作用结果,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3 辨识危险源,分组讨论这起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们工程作业中如何预防?,排查伴随风险的部位、场所、设备、设施或区域,编制风险点排查清单,按照人、物、环境和管理四个层面进行风险辨识,编制危险源辨识清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风险,编制风险评价与分级管控信息表,按照技术、管理、防护和应急处置逻辑顺序制定实施风险控制措施,编制本单

16、位风险库。,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1 风险分级管控,排查风险点,辨识危险源,风险评价与分级,制定实措施,两清单、一表、一库,风险辨识,危险性辨识,危险源识别,(辨识)1、危险有害因素2、危险性变化,危险度评价,计算风险率,(确认)1、事故发生概率2、后果严重度,判别指标,(设定)风险判别准则,危险性控制,(确认)采取措施1、消除危险2、减小危险,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与危险点相关的人、物、环境及管理)进行识别,风险评估以及根据评估结果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2.2 排查风险点,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风险点

17、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两者以上的组合,如危险化学品罐区、液氨站、煤气炉等是风险点,在罐区进行的清罐作业、防火区内进行动火作业等也是风险点。,2.2 排查风险点,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风险点识别过程,作业活动,生产工艺流程,装置装备设施,生产场所区域,交叉组合,1,2,1,2,1,2,1,2,1,2,2.2 排查风险点,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基于以上系统的划分,可明确到特定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作为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单元,即为确定的风险点。,风险点排

18、查清单,2.3 辨识危险源,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根据企业生产作业特点,参照国家标准,应用风险辨识工具,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险源,确定风险,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危害原因,根本原因,危险物质,危险能量,直接原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生理心理,行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间接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室内,室外,地下水下,其他,6类,3类,15类,10类,5类,15类,15种,9类,6类,辨识危险源,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辨识危险源,危害根源的两种形式,危险物质,有害能

19、量,有毒物质、腐蚀性、有害粉尘、窒息性、易燃易爆物质等,动能、热能、辐射、电能、声能、光能、冲击波等,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风险危险能量,运动的物体转动的机械高处的物体、人体带电的线路、设备高温的物体、物质带压的容器、管道,风险危险物质,易燃易爆物质有害物质刺激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有毒物质,2.3 辨识危险源,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室内作业场所环境

20、不良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组织机构不健全责任制未落实规章制度不完善投入不足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因素缺陷,辨识危险源,2个类型,4个状态,危险能量危险物质,9个方面,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3 辨识危险源,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2.3 辨识危险源,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辨识风险源的存在,根源,状态,能量(能源或能源载体)危险物质,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确定其特性,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2.3 辨识危险源,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问 题,1、电是危险能量,配电柜是不是危险源?2、柴油是危

21、险物质,储油罐是不是危险源?,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3 辨识危险源,危险源的表述:第一危险源、事件及原因、潜在后果,辨识步骤,确定风险分析的生产场所和区域,对确定的生产场所和区域进行工序划分(关注风险点),对每个工序进行工作内容分析,确定每进行一项工作内容可能存在的危险类型(第一危险源及可能导致的后果),从人、物、环、管方面,分析导致危害发生的途径及原因(第二危险源),我们想听听您的观点小组讨论15分钟,在工作中有哪些危险能量和危险物质?,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存在什么危险源,前提,条件,结果,什么条件发生事故,会发生什么事故,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

22、危险源,风险,造成伤害危险能量危险物质,发生事故可能性严重度,评估,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4 风险评价与分级,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度。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应用评级工具或者软件进行。,危险辨识,原因分析,原因可能性评估,概率分析,后果分析,后果严重性评估,后果评价,事故风险的确定,可接受风险,不可接受风险,消除风险的措施,降低风险的措施,风险控制,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4 风险评价与分级,风险评价常用方法,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非判断法风险矩阵法(LS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LEC法)Bow-Tie Analysis领结图分析法事故树分

23、析()事件树分析()道化学法()蒙德法()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企业常用评价方法,风险矩阵法(LS法)评估后果及产生这种后果的可能性,并确定风险分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LEC法)根据事故发生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E),危险严重程度(C)确定作业条件危险性(D), D=L X EX C,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4 风险评价与分级,风险矩阵评价法(LS法),风险矩阵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它给出了两个变量,分别是表示危险源潜在后果的可能性(L)和后果(S)。识别出每个作业活动可能存在的危害,并判定这种危害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产生这种后果的可能性,二者乘积,得出

24、所确定危害的风险,然后进行风险分级,根据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措施。,R风险值L- 发生伤害的可能性S-发生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R=L X S,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4 风险评价与分级,风险矩阵评价法(LS法),确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确定危害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S),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二者乘积,得出所确定危害的风险,然后进行风险分级,根据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措施,R=L X S,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4 风险评价与分级,案例,某企业一台设备皮带轮长期没有防护罩 操作工郝某在未停车的情况下进行清理作业,将手臂被带入皮带轮 皮带机没有紧急停

25、车装置,在机尾没有防护栏杆,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该厂安全管理不到位,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够,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4 风险评价与分级,风险矩阵评价法(LS法),1、确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1.1固有风险:指该危险源现实如何存在,该危险源导致后果发生的可能性 如皮带轮无防护罩导致人员机械伤害,无防护罩情况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1.2现实风险:是指现场实际状态下,该危险源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少。即皮带轮无防护罩这种现象存在的可能性,从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控制措施五个方面对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L值。,1.1 确定危害

26、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1.1确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析表,1.2 确定危害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S),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4 风险评价与分级,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4 风险评价与分级,风险矩阵评价法(LS法),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4 风险评价与分级,1.3 风险等级判定及控制措施,分组练习(20分钟),每个组选择一个本企业的生产单元,根据目前安全管理现状和危险源特征,确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与严重性(S),并用风险矩阵评价法(LS法),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将结果写在白板纸上。,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4 风险评价与分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27、法(LEC法),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作为自变量,确定他们之间函数式。D=L X E X C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根据实际经验得出3个自然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据此划分危险程度等级,分析其危险程度的评价方法,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4 风险评价与分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

28、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 = LEC危险性的大小,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4 风险评价与分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2.1 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根据危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4 风险评价与分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2.2 确定暴露在危险环境的 频繁程度(E),根据人员在危险环境中暴露的时间,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4 风险评价与分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2.2 确定发生事故产生后果(C),根据分析出的事故导致后果,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4 风险评价与分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

29、价法(LEC法),L-可能性,E-频繁度,C后果,D=L X E X C,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4 风险评价与分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2.4 风险等级划分(D),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部门/车间:机修车间 工段:机修 作业活动:焊接气割作业分析人员: 分析日期:,不可容许的(重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停止作业,较大危险(较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企业对较大以上风险因素应重点管控,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企业各级应引起关注,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容许)车间班组应引起关注,稍有危险,需要注意,员工应引起注意,风险分级管理及控制措施,3、

30、风险控制与管理,3.1 风险控制思路,风险管理: 风险控制,风险管理因果图,3、风险控制与管理,3.1 风险控制思路,风险控制是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安全程度内,预防事故发生。,固有危险源控制,人为失误控制,安全目标管理,通过改进工艺、材料、环境等手段消除、控制危险源,主要采用人的安全化和操作安全化的方法进行控制,采用法律、经济、教育和工程技术手段进行控制,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安全措施,本质安全,安全防护,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操作规程安全培训个体防护,3、风险控制与管理,3、风险控制与管理,3.2风险控制方法

31、,固有危险源控制法 1、消除法消除危险源; 2、限制法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资; 3、保护法进行故障-安全设计(不应优先采用); 4、隔离法分离、屏蔽; 5、保留法增加安全系数,减少故障和失误; 6、转移法转移危险源至无害地带。,消除,预防,减弱,警告,连锁,隔离,无害化工艺技术无害代替有害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熔断、防爆,低毒代替高毒避雷装置消除静电降温降压,遥控作业安全罩隔离作业室防毒面具,连锁装置系统防护,安全标志安全色区域警示,3、风险控制与管理,风险管理措施的选择,清除,替代,工程技术控制,隔离人员或危害,程序(操作规程),减少接触时间,个体防护,消除危险,降低危险,个

32、体防护,技术手段,管理手段,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3、风险控制与管理,健全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和重大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红色、橙色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预警。,落实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岗位责任,建立企业安全风险公告、岗位安全风险确认,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通过企业对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实现对安全风险有效管理,3、风险控制与管理,企业应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风险数据库,实现智能安全。,3、风险控制与管理,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分级,风险控制,风险监控,生产作业过程中危险能量及有害物质,对风险导致事故概率

33、与后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风险分为重大风险等四个等级,根据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和控制办法,建立风险数据库,进行动态监控,控制风险,对生产作业过程中风险进行控制,预防事故发生,我们想听听您的观点小组讨论15分钟,风险分级管控对企业安全管理会有哪些促进?,风险分级管控的关键是辨识风险及有效控制,辨识风险与控制风险需要借助工具,风险系统分析,辨识与控制作业现场风险的安全管理工具,1、风险系统分析,安全管理的盲点在于不能发现和认识生产作业过程中的风险。,1、风险系统分析,危险源的识别,既要考虑直接风险,还要考虑再生风险。,电,卷扬机,带电,转动,滚筒运动,绳索拉动,系统方法识别生产作业场所的危险源,

34、1、风险系统分析,选定一台设备或作业过程,用系统方法识别危险源。,练习,关注:一种危险能量是否转换为另一种危险能量,安全管理工具,作业安全分析Job Safety Analysis,辨识与控制作业现场风险的安全管理工具,1、作业安全分析意义,作业安全分析(JSA),安全生产的根本是将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如何辨识、控制风险,由谁辨识、控制风险,只有现场作业人员辨识、控制风险,才能从源头控制风险,风险控制方法论,必须有一种简单易行,现场作业人员能够掌握,工具化的风险辨识与控制方法,1、作业安全分析意义,作业安全分析(JSA),事故发生在生产作业现场,事故因素蕴含于作业过程中,如果生产作业人员掌握

35、简单易行的作业风险识别与控制方法。事故就会从根源得到控制,安全管理工作方法论,2、作业安全分析,作业安全分析(JSA),JSA是一个识别作业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而提出控制措施,从而减少甚至消除事故发生的工具,识别风险,制定措施,明确职责,什么是作业安全分析,控制风险,2、作业安全分析,作业安全分析(JSA),作业安全分析,控制生产作业过程中风险,作业分解,识别风险,制定措施,告知人员,落实到人,3、作业安全分析方法,作业安全分析(JSA),作业安全分析方法,JSA把一项作业分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个步骤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与风险,进而找到控制风险的措施。,步骤A,风险A,措施A,步骤B,风险B,措

36、施B,步骤C,风险C,措施C,步骤-,风险-,措施-,3、作业安全分析方法,作业安全分析(JSA),生产作业人员,参与生产作业全过程,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制定措施,落实到人,共同实施,实现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控制风险,安全工程师技术支持,3、作业安全分析方法,作业安全分析(JSA),119,1.明确要进行的JSA的作业任务2.把作业按顺序分成几个步骤3.分析每个步骤中可能的危害因素4.分析可能发生的危险5.制定消除或降低危险的方法与控制措施6.交流与实施控制措施,六个基本步骤,120,明确要进行JSA的作业任务,1,将任务按顺序 分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个步骤的危害,制定控制危害的措施,将JSA分析结

37、果与员工沟通,定期评审 和持续改进,2,3,4,5,6,接触没有控制的危险能源,分析评估风险,控制危险源,危害控制策略,JSA流程图,3、作业安全分析方法,作业安全分析(JSA),作业安全分析现场应用的基础,简单,方便,实用,工具表式载体,员工易于掌握,122,JSA样表,3、作业安全分析方法,作业安全分析(JSA),123,某设施要对高度为15米的信号灯进行检修作业,作业内容更换灯泡、清洁防护罩、检查电路情况。,案例背景,3、作业安全分析方法,作业安全分析(JSA),作业安全分析第一步:,哪些作业需要进行作业安全分析,何种作业需要进行作业安全分析确定作业方式和类型,125,5,3、作业安全分

38、析方法,作业安全分析(JSA),作业安全分析第二步:,划分作业步骤,将作业内容分解为若干步骤以作业方式不同为划分依据,3、作业安全分析方法,作业安全分析(JSA),作业安全分析第二步:,划分作业步骤,按工作顺序把一项作业分成几个工作步骤,每一步骤要具体而明确使用动作(打开、转动、关闭)简明扼要说明要做什么,不是如何做步骤划分不要太细或太笼统,最好能够控制在5-10步之内给每个步骤编号,128,如何识别风险,3、作业安全分析方法,作业安全分析(JSA),作业安全分析第三步:,辨识潜在风险,每个作业步骤的特征查找直接和间接的风险,3、作业安全分析方法,作业安全分析(JSA),针对每个步骤:可能会出

39、现什么问题、偏差、故障?会产生什么后果?什么情况下才发生?有什么因素会导致或引发事故的发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前是否做过作业安全分析、风险分析,131,危险来自两个基本的因素,不遵守规章制度,不遵守作业程序,不规范的操作,不合格的资质,不合格的安全培训,生物的(流行病),化学的(化学品),物理的(物体坠落),心理的(压力),其他因素,环境的(天气),不安全条件,不安全行为,132,3、作业安全分析方法,作业安全分析(JSA),作业安全分析第四步:,风险分析,风险存在可能性风险存在严重度,3、作业安全分析方法,作业安全分析(JSA),作业安全分析第四步:,风险分析,风险存在可能性风险存在

40、严重度,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部门/车间:机修车间 工段:机修 作业活动:焊接气割作业分析人员: 分析日期:,3、作业安全分析方法,作业安全分析(JSA),作业安全分析第五步:,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确定风险控制方法风险控制原则与效果,3、作业安全分析方法,作业安全分析(JSA),降低风险的措施,预防安装工作平台,保护坠落保护设备固定点紧急救护人员和设备,如: 高空作业的风险降低措施,3、作业安全分析方法,作业安全分析(JSA),安全技术措施应遵循的原则,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消除,无害化工艺无害代替有害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局部通风排毒

41、低毒代替高毒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防毒面具,连锁装置,安全色安全标志,3、作业安全分析方法,作业安全分析(JSA),140,3、作业安全分析方法,作业安全分析(JSA),作业安全分析第六步:,JSA结果告知并指定负责人,将JSA结果告知作业人员明确每项风险措施的责任人,142,3、作业安全分析方法,作业安全分析(JSA),将作业安全分析(JSA)的结果告知每位参加作业的人员,让他们了解每个步骤存在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认知风险,控制风险,从根源上预防事故发生,4、作业安全分析对企业安全管理影响,作业安全分析(JSA),生产作业人员参与作业安全分析,每位员工了解作业中危害和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形成企业风险意识的氛围,推动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分析,建立企业风险数据库,实现管理规律化,让新员工尽快了解作业风险,培养良好作业习惯。,综 述,安全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只有根据企业生产作业特点及风险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措施,运用安全工具,可以从根源和系统两个方面改变企业安全生产状态。,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