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讲义大全)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7171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PPT 页数:177 大小:9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原理(讲义大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美学原理(讲义大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美学原理(讲义大全)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美学原理(讲义大全)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7页
美学原理(讲义大全)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原理(讲义大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原理(讲义大全)ppt课件.ppt(1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美 学 原 理,李 珊,第一讲 什么是美学,一、审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人与动物相区分自我意识的产生对生命自由感的追求审美需要产生对象的形式获得生命的自由感和快乐审美的发生,审美活动是人所特有的社会性的活动,而不是生物性的纯生理性活动,它作为人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在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中,按照“美的规律”来把握现实的一种自由的创造性实践。,二、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羊大为美 2、羊人为美,(二)西方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文艺实践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三、美学的创立与发展美学之父鲍姆嘉通18世纪初,唯理主义哲学体系莱布尼茨、沃尔夫,认为认识包括高级部分与低级部分,

2、即思维与感觉或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1735年所写的博士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首次提出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这门学科称为“Aesthetics”即“感性学”。美学 “Aesthetics”,来自希腊文,词根的涵义是“感觉”、“感兴趣”、“感性的”。,他的美学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2、“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四、美学研究的对象 西方美学有关美学研究对象分为四派:第一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柏拉图、鲍姆嘉通)第二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种: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车尔尼雪夫斯基)

3、第四种:美学研究审美心理学。(立普斯、布洛),我国有关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美的问题。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第三,艺术问题。,五、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 美学与哲学的关系(二)美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三)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四)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六、为什么学美学第一,时代的需要第二,社会主义文艺的需要第三,开展审美教育的需要,七、怎样学美学1、学习马列主义2、与美学史结合3、注意结合艺术实践4、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讲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西方传统美学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 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1、柏拉图:美在理式桌子的理式现实的桌子艺术家创作的

4、桌子美的理式美的万事万物美的艺术2、普洛丁:美来自神明的理式神是美的来源上帝是一切美的根源,3、康德 判断力批判审美判断/趣味判断 、质情感判断,如“这朵花是美的”。美一般快感,美善。美的特点在不涉及利害计较,不涉及欲念和概念。审美趣味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单凭快感或不快感来对一个对象或一种形象显现方式进行判断的能力。这样一种快感的对象就是美的, 、量审美判断虽然是单称判断人类具有“共同感觉力” 主观的普遍可传达性(审美心境的) 美是不涉及概念而普遍地使人愉快的。,、关系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纯粹美(纯然形式的美,纯粹的美或自由的美)和依存美(涉及概念、利害计较和目的)美是一个对象的符合目的

5、性的形式,但感觉到这形式美时并不凭对于某一目的的表现。, 方式美的东西产生快感是必然的。凡是不凭概念而被认为必然产生快感的对象就是美的。,4、黑格尔美的根源在于理念、绝对精神,而感性内容的实在是由理性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这统一中,感性形式从属于理性内容,是理性内容的显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二)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1、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美在和谐2、亚里士多德:美的本质就在感性事物本身。3、 达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4、荷迦兹: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所有这一切彼此矫正、彼此偶然也

6、约束、共同合作而产生了美。5、博克:事物的美在于比例。6、狄德罗:美在关系.,(三) 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二、西方现当代有关美的本质的讨论 移情作用,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彷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eg. 立普斯、谷鲁斯,克罗齐(直觉说)洛克(心理距离说)欣赏者或艺术创造者与作品既要有切身感而不是冷眼旁观,又要带有一定距离。,二、西方现当代有关美的本质的讨论 移情作用,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

7、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彷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1、立普斯 (移情说) 审美主体情感的投射。 审美对象构成的空间意志,使审美主体内在意识向它转移。2、谷鲁斯 (内模仿),3、克罗齐(直觉说)“五正”:(1)直觉即抒情的表现。(2)直觉即艺术。 (3)直觉即欣赏。(4)直觉的成功表现即是美。 (5)语言就是艺术。,“五反”:(1)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2)艺术不是功利活动;(3)艺术不是道德活动;(4)艺术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5)艺术不能分类。 “五正”“五反”肯定了直觉即表现 。,4、布洛 (心理距

8、离说) 欣赏者或艺术创造者与作品既要有切身感而不是冷眼旁观,又要带有一定距离。“差距”、“超距”、距离极限 他指出人的审美活动和人的现实活动的本质区别,强调审美活动中的普遍差异性,为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和非规律性寻找理论根据。,第三讲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中国传统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1、武举 楚灵王问伍举:“台美夫?”伍举回答说:“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9、2、孔子 “仁”、“礼” “五德”、“尽美尽善” “里仁为美”“尊五美,屏四恶”“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子谓韶:尽美也,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汉代郑玄注解认为韶乐是:“美舜自以德禅于尧;又尽善,谓太平也。”武乐是“美武王以此功定天下;未尽善,谓未致太平也。,3、墨子 “非乐”“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锺、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以(牛刍)豢煎炙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虽

10、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锺、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4、孟子 “人性善”“养浩然之气”“充实之谓美”“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善养吾浩然之气”“充实之谓美”,5、荀子 “人性恶”“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

11、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 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空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意境,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就是艺术家的主观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1)文学领域 文与实相统一“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王充)“衔华佩实” 、“舒文载实”,(2)音乐 声情并茂“古人唱歌兼

12、唱情,今人唱歌惟唱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白居易),(3)造型艺术 形神兼备“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赋善彩”,又说:“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张彦远),3、从风格上研究美,风格指的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它不仅能反映时代、民族,还表现出艺术家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性。,第一,主张要用形象思维,而不要以抽象的说理破坏艺术形象的生动和美;第二,发对斤斤计较对于事物的外在逼真的刻画,以少胜多,计白当黑,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第三,反对“死法”,提倡“活法”;第四,反

13、对一味摹仿古人,强调艺术家的真情实感才能产生真正的创作冲动,能获得创作的意图进而创造出美;第五,注意艺术技巧的训练。,(三)结合现实研究美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追求飘逸、洒脱、清朗、特秀的风姿、风度的人物形象美。,1、刘勰 美是自然的、客观的2、柳宗元 美在客观世界、在自然中3、 刘禹锡 美在于有形的客观物质4、郭熙5、王夫之 美在自然,6、叶燮他肯定现实美的客观性,并指出只有人才能欣赏美。,二、中国当代美学家的解答(一) 中国近现代美学分为四个主要时期:1、1905年1957年间,主要是西方古典美学传译时期;2、 1942年1983年,主要是深受苏联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及其中国化批判;

14、,3、 1980年1996年,美学思想的拨乱反正和历史的清理整顿,西方现当代美学全面传译进入中国;4、1996年以后,开始重新思索中国当代的美学之路如何走。,(二) 50年代有关“美的本质”的讨论的几种学说1、主观说吕莹和高尔泰,2、客观说蔡仪,3、 主客观统一说朱光潜客观自然的物(“物甲”)物的形象(“物乙”)“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诗,4、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说李泽厚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自由的形式”,第四讲 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一、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关系“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

15、的总和。”(马克思),二、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美的根源在于实践中的自由创造 。自由:对必然性的认识与把握。自由创造:按照人类认识到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实现人类的目的和要求的物质活动,它是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三、在自由创造中如何产生美,1、生产劳动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在生产物上必然打上人的意志的烙印 ;3、在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四、美和生活,美是作为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实际上,也就是表现着一定生活内容的感性形象。,第五讲 真善美的关系,一、美和真善的关系,(一)美学史上关于真善美的几种看法1、美与真善无关。2、强调美

16、与真善的关系,甚至认为美与真善不分。3、美和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庄子德充符),(二)美与真善的关系1、美与善的联系和区别“功用由理性而被认识,但美则凭直感的能力而被认识。享乐着美的时候,虽然几乎并不想到功用,但可由科学分析而被发现,所以美的享乐的特殊性,即在那直接性,然而美的愉乐的根底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并非人为美而存在,乃是美为人而存在的。”(鲁迅),联系:美以善为前提区别:a、从功利关系上看,善直接和功利相联系;b、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看,善虽是形式,但主要不是讲形式,也可以不顾及形式;c、善是意志活动(目的、功利)的对象,而美是认识和观赏的对象

17、,能唤起情感的喜悦。,2、美与真的联系和区别联系:美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区别:a、真是客观规律本身,而美是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肯定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b、真是求知的对象,而美却是欣赏的对象,它具有生动的形象,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第六讲 审美活动,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品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人生可以分成三个层面:日常生活层面,工作或事业的层面,审美和诗意的层面。,一是“谋生”自然人生二是“荣生”道德人生三是“乐生”审美人生“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一、审美活动的前提审美潜能1、审美

18、潜能的含义 人类审美潜能A、审美需要,首先,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的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根植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其次,审美需求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B、审美需求与审美的生理心理机制的两大来源:一是先天遗传、既得性遗传;二是后天培养., 个体审美潜能前提一:主体与客体都具有审美潜能。前提二:存在某种契机。,2、审美潜能的产生:自然与文明 审美是人的生命的一种形态,本质上属于人的社会生命,但根植于人的自然生命。,“人类的每一成员都与生俱来的有一种伟大的创造性力量有着本能的缪斯。本能的缪斯是人类生存和人类自我意识的基本源头。” (挪威音乐家让-罗尔布约克尔德),3、审美潜

19、能的产生:心理与社会审美潜能的起源直接关系到审美意识的起源。意识自我意识审美意识,1、审美活动的含义 审美活动是审美经验的现实形态,是人的感性的实在的活动,它一方面是审美潜能实现,另一方面是审美心理的源泉。审美活动是主客体关系的一种活动。,二、审美活动,审美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个体性(2)感性(一是知觉性,二是情感性,三是想象性)(3)自由的愉悦性,2、审美活动的类型(1)相对独立型的审美活动。(2)相对依附型的审美活动。,三、审美经验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感性直观的把握方式。审美经验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精练化了的经验,浓缩在瞬间直观的把握之中,对一个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并得到审美愉快

20、。,四、审美态度工作态度两个特点:一是功利性,二是科学性。非功利性是审美态度的核心。eg.庄子、康德、叔本华、布洛等人。,审美态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功利悬置。(二)审美超越。,五、审美诱导审美的发生,主体须对客体持审美态度,客体须对主体实施审美诱导。一在诱,它决定了客体审美潜能的质的优劣;一在导,它决定于客体审美潜能质的不同。,总之,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动态结合。这种结合产生了审美情境,一种新的意象的出现。,第七章 美感,一种观点认为,美感是纯主观的产物。eg. 柏拉图、康德、谷鲁斯、布洛、克罗齐等。另一种观点是,美感是审美对象的反映。eg.亚里士多德、博克、达尔文、费尔巴哈等

21、。,美感(the sense of beauty,the aesthetic feeling)狭义的美感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构成审美关系后当下的心理活动。广义的美感也称审美心理。,一、美感的心理形式(一)、审美感知审美的最初心理过程是感知,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合称。,1、审美感知的限制性。审美只有在人的感觉能力都有各自的感觉范围。2、审美感知的综合性美感与人的全部感觉有关,人的全部感官都投入到审美中。,“六月芭蕉雨,西湖杨柳风。茶灶诗瓢随老翁。红,藕花香座中。笛三弄,鹤鸣来半空。” 金字经湖上书事“红杏枝头春意闹,绿杨荫外晓寒轻。”,3、审美感知的选择性“审美注意”“审美定势”,4、审美感知的

22、错觉与幻觉艺术与幻觉 英冈布里奇,审美感觉审美知觉审美情感,(二)、审美情感 审美中的对象是审美主体的情感对象化的存在。“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刘勰文心雕龙,审美情感的特点:1、主体性2、形式性3、趣味性4、精神性,(三)、审美想象审美想象建立在审美知觉的基础上,把记忆中的审美知觉组合成为新的审美形象。审美想象包括知觉想象、再现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审美想象的基本特征:1、创造性2、以审美表象和现实生活为基础3、以感情为动力4、联结着艺术虚构,二、美感的特

23、点(一)直觉性直觉具有五大特点:想象性、非自觉性、无意识性、思维性与物我两忘。,(二)、愉悦性真 善 美 知识 意 情 理智的愉悦 道德的愉悦 审美的愉悦,(三)、体验性1、美感的过程都是感性的(重感性)2、美感本质上是情感(具情绪或情感色彩)3、美感是形象的思维(形象思维)4、美感重在主体对对象的感受(主观的),(四)、认识性1、审美的直觉中有认识;2、审美情感中有认识;3、审美想象中有认识。,美感是让对象自由存在,对它不起欲念,把它当作心灵认识、精神愉悦的对象。美感的愉悦往往是以视觉、听觉两种审美感官的快感为前提条件,又是在快感的基础上升华到一种人类高级的心理意识活动。,下篇 美的形态,第

24、八讲 社会美,一、 社会美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美直接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社会美是人为的产品,即是人的创造,亦即是人的智慧的结晶。,二、社会美和理想有密切的联系 美的形象要体现人的自由创造,与真、善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根源于实践,同时又受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深刻影响。,三、社会美重在内容(一)人之美社会美首先表现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身上。,1、形体美(1)首先是指身材相貌的美。(2)还通过姿态动作表现出来。(3)除了自然的因素以外,还有人工修饰的因素,这就是修饰美。,2、 人格美比人体美更为重要的是人格美或者说是内容美。,3、现实中就存在内在品质和外在形式美的矛盾。一种情况是:形体美而人格

25、不美。,二是,形体不美而人格美。,积极、进步的人生观是人格美的核心。综上所述,人物形象的美首先是内在品质、精神、灵魂的美;其次,才是外在形式的美。,(二)劳动产品。这主要是指那些已经改变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的劳动产品。,社会美与社会功利性密切联系,以实用为前提,并且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第九讲 自然美,美学史上有关自然美的几种观点:,一、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二、自然美由于当作人和人的生活暗示,这在人看来是美的。三、自然本身不可能有美,而只是属于心灵美的反映。,一、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或社会生活的产物。,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

26、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象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象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利。(马克思)“在环绕着我们并且仇视着我们的自然界中是没有美的。”(高尔基),二、自然美的各种现象及其根源,自然成为审美的对象包括两个方面的情况:第一种情况:“人化的自然”或“自然的人化”。,第二种情况:未经改造的自然,如天空、大海、原始森林等。,第二种情况中包含几种情形:1、作为人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是为人们提供生活资料的来源。2、未经改造的自然美和生活实践的联系有一个重要中间环节,就是形式美的问题。3、自然美的某些特征还可以与人的性格品质相似。它作为人和人类生活的象征,显示审美意义。,三、自然美的特点,第一

27、,自然美的自然性。自然与自然美是相区分的。研究自然美不能脱离开自然的特征。,第二,侧重于形式美。形式美是自然美整体构成的突出成分,居于侧重或压倒的地位。自然美侧重于形式美的审美特性。,第三,自然美的多面性。自然物与人的关系是所种多样的,这也就使自然物具有美的多面性。,四、自然美在美育上的意义,自然美还可以培养人们的优美的情操,寄托自己的理想;还能使人们在怡静中得到休息。,3、生活推动艺术家技巧的发展。,三、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虽然来自生活,但是不等同于生活。现实美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产物。,第十讲 艺术美,一、艺术美是艺术的一种重要特性,美学史上有关艺术美

28、的讨论:1、车尔尼雪夫斯基2、黑格尔,二、艺术美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家进行创造的前提、基础。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1、生活是想象的土壤,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2、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3、生活推动艺术家技巧的发展。,第十一讲 优美与崇高,优美,又称秀美。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一)美学史上对优美与崇高的探讨,“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

29、,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煗乎如其叹,邈乎其如有思,煗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姚鼐 复鲁絜非书),西方美学史上有关“崇高”的论述:最早是一个修辞学的范畴,指的是一种强有力的论辩技术。1、郎吉努斯扩展为一种艺术风格和审美情怀,一种由一颗伟大的心灵所创造的审美境界。,2、博克,3、康德,4、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绝对理念的内容大于或压倒于感性的形式。,(二)优美与崇高的对比,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古琴 潇湘水云,(三)崇高的表现,崇高是一种庄严,宏伟的美,是一种以力量和气势取胜的美 ,是一种显示主体实践严重斗争和动人心魄的美 ,又是一种具有强

30、烈的伦理道德作用的伟大的美。,(1)自然的崇高自然对象的巨大的体积和力量以及粗犷不羁的形式等,都对形成崇高的对象起积极的作用。,1、现实生活中的崇高(2)社会生活实践主体的巨大力量,展示主体要征服和掌握客体的矛盾冲突状态。,艺术中的崇高崇高在艺术作品中得到最真实、最集中的反映。,第十二讲 悲剧和喜剧,一、悲 剧,(一)悲剧的本质“悲剧”来源于西方,它源于古希腊的酒神祭祀,在希腊文中叫tragoidia,即“山羊之歌”。,西方美学史上有关“悲剧”的论述:,1、亚里士多德第一,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第二,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第三,引起对人的恐惧与怜悯之情,以使情感

31、得到“陶冶” 。,2、黑格尔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每一方又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由此必然引起悲剧的冲突,使双方的片面性得到克服,永恒的正义取得胜利。如古希腊悲剧安提戈尼,3、车尔尼雪夫斯基他将悲剧的概念和命运的概念联结起来,认为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情,悲剧没有任何必然性,纯粹是偶然的原因造成的。,4、恩格斯他认为悲剧的本质在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悲剧的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二)悲剧的几种类型,1、体现历史

32、上英雄人物的牺牲。2、在私有制条件下善良的普通人民的不幸和苦难。3、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西方美学史上对悲剧艺术的划分:“命运悲剧”:反映了“超人”的社会力量与自然力量和人的矛盾冲突(古希腊时期)“性格悲剧”:由人物性格造成的悲剧(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社会悲剧”:描写了社会与个人之间或社会环境本身的冲突和对抗(19世纪的近代悲剧),二、喜剧,(一)喜剧的本质喜剧作为一种戏剧体裁,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它的希腊文Komoidia(意为狂欢歌舞剧),是由Komos(意为狂欢队伍之歌)与aeidein(意为唱歌)合成。,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解作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

33、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二)喜剧性艺术的特征是“寓庄于谐”“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所体现的深刻社会内容;“谐”则指主题思想所赖以表现的形式是诙谐可笑的。在喜剧中“庄”与“谐”是处于辩证统一的状态。,1、喜剧艺术的体现形式(1)倒错中显真实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2)夸张夸张以至变形常常能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2、喜剧与生活的关系喜剧艺术来源于生活中的喜剧,但又有区别。,(三)戏剧形式的多样性,1、讽刺讽刺所反映的对象是社会生活中的否定现象。生活的喜剧把本质隐藏在假象中,

34、喜剧艺术则是透过假象揭露本质。,2、幽默 幽默不像讽刺那样辛辣,而是把内容和形式中美与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第十三讲 丑和荒诞,一、什么是丑,丑的东西只是对正常秩序的某种偏离或变形。1、丑的历史发展原始时代美丑不分,美丑混杂。古典时代美丑分明,两者不可混淆西方现代主义美丑不分,以丑为美。,2、丑的特征第一,丑是在感性形式中包含着一种对生活、对人的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第二,丑和恶虽然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丑并不等于恶。第三,形式丑畸形、毁损、芜杂等。,丑的本质在于对象以其形式状貌对主体实践效果的否定,唤起主体情感对对象存在的否定。丑所引起的审美经验是一种否定性情感,它

35、使主体产生痛苦、压抑、惊骇、厌恶等等。,二、美与丑的关系,1、美和丑相互依存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以丑为美美丑对比一是揭露丑,二是彰显美。,2、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化丑为美) 生活中的丑总是引起人们厌恶、不快、难受等否定型的情感反应,甚至还会引起恶心等生理上的强烈反感。 生活中的丑只有经过艺术家的审美创造,使之转化而为一种艺术的美,从而获取了特殊的审美价值。,三、 艺术丑,在艺术中使用“丑”的概念常有不同的含义:1、艺术丑指艺术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低劣;2、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3、某些艺术中的“丑角”不等于丑。4、在园林艺术中山石以“丑”为美。,荒诞原指西方现代派艺术中的一

36、个戏剧流派,兴起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这个概念发展到现在,已远远超出戏剧的范畴,上升为一个普遍的深刻的重要美学范畴。,荒诞的本质是虚无,是终极价值的永远缺席。它的出现是与人对于自身理性的全面质疑联系在一起的。荒诞感是人类历史中存在的一种永恒的情绪。,虚无意味着所有的终极价值、终极意义的不在场,意味着存在本身不论是世间万物的存在还是人的存在是无来由的,是无法解释的。,荒诞不仅意味着存在本身的无意义性、无缘由性,而且意味着人与世界的疏离和隔膜。荒诞戏剧等待戈多,在审美活动中,荒诞既是一种基本的事实性,亦是人对这一事实性的意识或体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常常又称荒诞是一种虚无感、空洞感、无意义感。,另一方面,荒诞作为美感经验并不只具有这种消极的否定意义,它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唤醒。人应当正视自己的荒诞,他应该本真地活着,应该常怀焦虑、恶心和畏惧,自由而荒诞地在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