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动力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7268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体动力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群体动力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群体动力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群体动力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群体动力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体动力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体动力论ppt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群体动力论,小组成员,主讲人 :李 阳 资料收集 :王嘉敏 韩瑞霞 杨丹 PPT制作 :谢茜琳 资料总结 :王飞飞,群体动力理论,提出:美籍德国人库尔特.卢因 定义:是指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它人的影响,研究群体这种影响作用的理论。公式:B = f (P,E) B: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强度 P:个人的内部动力、内部特征 E:个体所处的环境,群体气氛,卢因的群体动力学告诉我们,要使员工形成有利于组织目标的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一方面要选拔合适的员工,另一方面要营造好的群体气氛。群体风气是群体在工作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

2、是一种非正式的、非强制的行为标准。,群体气氛对群体成员的影响,1.对群体风气的影响群体风气是群体在工作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是一种非正式的、非强制的行为标准。影响:(1) 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形成与群体一致的行为方式,对行为有规范作用 (2)人在不同的风气的群体中会产生不同的行为2.对领导方式的影响专制型领导的特点: 1. 方案领导定 2. 方法和程序领导逐步指示 3. 评价以个人好恶为中心,群体气氛对群体成员的影响,2.对领导方式的影响民主型领导的特点: 1. 方针全体讨论 2. 程序和目标在讨论中了解 3. 领导提供技术选择方案,成员自行选择 4. 自由结伴、群体自

3、行决定分工 5. 评价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6. 领导做精神成员,不替代成员工作结论:要形成好的群体气氛,领导方式应该具备如下特点:沟通、支持下属、尊重下属、公正无偏、行为一贯、展示能力,群体气氛对群体成员的影响,3.对群体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的影响(1)群体成员对人际关系1.正的人际关系型行为:团结、帮助、鼓励、和谐、自然、轻松、谅解、真诚、赞同、遵从、耐心、宽容2.负的人际关系型行为:分歧、拒绝、紧张、别扭、对抗、烦躁、不容忍(2)群体成员对工作任务1.正的工作任务型行为:积极的信息交流、接受建议、利用所有人的智慧、意见进行决策、细致耐心地交流和讨论2.负的工作任务型行为:封闭信息、指责、争吵、缺

4、乏耐心、草率,马林是联合化学公司流程设计中心的主任,手下有8名工程师,均系男性。多年来,小组成员之间关系良好。随着工作任务的增加,马林招聘了一名刚刚获得某名牌大学工学硕士学位的姜丽加入一个旨在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的项目小组。该项目小组原先只有三人,由巩森任组长。作为一名新成员,姜丽非常喜欢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工作中能够用到不少专长。她工作十分认真,对其他项目小组的成员也非常友好,但在业余时间,她从不和同事闲聊。由于工作主动,姜丽总是率先完成自己分担的那份任务,而且还经常帮助其他同事。五个月后,巩森找到马林讨论项目小组的问题。巩森汇报说:“姜丽骄傲自大,好像什么都懂。对人不友好,大家都不愿意和

5、她一起工作。”马林回答说:“据我所知,姜丽是个优秀的工程师,成绩很突出。大家对她的印象这么不好,这怎么可能呢?这几天我找她谈谈。”一周后,马林找姜丽谈话,说:“姜丽,自从你来到流程设计中心,工作很勤奋,能力很出众,我非常赞赏。,案例思考,但是,听说你和同事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怎么回事?”姜丽大吃一惊,回答说:“没有啊!”马林提醒道:“具体一点,就是有些同事说你骄傲自满,好像无所不能,而且常常对他人的工作指手画脚。”姜丽反驳道:“我从来没有公开批评过其他同事。而且,每当我完成自己的任务后,还常常帮助他们。”马林问:“为什么别人对你的意见那么大呢?”姜丽感到愤愤不平,说:“那几位同事根本没有尽全力工

6、作,他们更热衷于足球、音乐、酒吧。还有,他们从未把我当作一名称职的工程师,仅仅把我看作是一名闯入他们专业领域的女性。”马林说:“工程师的考评与激励属于管理工作,你的职责是做好本职工作。关于性别,公司招聘你只是由于你的能力、知识符合条件。好好干,把管理问题留给我。”1.项目小组表现出哪些群体动力方面的特征?思考方向:个体行为与情景力场;群体行为与内部力场 2.你认为马林应如何处理项目小组出现的问题?思考方向:沟通,案例思考,本次的案例体现了一个典型的团队问题:新成员的加入意味着原来的团队会发生重组并形成一个新的团队。当然,原来的团队在名义上依然存在,只是团队内部发生了一些变化,而恰恰就是这些内部

7、的变化导致各种各样的边缘效应。正确区分名义团队和实质团队才能使在你遇到相关的问题时不会摸不着头脑。名义上,姜丽已经加入了项目小组,但实质上,姜丽没有得到其他组员的认同,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小组中。从案例中我们看到,姜丽其实并不像巩森所说的那样,但为何其他组员又对姜丽存有这样不好的印象呢?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组员之间没有充分的沟通和了解,导致后面的种种误会。作为一名新组员,姜丽一开始就接手这样一份有挑战性又能发挥自己所长的工作,自然会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 首先,由于她全心身投入工作,自然会对与其他组员建设良好的关系有所忽略,这样,其他组员就会慢慢的疏远她。,案例分析,其次,她在平时业余的时间中又没有跟其

8、他组员交流,工作之后也没有加入其他组员的活动行列,这种独立的行事方式在别的组员的眼中很容易形成一种“高傲”的印象。再次,姜丽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余,又乐意帮助别人,并促使别人更快的完成任务,但由于之前所指出的两点原因,容易使其他组员形成一种错觉姜丽在炫耀自己的本事,并对别人的工作“指指点点”,分明想抢别人的饭碗。更糟的是,这种不良的误会状态持续了5个月之久! “把姜丽解雇或调走,让项目小组回到原来的状态!”很明显,姜丽是该小组的“明星”员工,她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把你的“明星”赶走就相当于割断自己的大动脉。而且,解决目前的人际紧张并不是把责任扔到她的身上就能了事的。首先,马林招聘了姜丽,并将她安

9、排到项目小组,但并没有进行任何新组员加入的预热,使得姜丽无法更平滑的融入小组的氛围。,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其次,巩森作为小组的组长,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而是让事情拖了5个月之久才向马林报告,明显没有尽到管理者的责任。误会是由于没有充分的沟通和了解引起的,当务之急,马林应该单独跟小组的组员谈话,了解各个组员心中的误会程度究竟有多深,并设法纠正这些失实的印象,润滑姜丽与其他组员之间的摩擦。当然,即使误会得以化解,小组还可能残余一些小问题,那就是姜丽那种独立的行事方式使其未必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其他组员的氛围。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巩森能够合理的分配各个成员的工作角色与任务,并促进组员在工作上必要的沟

10、通,使他们在工作上达到一个共识。至于工作之余的活动,就各自各精彩行了。虽然工作之余的团体活动有益于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但勉强行事只会得到反效,群体动力的存在和作用,1.群体领导方式动力。群体的领导方式不同,表现为专制型、民主型、自由放任型,其成员的行为表现也不同。实例:对若干名10所左右的男孩所做的试验表明:在专制型群体中,成员的攻击性言行、引人注目的出风头行为,使用“我”而不“我们”的频率、推卸责任、做给领导看的行为、对群体活动缺乏满足感,都显得很突出;在民主型群体中的表现则相反,而且同一个成员一但从专制型群体调入民主型群体,其行为就立即起变化。,群体动力的存在和作用,2.群体组织形式动力。实

11、例:在欧洲战场上被德国俘虏的美国士兵,反抗情绪和逃跑率都很高;而在朝鲜战场被中国俘虏的美国士兵,反抗情绪和逃跑率都很低。心理学家薛恩于1956年对此进行研究,认为这种行为反差是由群体组织形式造成的。在中国战俘营中,看守人员与战俘的伙食、医疗条件平等,战俘经常调动而组成新的战俘群,有意识的让被俘士兵管理被俘军官,战俘被提审后不再回原来的战俘群。在纳粹德国的战俘营中,组织管理方法与中国的恰好相反。因此导致了战俘行为的不同。这一现象在管理领域也有借鉴意义。,群体动力的存在和作用,3.群体结构性质动力。案例:威尔逊等人将36名大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试验,甲组成员都是以安全需要为优势需要,而自尊需要较低的学

12、生。乙组则是注重自尊需要、而安全需要较低的人。结果表明,甲组在平等型群体中的生产率低,而在层次型群体中的生产率高;乙组的生产率的高低则正好相反。可见,成员行为取决于个人需要类型和群体领导方式如何搭配。,群体动力的存在和作用,4.群体公约动力。实例:卢因40年代曾就公约改变人们行为态度的有效性做过一系列的试验,如怎样改变美国家庭主妇不喜欢用动物内脏做菜的习惯。试验结果表明,群体的公约规则,比一般性的宣传说服,更能改变群体成员的行为。,群体动力的存在和作用,5.群体多数动力。案例:社会心理学家阿奇于50年代通过多次试验证明:对于用来做实验的问题,如群体中只有一个成员故意给出错误答案,就会产生群体压

13、力,被试者接受错误答案的次数达13.6%;若由3个成员故意答错,被试者接受错误答案的比率就上升为31.8%。另一些行为科学家在此基础上还就群体凝聚力和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群体动力的存在和作用,他们指出,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受控于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群体凝聚力高固然会使生产率有极大的提高,但即使群体凝聚力低也能提高生产率;如果不一致,则群体凝聚力高反而会使生产率下降,群体凝聚力低则对生产率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群体动力理论主要意义和局限性,意义: 启发人们从内因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群体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从群体成员间的关系以及整个群体氛围中去把握群体行为的变化过程;使个体、群体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系得到逐渐认识;促进了小群体研究重点的转化;并在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局限性: 偏重强调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忽视了其他关系;没有看到群体行为产生和变化的根本动因;研究对象、范围等方面未达到普遍意义。,谢谢观赏!,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