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绪论 城市道路设计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7323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1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章 绪论 城市道路设计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第12章 绪论 城市道路设计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第12章 绪论 城市道路设计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第12章 绪论 城市道路设计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第12章 绪论 城市道路设计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章 绪论 城市道路设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章 绪论 城市道路设计ppt课件.ppt(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城市道路网规划第三章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第四章 城市快速路第五章 道路平面交叉第六章 立体交叉第七章 道路通行能力第八章城市道路排水设计第九章道路附属设施,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第二节 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第三节 几何设计基本依据第四节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第五节 道路建筑限界,城市综合交通,市际交通,市内交通,客运交通,货运交通,客运交通,货运交通,公共交通,出租载客,私车自驾,轨道交通,专业货运,单位自运,步行移动,自行车代步,出租货运,“城市交通” 则范围有限,单指城市市际交通和市内交通等。其构成主要见下列框图:,第一章 绪论,

2、第一章 绪论,各等级道路,交通广场,路边停车场,加油站,第一章 绪论,高架道路,地下隧道,人行过街天桥,人行过街地下通道,第一章 绪论,大型互通式立体交叉,城市道路空间布局,第一节 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在城市道路建筑红线之间,城市道路由以下各个不同功能部分组成:,一、城市道路的组成 第一节 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第一节 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车行道即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道路部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轻轨线/有轨电车道,一、城市道路的组成 第一节 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一、城市道路的组成 第一节 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2. 路侧带车行道外侧缘石至道路红线之间的部分。人行

3、道设施带路侧绿化带,一、城市道路的组成 第一节 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3. 分车带中间分车带两侧分车带,4. 交叉口和交通广场5. 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6. 道路雨水排水系统7. 其他设施,一、城市道路的组成 第一节 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二、城市道路的功能 第一节 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城市道路是指大、中、小城市、建制镇及特大城市的卫星城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桥梁(隧道)及其附属工程等,不包括街坊内部道路。,1. 交通设施功能包括长距离输送功能和沿路进、出入集散功能。2. 公共空间功能除了具有采光、通风及景观作用外,还为城市其他设施提供布设空间。3. 防灾救灾功能起

4、避难场地作用、防火带作用、消防和救援通道作用等。4. 城市结构功能土地性质-城市道路网,二、城市道路的功能 第一节 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功能多样,组成复杂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道路交叉口多沿线两侧建筑物密集景观艺术要求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三、城市道路的特点 第一节 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1. 根据道路在规划路网中所处的地位、交通功能和服务功能分为: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2. 根据道路对城市交通运输所起的作用划分: 全市性道路、区域性道路、环路、放射路、过境道路等3. 根据道路所处的城市地理环境划分: 中心区道路、工业区道路、仓库区道路、文教区道路、生

5、活区道路及游览区道路。,一、城市道路分类、分级的目的 第二节 城市道路分级与分类,城市道路按其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和服务功能,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高架快速路,地道快速路,二、我国城市道路分类 第二节 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快速路由主路和辅路两部分组成。主路为机动车辆快速交通服务,是解决城市长距离交通的机动车专用路。辅路为供主路交通流集散或为街区内部交通流服务,与主路并行的一般性道路。辅路与主路通过物理隔离设施分离,二者交通流的交换通过专门设置的出入口实现。,二、我国城市道路分类 第二节 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快速路快速路应为设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

6、,实现交通连续通行,单向设置不应少于两条车道,并应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类似于大动脉,二、我国城市道路分类 第二节 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二、我国城市道路分类 第二节 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主干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类似于中动脉,二、我国城市道路分类 第二节 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次干路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应以集散交通的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类似于小动脉,二、我国城市道路分类 第二节 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支路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

7、等内部道路相连接,应以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类似于微动脉(毛细血管),二、我国城市道路分类 第二节 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一、设计速度 第三节 几何设计基本依据,1. 定义是确定道路几何线形(包括平曲线半径、纵坡、视距等)的基本要素。它是在气候条件良好,车辆行驶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水平的人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的速度。2. 设计车速的应用 道路几何设计 设计车速的大小对道路的线形设计指标如平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线形要素的取值及设计起着决定作用。此外,道路的横断面尺寸、侧向净宽以及纵坡坡度等也与设计车速密切相关。,工程造价 设计车速越高,道路工程造价也越高。交

8、通控制 合理设置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及设计信号灯配时等也都要应用设计车速。与运行车速关系 当设计车速高时,运行速度低于设计速度;而设计速度低时,运行速度高于设计速度,说明设计速度与运行安全有关,一、设计速度 第三节 几何设计基本依据,一、设计速度 第三节 几何设计基本依据,快速路和主干路的辅路设计速度宜为主路的 0.4倍0.6 倍。 在立体交叉范围内,主路设计速度应与路段一致,匝道及集散车道设计速度宜为主路的 0.4倍0.7 倍。 平面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宜为路段的 0.5倍0.7 倍。,设计车辆是作为道路几何设计依据的车型。设计车辆的外轮廓尺寸直接关系到车行道宽度、弯道加宽、道路净空、行车视距

9、等道路几何设计问题。,二、设计车辆 第三节 几何设计基本依据,二、设计车辆 第三节 几何设计基本依据,三、设计小时交通量 第三节 几何设计基本依据,以“第三十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交通量。以小客车作为标准车型。,三、设计小时交通量 第三节 几何设计基本依据,设计小时交通量计算公式: DHV=AADTDK式中:DHV主要方向设计小时交通量(辆/h)AADT按预测年限预测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辆/d)D方向不均匀系数K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注:非机动车、行人设计小时交通量的估算,采用多因素相关分析结合规划指标综合确定。,三、设计小时交通量 第三节 几何设计基本依据,道路设计年限是指道路的正常工作年限,包括

10、两层含义,即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和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在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内,期望不发生交通拥挤或阻塞。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是预测或估算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采用的年限。设计年限越长,道路横断面设计时车行道和人行道所需的宽度越宽,工程投资额就越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设计年限:快速路、主干路为20年;次干路为15年;支路为1015年。,四、设计年限 第三节 几何设计基本依据,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即路面结构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正常维护下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功能的使用年限。,四、设计年限 第三节 几何设计基本依据,桥梁结构设计年限,四、设计年限 第三节 几何设计基本依据,一、道路通行

11、能力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概念:单位时间内以一定车速能通过道路某断面的车辆数的多少。作用:确定已知交通量情况下规定服务水平的标准横断面宽度。(设计和规划阶段); 对现有道路功能评价、确定道路改建方案、改进交通管理和控制方式、选择交叉口形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基本通行能力:在道路、交通、环境和气候均处于理想条件下,不考虑服务水平,标准车辆在单位时间通过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上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它是道路所能承受的交通负荷极限。,车头时距法,车头间距法,计算方法,一、道路通行能力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设计通行能力:在良好的气候条件下,交通运行状态保持在一定的服务水平上,标准车

12、辆在单位时间里通过有代表性的、均匀路面上的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上某一断面的的最大车辆数。,一、道路通行能力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一、道路通行能力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道路条件包括车道数、 车道、 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等的宽度以及侧向净宽、 设计速度、平纵线形和视距等。 交通条件包括交通流中的交通组成、交通量以及在不同车道中的交通量分布和上、下行方向的交通量分布。 控制条件是指交通控制设施的形式及特定设计和交通规则。 交通环境主要是指横向干扰程度以及交通秩序等。,1. 基本概念服务水平:衡量交通流运行条件及驾驶人和乘客所感受的服务质量的一项指标,通常根据交通量、速度、行驶时间

13、、行驶(步行)自由度、交通中断、舒适和方便等指标确定。服务交通量: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管制条件下,在给定的时间段内,当能保持规定的服务水平时,车辆(或行人)能合理地期望通过一条车道或导入的一点或均匀路段的最大小时流率。不同服务水平对应不同的服务交通量。,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2. 服务水平分级主要以行车速度、服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V/C)作为评定服务等级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设计车速的设计通行能力应为基本通行能力乘以设计服务水平对应的V/C及道路、交通条件的修正系数。服务水平高的道路车速高、

14、车辆行驶自由度大、舒适与安全性高。,一级服务水平,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车流密度较小,车辆运行为畅行状态。,二级服务水平,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驾驶员行驶自由程度受到一定的限制,交通流状态处于稳定状态,三级服务水平,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自由程度受到很大限制,车速受前车制约,车辆行驶状态比较稳定,四级服务水平上半段,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小干扰会使车流产生大波动,车流抗干扰能力明显下降,四级服务水平下半段,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

15、及服务水平,行驶自由度小,车流对干扰非常敏感,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1)快速路根据交通流行驶特性分为基本路段、分合流区和交织区,应分别采用相应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基本路段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应符号下表的规定。,1)快速路新建道路按三级服务水平设计,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1)快速路快速路设计采用的最大服务交通量应符号以下规定。(1)双向四车道折合成当量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40000pcu80000pcu(2)双向六车道折合成当量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60000120000pcu(3)双向八车道折合成当

16、量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80000160000pcu,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2)其他等级道路根据交通流特征和交通管理方式,分为路段、信号交叉口、无信号交叉口等,应分别采用相应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其他道路参考美国服务水平分级,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3)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是根据车辆在信号交叉口受阻情况确定的,一般情况下采用控制延误作为服务水平分级标准。新建道路应按三级服务水平设计。控制延误包括由于信号灯引起

17、的停车延误以及车辆停止和起动经历的减、加速延误。,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4)路段自行车服务水平设计时宜采用三级服务水平。,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5)交叉口自行车服务水平设计时宜采用三级服务水平。,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6)人行设施行人较多的重要区域设计通行能力宜采用低值,非重要区域宜采用高值。,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 第四节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人行道采用人均占用面积作为服务水平分级标准。设计时宜采用三级服务水平。,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于行人的交通安全,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

18、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即道路建筑限界。道路建筑限界应为道路上净高线和道路两侧侧向净宽边线组成的空间界线。,第五节 道路建筑限界,无中间分隔带,第五节 道路建筑限界,有中间分隔带,隧道内,第五节 道路建筑限界,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第三节 路网结构形式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第三节 路网结构形式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第三节 路网结构形式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第三节 路网结构形式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第三节 路网结构形式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环形放射式,第三节 路网结构形式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第三节 路网结构形式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

19、,第三节 路网结构形式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自由式路网,优点: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线形灵活,破坏环境小;缺点:绕行距离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物用地较分散。,第三节 路网结构形式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第三节 路网结构形式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第三节 路网结构形式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链式路网,第三节 路网结构形式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第三节 路网结构形式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第四节 技术指标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一、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第四节 技术指标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二、道路面积密度 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

20、的比值。,为适应大城市远期交通的发展需要,其道路用地面积率宜适量增加,预留发展余地。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15%,但对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第四节 技术指标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三、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第四节 技术指标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四、非直线系数,总体规划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快速路、主干道、大桥和特大桥、隧道、交通枢纽应进行总体设计,其他道路可根据相关因素、重要程度进行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应贯穿与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系统、全面地协调到阿里贯穿项目外部与内部各专业间的关系,确定本项目及其各分项的技术标准、建设规模、主要技

21、术指标和设计方案,并应符号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总体设计内容制定设计原则明确道路性质、功能定位、服务对象确定技术标准、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指标确定工程范围、总体方案和道路用地,并协调与相邻工程的衔接提出交通组织设计方案落实节能环保、风险控制措施,总体规划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总体设计要点路线走向应符合城市路网总体规划设计速度应结合道路等级、功能定位交通特性,并结合沿线地形、地质与自然条件等因素确切。快速路、主干路应根据预测交通量进行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评价,并结合定性分析,确定机动车车道数规模。横断面应根据道路等级、红线宽度、交通组织和建设条件等进行布置。高架路或隧道的设置应根据

22、道路等级、相交道路、交通组织以及道路用地、沿线环境等,总体规划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设置,6. 路线走向应符合城市路网总体规划7. 交叉口节点设置应根据道路等级、使用要求、交通流量流向、车辆运行特征、控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8. 跨江桥梁应结合通航、排洪等控制要求进行部署。9. 人行过街设施应根据道路等级、横断面形式、车流量、行人过街流量和流线确定。,总体规划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第四节 技术指标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二、道路红线,道路红线是指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生产用地以及其它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红线之间的宽度即是道路用地范围,也是道路的总宽度。

23、,概念,作用,控制街道两侧建筑不能侵入道路规划用地,红线不但是具体道路单项工程的设计依据,也是城市公用设施各项管线工程的用地依据。,第四节 技术指标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二、道路红线,2.确定红线位置道路红线的平面位置依赖于道路中心的定位。红线的实现方式:(1)新区道路(2)旧区道路3.交叉口型式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4.确定道路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规划道路中线的转折点和各条道路的相交点,就是道路的控制点。,第五节 设计程序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第五节 设计程序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第六节 评价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第六节 评价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技术性能分析,第六节 评价

24、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基本思路与步骤,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主要内容:,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1.布置类型,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单幅路,交通组织尚不完善,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1.布置类型,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双幅路,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单幅路还是双幅路?,第一节

25、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3) 三幅路交通组织形式:机动车对向不分离,机非分离。 优点:消除了混合交通,提高了通行能力;有利于交通安全、绿化、道路照明和设置公交车站。缺点:在公交停靠站产生上下车乘客与非机动车的相互干扰和影响。 适用条件: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道路红线宽度40m的道路。,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三幅路,(4) 四幅路交通组织形式:机动车双向分离、机非分离。 优点:安全速度更为有利。缺点:占地面积大,行人过街不方便。适用条件: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和主干路。,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

26、次干路及支路,四幅路,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我是几幅路?答对有奖噢!,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5)不对称路幅适用条件:横断面地形坡差较大,沿河(江)、滨湖、双向车辆或行人交通量显著不均衡。,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2. 四种典型横断面形式的比较,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各级道路一般适用的横断面型式。(1) 快速路宜采用四幅路或两幅路;(2)主干路宜采用四幅路或三幅路;(3)次干路宜采用单幅

27、路或两幅路;(4)支路 宜采用单幅路。,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3. 结合地形、地物的道路横断面布置1) 道路沿坡底布置当车行道中线标高接近坡地地面时,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当车行道中线标高低于(或高于)坡地地面2) 道路沿谷地布置的横断面当车行道中线标高接近谷地地面,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当车行道中线标高高于(或低于)谷地地面时,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3) 道路沿台阶地形布置的横断面4) 道路沿天然水体布置,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5) 道路沿一侧高建筑布置的横断面,第一节横断面 设计 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1. 车行道宽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