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儿脾胃病的推拿治疗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7355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小儿脾胃病的推拿治疗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9年小儿脾胃病的推拿治疗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9年小儿脾胃病的推拿治疗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19年小儿脾胃病的推拿治疗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19年小儿脾胃病的推拿治疗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小儿脾胃病的推拿治疗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小儿脾胃病的推拿治疗ppt课件.pptx(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儿脾胃病的推拿治疗,小儿脾胃病的推拿治疗,临证主张顾护脾胃善于运用逆向思维,诊治疑难病证治疗脾胃病重视湿邪、瘀血、二便及脾胃病和其它脏腑的关系从舌苔及症状上能较准确地判断入手施治。,常见小儿脾胃病,厌食食积疳证小儿泄泻感染后脾虚综合症等,常见小儿脾胃病,小儿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求量大。生理上又表现为脾胃功能薄弱消化能力差若家长喂养不当先天禀赋不足环境气候的突然改变等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而发生各种脾胃病如泄泻、鹅口疮、积滞、咳嗽等。,脾的生理、病理1、脾主运化,主升清2、脾主统血3、主肌肉四肢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与胃病辨证,虚证,实证,脾病证候:

2、,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气下陷证脾不统血证,脾与胃病辨证,寒湿困脾证 湿热蕴脾证,脾与胃病辨证,胃病证候:,胃气虚证 胃阳虚证 胃阴虚证,虚证,寒滞胃肠证胃肠气滞证胃热炽盛证饮留胃肠证食滞胃脘证,实证,(一)脾气虚证,【基本概念】 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虚弱证候。【形成原因】,饮食不节禀赋不足思虑劳神太过病后失调,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脾气虚弱,健运失职。肢体倦怠,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脾虚化源不足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脾气虚,脏腑功能衰退。形体肥胖,或肢体浮肿脾虚不运,水湿泛溢肌肤舌淡苔白,脉缓或弱脾气虚弱之征,(一)脾气虚证,【表现,分析】,【辨证要点】 食少、腹胀、便溏气虚证,(二)脾阳虚证,【基本

3、概念】 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又称“脾虚寒证”。【形成原因】 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成 过食生冷,或过用苦寒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三)湿热蕴脾证,【基本概念】 湿热内蕴中焦,脾胃纳运功能失职所表现的湿热证候,又称“脾胃湿热证”。 【形成原因】 感受湿热之邪 嗜食肥甘厚腻,饮酒无度,【表现,分析】 脘腹胀满,纳呆食少,恶心呕吐湿热中阻,脾失健运,胃失和降。 口中黏腻,渴不多饮湿热蕴脾,上泛于口 便溏而不爽湿滞大肠。肢体困重,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皮肤瘙痒湿热泛溢肌肤。小便短黄湿热下注。身目发黄色鲜明湿热熏蒸,胆汁外溢。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湿热内蕴之征。,(四)湿热蕴

4、脾证,(五)寒湿困脾证,【基本概念】 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等表现的寒湿证候,又称 “寒湿中阻证” 。【形成原因】 淋雨涉水,居处潮湿 饮食失节,过食生冷 嗜食肥甘,湿浊内生,(六)胃气虚证,【基本概念】 胃气不足,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减弱,导致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虚弱证候。【形成原因】 饮食不节,饥饱失常 劳倦过度,久病失养 其他脏腑病变影响,(七)胃气虚证,【辨证要点】 胃脘痞满、隐痛喜按、食少气虚证,(八)胃阳虚证,【辨证要点】 胃脘冷痛、喜温喜按阳虚证,(八)胃阳虚证,【辨证要点】 胃脘冷痛、喜温喜按阳虚证,(九)食滞胃脘证,【基本概念】 饮食停积胃肠所表现的食积证候。【形成原因】 饮

5、食不节,暴饮暴食,食积不化 素体胃气虚弱,饮食停滞难化,【辨证要点】 伤食病史,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呕泻酸馊腐臭,(十)食滞胃脘证,20,小 儿 推 拿,小儿推拿时要配合适当介质,以适应小儿肌肤柔弱。 滑石粉、麻油、冬青油四时皆可取用,21,常用手法 (一)推法 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分直推、旋推、分推。,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推法】(直推;分推;旋推),1直推法 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腹,或以掌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动。2分推法 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3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23,常用手法(二)

6、揉法 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分鱼际揉、掌根揉、指揉。,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揉法】(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1指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 2掌揉法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掌揉法。3鱼际揉法仅用大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25,(三)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摩法】,1指摩法 用食、中、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

7、作连续的回旋抚摩。2掌摩法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3旋摩法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解剖方向,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27,(五)捏法 1.三指捏: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2.二指捏: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捏法】,1捏脊法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作

8、时,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捏法正位手势,2. 挤捏法 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向中央用力挤捏,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擦法】,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30,一.上肢部穴位,常用穴位,31,(一)脾经 定位:拇指桡侧面。 操作:补脾经,拇指桡侧缘向掌根推;反之为清(泻)脾经。补、清均为100500次。 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32,脾经,33,34,(二)胃经 定位:位于掌面,拇指第1指节桡侧缘;亦有拇指第1掌骨桡侧缘。 操作:于第一掌骨

9、桡侧缘从指根到指尖方向推,为清胃经。均为100500次。 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二)胃经,位于掌面,拇指第1指节桡侧缘,亦有拇指第1掌骨桡侧缘,36,(三)大肠 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补大肠,从食指尖直推至虎口;清大肠,从虎口直推至食指尖。补清均为100300次。 主治:补大肠主治腹泻、脱肛;清大肠主治便秘、食积、身热下痢。,37,大肠,38,39,(四)板门: 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揉板门(运板门),用拇指端揉之,揉100300次;板门推向横纹,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反方向为横纹推向板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嗳气、疳积等。板门推向横纹可

10、止泻,横纹推向板门可止呕吐。,40,板门,41,42,(五)六腑,定位: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操作:退(推)六腑,用食、中二指或拇指指面自肘部推向腕,退100300次。 主治:一切实热病证,如高热、惊风、 烦渴、鹅口疮、重舌木舌、腮 腺炎、咽痛、大便秘结等。,43,六腑,44,45,二、下肢部穴位,足三里定位: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操作:按揉足三里,用拇指端按揉,按揉50100次。主治:功能健脾和胃、行气导滞,主治 腹痛腹胀、呕吐泄泻、下肢痿软等。,46,47,三.胸腹部穴位,常用穴位,48,腹: 定位:腹部。(面状) 操作:摩腹,用全掌或四指轻摩之; 分推腹阴阳,用两拇指沿

11、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部向两旁分推。摩5分钟,分推100200次。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49,腹,50,51,二.腰背部穴位,常用穴位,52,(一)脊柱: 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捏脊,用三指捏或二指捏,自下而上,捏35遍。 主治:感冒、腹痛、腹泻、便秘、发热、呕吐、疳积、厌食等,53,脊柱,(二)脾腧:定位:脾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操作:揉三点一主治:外散脾脏湿热之气,(二)胃腧:,定位:脾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操作:揉三点一主治:胃脘痛、呕吐、

12、腹胀、肠鸣等胃疾。,56,(二)七节骨 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推上七节骨,用食中二指或拇指桡侧面由下向上直推;推下七节骨,自上向上直推 。推 100300次。 主治: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主治泄泻;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主治肠热便秘。,57,七节骨,58,59,(三)龟尾 定位:尾椎骨端 操作:揉龟尾,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揉100300次。 主治:腹泻、便秘、脱肛、遗尿。,60,龟尾,61,62,病案 张某,女,六个月,人工喂养。素来大便干燥,大便数日一行,常用开塞露通便,状如羊粪;多汗、喜饮,食纳尚可,发育良好。予以小儿推拿治疗2次,大便变软易解;二周后大便又燥,再行2次治疗后痊愈。随访半年,大便正常。,63,小儿便秘,基本处方 补脾经、推板门、清大肠、按揉足三里、摩腹(泻)、推下七节骨、按揉龟尾、捏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