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ppt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比较阅读,文言文阅读要求,文言文比较阅读从选文内容看,以写人叙事类为主,选文侧重于忧国忧民、选贤举能、展示个性、为人处世、伤时感怀、抒写志趣、哲学思辨等主题材料。显而易见,在考查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关注着人文精神的濡染渗透。从选文篇幅看,以短小精悍的经典故事、名家名篇选段为主。从选文数量看,以两个居多。从选文与教材关系看,孝感中考主要是课内与课内的组合。一般情况下,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二是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文言文
2、比较阅读在中考阅读中从选材上看,命题选材特点是:不同作家的同题材作品;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与同一位历史人物相关的不同作品;主题内容相似的不同作品。,真 题 例 析,一、2014河南 阅读下面两文,完成题目。【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
3、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乙】 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节选自容斋随笔)注 魏郑公:魏徵。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遗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引喻失义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远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D悉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D,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能力。A项前一个“遗”为“遗留”的意思,后一个“遗”为“留给”的意思; B项前一个“喻”为“比喻”的意思,后一个“喻”为“明白”的意思;C项前一个“远”为“疏远”的意思,后一个“远”为“长远”的意思;D项都是“全、都”的意思。,2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3分)_,广开言路(原文:诚宜开张圣听);赏罚严明(原文: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远佞(原文:亲贤臣,远小人)。最重要的一条是
5、“亲贤臣,远小人”。原因在于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亲贤远佞。,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甲文第一段里有关建议的关键词是“诚宜开张圣听”,第二段里的关键词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第三段里的关键词是“亲贤臣,远小人”, 由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分别概括出三条建议。,3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分)_,诸葛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 魏徵劝谏不但有大勇,还有大智。他很讲究劝谏艺术,他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故事,综合使用了比喻、类比等艺术手法来说理,很有说服力。,解
6、析此题考查在对比中理解文章的表达手法的能力。题干中“劝谏艺术”提示要从人物语言的艺术特点上分析他们的不同之处。分析人物的语言可以从语言的内容和语言的特色两个方面分析。诸葛亮的话从内容上来看,三段从三个方面说明三个道理;从语言特色上来看,“先帝”“愿”“陛下”及循循善诱的语气,体现出他作为臣子的身份。魏徵的话从内容上来看,他讲了一个故事;从艺术手法来看,拿病人来说理,是把隋朝后的国家比喻成了病人,用病人背米类比增加人民的负担。,二、2014孝感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然后完成题目。【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已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视之,牡而骊。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
8、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选自九方皋相马,有删改)注 姓:指子孙。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牝(pn):母马。牡:公马。骊:纯黑色马。,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A项“食”的意思分别是“喂养”“吃”; B项“安”都解释为“怎么”;C项“见”的意思分别是“通现,表现”“拜见”;D项“其”的意思分别是“它的”“加强反问语气”。,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2)穆公见之,使行求马。,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9、,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解题步骤可以用一个口诀来概括:通读全文,领会大意;斟酌字义,揣摩语气;补、略通变,合情合理;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如无标点,审慎断句;解释完毕,检查仔细。翻译的总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其步骤是先释义,然后串意,最后调整。在本题中,应将重点词语“策”“以”“道”“食”“材”“见”“使”“求”准确译出来。,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
10、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D,解析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是因为他认为九方皋对马的毛色雌雄都不能分辨。,8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3分),示例一: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你如果有能力,总会有机会施展出来,得到别人的肯定。正如“是金子,不论在哪儿都会发光”。示例二: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如
11、果你很有能力,但身边没有慧眼识才的人,你的才能就只能埋没。可身边如果有“伯乐”,你的才能就会很快找到用武之地。,文言文比较阅读,思路分析,方 法 总 结,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是近年来语文文言文考查中的一个亮点。它重在考查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延伸能力和拓展能力,考查学生能否快速实现新旧知识的高效过渡和链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揭示个性特征。解题时可分三步:,文言文比较阅读方法及步骤,1在整
12、体阅读的基础上,把握主要内容。重点是明确文中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观点。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文意。 2在审读题目中要求比较的内容后,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比较时可根据文言语段、题目以及作者的情况,进行分析。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项与问题之间的关联,寻找突破口。这样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3按题目要求联系全文、整体分析,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原文词句,并注意知识的迁移、拓展和创新。,一、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的比较:1、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
13、的地方?“世外桃源”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从“世外桃源”描写那里的人们“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感受到“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幸福生活。“世外桃源”就是艺术地具体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2、比较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的异同。相同点:两者都是一种理想社会,现实中至今没有出现这样的社会。不同点:“大同”社会是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或目标,是美好的蓝图;而“世外桃源”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具体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如果说“大同”社会是蓝图,那么“世外桃源”是根据蓝图而虚拟出来的一种“模型”。,
14、另附课内文言文比较,二、送东阳马生序与伤仲永的比较:1、比较两篇文段在内容上的异同:相同点:都是说学习(或读书)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都有劝学之意。不同点:前者是写自己求学,强调有了主观的勤奋,才能学有所成;后者是写别人(仲永)年幼虽然聪慧,但不好好学习,后平庸无奇。一个给人正面启迪,一个给人反面警醒。2、你从两篇文章的主人公身上发现了“天赋”“后天努力”与成才的关系吗?把你探究的结果写下来。学业的成就和道德修养,主要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而不取决于客观的条件。即使天资过人,如果后天不努力,也将一事无成。,三、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的比较:对比分析两文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点:都与
15、学习有关,都有劝学之意。不同点:吕蒙接受劝告,读书学习,才略长进;仲永年幼时虽然聪慧,但其父“不使学”,后平庸无奇。一个给人正面启迪,一个给人反面警醒。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曹刿论战对于决定战争胜负的观点有什么异同?相同点:两篇文章都强调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不同点:前者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强调了“人和”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即内部团结的重要性;而后者认为战前取信于民是战争获胜的先决条件。,五、公输与曹刿论战的比较墨子与曹刿对待战争的态度、行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面对强敌,都毫不畏惧,能够挺身而出,积极备战。不同点:墨子积极游说,阻止了敌国的入侵;曹刿
16、主动参与,并亲自指挥作战。六、比较公输中的墨子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的劝说艺术的异同。相同点:都注重说话的策略,以委婉的方式,采用打比方的方法劝说对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同点:墨子善于引人入彀(gu),让对方陷于自相矛盾的境地;而邹忌以家事喻国事,以小见大,达到了忠言不逆耳的效果。,七、在隆中对和出师表中,都提到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为何前者写得具体(详)而后者写得概括(略)?前者写得具体而后者写得概括,这主要与文章表达的重点(或中心)有关。隆中对以“隆中对策”为核心,借此表现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或天才预见),故写得详;出师表围绕“出师”写出师前对国内政事的安排,主要表达知恩图报的决心,贵在以情动人,故对此一笔带过。八、小石潭记与醉翁亭记“乐”的比较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