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庄子与道家思想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7416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庄子与道家思想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老子、庄子与道家思想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老子、庄子与道家思想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老子、庄子与道家思想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老子、庄子与道家思想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子、庄子与道家思想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庄子与道家思想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老庄及道家思想,一、老庄简介:,1、老子:(前571年-前471年) 李耳,字聃,世称老聃,楚国(安徽涡阳县)人,与孔子同时略早。孔子曾问礼于他。约50岁左右离开东周去秦国,过函谷关写下道德经。 我国哲学史、思想史的大家巨匠,道家始祖宗师。,老子道德经: 五千言韵文,八十一章,文约义丰。被誉为一部哲学诗。 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宇宙本体、天地演化、万物生育、人生修养、治国用兵各个领域,但皆有一条主线贯通其中,这就是自然无为的法则。,2、庄子:(前369前286) 名周,宋国蒙(河南商丘)人。庄子共33篇,具有宏大之美。 道家学派的继承者。 庄子哲学是一种以人的个体精神超越为终极关怀的哲学

2、,追求遗世独立,追求精神和心灵的绝对自由。,(,二、道家思想核心,(一)核心:“道” 1、道,可道,非常道。(第一章) 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 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 知其名,字之曰“道”。 (第二章),3、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4、道之为物,唯恍唯惚。5、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四十章),关于“道”的内涵:, 道是世界的本原。 “道”是作用于天地万物的产生、发展 与消亡的客观规律。 “道”是一种神秘的境界。伟大、渊 深,玄妙,朦胧恍惚。,(二)朴素的辩证法: “反也者,道之动也。” “道”是向相反的方向运

3、动和转化的。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对立的双方,即对立统一。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社会理想: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政治主张:“治大国若烹小鲜” 绝圣弃智 少私寡欲 见素抱朴 无为而治,绝圣弃知,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 杜绝背“道”而驰的政治理念,放弃以“智”治国的政治权谋,百姓反而能获得百倍的好处。杜绝和放弃所谓的仁爱、礼义等说教,黎民百姓就能重新恢复尊老爱幼的天性。杜绝和放弃对奇技异巧、珍稀财物追

4、求,盗贼自然就会消失了。以上所说的三个方面-圣智、仁义、巧利,都是人为巧饰的繁文缛节,不能用来教化百姓,所以要让人们的思想有所归属。一让人们只看到事物原始状态,以保持人们朴素无华的天性;二让人们减少利己的私心,以削弱人们对巧利的欲望;三是放弃欺人的仁爱礼义的说教,那么就没有什么扰患了。,庄子的主要观点:,1、相对主义的认识论:齐物(天下万物没有本质的区别,无法认识) 2、人生观:逍遥游(心灵上的无拘无束,任性驰骋)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追求精神和人格的绝对独立和自由,道家:柔顺无为 退守潜隐 出世 儒家:刚健有为 积极进取 入世 儒家直面现实社会,力求探索一条改造客观世界的道路,

5、即便是个人的修身养性,最终也是为了治国平天下。 面对残酷的现实,道家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从自然中寻找一条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固执地守护着人的精神的尊严,超越人生困境和世俗情欲,使人获得一种宁静的自由和圣洁的心境。他们的退隐不单单是为了规避无法改变的残酷现实,更重要的是为了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自由。,道家哲学对中国政治活动也提供了活络的空间,使得中国知识份子不会因为有太强的儒家本位的政治理想而执着于官场的追逐与性命的投入,而能更轻松地发现进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间的智慧。,淡泊无为,顺天随意。 注重天道、自然,轻视人事。 追求出世,独善其身。,三、道家价值观,(一)处世哲学

6、1、谦下居后,不敢为天下先(韬光养晦,不露锋芒,后发制人,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2、贵柔守雌,以柔克刚(滴水穿石,太极拳,咏春拳,毛泽东游击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 3、清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即不妄为,以合乎自然的态度和方法去成就事情,因势利导) 4、能屈能伸,曲能成全(退一步海阔天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丈夫能屈能伸),(二)生态哲学 1、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2、天人合一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三)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武术理论中的“一招变万招、万招归一”的理论思想正是从“道”

7、的思想(道生万物,万物归于道)中领悟而来,指的是武术的动作是从原始单一的进攻防守动作,按一定的路线演变成千万个技术动作,而千万个技术动作又通过长期演练最后达到形成一种形神合一。这种形神合一就是武术训练阶段的至高境界。“无招胜有招”,庄子认为,构成宇宙的本体是阴阳之气,万物的生成,是阴阳之气 的聚合,而万物的灭亡,则是阴阳之气的离散。“气”在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气”被看作是武术的根本。武术养生是以养气炼气为主旨,通过静心平息、存养气息,以求全身内气凝聚充盈于丹田:太极拳的“气沉丹田”、形意拳的“聚气于丹田”、少林拳的“气贯丹田”等,道家强调要达到天人合一,就应

8、该要遵从自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武术主张从大自然的生物与现象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武术模仿各种飞禽走兽的形象、动作、攻防,创造出新的武术动作。如大鹏展翅、白鹤亮翅、金鸡独立、野马分鬃、神龙摆尾等拳术术语。又如五形拳是根据虎、蛇、猴等五种动物的攻防动作创出的。,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中所主张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在武术中则表现为追求“人际关系和谐”。武术非常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提倡武德,处理人际关系时强调宽厚、容忍。习武与比武中点到为止,避免致人于死地;遵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理念;以门派规矩约束人的行为,维持武术内部的和谐平衡。武术将人体视为心与身的统一,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和锻炼。内外兼修

9、、和谐发展,绝不是为了培养争勇斗狠、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四)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儒家的“中和”、“中正”之美与道家的“自然”之美 像四合院把父母的卧室放在中间一样,出于尊崇,中国常将地位最高的建筑放在正中,其它建筑环绕在两侧。因此,中国传统建筑中大多有清楚的南北中轴线、整齐的东西对称,形成了“中正”之美。与强调社会群体间的关系相应,儒家形成了对中正、中和之美的追求,这种美学观含有浓厚的道德价值判断因素。例如,故宫里的地名,通常有仁、和、中、安等字,如天安门、太和殿等,这些字代表着中国儒家思想的理念,宫府:儒家思想,对称、整齐与秩序; 园林:道家思想,变化、生动与自然。表现出道家逍

10、遥自由、无为顺应的追求。园林是一种集居住与观赏为一体的建筑。它的产生,从一开始就源自道家的出世思想。以模拟自然意境为目的,所以江南园林非常注重分割和布局,富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在此后的发展中,它们的建造者、拥有者也的确常常是退休官员、躲避官场的才子或是回避尘嚣的巨商。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自然,模拟自然,经过精心的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

11、面。,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总面积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全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寄畅园(无锡)西靠惠山,东南靠锡山,园的总体布局就抓住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引惠山泉水作园内池水,在西、北处用惠山石堆砌假山,仿佛是惠山的自然延伸。近以惠山为背景,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园的面积虽不大,但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使景观延伸的很远,有限的空间变成无限的空间。园林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自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到乾隆四十九年(公元

12、1784年)的整整一百年间,两个皇帝十二次巡游江南,每次都必游这里,留下了许多诗章和匾、联。,(五)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中国画是一种主观性极强的艺术。中国绘画不像西方绘画那样以科学的态度要求严格的逼真,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正是基于中国绘画这种从创作到欣赏的“模糊的混沌状态”,中国绘画虚实观念特别发达,贵虚贱实的虚实观念贯穿于中国绘画的创作、品评以及画论美学思想等全过程。中国绘画创作中的虚实观念特别表现于构图上的“留白”法,中国绘画在品评上一直以来对“逸格”(笔简形具,得之自然,出于意表)的追求超越一切,画论美学思想更是以“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虚之又虚的标准作为万古不

13、移之法。,一个国家的艺术必然与这个国家的文化相交甚深。中国绘画中的形式、色彩受到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影响堪称典型。道家的精髓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无不为,以少胜多,以无胜有,追求自然之美,绘画形式上亦是求以少胜多、以无胜有、以简胜繁的,只用提炼的法去表现千变万化的山石,用几根线生动地去描绘花鸟、人物;绘画色彩走了一条清淡、素雅之路。道家从回归原始的主张认为“五色令人目盲”,“无色而色始全”,以“无中生有”的道家思想观念看,墨色的寂灭似乎在最简单的色彩形式中象征着最原始的色彩本质和精神现象。,仿倪云林山水2009,北京匡时春拍古代书画专场,最终以8400万元的成交价(含佣金)落槌,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价

14、格新的世界纪录,这幅仿倪云林山水也由此成为了史上最贵的中国画。,八大山人画作的布局,特别讲究少许物象在空间中摆放的位置。其诀窍是充分利用空白。与此同时,并充分调动题跋、署款、印章在布局中的均衡、对称、疏密、虚实等的作用。笔墨洗练雄肆,构图简约空灵,景象奇险,格调冷隽,达到了笔简意赅的艺术境地。,(六)道家思想与茶道,唐朝是中国饮茶的普及和茶文化形成及兴盛时期,也是中华茶道创立形成时期。唐朝推行三教调和的政策,但李唐王朝以老子为始祖,规定道教在儒佛之上,“老先、孔次、末后释” 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是茶史上第一首以茶为主题的茶诗。“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茶

15、仙”陆羽用心血和汗水铸成不朽之茶经,茶道之形成,陆羽功莫大焉。陆羽坚辞太子文学和太常寺太祝职务,不愿入仕,可说是渗透了道家思想的影响。他淡泊名利,曾写下“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今湖北天门)下来”如此意境高远的诗歌。“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茶之“道”一、尊人 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 二、贵生 茶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

16、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的功能,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以养生贵生为目的。,三、坐忘 “坐忘”是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茶道奉行“静”,喝茶时做到心如止水,这时候就能达到契合自然” 、 心纳万物”精神状态。就能在精神方面返朴归真,心性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无我”的境界。通过“坐忘”实现人与自然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 四、无己 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

17、”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五、道法自然,返璞归真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物质方面: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茶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正与其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吻合, 行为方面: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朴实为美,动如行云流水,静若山岳磐石,举手投足之间都应发乎自然,绝不矫揉作势。 精神方面:表现为心性得到完全释放,心境平复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与自然融合。,(七)道家思想与围棋,围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围棋的棋理中同样也包含着丰富的道家思想。 一,围棋中阴阳调和的大局观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18、道家历来主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围棋的行棋一般以大局为重,比较更着重于战略上的全局把握。围棋的美,也在于它的变幻无穷,简单的规则下孕育着无数的可能。,二,权衡取舍的攻防观。道教主张“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围棋是两个人的不断磨合的运动,为了达到围地的目的,适当的取舍是必须的,体现在棋理上就是不学会弃子,就难以得到最后的胜利。 第三,超越自我的胜负观。道家讲“上善若水”,因为水是最能适应一切环境的,它可以随容器的形状任意改变外形,同时它又能改变环境,水滴石穿,沧海桑田。这带给博弈者的启示就是勇于改变自我、战胜自我,才有可能战胜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