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心理卫生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7434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人的心理卫生ppt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各位同仁: 下午好,第一节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1、智力的变化2、记忆的变化 3、思维的变化 4、人格的变化5、情感与意志的变化,1、智力的变化,(一)智力的生理性老化 1液态智力 主要与人的神经系统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有关。液态智力指获得新观念,洞察复杂关系的能力,如知觉整合能力、近事记忆力、思维敏捷度及与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有关的能力。成年后,液态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老年期下降更为明显。 2晶态智力 晶态智力与后天的知识、文化及经验的积累有关,如词汇、理解力和常识等。健康成年人晶态智力并不随增龄而减退,有的甚至还有所提高。直到70岁或80岁以后

2、才出现减退,且减退速度较缓慢。,1、智力的变化,(二)智力的病理性老化 如果五六十岁的人智力突然明显减退,意味着病态,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痴呆症。这类病人如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进行检测,其作业量表(包括数字符号、填图、木块图、图片排列和拼图五项)分显著下降,语言量表(包括知识、词汇、领悟、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六项)分也有明显变化。,1、智力的变化,(三)智力的可塑性 老年期智力减退并非是一成不变和不可逆转的;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经验不断积累,理解、推理能力的不断提高,老年智力结构的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特点,在个体内和个体间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如果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就可延缓智力减退。,

3、2、记忆的变化,概述: 记忆(memory)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们对感知、体验或操作过的事物的印象经过加工保存在大脑中,并在需要时提取出来。,2、记忆的变化,(一) 记忆的生理性老化 1.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 初级记忆是指人对于刚听过或看过、当时在脑子里还留有印象的事物记忆 次级记忆是指对已听过或看过一段时间的事物,经过编码储存在记忆仓库 以后需要加以提取的记忆,2、记忆的变化,(一) 记忆的生理性老化2再认和回忆 再认是指当人们看过、听过或学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眼前时能辨认出曾经感知过。 回忆指刺激物不在眼前,而要求将此再现出来时。,2、记忆的变化,(一) 记忆的生理性老化 3机械记忆

4、和逻辑记忆 老年人对与过去、与生活有关的事物或有逻辑联系的内容记忆较好,而对生疏的或需要机械记忆或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则记忆较差。,2、记忆的变化,(二)记忆的病理性老化 记忆的病理性老化是由于疾病的影响而引起的记忆障碍,属于异常老化。,2、记忆的变化,(三)记忆策略与可塑性 老年记忆减退出现有早有晚,速度有快有慢,程度有轻有重,说明其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如能指导老年人注意自我保健,坚持适当的脑力锻炼和记忆训 练,并主动利用记忆方法,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有信心,就可延缓记忆衰退。,3、思维的变化,思维(thinking)是人的一种最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人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对客观现实概括

5、和间接的反映。 主要包括概括、类比、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3、思维的变化,(一)思维的生理性老化 思维随着增龄出现衰退较晚,特别是与自己熟悉的专业有关的思维能力在年老时仍能保持。但是,老年人由于在感知和记忆方面的衰退,在概念、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有所减退,尤其是思维的敏捷度、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以及创造性比中青年时期要差。,3、思维的变化,(二)老年人思维弱化 人在老年期思维能力的弱化在各个老年人的身上表现程度不同,有些高龄的人思维仍很清晰,而有些年龄不大的人却有严重的思维障碍。因此,要重视对老年人的全面身心保健,鼓励老年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培养其思维品质,以恢复和提高其良

6、好的思维能力。,4、人格的变化,人格(personality)是指个体与所处环境交互作用下,在生长发展的适应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身心结构。 老年人的人格与增龄无关,在进入老年期的过程中,常见的三种人格维度:开放封闭;内向外向;适应焦虑已基本趋于稳定。,4、人格的变化,(一)影响因素 1生物学因素 即个体各组织器官的老年性变化,如大脑皮质萎缩,神经细 胞数量减少,脑内蛋白质、磷、氮等含量减低,神经递质的平衡变化等。 2社会心理因素 包括上述变化影响感知觉、思维、记忆、智力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因素均会影响老年人对新的社会生活的再适应。,4、人格的变化,(二)人格模式理论 1整合良好型 三个亚型

7、: (1)重组型:该人格型态的老年人退而不休,继续广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是最成熟的人格特征。 (2)集中型:属于不希望完全退休的人格型态,他们会选择和分配其资源,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参加比较适合的社会活动。 (3)离退型:此类型老人人格整合良好,会自愿从工作岗位离退下来,生活满意,但表现出活动低水平,满足于逍遥自在。,5、情感与意志的变化,老年人的情感活动相对稳定,其变化是因生活条件、社会地位的变化所造成,与年龄关系不大。,二、影响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1、生理功能减退衰老 自卑、猜疑、不服老、唠叼、固执体弱多病 寻找养生保健之术、怕死、思考如何死2、社会地位的变化:退休 焦虑、被社会抛弃感、价值

8、观崩溃生活方式变化 交际活动减少,获取信息能 力下降孤陋寡闻,3、家庭人际关系, 丧偶 孤独、空虚、抑郁。有人统计,在失去配偶的人中,在一、二年内相继死去的人数是夫妇都存在者的7倍。再婚 老年人再婚常有来自社会舆论,或来自子女的阻挠。婚后,老年人也不一定都幸福愉快。如找个老伴侍候自己;或有利于解决自己子女的就业问题丧子(女)晚年丧子是人生一大恸事,这涉及到老年人感情和日后的瞻养及善后问题。家庭不和睦 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时代差异的因素。经济困窘 老人的退休金不够时,有不安全感。靠儿女赡养的老人,则有看儿女脸色屈辱生活之感。遭遇到自然灾害、财产损失、车祸、外伤或亲友死亡等意外生活事件,造成极大痛

9、苦和不幸。,4、营养状况5、体力活脑力劳动6、疾病,(一)重新适应家庭(二)重新适应社会(三)数字鸿沟造成与社会疏离 (四)经济来源窘迫的问题(五)人生价值迷茫的问题,影响老年人心理变化的问题,(一)重新适应家庭的问题,家庭权威逐渐丧失 老人经济收入在家庭比重逐渐减少文化信息逐渐落后于下一代大事孩子自己拿主意而逐渐放弃与老人商量4.老人做家务、带孙子、5.享清福之“非重要角色”。,(二)重新适应社会,老人自觉或不自觉的替儿女做家务、教育孙子,以换来物质、精神财富,有天伦之乐也有代际摩擦的辛酸。经济自给有余、生活自理的老人暂时可以相对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发挥余热、锻炼身体、学习、娱乐等。

10、老人一旦生病卧床不起,还是要不同程度地依赖儿女的经济支持能力与精神支持能力。儿女不仅要给老人吃好穿好,更要给老人时时处处享受到尊敬。,前一目录,(三)数字鸿沟造成与社会疏离,老年人97.2的人会使用电视机,但数字电视的产生又将许多老人拒之门外老人会使用手机的仅为24.7老人会使用电脑的仅为6.7 数字鸿沟使得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进一步脱离,和家庭、社区中的年轻人距离更远,代沟更深。,前一目录,(四)经济来源窘迫的问题,谁应该来养老,前一目录,(五)人生价值迷茫的问题,我活着还有什么用呢?,章目录,三、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3

11、、老有所养与 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4、安度晚年与意外刺激的矛盾,第二节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评估,一、情绪与情感的评估方法:1、访谈与观察2、心理测验,一、情绪与情感的评估,常用测量工具:(一)焦虑1、汉密顿焦虑量表2、状态特质焦虑问卷3、焦虑可视化标尺技术,一、情绪与情感的评估,常用测量工具:(一)抑郁1、汉密顿抑郁量表2、老年抑郁量表3、抑郁可视化标尺技术,二、认知的评估,1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 (1)评定方法 (2)量表结构和内容 (3)解释 2简短操作智力状态问卷(SPMSQ) 无论老年病人是否出现认知功能损害,都要进行认知功能的筛查,比较是否有认知功能改变的基本信息。,三、压力与

12、应对的评估,第三节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一、焦虑(一)原因1、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力不从心2、疑病性神经症3、各种应激事件4、疾病的影响,第三节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一、焦虑(二)表现:急性焦虑慢性焦虑(三)预防,第三节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二、抑郁(一)原因1、生理、心理功能退化2、低血压症3、各种应激事件4、疾病的影响5、孤独6、消极的认知应对方式(二)表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为活动减少(三)防护,第三节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三、孤独(一)原因1、体弱多病,行动不便,与人交往减少2、离退休后远离社会生活3、空巢家庭4、性格孤僻5、丧偶(二)表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为活动减少

13、(三)防护,第三节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四、自卑(一)原因1、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或丧失2、角色转换障碍3、家庭矛盾(二)表现(三)防护,第三节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定义: 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1、认知正常2、情绪健康3、关系融洽4、环境适应5、行为正常6、人格健全,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一)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1、适应原则2、系统原则3、发展原则,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

14、维护和促进,(二)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措施l、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2、指导老年人做好离退休的心理调节 (1)为退休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以实现“平稳过渡 (2)为退休做好行动上的准备,建立第二生活模式 (3)避免因退休而产生的消极不良情绪,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二)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措施3、鼓励老年人勤用脑,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二)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措施4、妥善处理家庭关系(1)面对“代沟,求同存异,相互包容。(2)促进老年人与家庭成员的情感沟通: 鼓励老年人主动调整自己与其家庭成员的关 空巢家庭中,老年人应正确面对现实 老年夫妻间要相互关心照顾,相互宽容、适应。 鼓励老年人与家人或其他老年人共同居住。(3)支持丧偶老年人再婚,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二)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措施5、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保健 (1)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坚持适量运动,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二)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措施 6、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1)进一步树立和发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 (2)尽快完善相关立法 7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