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BP CI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培训 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7582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CBP CI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培训 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ECBP CI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培训 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ECBP CI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培训 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ECBP CI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培训 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ECBP CI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培训 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CBP CI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培训 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CBP CI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培训 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ppt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杨 彪,1 传统知识的定义,CBD “认识到许多体现传统生活方式的土著和地方社区同生物资源有着密切和传统的依存关系, 应公平分享从利用与保护生物资源及持续利用其组成部分有关的传统知识、创新和实践而产生的惠益。” 根据CBD的理解,传统知识是从长期的经验发展而来, 并且适应了当地文化和环境的知识、创新与实践, 属于集体所有, 可通过文字, 但多半是以口头形式代代相传。其表现形式除了文字记载, 还有故事、歌曲、传说、谚语、文化价值观、信仰、仪式、习惯法、土著语言等方式。传统知识也包括培育农作物品种和家畜品系的农业实践等, 因此,传统知识更是一门实践科学, 尤其是在农业、渔

2、业、医药、园艺、林业以及环境管理等领域,1 传统知识的定义,WIPO:“传统的或基于传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表演、发明、科学发现、外观设计、商标、商号及标记、未公开的信, 以及其他一切来自于工业、科学、文学艺术领域里的智力活动所产生的基于传统的革新和创造。” 农业知识、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生态知识、医药知识(包括药品和治疗方法)、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包括音乐、舞蹈、歌曲、手工艺品、设计、传说和艺术品等形式)、语言元素(如名称、地理标志和符号)以及其他未固定的文化财产 。,1 传统知识的定义,受社会生态环境影响, 土著或地方社区集体拥有的, 与传统资源和领土、地方经济、基

3、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文化和精神价值以及传统法密切相关的知识、创新和实践。”(Swiderska,2006)。,1 传统知识的定义,“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的资源, 经常引起一些决策的过程”, 传统知识“具有地方的身份特性, 有利于某些特定地方的经济发展模式” (Calafati,2006)。,1 传统知识的定义,传统知识是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巧,是由人们世世代代实践和表达所保存与发展起来的文化现象,具有穿越历史时空、与自然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特性(裴盛基,2004)。,2 民族传统文化,卫欢(2006)总结的:“民族传统文化就是某一民族世代相传并沿用已久的具有其自身特点的思想认识、道德归属、行

4、为方式,并且这些思想认识、道德归属、行为方式具有同一性。”,3 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之间的差异,知识具有客观性的特征,这种客观性就体现在构成知识的各个要素的客观性上。因此,从文化与生俱来的内在性以及知识在构成上的客观性的角度,我们便可以得出传统知识和民族传统文化在本质上的首要区别。 而文化则为我们勾画出一个极具共性的图景。在传统民族文化的范畴中,该种文化应该是为作为其创获者的某个民族的人们所共有并且世代相传的。,4 原住民,原住民(又称土著居民,Indigene)是指最早在某一地区居住下来的人类群体,这些人类群体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具有自身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他们仍然以土地和自然环境为生

5、,他们在土地上出生,在自然中成长。,5 原住民知识,原住民知识(土著知识,Indigenous Knowledge)是各族人民在适用、保护、改造,利用自然环境历史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较原始的经验知识总和。原住民知识是与现代知识相对而言的,原住民知识是现代知识的源泉,没有原住民知识就不会有现代知识。,6 原住民知识的形成,文化、知识是人类对所处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及适应过程,文化差异实质上是反映人类在不同环境中为谋求生存对自然界采取的策略、决策和生活方式,因此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有时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组分。,7 传统文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申小莉(2009)总结出

6、:传统文化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传统生态知识(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对生物多样性、稀有物种、生态过程等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Berkes et al.,200“)。传统生态知识的研究最早始于民族植物学对物种的鉴定和分类,发展到关注人对生态过程的理解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Berkes(2000)将传统生态知识定义为关于生命体(包括人类)彼此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知识(Knowledge)、实践(Practice)和信仰(Belief)的复合体,通过适应性过程而发展,经由文化的传承实现跨代的传递。,7 传统文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超

7、过40 个少数民族,89%的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在西部地区(Li et al., 2008)。文化的多样性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知识和习俗,对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多个少数民族,如藏族(Andersonet al., 2005), 基诺族(Long and Zhou, 2001), 纳西族(Xu et al., 2005), 傣族(Xu et al., 2005,Fang et al., 2006),彝族(刘爱忠等, 2000)和哈尼族(Xu et al., 2005)等的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都有贡献。尽管不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形式方法不同,保护的内容和目标是一致

8、的,这种以文化延续方式传承的自然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巨大的社会力量(裴盛基,2007)。,8 民族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1)各民族的传统种植养殖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利用研究。 (2)民族的传统信仰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研究。(3)民风民俗、乡规民约以及习惯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 (4)民族传统文化对生物遗传多样性影响的研究。,9 民族传统文化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特征,(1)、少数民族大都生活在深山老林,交通闭塞,甚至与世隔绝,受外来影响很少,因而保留了许多十分古老的传统。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原始社会的万物有灵、多神崇拜,如山神、石神、树神、动物神等。(2)、少数民族对生存的环境依

9、赖性很强,所谓“靠山吃山”,他们必须从森林中获取生活资料,猎取动物,采集野菜,挖掘药材。(3)、生活在山区的少数民族对大自然存在着畏惧心理,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文化科学知识贫乏,而所处环境又很恶劣,高寒积雪霜冻,泥石流崩山垮岩,高山气候变化无常,原始森林幽奥神秘,人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渺小无能。要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必须顺应自然爱护环境,力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靠山吃山,爱山养山”,就得以在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充分的体现了出来。,10 不同民族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案例分析,藏族传统文化以藏传佛教为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马建忠, 2005)。根据申小莉(2009)藏族传统

10、文化对生态保护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尊重生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生命观;(2)崇拜神灵,敬畏自然;(3)奉行节制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纳西族主要信仰本民族固有的东巴教,它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崇拜自然、崇拜鬼魂、崇拜祖先。纳西族东巴经祀神诗歌祭天古歌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古老东巴文化的重要原始宗教信仰和古典哲学思想,也是纳西族传统祭天文化和祭天古歌的核心思想及其古朴的天道观,是纳西民族传统精神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纳西族地区神山中的大栗树不能任意砍伐和践踏,据说只要动它的一片叶子,都会招来莫大的灾难。纳西族的公山平时封山育林,除杂草、枯树外,一律不准乱砍滥伐,违反者,山官可以没收其斧头和砍刀,被没收者得用钱来赎回,放火烧山者亦会被罚款。,11 这方面的研究方法,雷启义(2009)总结了,民族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新的跨学科领域,其研究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处于不断积累、发展和探索之中。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研究在总体战略上仍然是采用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的模式,在理论上主要依据生物学、民族学、人类文化学等学科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文献法、调查法、信息法、归纳法、系统法和综合分析法等方法为主,并辅以现代生物技术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2)实地调查法。(3)室内工作法。,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