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ASA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培训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7656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OHASA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培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OHASA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培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OHASA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培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OHASA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培训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OHASA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培训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OHASA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培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HASA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培训ppt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培训北京国研趋势管理咨询中心程浩川,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OHSAS18001标准产生的背景1)生产力发展,带来许多职业健康安全问题;2)人们的法律、维权意识提高;3)保护劳工利益是人权的组成的一部分;4)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用于贸易保护;5)现代管理提倡人性化管理,重视人的价值。,第二节职业健康安全的问题 忽视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是影响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隐患,它是一个风险积累的过程,如:1)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矿进塌陷等灾害事故频繁发生;2)有毒有害气体、废水、固体废弃物,导致环境恶化,职业中毒死亡、职业病大量增加;3)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

2、导致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空难、海难、火车和道路交通事故。,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没有落实 2)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落实 3)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没有形成完整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目前“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也刚实施, 法律制度不配套、不完善,使得劳动安全监察部门在实际执法操作中依据不足。,第三节实施OHSAS18001标准的意义 企业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以下几点好处:1)消除或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2)提高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3)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4)提高职工和相关方对企业的信任;5)提高企业的公众形象。6)消除国

3、际贸易壁垒,第二章 标准的理解 第一节标准概述 OHSAS18001:1999标准共分六部分:前言、范围、引用标准、术语和定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附录。其中第四部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是整个标准的核心。,管理评审,检查和纠正措施,实施与运行,规划,环境方针,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结构,法律及其它要求,危险源辩识,监测和测量,交和协商流,培训、意识和能力,结构和职责,OHS方针,管理方案,目标,管理体系文件,文件控制,运行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内审,管理评审,第二节 OHSAS18001-2001标准介绍,1 范围 规定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适用于:适用

4、于任何一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本标准仅适用于职业健康安全,而不适用于产品和服务安全。,应用本标准的目的,证实,增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符合要求,员工满意程度,员工凝聚力,满足,相关方要求,法律法规要求,2 参考文献 引用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3术语和定义1)事故 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2) 审核 判定组织的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并适用于实现组织的方针和目标的一个系统化的验证过程。3)危险源 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它组合之根源或状态。,4) 危险源辩识 确认危险源的存在并

5、确定其特性的过程。5)事件 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情。6)相关方 关注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或受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7)职业健康安全 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访问者和其他人员的安全和健康的条件和因素。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组织全部管理体系中专门管理与其业务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9)绩效 一个组织基于其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和指标,控制其有关的健康安全风险所取得的可测量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成效。10)风险 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1

6、1)风险评价 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12)安全 免遭不可接受风险的伤害。13)可容许风险 组织根据其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低到可接受程度的风险。,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4.1 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条款4将叙述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确定边界和范围,内部培训,明确责任和义务,制定方针、目标,评价体系及绩效,改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按标准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改进体系,4.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应有一个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该方针应清楚阐明职业健康安全总目标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职业 职

7、业健康安全方针应:适合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包括持续改进的承诺;包括组织至少遵守现行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组织接受的其他要求的承诺;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认识各自的职业健康安全义务;可为相关方所获取;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组织保持相关和适宜。,方针,与组织规模相适宜,可为相关方获取,遵守法规的承诺,传达到全体员工,持续改进承诺,定期评审,内容要求,执行要求,不同的组织其风险性质和规模不同,应根据组织的自身特点,制定方针。,持续改进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完善管理体系。,自觉遵守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全体员工参与方针的制定的讨论,了解其内涵。,容易被相关方所获取。,定

8、期对方针的适宜性进行评审和修订,以适应内外部法规、技术、经济等的变化。,方针的示例:,简捷明了型: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持续改进工作环境;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职工健康水平。,全面论述型: 推进安全管理,降低污染,改善作业环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断作业现场有害物质浓度;加强劳动保护,确保职工安全健康。,4.3 规划,危险源辩识,规划,4.3.1 危险源辩识,4.3.2 法律及其他要求,4.3.3 目标,4.3.4 管理方案,获取适用法规,制定方针,通过目标实现方针,通过管理方案实现目标,遵守法规,危险源得到控制,相关方满意,4.3.1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

9、,过去、现在、和将来,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工作场所内所有人员活动(包括相关方),场所、装置和设备(包括相关方),危险源识别应考虑,风险评价包括,风险的概率,后果的严重程度,法律法规的要求,消除或降低风险的难度和成本,正常运行的变化情况,危险源的性质,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人机工程因素,常规活动下的危险源示例,喷涂作业中有机溶机的挥发,喷砂作业中粉尘的飞扬,风机噪声排放,非常规活动的危险源示例,设备检修过程中有害气体排放,设备腐蚀导致的有害物质泄漏,电器故障引起的火灾,误操作引起的人身伤害,进入工作场所的所有人员的活动,本企业自己的活动,相关方为组织提供的服务,工作场所的设

10、施,相关方为组织提供的设施,企业自有的厂房建筑、生产设备、电气设备、起重设备,如提供搬运、安装服务时的作业安全,采购的生产设备中的安全防护装置。,危险源识别的思路,伤亡事故,职业病,指进入作业场所的所有人员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指员工在工作中由于有毒有害物质、恶劣的作业环境、不良气象条件和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引起的疾病;,轻伤,死亡,重伤,焊接、喷砂作业,吸入粉尘引起的尘肺病,涂装作业,引起的苯系物中毒,冲压、锻造作业引起的听力下降,危险源,风险,伤亡事故,隐患,根源,职业病,事故,危险源分类,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能量,有害物质,能量和有害物质失控,能量有害物质,设施故

11、障或缺陷,操作失误,环境因素,管理缺陷,危险源根源,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和环境缺陷,能量及有害物质存在,设备、场所缺陷,安全防护措施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的缺陷,不按规定方法操作,作业组织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环境因素不符合控制要求,不采取安全措施,使安全装置失控,制造危险状态,不安全放置,能量有害物质,控制措施失效,能量意外释放有害物质达标排放,事故,设备故障,环境缺陷,管理缺陷,操作失误,危险源与事故因果关系图,危险源分类,根据GB/T13816-1992 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危险与危害因素分为六类,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

12、素,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振动噪声、电磁辐射、运动物体伤害、粉尘与气溶胶;,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植物;,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物质、腐蚀性物质;,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辩识功能缺陷;,指挥失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危险源分类,参照GB/T6441-1986 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将危险与危害因素分为16类,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坍塌,灼烫,高处坠落,放炮,火灾,其他伤害,中毒和窒息,物理性爆炸,化学爆炸,火药爆炸,车辆伤害,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

13、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7类,高温,噪声与振动,毒物,粉尘,其他危害因素,辐射,低温,危险源与风险的关系,危险源,风险,(原因),(可能导致的后果),危险化学品泄漏。,焊接烟尘排放;,诱发职业病;,空压机噪声排放;,触电伤害;,机械伤害;,慢性中毒;,听力损伤;,诱发爆炸、火灾。,涂装苯系物排放;,压力保护装置失灵;,电器设备漏电;,危险源的辩识方法,询问、交谈,故障树分析,事故树分析,安全检查表,查阅有关记录,现场观察,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风险评价方法1)矩阵表法,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可容许风险是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

14、接受程度的风险。,风险,风险评价表,不可能,可能性小,可能,轻微伤害,伤害,严重伤害,可忽略风险,中度风险,不可容许风险,中度风险,中度风险,可容许风险,重大风险,重大风险,可容许风险,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 D=L E C注: D 风险值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用0.1 10来表示。 E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0.5 10表示。 C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 100表示,初始评审,危险源,风险评价,重大危险源,目标、 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绩效测量和监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危险源清单,风险评价表,重大危险源清单,

15、初始评审报告,风险控制措施策划,4.3.2 法律及其他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和获得适用法规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组织应及时更新有关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法律及其他要求,评价重大危险源的依据之一,衡量组织健康安全绩效的依据,方针中遵守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管理体系管理的重点,程序,识别评价,获取渠道,动态跟踪,传达到员工及相关方,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律体系,宪法,劳动保护专项法(消防法、矿山安全法),劳动保护基本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保护相关法(卫生防疫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国际劳动保护公约,刑法,劳动保护行政法规,

16、地方劳动保护法规,劳动保护规章,劳动保护标准,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律体系,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事故处理法规,事故预防法规,伤亡事故报告规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处理规定,特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人员,设备设施,工作环境,管理,特种工种安全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女工未成工劳动保护规定,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防护用品起重机械漏电保护压力容器电气安全冲压安全危险化学品等,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4.3.3 目标,组织应针对其内部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如可行,目标宜予以量化。组织在建立与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应考虑

17、: 法律与其他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 可选择的技术方案; 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相关方的意见。 目标应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目标制定,方针,法规,重大危险源和风险,技术,财务,相关方,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类型,改善作业环境,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改进防护措施,减少事件发生的频次,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避免过度疲劳,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目标指标的类型,注意事项,体现组织对重大风险的控制,确定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并分解到基层,目标要高于现状,又要可达到,目标要具体,指标要量化,可考核,目标和指标要明确具体的时间,改进落后的工艺和设施,4.3.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18、方案,组织应制定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以实现其目标。方案应包含形成文件的: a) 为实现目标所赋予组织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b) 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应定期并且在计划的时间间隔内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修订。,管理方案,对重大危险源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降低其风险等级,以实现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目的,内容,管理,在计划时间隔内对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需控制的风险;目标;方案;所需资源;时间表;验收要求。,方针、目标、指标、管理方案之间的关系,方针,目标1,指标1,管理方案1,目标

19、2,指标2,管理方案1,保障职工身体健康,降低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浓度,减少工伤事故,确保粉尘浓度低于2mg/L,减少20%苯排放,增加除尘系统,改造排风装置,4.4 实施和运行4.4.1 结构和职责,要求,文件形式明确职责权限,任命管理者代表,最终责任由最高管理者承担。,确保按本标准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向最高管理者提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报告,管理者代表职责,4.4.2 培训、意识和能力,建立程序,确保对职业健康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适当规定重要岗位人员应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和(或)工作经验,胜任本职工作。,符合方针、程序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工作的改

20、进所带来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实现管理体系要求的作用和职责 ;,标准要求,使员工意识到,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能力、意识和培训程序,确定能力要求,实施培训/措施,评价措施效果,确保安全意识,记录,规定岗位的人员任职资格和工作能力要求。,根据岗位能力要求,确定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并实施培训。,对培训内容、方法、效果进行评价,可采用面试、笔试、实际操作和业绩评定等方式。,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确保员工充分理解方针和目标。,保留员工的教育、培训、经历以及岗位资格认可的适当记录。,4.4.3 协商与交流,与员工就职业健康安全信息交流;,标准要求,与相关方就

21、职业健康安全信息交流。,建立保持程序,组织应将员工参与和协商的安排形成文件,并通报相关方。,员工应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物,了解谁是员工代表和指定的管理者代表。,商讨影响工作场所环境的任何变化;,风险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和评审,4.4.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组织应以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标准要求,实施要点,组织应建立管理体系文件;,文件包括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 ;,各层次文件之间,要层次清楚,接口明确、协调有序 ;,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b,e,d,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表格、报告

22、,手册程序作业指导书表格,管理体系文件,是描述标准要素要求转化为组织内部要求的文件;,手册,程序,是描述实现手册控制要求的活动的文件 ;,是描述具体活动或作业的文件 ;是对实现程序文件要求的具体实施指导文件,是程序文件的支持和补充。,作业指导书,制度规范可分为五大类,1)企业基本制度:规定企业的性质和组织方式、分配方式等。,2)管理制度:规定各部门的职责权限、配合、协调关系。,3)技术规范:涉及某些产品、技术、工艺的标准和规程,4)业务规范:业务活动中对作业处理的规定,如操作规程。,5)行为规范:包括:劳动纪律、仪表仪态等,4.4.5 文件与资料控制,标准要求,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对体系文件

23、进行控制,字迹清楚,注明日期、标识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期间内予以留存。,文件控制要求,文件便于查找;,关键岗位,都可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授权人员确认;,将失效文件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对需要留存的失效文件予以标识;,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外来文件控制,4.4.6 运行控制,理解要点,对涉及需采取措施控制风险的运行和活动,进行风险控制策划(形成文件);以确保:,可能导致偏离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的运行情况;,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对所购买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进行控制,并将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和合同方;,是对已确定的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方

24、法之一;,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考虑与人的能力相适应,消除或降低风险。,运行控制,运行控制文件内容,法律法规要求;,相关作业条件和方法;,操作规范。,运行活动类型,涉及新开发和建设项目、设施或服务的活动;,程序中应有运行准则。包括:,组织日常运行活动;,相关方产品和服务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控制活动;,4.4.7 应急准备与响应,理解要点,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对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必要时,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可行时,还应定期测试这些程序。,程序内容包括,对重要职业健康安全因素控制的运行方法之一;,确定组织潜在的紧急情况,制定程序

25、和计划;,紧急状态时的组织机构和责任、主要成员;,紧急状态时的作业要求;,事件、事故发生的应对措施;,内外信息交流方式和途径;,应定期对程序进行评审。,应急准备与响应的培训,如可能应进行演习;,应急计划或预案,应急计划应考虑,可能的事故性质、后果;,与外部机构的联系(消防、医院),报警、联络步骤;,应急指挥者、参与者的责任、义务;,应急指挥中心地点、组织机构;,应急措施等。,4.5 检查与纠正措施4.5.1绩效测量与监测,理解要点,建立并保持程序,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监测和测量。,监测和测量内容,监测设备应校准、检定,维护,保存校准与维护记录。,主动性的绩效测量,用于检查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活

26、动的符合性,例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运行、法律法规;,被动性的绩效测量,即监视事故、疾病、事件和其他不良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历史证据;,程序内容,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校准、维护、标识。,规定相关部门的职责,监测和测量对象、方法、频次、内容、标准、记录;,监测和测量,工艺过程、作业场所和实际操作,作业环境监测;,危害因素的控制结果;,事故、疾病和其他不良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统计,目标管理方案达成情况;,对象,方法,现场日常检查;,定期内部监测,和外部监测;,职能部门检查、统计分析;,法律及其他要求遵守情况;,4.5.2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理解要点,纠正与预防措施引起的程序更改,

27、应遵照实施并予以记录。,建立保持程序,对事故、事件、不符合调查处理;,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性和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相适应相适应。,不符合,标准、程序、法规、体系要求等,事件或事故,偏离,程序内容,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不符合的处理和调查;,采取措施减小不符合造成的影响;,针对产生的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前应评审;,监测和测量,相关方抱怨,不符合,纠正,研究措施,原因调查,确定实施,跟踪记录,评价,有效,无效,永久更改,建立并实施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4.5.3 记录,理解要点,保存记录,用来证明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建立保持程序,用来标识、保存与处置记录。,应便于查阅,避

28、免损坏、变质或遗失。规定保存期限。,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备可追溯性。,记录包括,法规及其他要求,相关方信息,培训记录,协商与交流记录,设备设施维护和校准记录,监视与测量记录,事故/事件报告,应急响应演习记录,风险评价记录,内审记录、管理评审记录,记录作用,证明,职业健康安全行为符合法规要求,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信息,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记录控制程序,每一种记录表格有唯一的名称和编号/版次,环境条件:防蛀、防潮、防损坏、防丢失,易查找,包括对编目、归档和查阅的要求,根据产品特点,法规要求及项目要求决定保存期,标识,贮存,检索,处置,期限,过期记录的销毁需登记、批准

29、,4.5.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要求,建立保持程序,用来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审核目的,判定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管理体系自我完善机制,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是否满足组织的方针和目标。,用于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之一;,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的依据之一。,内部审核程序,审核计划,审核准备,现场审核,审核报告,纠正措施,跟踪活动,审核范围审核依据日程安排确定审核组,准备会、分工、编制检查表,收集证据记录结果开不符合报告,综述分析结论,消除不合格原因,验证纠正措施、验证结果报告,应保留内审的全部记录,4.6 管理评审,对方针、目标以及体系要素的适宜性

30、进行评审。,适宜性,有效性,充分性,组织规模、产品工艺、法律法规、相关方期望、新技术的变化。,方针、目标的实现,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自我完善机制和持续改进措施。,体系运行是否完全满足标准的要求,确保PDCA运资源的充分性。,要求,最高管理者定期主持管理评审;,管理评审输入,审核结果,相关方的意见,健康安全绩效及体系运行情况,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法律法规变化信息,产品和活动、技术变化趋势,评审输入是为管理评审提供信息,是有效实施评审的条件。应从当前业绩与预期目标的差距上考虑各种可能改进机会。,法规要求的符合性评价,管理评审输出,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改进;,风险控制方式的改进,资源配置的调整,方针、目标的调整,体系文件进行修改,重要危险源的控制方式的改进和调整,根据管理需要,配置合理的人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第三节 标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初始评审,危险源,风险评价,重要危险源,目标、 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绩效测量和监视,危险源控制策划,危险源清单,危险源评价表,重要危险源清单,初始评审报告,标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方针是纲领,危险源是管理核心,法律与其他要求是基础,监控系统是运行的保障,明确机构和职责是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