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成果——降低地辐热混凝土地面开裂率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7692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C成果——降低地辐热混凝土地面开裂率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QC成果——降低地辐热混凝土地面开裂率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QC成果——降低地辐热混凝土地面开裂率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QC成果——降低地辐热混凝土地面开裂率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QC成果——降低地辐热混凝土地面开裂率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C成果——降低地辐热混凝土地面开裂率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成果——降低地辐热混凝土地面开裂率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降低地辐热混凝土 地面开裂率,编制人:王永洲 编制日期:2015.11.29,西安天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二期高层项目部QC活动小组,发布人:王永洲 2015年11月30日,目 录,一、 工程概况 二、 小组简介三、 选题理由四、 现状调查五、 设定目标六、 原因分析,七、 要因确认八、 制定对策九、 对策实施十、 效果检查十一、 成果巩固十二、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工程概况,航天四院经济适用性高层住宅建设项目(二期)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田王街特字一号向阳中路,我公司承建的1、2、3#楼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十三层,结构形式均为剪力墙结构,地辐热总施工面积约为45000; 本工程室内地面采用地辐热砼地

2、面,用料及具体做法见下表:,小组简介,制表人:杨 莉 审核人:王永洲 制表日期:2015年9月5日,小组活动计划,制表人:杨 莉 审核人:王永洲 制表日期:2015年9月6日,小组活动制度,按时参加小组会议以及小组组织的各项活动。QC小组成员应当服从小组安排,主动调研,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按时完成分解任务,以保证QC小组研究课题的进度与效果。QC小组的课题需要由全体成员分担,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每个成员必须及时完成任务; 相互配合、群策群力,传递必要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在共同活动中组员之间应当相互沟通,互相督促;,活动制度,选题理由,影响因素多,本公司要求,建

3、设方要求,本工程建设单位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方面要求比较高;,公司通过对同类工程的现场质量情况调查发现,地辐热混凝土地面开裂率较高;,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和方法直接影响成品质量;地辐热管安装平整度影响混凝土浇筑厚度;地辐热管与隔热板的固定强度等均对混凝土地面质量有影响;,本公司要求,现状调查,为确保地辐热地面的施工质量,避免施工出现质量问题,我们QC小组了解施工现场情况和当前施工现状,收集现场工程资料,经现场研究分析,找出问题。针对找出问题现场共检查400点,其中不合格91点,占总检查数的23%,合格率为77%,调查结果如下:,制表人:杨 莉 审核人:王永洲 制表日期:2015年9月17日,现状调

4、查,通过柱状图可以看出混凝土地面裂缝因素为主要因素占主要问题的76.92,小组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只要解决了地辐热地面混凝土裂缝问题,本工程地辐热混凝土地面的质量目标就能达到。现场调查结果为:400个房间地辐热混凝土出现裂缝70处,开裂率为17.5%。,制图人:杨 莉 审核人:王永洲 制表日期:2015年9月17日,76.92,10.98,4.40,设定目标,小组经过讨论一致决定将地辐热混凝土地面开裂率由17.5%降低至10%为小组活动目标值。针对此目标值小组进行了如下分析:,不利因素: 工期紧,工程质量要求高 施工过程中二次收面时间间隔大,质量控制难度大,有利因素: 公司对本工程划定专项资金以确

5、保本次活动顺利开展。 现场成立技术小组进行攻关,改善施工方法,推动本次活动的开展。 通过对施工方进行考察综合对比选取最优者施工,确保施工质量。,施工任务艰巨,政策上有保证,技术上可 行,施工能力保证,实现目标完全可行,原因分析,地辐热混凝土地面裂缝,1、原因分析:目标确定后,小组成员对“地辐热混凝土地面裂缝”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运用“头脑风暴法”得出下列关联图:,未按规范施工,厚度不符合要求,工人操作不当,混凝土密实度不够,工人缺少专业的操作技能培训,压光时间把握不准未分两次压光扫毛,外加剂掺过量,未设置分格缝,混凝土养护不及时,地辐热管未固定牢靠,地辐热管与给水管重叠减少砼厚度,基

6、层高差不平整,收面前洒水,原材料使用不当,制图人:杨 莉 审核人:王永洲 制表日期:2015年9月28日,原因分析,2、要因确认:通过原因分析,本小组找到了影响“地辐热混凝土地面裂缝”的十个末端原因(见下表),并对这些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讨论,确认主要原因。,要因确认计划,要因确定计划,制表人:杨 莉 审核人:王永洲 制表日期:2015年10月5日,要因确定计划,制表人:杨 莉 审核人:王永洲 制表日期:2015年10月5日,要因确定,要因确认一:工人缺少专业的操作技能培训,要因确定,要因确认二:混凝土密实度不够,要因确认三:混凝土压光时间把握不准,要因确定,要因确认四:收面前洒水,要因确认五:

7、外加剂掺过量,要因确定,要因确认六:未设置分格缝,要因确定,要因确认七:混凝土养护不及时,要因确认八:地辐热管与给水管重叠减少砼厚度,要因确定,要因确认九:地辐热管未固定牢靠,要因确定,要因确认十:基层高差不平整,1.混凝土压光时间把握不准 2.未设置分格缝 3. 混凝土养护不及时 4.地辐热管未固定牢靠,通过分析,确认下列四个要因:,制定对策,我们小组针对确定的要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并对选用的对策制定更为详细的措施,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制表人:杨 莉 审核人:王永洲 制表日期:2015年10月10日,对策实施,对策实施一:针对“混凝土压光时间把握不准” 要求分两次压光后拉毛。,实施措施:严

8、格掌握好面层压光的时间。压光次数为二遍。第一遍在面层铺设后随即进行。先用抹子均匀搓打一遍,使面层材料均匀、紧密,抹压平整,以表面不出现水层为宜。第二遍压光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完成(控制在上人时有轻微脚印但不明显下陷),将表面压实、压平整,最后拉粗毛。实施结果:分二次压光后扫毛,表面压 实、光滑,压光时间控制到位,达到分 项目标。,对策实施,对策实施二:针对“未设置分格缝” 要求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设置分格缝。,实施措施:小组人员按照施工图纸以及尺寸计算对分格缝的留置位置做了明确的要求,并应用CAD软件将分格缝的留置位置画成简图,下发给施工班组长,然后在施工现场对分格缝的留置位置和留 置方法做了详

9、细的指导,包括门洞口部位以及阳角部位均设置分格缝。,实施结果:现场施工人员按照交底要求 以及小组人员的指导意见进行分格缝的 留置,符合设计要求,达到分项目标。,对策实施,对策实施三:针对“混凝土养护不及时” 要求安排专人进行养护。,实施措施:小组人员要求施工班组安排专人专门负责地辐热混凝土地面的养护,并要求养护时间不能少于7天,在每天早上6:00点,中午12:00点,下午5:00点进行养护3次,保证混凝土地面维持充足的水分,项目部管理人员随时进行现场检查,对于不按时养护以及养护不到位时将采取相应的制约措施。实施结果:连续养护不少于7天,每天养 护不少于3次,达到分项目标。,对策实施,对策实施四

10、:针对“地辐热管未固定牢靠” 要求现场交底,规范施工。,实施措施:小组人员针对地辐热管安装后存在的松动,翘曲现象。现场对施工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并规范了施工方法。地辐热管安装完成后,必须采用“U”型管卡将地热管同下层的保温隔热板固定住,保证地辐热管的与下层连接牢靠,混凝土施工完后不会出现局部管子浮出混凝土面的现象,并能确保管子上部的混凝土厚度,杜绝因混凝土厚度不均出现的裂缝等现象。实施结果:规范施工后,达到分项目标。,效果检查,1、通过我们全体QC成员一起攻坚克难,制定了对策,通过实施,实现了预定目标,取得了一定成果。分项工程阶段施工完成后,小组成员对地辐热地面裂缝合格率进行了跟踪调查,检查本

11、次活动成果,分4次检查,共检查400个房间,其中达到标准点数的为369个房间,平均合格率达92.2%,降低到7.8%,达到了预期控制在10%的目标。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表:,制表:杨 莉 审核:王永洲 日期:2015年11月15日,效果检查,3、社会效益: 我公司采用此方法施工以后,其简单的施工方法,良好的质量效果受到了监理、建设单位的一致肯定与好评,对我项目部QC小组全体成员的用心钻研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为公司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17.5%,10%,7.8%,2.活动实施前后地辐热地面混凝土开裂率效果对比如下图:,从QC实施前后效果对比图可以看出:本次活动实现预期目标,目标实现,制图:杨 莉

12、 审核:王永洲 日期:2015年11月13日,成果巩固,1、坚持施工过程中的过程控制,严格把关,注意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的选择,继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工人的实际操作水平,强化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 2、总结本次活动在降低地辐热混凝土地面开裂率方面的成功经验,QC小组将成果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地辐热混凝土地面裂缝控制作业指导书,用于公司其它项目。,经过此次QC活动的开展,使得小组成员在控制地辐热混凝土地面裂缝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确保本次活动成果能够应用推广以及使本次的活动成果得到巩固。,总结和下一步打算,通过本次QC活动,不但使地辐热混凝土地面质量明显的提高,

13、也为本工程创优保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使我们学到了PDCA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同时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素质高的施工队伍。并且使我们小组成员熟练掌握了QC工具的应用,并使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QC知识以及个人能力等都有了更大的提高(见下图),总 结,制图人:杨 莉 审核人:王永洲 制表日期:2015年11月25日,总结和下一步打算,本次活动结束后,我们QC小组将一如既往的围绕企业方针,以解决质量通病,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为主要内容,把活动精神延伸到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去,开辟新的活动课题,不断地求索,为创精品工程而努力。我们QC小组成员计划将提高泵送混凝土板面的防裂能力作为下一个活动课题,不断的应用PDCA循环的活动方法进行质量创新,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下一步打算,下一课题,QC课题为:提高泵送混凝土板面的防裂能力,汇报完毕,敬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