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cord悬吊技术的临床应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7693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PPT 页数:182 大小:9.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edcord悬吊技术的临床应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redcord悬吊技术的临床应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redcord悬吊技术的临床应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redcord悬吊技术的临床应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redcord悬吊技术的临床应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edcord悬吊技术的临床应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edcord悬吊技术的临床应ppt课件.ppt(1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悬吊技术的临床应用,基础篇,简介使用方法 技术原理测试评估训练技巧,简介,Neurac简介肌肉-骨骼系统疾患Neurac治疗机理本章小结,简介,Neurac 的前身来自于一种被称为S-E-T(悬吊治疗技术)的训练技术, 这种训练技术最早由挪威的物理治疗师及医师发明,并逐渐在应用中完善和进步。Neurac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先进的科学理论及相关的临床和应用研究。目前,Redcord的研究项目分布在挪威、美国及其它国家,其研究内容涵盖Redcord 临床疗效的实验室研究以及其治疗技术的生理学及生物力学机制研究。,肌肉-骨骼系统疾患,作为导致疼痛及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骨关节疾病及相关的肌肉-骨骼问题

2、困扰着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人(http:/www.boneandjointdecade.org); 然而,幸运的是,针对骨关节疾病的大量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正在开展,Neurac治疗机理,神经肌肉系统与感觉运动系统(视觉、前庭觉、本体感觉)作为运动的控制与修正中枢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固定并编码遗传下来的。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疼痛或长时间的废用有促使稳定肌“关闭”的倾向(Moseley & Hodges, 2005 Botti et al. 2004, Graven-Nielsen et al, 2002, Le et al. 2001, Moseley & Hodges, 2006),从而导致运动质

3、量、肌力及神经肌肉系统控制能力的降低,进而降低生活质量。此时即使最初的疼痛得到缓解,稳定肌的“关闭”依然会持续,并可能导致再次损伤与疼痛,这种恶性的循环由于缺乏主动治疗的介入最终会造成慢性损伤。这也是为什么欧盟健康指导原则推荐应用主动运动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原因之一,Neurac的治疗核心是激活“休眠”或失活的肌肉,恢复其正常功能。完成失活肌肉在无痛情况下的再激活主要依靠感觉运动刺激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使大脑、脊髓或肌肉内感受器发出或接收的信息重新整合并对运动程序重新编码。简而言之,就是唤醒之前“休眠”的肌肉,重建其正常功能模式及神经控制模式。,技术核心,1. 应用Redcord吊索、吊绳及平衡

4、垫等在不稳定环境下精心设计上下肢和/或躯干(头部)的运动;2. 应用闭链运动(CKC)开展无痛的、高强度的肌肉训练;3. 对吊绳及吊索应用震颤技术;,本章小结,1.Neurac技术最早由挪威的物理治疗师及医师发明,并逐渐在应用中完善和进步。Redcord 公司于1991年创建,其发展得益于Redcord工作站的临床应用、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及相关的研究工作进展。2. Redcord强调主动训练的理念,其技术核心为渐进的规范的神经肌肉训练技术。训练和治疗的过程中始终借助重力为治疗手段,在不稳定环境下应用吊索、震颤技术,应用闭链运动(CKC)进行无痛的、高强度的肌肉训练。,使用方法,Redcord

5、的使用方法生物力学原则的实际应用助手原理本章小结,吊带的正确使用手插入吊带:手从吊带的小口插入,然后用虎口握住吊带。,足插入吊带:足从吊带的小口插入。,安全提示,1. Redcord训练系统的正确放置:应将Redcord训练系统放置在足够大的空间内,以方便在各个方向实施治疗。2.天花板的高度:安装支架的天花板合适的高度应在220cm260cm(87102英寸),带滑轨的悬吊支架适合安装在较高的天花板上。 3. 在悬吊系统应用“跳跃试验”进行安全测试之前,请勿进行任何训练。4. 测试承载负荷量:将一只脚放入吊带内,抓紧绳子,进行跳跃测试;用同样的方法测试另一侧。5. 训练:切记应始终在训练系统有

6、明确标识一侧的前方实施训练和治疗。6. 扣锁机制:在使用Redcord 训练系统前,应先学习如何将绳索锁住和解开。7. 最大承载量:250公斤(大约550磅)。 8.确保训练设备远离其它设备及任何大的直立物体;确保儿童远离训练设备;确保吊带可以轻松的从任何位置进行调整。,力臂的概念:施力点与支点间的垂直距离 力矩=力距离(W = F x D),左图的例子可以解释为以下两种运动形式: 1.正在实施肉眼可见的关节运动(如肌肉正在向心收缩)2. 仅有运动倾向而无肉眼可见的关节运动(如肌肉等长收缩或静力性收缩),悬吊点由膝部移动到足踝部,可以增加力臂,从而躯干和肩部需要用更大的力以保持姿势稳定。,下面

7、举例说明,运动轨迹为水平面;各向活动均无重力参与;仅在较大范围的运动,肢体做升降运动时重力参与。 关节受到轻微压力(取决于绳子的长度)。,轴向悬吊,尾端悬吊,- 运动轨迹为凹面;- 运动过程阻力不断增加;- 回到起始位的运动阻力不断下降; - 运动过程中关节被动减压; - 运动范围较轴向悬吊减小。,头端悬吊,运动轨迹为凸面; 运动过程中阻力不断下降;回到起始位的运动阻力不断增加;运动过程中关节承受压力;运动范围较轴向悬吊增加。,髋关节外侧悬吊示例,体位仰卧位手臂放于体侧悬吊点在髋关节的外侧吊带系于踝部拉高吊带使腿微微高于水平位侧方悬吊朝向悬吊点的运动阻力不断下降;远离悬吊点的运动阻力不断增加;

8、倾斜的运动轨迹决定运动为复合运动。,髋关节内侧悬吊示例,体位仰卧位手臂放于体侧悬吊点在髋关节的内侧端吊带系于踝部拉高吊带使下肢微微高于水平位内侧悬吊 朝向悬吊点的运动阻力不断下降;远离悬吊点的运动阻力不断增加;倾斜的运动轨迹决定运动为组合运动。,髋关节中立位悬吊示例,体位侧卧位头枕于臂或垫之上悬吊点位于髋关节的远端并垂直悬吊吊带系于踝部,窄带系于膝部拉高吊绳使下肢水平中立位悬吊 运动轨迹为凹面运动过程中阻力不断增加(取决于吊带的长度); 回到起始位的运动阻力不断下降;关节既不受压亦无减压; 稳定的悬吊方式,技术原理,局部肌与整体肌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前馈机制力线及地面反作用力的重要作用稳定性:结

9、构与功能的异同肌肉萎缩,局部肌与整体肌,局部肌与整体肌的不同特点:,肌肉发力的顺序,前馈机制,中枢神经系统必须不断的感知身体稳定性及各种节段运动的信息并及时做出反应,实验证实前馈机制(feedforward mechanism ,FFM)为运动的一个重要机制。部分研究(Falla D & all, 2004, Hodges PW, Richardson CA, 1997, Hodges PW, Richardson CA, 1999)报道背痛和颈痛患者的前馈功能下降,因此,开发新的治疗方法重建前馈机制非常重要。,力线及地面反作用力的重要作用,地面反作用力的定义: 与人体通过足部施加在支持面上的

10、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力。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反作用力定律),力总是成对存在的,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图中手下方足部的黑点处为足舟骨最突出的部位。足部呈中立位,治疗师的手放在距骨处,注意此时受试者未完全负重,其足趾背屈以使足弓曲线充分显现。右图中受试者完全负重,足趾平放于地面,足弓最大程度伸展,测量两种体位下足弓高度的变化。足弓是人体吸收震荡的重要结构,如果足部对线不良,整个运动链都将受到地面反作用力的冲击,尤其是当弱链存在时,往往导致骨骼肌肉系统疼痛。根据测量的结果,可以设计相应的矫形鞋垫帮助纠正足部序列,上图中舟骨下降试验就是用来评价足弓功能的。,地面反作用力作用于足部,最终

11、转化为运动力传递到运动器械和工具上,如作用于高尔夫球棒、铁饼、标枪或网球拍等,同时身体各个部分协调一致、共同参与运动,通过生物力学及神经机理的调整,获得协调的目的性运动。,稳定性:结构与功能的异同,根据Panjabi (Panjabi MM, 1992a and Panjabi MM, 1992b) 的研究结论,稳定性的维持依靠以下三个子系统的协同作用:1. 中枢神经亚系(神经控制亚系);2. 骨骼韧带亚系(被动亚系);3. 肌肉亚系(主动亚系)。Panjabi认为,神经系统具有下述作用: 1. 接受肌肉内感受器的传入冲动;2. 脊柱稳定性的主要控制因素;3. 控制主动亚系功能,重获稳定性。,

12、测试与评估,Redcord弱链测试Neurac 治疗技术阶梯递进原则等级、治疗与训练本章小结.,Redcord弱链测试,弱链的定义:弱链是生物力学链中的薄弱环节,表现为神经肌肉控制减弱,稳定性下降,肌力下降,以及由于恐惧性逃避反应所导致的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弱链测试阳性的三个指征:,1. 不能正确完成动作;2. 出现疼痛;3. 出现双侧运动不对称。,Neurac治疗技术,Neurac 定义:应用Redcord进行高水平的神经肌肉刺激以激活肌肉组织。定义的深化: Redcord 的一种治疗方法-应用Redcord训练系统进行一对一训练- 训练前保持中立位进行弱链测试- 以低于弱链的水平进行训

13、练 力臂不变,减少弹性高水平训练- 每组3个动作,重复4-5次,或长时间坚持- 每组训练中负荷逐渐增加以提高难度神经肌肉刺激- 闭链运动 不稳定支持面 震颤技术 使用口令- 集中强化训练 激活肌肉组织- 强化中枢募集 无疼痛,Neurac 1阶段的两种训练方法:,方法11. 低重复(4-5次)高负荷2. 每组训练间休息30秒3. 每组训练负荷逐级提高4.如果具备两个条件(1)不引起疼痛(2)训练可以正确完成,该训练程序可以重复进行。5. 重复测试。训练经验总结: - Neurac 训练5-10分钟- 重新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之前弱链测试及功能测试相比较。,方法2: 长时间保持(尤其对于颈腰椎训

14、练)强调功能调整- 轻度减少生理曲度,患者反馈,下述两种情况出现时,患者应及时告知:1.出现疲劳2.需要休息 此时测量并记录训练时间。,训练程序重复进行,直至下述情况出现:1. 坚持时间可以延长;2. 无疼痛出现;3. 可以正确完成训练。 训练经验: - Neurac 训练5-10分钟- 重新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之前弱链测试及功能测试相比较。,Neurac临床训练流程,阶梯递进原则(由易到难),技术篇,颈部开链训练,颈部侧屈训练 颈部旋转训练 颈部屈曲/伸展训练斜方肌上部被动牵伸训练仰卧位颈部牵伸训练,颈部侧屈训练,起始体位患者仰卧头枕于中分带绳夹夹住两绳调节中分带高度至患者感觉舒适,对患者的

15、指导头缓慢侧移,完成颈部侧屈可行主动训练也可由治疗师辅助被动练习,颈部旋转训练,起始体位患者仰卧头枕于中分带绳夹夹住两绳调节中分带高度至患者感觉舒适,对患者的指导头部缓慢转向一侧可行主动训练也可由治疗师辅助被动练习,颈部屈曲/伸展训练,起始体位患者侧卧头枕于中分带绳夹夹住两绳调节中分带高度至患者感觉舒适,对患者的指导头部缓慢屈伸可行主动训练也可由治疗师辅助被动练习,斜方肌上部被动牵伸训练,起始体位患者仰卧头枕于中分带调节中分带高度至患者感觉舒适,操作要点治疗师一手放于头下,另一手放于肩使头侧屈的同时向下压肩患者可感觉到斜方肌上部受到牵拉,仰卧位颈部牵伸训练,起始体位患者仰卧头枕于中分带调节中分

16、带高度至患者感觉舒适,操作要点轻柔牵伸颈部本体位同样适用于其它手法,背部开链训练,背部屈曲/伸展运动训练 背部侧屈运动训练 背部旋转运动训练 腹肌力量训练仰卧位背部牵伸训练,起始体位患者坐于训练器之下宽带置于臂下,患者伏头于臂宽带高度根据所要松动的脊柱节段调整,对患者的指导:向前推宽带使背部伸展屈曲背部回至起始位,可行主动训练也可由治疗师辅助被动练习可于背部最大伸展位前/后按压相应脊柱节段,背部侧屈运动训练,起始体位患者坐于训练器之下宽带置于臂下,患者前倾,伏头于臂宽带高度根据所要松动的脊柱节段调整,对患者的指导:上身侧移完成背部侧屈可行主动训练也可由治疗师辅助被动练习,背部旋转运动训练,起始

17、体位患者坐于训练器之下宽带系于穿过滑轮的黑绳上宽带置于臂下,患者前倾,伏头于臂宽带高度根据所要松动的脊柱节段调整,对患者的指导:扭动上身完成背部旋转可行主动训练也可由治疗师辅助被动练习,腹肌力量训练,起始体位患者坐于训练器之下宽带系于弹性绳上宽带置于臂下,患者伏头于臂,对患者的指导:上身下压使腹肌收缩,对患者的指导:上身下压且扭转使腹内外斜肌收缩,仰卧位背部牵伸训练,起始体位患者仰卧髋关节轴向悬吊吊带系于踝部拉高绳子使骨盆离开床面对患者的指导:尽量放松下背部,下肢的开链训练,髋关节外展/内收运动训练 髋关节屈曲/伸展运动训练膝关节屈曲/伸展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力量训练 髋关节内收力量训练 膝关节

18、伸展力量训练,髋关节外展/内收运动训练,起始体位患者仰卧位双臂抱胸髋关节轴向悬吊吊带固定踝,窄带置于膝部拉高绳索使腿微微高于水平面,对患者的指导:髋关节行外展/内收训练可行主动训练也可由治疗师辅助被动练习,屈膝抬腿是牵拉髋关节的适宜体位,髋关节屈曲/伸展运动训练,起始体位患者侧卧位头枕于臂或垫之上髋关节轴向悬吊吊带固定踝,窄带置于膝部拉高绳索使腿处于水平位,对患者的指导:髋关节行屈曲/伸展训练可行主动训练也可由治疗师辅助被动练习本训练亦可屈膝进行,牵拉屈髋肌的适宜体位,膝关节屈曲/伸展运动训练,起始体位患者侧卧位头枕于臂或垫之上膝关节轴向悬吊吊带固定踝,窄带置于膝部拉高绳索使腿处于水平位,对患

19、者的指导:膝关节行屈曲/伸展训练可行主动训练也可由治疗师辅助被动练习,髋关节伸展力量训练,起始体位患者仰卧位双臂抱胸弹性绳系窄带于大腿远端吊带高于床面30cm 垂直悬吊,对患者的指导:1.保持腿伸直2.用力下压吊带,晋级训练逐渐增加弹性绳的弹力以增大阻力逐渐向远端移动悬吊点以增加力臂,髋关节内收力量训练,起始体位患者仰卧位双臂抱胸弹性绳系窄带于大腿远端吊带高于床面50cm 垂直悬吊,对患者的指导:用力下压吊带,晋级训练1.逐渐增加弹性带的弹力以增大阻力2.逐渐向远端移动悬吊点以增加力臂,膝关节伸展力量训练,起始体位患者仰卧位双臂抱胸弹性绳系窄带于膝,保持膝部屈曲吊带高于床面30cm 垂直悬吊,

20、对患者的指导:1.保持足跟于床面上2.膝部用力下压吊带,晋级训练1.逐渐增加弹性绳的弹力以增大阻力2.吊带系于足跟,上肢开链训练,肩关节外展/内收运动训练肩关节屈曲/伸展运动训练 肩关节水平位外展/内收运动训练肩关节伸展力量训练 肩关节内收力量训练肩关节下沉力量训练,肩关节外展/内收运动训练,起始体位患者仰卧位肩关节轴向悬吊吊带固定手,窄带置于肘部拉高绳索使手臂微微高于水平面,对患者的指导:1.肩关节行外展/内收训练2.可行主动训练也可由治疗师辅助被动练习,肩关节屈曲/伸展运动训练,起始体位患者侧卧位头枕于臂或垫之上肩关节轴向悬吊吊带固定手,窄带置于肘部拉高绳索使手臂离开身,对患者的指导:肩关

21、节行屈曲/伸展训练可行主动训练也可由治疗师辅助被动练习,手法松动肩胛骨的适宜体位,肩关节水平位外展/内收运动训练,起始体位患者坐于训练器之下肩关节轴向悬吊吊带固定手,窄带置于肘部,保持肘关节微屈拉高绳索抬高手臂至患者舒适的高度,对患者的指导:肩关节行外展/内收训练可行主动训练也可由治疗师辅助被动练习,肩关节伸展力量训练,起始体位患者仰卧位弹性绳系窄带于上臂远端吊带高于床面30cm 垂直悬吊,对患者的指导:臂用力下压吊带,晋级训练逐渐增加弹性绳的弹力以增大阻力逐渐向远端移动悬吊点以增加力臂,肩关节内收力量训练,起始体位患者侧卧位头枕于臂或垫之上弹性绳系窄带于上臂远端吊带高于床面50cm 垂直悬吊

22、,对患者的指导:臂用力下压吊带,晋级训练1.逐渐增加弹性带的弹力以增大阻力2.逐渐向远端移动悬吊点以增加力臂,肩关节下沉力量训练,起始体位患者坐于训练器之下弹性绳系窄带于前臂近端拉高绳索至肩部抬高,对患者的指导:肩部向下用力,使臂下压吊带,晋级训练1.逐渐增加弹性带的弹力以增大阻力2.逐渐向远端移动悬吊点以增加力臂,闭链训练,膝立位腰部控制训练 核心区闭链训练 身体上半部的闭链训练,闭链运动基本原则,训练原则:4次重复为一组;每次4组训练;每组训练间休息30秒。患者能够轻松完成四组或更多训练时,应增加运动强度闭链运动起始训练水平应为患者能够正确完成训练而不诱发疼痛的水平。,膝立位腰部控制训练,

23、适应症:下背部疲劳,关节活动度减少,僵硬,不适或疼痛下背部运动痛下背部深层稳定系统活性下降下背部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起始体位:患者膝立于训练器下髋部伸直腰椎保持中立位吊带系于前臂近端,肘关节屈曲90度患者必须保持无痛,如果不能维持膝立位,训练亦可在站立位下进行,测试“保持时间”:1.测试者手置于腹内外斜肌上;2.测试前保持腹内外斜肌放松;3.患者缓慢前倾,腰椎保持中立位,直至感觉到腹内外斜肌收缩;4.回到起始体位;5.重复上述动作,在刚刚触摸到整体肌收缩之前停止运动;6.告诉患者微微用力保持此姿势;7.记录患者保持此姿势的时间直到:-患者腰部感觉疲劳-患者需要休息8.最大保持时间为120秒,

24、如果疼痛发生,测试需停止。,测试意义:腰部功能正常、无下背痛者至少能够保持中立位120秒,在120秒之前出现腰部疲劳和/或要求休息,是判定腰部深层稳定系统功能下降的一个指征,提示需要治疗。训练目的:增加腰椎在中立位的保持时间,训练过程保持无痛。如出现疼痛则停止训练。,操作要点:1.治疗师手置于腹内外斜肌上;2.训练前保持腹内外斜肌放松;3.患者缓慢前倾,腰椎保持中立位,直至感觉到腹内外斜肌收缩;4.回到起始体位;5.重复上述动作,在刚刚触摸到腹内外斜肌收缩之前停止运动;6.告诉患者微微用力保持此姿势;7.记录患者保持此姿势的时间直到患者下背部感觉疲劳;8.在中间带(neutral zone)范

25、围内轻微调整腰椎姿势;9.记录患者在需要休息之前保持此姿势时间;10.休息30秒。,出现下述任一情况均可尽量延长训练时间:疲劳发生前下背部姿势保持时间较前延长;患者需要休息前下背部姿势保持时间较前延长;训练未诱发疼痛;训练可转换成功能测试。每三组训练后,重复功能测试以判定治疗效果。,核心区闭链训练,立位前倾训练 仰卧位搭桥训练 俯卧位搭桥训练 侧卧位搭桥训练,立位前倾训练,适应症:稳定性降低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疲劳、关节活动度降低、僵硬、不适或疼痛运动痛起始体位:患者立于训练器下吊带系于前臂近端,肘关节屈曲90度吊带高度齐腰,对患者的指导:1.保持身体直立;2.肩关节屈曲,身体前倾;3.回到起

26、始体位,晋级训练足逐渐后移;逐渐降低吊带高度整个过程均可在足下放置平衡垫以增加难度,仰卧位搭桥训练,适应症:稳定性降低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疲劳、关节活动度降低、僵硬、不适或疼痛运动痛起始体位: 患者仰卧双臂抱胸 窄带系于腓骨近端 吊带高于垫面30cm 垂直悬吊,替代体位 1.手臂平放于体侧 2.双手后伸过头抓握以激活背阔肌,对患者的指导:1. 保持身体伸直,上抬骨盆2. 回到起始体位,晋级训练悬吊点逐渐向踝部移动吊带系于踝部吊带系于踝部,双髋外展整个过程均可在肩胛间放置平衡垫以增加难度,俯卧位搭桥训练,适应症:稳定性降低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疲劳、关节活动度降低、僵硬、不适或疼痛运动痛起始体位:

27、 患者俯卧前臂支撑 腹下放垫防止腰椎过度前凸 窄带置于双股部吊带高于垫面40cm 垂直悬吊,对患者的指导:1. 保持身体伸直,上抬骨盆2. 回到起始体位,晋级训练悬吊点逐渐向踝部移动吊带系于踝部吊带系于踝部,双髋外展双手支撑整个过程均可在臂下放置平衡垫以增加难度,侧卧位搭桥训练,适应症:稳定性降低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疲劳、关节活动度降低、僵硬、不适或疼痛运动痛起始体位: 患者侧卧头枕于臂或垫之上 上位上肢平行或者屈曲于体侧 宽带置于下位腿的膝关节处吊带高于垫面30cm 垂直悬吊,对患者的指导:1. 保持身体伸直2.上抬骨盆3.回到起始体位,晋级训练1. 悬吊点逐渐向踝部移动2. 侧卧搭桥时外展

28、上方腿3. 前臂支撑4. 伸直手臂支撑上半身,Neurac测试与治疗,腰部局部稳定肌的测试与治疗 颈椎局部稳定肌的测试和治疗,腰部局部稳定肌的测试与治疗,触诊腹横肌 体位:患者屈膝仰卧操作:腹式呼吸,嘱患者做吸气和呼气动作,于吸气相触摸腹横肌;触诊位置为髂前上棘内下2英寸,呼气相轻微按压,始终保持主动按压;嘱患者收缩盆底肌并保持住,这样一般能够引起腹横肌的主动协同收缩,但不会对触诊产生任何抵抗;继续下压直至感觉到肌肉紧张;2秒钟后嘱患者放松盆底肌,手指所触摸到的肌肉紧张感随即消失,此时所触摸的肌肉就是腹横肌。,注意:应确信患者能够认识到如何主动激活下背部深层稳定系统。常见错误:未按压到足够的深

29、度;过度收缩盆底肌导致腹内、外斜肌联合收缩,此时手指很容易感觉到阻力,从而影响对腹横肌的触摸;不能正确收缩盆底肌,以下压盆底肌或收缩臀大肌。对患者的指导提肛;想象小便时突然憋住的感觉。,临床应用:1.作为诊断工具。对盆底肌做治疗前的功能测试,以评估激活下背部深层稳定系统激活的作用;2.作为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辅助工具。当患者的前馈机制功能不完善时,可以借此减少或者避免疼痛;3.作为训练技术可以改善功能或减少疼痛。,腰椎中立位控制训练(俯卧位),针对下背部深层稳定系统的训练延长腰椎中立位保持时间,适应症:下背部疲劳,关节活动度减少,僵硬,不适或疼痛下背部运动痛下背部深层稳定系统活性下降下背部神

30、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起始体位:患者俯卧 黑色弹性绳系中分带支撑头部非弹性绳系宽带,置于胸部弹性绳系宽带,置于腹部,折叠宽带以防髂前上棘受压非弹性绳系窄带于股部,调整:降低治疗床高度使患者支撑于悬吊带上,前臂不承重;身体保持水平,腰椎轻微前凸;保持腹部弹性绳足够紧张,使治疗师只需很小的力即可轻松纠正脊柱前凸;此体位下患者应无痛并感觉放松和舒适,测试“保持时间”:1.治疗师一手置于腰骶部一手置于腹部;2.双手轻轻相互挤压以减少脊柱前凸大约2mm,即“腰椎中立位控制”;3.缓慢移开手,嘱患者轻微用力保持此姿势;4.记录患者保持此姿势的时间直到:-患者腰部感觉疲劳-患者需要休息5.最大保持时间为120

31、秒,如果疼痛发生,测试需停止。,测试意义:腰部功能正常、无下背痛者至少能够保持中立位120秒,在120秒之前出现腰部疲劳和/或要求休息,是判定腰部深层稳定系统功能下降的一个指征,提示需要治疗。,Neurac治疗目的增加腰椎在中立位的保持时间,训练过程保持无痛。如出现疼痛则停止训练。,操作要点:1.治疗师一手置于腰骶部一手置于腹部;2.双手轻轻相互挤压以减少脊柱前凸大约2mm,即“腰椎中立位控制”;3.缓慢移开手,嘱患者轻微用力保持此姿势;4.记录患者保持此姿势的时间直到患者腰部感觉疲劳:5. 嘱患者主动收缩腹横肌和/或抖动吊绳;6.记录患者在需要休息之前保持此姿势时间;7.休息30秒。,出现下

32、述任一情况均可尽量延长训练时间:疲劳发生前下背部姿势保持时间较前延长;患者需要休息前下背部姿势保持时间较前延长;训练未诱发疼痛;训练可转换成功能测试。每三组训练后,重复功能测试判定治疗效果。,颈椎局部稳定肌的测试和治疗,颈椎中立位控制训练作用于颈椎深层稳定系统增加颈椎中立位保持时间,适应症:颈部疲劳,关节活动度减少,僵硬,不适或疼痛颈部运动痛颈部深层稳定系统活性下降颈部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测试意义:颈椎功能正常、无颈痛者至少能够保持中立位120秒,在120秒之前出现疲劳和/或要求休息,是判定颈部深层稳定系统功能下降的一个指征,提示需要治疗。训练目的:增加颈椎在中立位的保持时间,训练过程保持无

33、痛。如出现疼痛则停止训练。,出现下述任一情况均可尽量延长训练时间:疲劳发生前颈部姿势保持时间较前延长;患者需要休息前颈部姿势保持时间较前延长;训练未诱发疼痛;训练可转换成功能测试。每三组训练后,重复功能测试判定治疗效果,颈椎中立位控制训练(仰卧位),起始体位 患者仰卧中分带固定支撑头部膝下置滚筒,调整:抬高患者下肢至最舒适的体位(如抬高治疗床下段或腿下置支持物)中分带一边置于枕骨处,另一边置于近头顶处降低治疗床上段高度,使患者头部重量完全靠中分带支撑调整中分带高度至最舒适的体位于中间带范围内维持颈椎正常前凸此体位下患者应无痛并感觉放松和舒适。,测试“保持时间”:治疗师双手拇指和大鱼际置于双侧胸

34、锁乳突肌上缓慢屈曲双手,其余四指环绕颈椎手轻微下压以减少颈椎前凸大约2mm,即“颈椎中立位控制”;缓慢移开手,嘱患者轻微用力保持此姿势;记录患者保持此姿势的时间直到:-患者颈部感觉疲劳-患者需要休息,Neurac治疗治疗师双手拇指和大鱼际置于双侧胸锁乳突肌上缓慢屈曲双手,其余四指环绕颈椎手轻微下压以减少颈椎前凸大约2mm,即“颈椎中立位控制”;缓慢移开手,嘱患者轻微用力保持此姿势;记录患者保持此姿势的时间直到患者颈部感觉疲劳;轻微抖动吊绳;记录患者要求休息时保持此姿势的时间;休息30秒。,颈椎中立位控制训练(俯卧位),起始体位 患者俯卧中分带固定支撑头部踝下置滚筒,调整:中分带一边置于枕骨处,

35、另一边置于近头顶处;降低治疗床上段高度,使患者头部重量完全靠中分带支撑;调整中分带高度至颈椎放松;于中间带范围内维持颈椎正常前凸;此体位下患者应无痛并感觉放松和舒适。,测试“保持时间”:治疗师双手2-4指指尖置于颈椎中部横突下;轻轻抬起颈椎中部,减少颈椎前凸2mm,即“颈椎中立位控制”;缓慢移开手指,嘱患者轻微用力保持此姿势;记录患者保持此姿势的时间直到:-患者颈部感觉疲劳-患者需要休息。,Neurac治疗治疗师双手2-4指指尖置于颈椎中部横突下;轻轻抬起颈椎中部,减少颈椎前凸2mm,即“颈椎中立位控制”;缓慢移开手指,嘱患者轻微用力保持此姿势;记录患者保持此姿势的时间直到患者颈部感觉疲劳;嘱

36、患者轻微收缩下巴并保持此姿势;记录患者要求休息时保持此姿势的时间;休息30秒。,颈椎的弱链测试和Neurac治疗,作用于颈椎和上段胸椎适应症:颈部疲劳,关节活动度减少,僵硬,不适或疼痛颈部运动痛颈部深层稳定系统活性下降颈部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起始体位 患者仰卧中分带固定支撑头部弹性绳系宽带置于胸下弹性绳系宽带置于骨盆下膝下置滚筒,调整:中分带一边置于枕骨处,另一边置于近头顶处;降低治疗床上段高度,使患者头部重量完全靠中分带支撑;调整中分带高度至颈椎轻度屈曲;胸椎和骨盆的弹性绳必须足够紧张,使治疗师只需很小的力就能轻松托起患者上半身。,弱链测试:开始测试前应用弹性绳使身体减重,确保患者在不引起

37、疼痛的情况下正确完成测试。如果患者根据口令不能正确保持姿势,应辅以手法指导,帮助患者正确完成。确保所有测试均在颈椎中立位完成。如果测试不能正确完成或诱发疼痛,应在不抬高骨盆的情况下进行。,判断标准:颈椎活动度运动质量和控制能力身体保持伸直记录患者不能完成测试的水平,并测试对侧进行对比。进行Neurac治疗时应首先关注弱链一侧。同时应考虑到许多患者双侧均存在弱链。,Neurac治疗目的:1.每次训练双侧均可完成相同的动作;2.每次训练整体功能均能得到改善。功能的改善体现在功能测试和日常生活能力两方面。,基本训练原则所有训练均在颈椎中立位完成;每个动作在保证良好的身体控制和运动质量的基础上重复4次;每组训练间休息30秒;,下述情况下可以继续坚持训练 患者训练过程中活动度增加;训练未诱发疼痛;训练可转化成功能测试。每四组训练后,重复功能测试判定治疗效果。,颈椎后伸,训练过程中治疗师必须手托患者头部和中分带对患者的指导:伸髋使身体平直头部下压,使上半身离开床面尽可能伸展颈椎,使身体尽可能抬高回到起始体位,替代体位此体位骨盆不抬高,颈椎侧屈,绳夹夹住双侧吊绳,或将中分带系于穿过悬吊器滑轮的黑绳,对患者的指导:伸髋使身体平直头部下压,使上半身离开床面颈椎尽可能侧屈回到起始体位,替代体位此体位骨盆不抬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