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足矣》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7837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首足矣》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十首足矣》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十首足矣》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十首足矣》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十首足矣》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首足矣》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首足矣》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十首足矣 刘心武,创作背景:,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国人灵魂的咏叹。人们或歌以咏志,或诵以怡情,或习之修身。在20世纪九十年代,香港举行了“最受欢迎唐诗选举”活动。刘心武先生就其中选出的十首展开话题,以人们对诗歌的大众化理解为基础,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从独特的角度对十首唐诗进行了品读和感悟写下了这篇文章。,刘心武,生于1942年,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等。 以班主任闻名文坛,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展系列讲座,对

2、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作者作品:,短篇小说代表作:班主任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 中篇小说代表作: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 长篇小说有钟鼓楼四牌楼风过耳等。 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作者作品:,生词:,春晖:羁旅 : 眷念: 虐待: 殴毙: 横财: 解聘:颟顸: 蕴涵: 温馨:佳肴:残羹: 精髓: 情愫 : 戕害: 奇瑰 : 积垢: 痴憨: 吁请:无动于衷:毛骨悚然:丧尽天良:永葆荣华:,对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极端害怕的感觉。,没有一点良心,形容恶毒到了极点。,j,长久在他乡作客。,jun,想念。,n,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u

3、,打死。,hng,指非法或侥幸获得的钱财。,n,指聘任双方解除聘约的行为。具体就是解除聘任的职务,不再聘用。,mn hn,糊涂而马虎。,yn,包含。,xn,温暖,馨香,客气,体贴。,yo 。指精美的饭菜和可口的食品,形容食物非常好吃。,gng,su,比喻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s,感情。,qing,严重损害。,gu,珍品。,gu,积聚的脏东西、污物。,ch愚笨朴实。,y,呼吁并请求。,hu,旧时比喻父母的养育之恩。,永远保持兴盛或显达。,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1段)由香港“最受欢迎唐诗”评选为引子,展开话题。,(第210段)依次引录十首唐诗,边录边分析,评析其中所蕴涵的人

4、性美和人文关怀。,(第11段)总结全文,点明“十首足矣”的道理这十首诗“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体现我们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望的高度”。,最受香港人欢迎的十首唐诗,通读课文,说出具体指哪十首诗?,最受香港人欢迎的十首唐诗,游子吟孟郊 清明杜牧静夜思李白 登鹳雀楼王之涣乐游原李商隐 春晓孟浩然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悯农李绅早发白帝城李白 回乡偶书贺知章,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诗人,少年时期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

5、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仕历简单,清寒终身,为人耿介倔强,死后由郑余庆买棺殓葬。故诗也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孟郊现存诗歌574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母用手

6、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为什么把游子吟列在榜首?,作者认为: 人生在世,无人不在羁旅之中。诗中的慈母所构成的意象,早已超越了狭义的生母,而象征着孕育抚养调教指引我们个体生命的所有外在因素,使我们对个体与他人群体的和谐,产生出一种向往,引发出切实的努力。,大众化理解: 这是歌颂母爱的诗。,作者把人生比作羁旅。从而使得“

7、慈母”的意向深远,象征着孕育抚养调教指引个体生命的所有外在因素,引起对人类和谐相处的追求。,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

8、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作者认为本诗荣获亚军的原因是什么?,大众化理解: 如画如乐,明丽清新。,作者的理解: 蕴含着一种温馨的人性,

9、在“行人”与“牧童”的亲合之中,体现出一种对人生乐趣的健康追求。,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10、。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对静夜思的理解,作者的理解: 静夜思联想到家乡父老乡情,意识到个体血脉与他人与群体的承续关系。,内涵: 表达对乡情、亲情的热爱。,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王之涣“慷慨有大

11、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感叹人生境界的宏阔,人生追求的永无止境,体现了向上进取的精神意趣。,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xng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12、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葬于故乡荥阳。,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

13、昏。,体味人生的有限,以一种彻悟的心态维系一种进退的度数。,用晚景美好而短暂喻指人生有限,不应虚度年华,反映出对生命的执著追求。,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两种人生体验,能让人彻悟,既鼓励志向远大者奋进,又警示虚度年华者不要短视谋利、贪得无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六首,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

14、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

15、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第七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

16、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第八首,悯农(其二)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其一)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

17、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全唐诗存其诗四卷。,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

18、的劳动换来的呢?,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对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悯农的理解,作者的理解: 对落花这种最低等生物的怜惜之情、对野草这种最卑微事物的关切之情以及对普通劳动者汗珠的珍惜之情。,大众化的理解:春晓:描写春雨后的清晨。赋得古原草送别:草原送别。 悯农:对农民的悲悯和同情。,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

19、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三者都是最普通微小的事物,由对三者的关爱来体现对生命的热爱,表达出对那些戕害儿童生命的罪行的极度愤慨。,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

20、已驶过万重青山。,回乡偶书(其一)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其二)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86岁告老还乡,不久去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

21、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回乡偶书(其一)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

22、切感。,对早发白帝城回乡偶书的理解,大众化的理解:朝发白帝城:表达了遇赦后的喜悦心情。回乡偶书:写出了游子回乡的感受。,作者的理解: 早发白帝城把我们引到大自然的奇瑰怀抱中。 回乡偶书将我们导入人世间最朴素的人情中。,回乡偶书(其一)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两首诗无论是赞颂壮美的山河,还是描述温馨的乡土人情,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作者为什么要在本文中首首俱录这十首唐诗?,因为这10首唐诗,常诵常新,即使过录一遍,灵魂也总有一种难言的欣悦,能感悟到基本的人性

23、和人情,从中吸取精华,熏陶人的心灵。,阅读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如此希望人们读这十首诗?,这10首唐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也体现着我们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望的高度。作为炎黄子孙,应当以此为荣。但是现实中许多的人、许多的事却与此相反,令人痛惜。 因此作者发自内心地呼吁,希望人们从这10首常诵常新的唐诗中,感悟到基本的人性和人情,从中吸取精华,熏陶人的心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课堂小结游子吟-歌颂母爱清明-温馨的人性静夜思-乡土之恋登鹳雀楼-人生境界宏阔乐游原-生命有限春晓-对低等生物的怜惜赋得古原草送别-对卑微事物的关切悯农-对劳动

24、者汗珠的珍惜朝发白帝城-大自然的怀抱回乡偶书-人世间最朴素的人情,写作特色:,1.视角独特,立意新颖 文章由香港文化界组织“最受欢迎唐诗”评选为引子,引出话题。作者针对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各各丑恶现象,从人性化的角度来定位,把对唐诗的解读和对现实的剖析联系起来,重点阐释其中蕴涵的人性美。2.多用长句,内涵丰富,感情真挚 在文中,作者多次引用生活中的事例,从思想、情感、志向等方面贬斥了假、恶、丑,大力弘扬了真、善、美,字里行间流淌着真诚与深情。文中多用不带标点的长句,加强了语势,增强了感悟色彩。,但我仍要近乎痴憨地吁请人们在纷忙的生活中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点唐诗悟一点唐诗不必太多,十首足矣!,但

25、我仍要近乎痴憨地吁请人们,在纷忙的生活中,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点唐诗,悟一点唐诗不必太多,十首足矣!,加上标点后:,加上标点后,语气就显得缓慢,不能表达出作者对人性的渴望和对美好社会的追求的急切心情。,练习题:,一.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羁旅 眷念 殴毙 颟顸 情愫 戕害 虐待 洗涤 横财 二.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形容没有一点良心,恶毒到极点,三.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1.以勇气闻于诸侯 2.窃计欲亡走燕 3.臣语曰4.宁许以负秦曲 5.秦贪,负其强 6.大王必欲急臣 7乃使其使者衣褐8.

26、毕礼而归之A.1235 B.3468 C.2578 D.1467,四.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摇指杏花村B.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C.朝辞白帝采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五.下列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的史记是一部文学名著,又是史学名著。B.十首足矣体现了唐诗的陶冶,教化作用,作者认为,只有“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点唐诗悟一点唐诗”才能体现出人性美,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C.史记开创了编年体写史的方法,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D.王蒙,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青春之歌蝴蝶春之声等。,六.仿照句式造句,1.例句: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生机盎然,爱她的花香四溢。仿句:人们都爱 人们都爱 人们都爱2.泰戈尔有句名言:“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仿照泰戈尔的句式写一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