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教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7937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4.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慢》教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扬州慢》教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扬州慢》教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扬州慢》教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扬州慢》教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慢》教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慢》教学ppt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扬州、维扬、江都、芜城、邗、南兖州、吴州,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地理志,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扬州风光,瘦西湖,五亭桥,“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扬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处处驻兰桡。” 这是古人对虹桥的赞美。,长堤春晓,文昌阁,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扬州慢,姜夔,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

2、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作者介绍,1.体味怀古伤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意境。2.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3.掌握衬托及虚实结合写作方法。,教学目的,扬州慢 小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冬至,满眼,驻军的号角,诗经悲叹宫室宗庙被毁的名篇,黍 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

3、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明确: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文本解读,?,?,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

4、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

5、谁生!,扬 州 慢,姜夔,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波心荡(以动写静)冷月、红药,清角吹寒(以声写静),重到虚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扬州城已是“空城”(词眼),词人的想象与现实相比照,产生巨大反差,词人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慨?那么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昔盛今衰感时伤世(黍离之悲),胡马窥江,这份感慨,词人是借助何种表现手法抒发的?,虚实结合虚(昔日繁华的扬州)实(作者眼前所见空城之景),思考: 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今日,“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昔日

6、,“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青楼梦好”,繁华热闹,破败荒凉,对比,昔盛今衰的感伤,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虚写),(实写),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联想,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寄扬州韩绰判官,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赠

7、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联想,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年杜牧在繁华富庶的扬州,写下了名噪一时的佳句,为封建文人所称颂不已。如脍炙人口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等。妓女,在我们看来是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心目中,则是都市繁

8、华的象征。,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有我之境),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吗?,废池乔木拟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痛恨战争。,寂寞红药直抒胸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感时伤乱 。,二十四桥无声冷月移就“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凄清冷落。,6.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这些典故,说明了什么?,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表崇拜之情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了文采 。又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了今日的荒凉,反而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春风十

9、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寄扬州韩绰判官,上阕实写萧条之景 景物1:荠麦青青 景物2:废池乔木 景物3:清角吹寒,下阕虚拟设想 拟想1: 杜郎俊赏,难赋深情 拟想2:桥月仍在,玉人已无 拟想3: 花开依旧,人事全非,小结,昔日扬州,今日扬州,(繁华)(虚),(空城),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荠麦 废池 乔木清角吹寒冷月 红药,(实),主要内容及鉴赏要点,昔日:名都、佳处,今日:荠麦青青,比对,黄昏、清角,正面渲染,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杜郎重到须惊,冷月无声,侧面烘托,扬州,春风十里

10、,劫后萧条景象,红药为谁生,空城,黍离之悲,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 州 慢,姜夔,五.牛刀小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4题.( 2002年上海春季高考试题),小重山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练习,A.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B.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D.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列名句中为岳飞所写的一句是( ),C,2.词中说的“心事”指什么 ?,希望抗金报国,收复故土。(功名),3.这首词的主旨句哪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4.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明确:此词(借知音的典故)表现了立功不易、苦无知音的愤怒和沉郁情怀。(2分)实质上与作者通常表现的豪迈雄健、慷慨激昂的精神相一致。(1分)(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