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37951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用好考察“指挥棒”畅通上下“双行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鲜明地亮出了干部选拔的“上”“下”标尺、优胜劣汰机制。除此之外,各地区要想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还需用好考察“指挥棒”,才能让干部“上得劲足”“下得服气”。细致入微“看”干部,既要“察颜”也要“观色”。干部是上是下,必须拿出科学考察的考核结果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政治素质考察只有做到“深”与“细”,才能考察出被考察对象的“真”与“实各级组织部门不能“隔山望景”“雾里看花”,要严格执行核实认定、考察谈话流程规定,做到规定动作一步不漏

2、,近距离接触了解干部,走到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中谈话,用好“显微镜“听其言”更要“听真言”,善于捕捉话外之音、言外之意。坚持以言察政、以行观政,不仅要从被谈话对象、领导同事和群众的“微表情”中去发现问题、梳理线索,更要到现场看看是怎么做的,是否做到了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真正识别出“谁该上、谁该下实事求是“画”干部,既重“画形”也重“画神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二考察材料作为判断干部“上下”的重要依据,既要让优点与能力充分彰显,又要让劣迹与欠缺无所遁形。各地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不能简单地将第一手材料当成客观事实,要“解剖麻雀”,透过现象看本质,去伪存真,形象地勾勒出干部形态“

3、长短肥瘦”的大致“轮廓”,让考察材料“有血有肉”“见文如见人”。考察过程中发现干部的“致命弱点”,便要坚持原则,敢于发声,坚决杜绝“犹抱琵琶半遮面”;而对于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问题,切不可“添油加醋”“无事生非”,最终“绘”出一个“精准图像”,从而让干部“上”得理所应当,“下”得有理有据。跟踪问效“访”干部,既看“一时”也看“一贯”。“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干部能上能下,必须做好后半篇文章。规定指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正确把握政策界限,保护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宽容改革探索、先行先试等工作中的失误。要建立干部回访机制,将一时一

4、事与一贯表现衔接起来,对“上”的干部进行常态化监管,防止其“走上歪路”;对“下”的干部也要加强关心关爱,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善于“回头看”,经常推敲、反复比较、多方印证,大开“向上”渠道,让“板子”打得下,“红花”也能再次戴得上,激励干部做出新的贡献,从而让“能上能下”成为一汪春水,涵养出众多优秀干部。政绩需从“正”中来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进一步明确不适宜担任现职情形,特别指出政绩观偏差问题。“政者,正也“,政绩是党员干部干事、作为的直接体现,政绩观端正与否,对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至关重要,不仅需要正确树立,更需要正确执行,只有时时矫正,方能事事归正。政绩“归正”,

5、就要不做大官做大事。立志是一切的开始,方向对了,道路才不会出错。树立正确政绩观,首先就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职业无论大小,官阶无论高卑,若不能立志,虽做皇帝,做总统,亦做不成大事;若能立志,则虽做一小官,做一工人,亦足以成大事。“大事”与“大官”仅一字之差,却深刻回答了“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把志向放在“当大官”上,就容易趋名逐利、简单满足,把目标放在“做大事”上,则会增添动力、更富拼劲。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立志做大事,就意味着要做有益于人民的事,就要从点滴积累、从小事做起,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个“小人物”演活了就是“大人物”,把自己交给工作,把进步交给组织,把

6、个人事业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政绩“归正”,就要不重显绩重潜绩。“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显绩与潜绩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既不能让当前束缚了长远的“双腿”,也不能让长远迷惑了当前的本质。事实上,相比显绩,潜绩更加可贵,之江新语中讲道,“领导干部要以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抓好各项工作。功成不必在我,要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显绩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潜绩周期长、见效慢、更费力,少数党员干部急功近利,干事喜欢“走捷径”,项目追求“短平快”,不注重打基础、利长远。殊不知,没了潜绩的支撑,显绩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凿,一件一件抓落实

7、,一年一年抓成效,方能真正获得经得起历史沉淀的口碑评价。政绩“归正”,就要不找借口找破口。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最终要体现到行动上,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工作中,常常会听到由于种种原因某些部门工作进度比较慢,由于种种原因某项措施落实力度不太够等等,“种种原因”几乎成了少数干部的推卸责任、甩锅躲懒的“口头禅”,随之也引发了种种问题、种种矛盾、种种落后,长此以往就失去了政府的公信力、群众的向心力和社会的凝聚力。如何纠偏归正,就要求党员干部要以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对党、以真诚火热的赤子之心为民,常拂思想之尘、勤祛作风之弊。面对复杂工作,应当多找突破的办法,少找千般

8、的理由,做到不停地学、不停地问、不断地总结,时刻保持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担当作为、敢为善为,在实践中磨练,在干事中成长。从洗儿戏作中感悟“选贤任能”之道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期间喜得一子,因作洗儿戏作一诗,全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意思是别人抚养孩子都希望孩子头脑聪慧敏捷,但是我被聪明耽误了一生,我只希望我的孩子愚笨迟钝一点,毫无波折地当上大官。结合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此诗对于选贤任能、激励担当作为有一定的启发。健全选贤任能机制,避免选到“愚且鲁”的“无能型”干部。领导干部是党和国

9、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干部培养、识别、考察和使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筹选育管用。因此,培养人才、选拔干部,首先要突出政治素质,从严从实考察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情况,密切关注干部在政治原则、组织决定等大是大非问题上的态度和表现;其次,要完善科学精准选贤任能制度,健全知事识人工作体系,通过重点工作、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识别干部,用工作实绩评价干部,深入开展干部落实考察评价、敏感领域重点岗位人选应对风险能力评估,及时发现和使用“李云龙”“老黄牛”式好干部,把“愚且鲁”的人排除在干部队伍之外。健全激励评价机制,避免产生“无灾无害到公卿”的思想。领导干部勇于担当作为,既是政治

10、品格,也是政治本分。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影响干部积极性的关键症结,进一步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让讲担当、重担当的人走到领导岗位,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晋升提拔;另一方面,要深刻落实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管理办法和体制机制,对那些既要“到公卿”、又要求“无灾无害”、存在严重“当太平官”思想的干部,采取调整、降职、免职等措施。同时,让能上能下和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机制有机融合,进一步打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全面提升领导干部队伍活力。健全学习教育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领导干部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中坚力量,要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因此,要健全学习教育制度,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在学习教育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在为民服务中逐渐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把“愚且鲁”变成“聪且敏”,把“无灾无害到公卿”变成“真抓实干到公卿”。一方面,要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自身建设,当好表率、以身作则,不断提高治理能力,立好干事创业“风向标”;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苦练本领,主动到基层一线、吃劲岗位上去锻炼能力,将自身放入实践火炉中去冶炼,成为坚不可催的千锤之铁、百炼之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