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学习心得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学习心得3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学习心得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笔者认为,各级党组织需立足凝聚共识、明晰标尺、畅通渠道三个方面,让“能上”与“能下”形成选人用人工作闭环。凝聚“能下”的共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而首先需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人往高处走”构成了大多数体制内公务人员的普遍共识和心理期盼,也是一股事业心、上进心,这样的从政哲学本身无可厚非。但少数能力平庸的党员干部,一到干部调整的关键节点便心思活跃起来,即便不能再进一步,退而求其次也希望调整到更为实惠的平级岗位;而如果组织
2、认为其不适合继续担任领导职务,或想将其调整到相对次要的平级岗位,便好似受到排挤打压一般。这种“能上不能下”的思想危害性极大,如果任由发展,庸者长期占据重要岗位下不来,必将贻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各级党组织应以规定为契机,加大政策宣传和贯彻执行力度,杜绝“老好人”思想,果断调整一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以精准的用人导向凝聚“能上也能下”的思想共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长本领、提素能、强奉献、创佳绩。明晰“优劣”的标尺。规定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界定了15种不适宜担任现职、应当及时予以调整的情形。有的情形十分具体,如“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或者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基本称职”,只需打开干部年度考核情况
3、汇总表便一目了然;有的情形可通过调查摸底、走访排查、群众测评、信访举报等渠道,比较客观真实地掌握情况,如“违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违规决策”“直系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执行八项规定精神不严格”等。但也有一部分情形,如组织观念淡薄、精神状态差等,相对难以通过具体量化的指标体现出来,可能因个人理解差异,执行之时标尺不一,或过左偏严,或过右偏松。对此,各级党组织应在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细化配套政策,进一步梳理出党员干部“负面清单”,该具体的则具体,能量化的便量化,明晰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要建立完善并动态更新领导干部实绩档案,少一些无关紧要的“形式”“痕迹”,多一
4、些实事求是的“功过”“得失”,使实绩档案成为组织为干部精准画像的一面镜子,让干部“上”则有理有据、“下”也心服口服!畅通“再上”的渠道。“上”与“下”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下”的干部既然曾经居“上”,则必有其过人之处,即使因为过失被换下,也不可“一棍子打死”,须知党和国家培养一名干部殊为不易。要本着“关爱干部”“治病救人”的原则,密切关注干部“下”之后的思想动态、工作状态,帮助其认识到“下”的深层次原因,敦促从自身找短板不足,从而坚定今后改进的决心和方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对于能够汲取教训、痛改前非、积极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要畅通“再上”的渠道,让“下”的干部通过自身努力还有机会“上
5、得来”,真正做到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让“下”的干部有“上”的盼头、“干”的动力,推动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形成正向、激励的选人用人导向,形成干部使用“上一下一上”的闭环机制。2022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学习心得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鲜明亮出了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对于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应抓好贯彻落实,拿出具体措施,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形成“雄鱼效应”。亮出鲜明导向,让干部“上”有方向,用“对标先
6、进”促进比学赶超。雄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优秀干部在带动工作发展的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干部对标先进、比学赶超、提升能力的意识。只有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德配其位、才配其位的高素质干部选出来,把能力强、敢担当、善作为的“绘鱼型”干部用起来,把干部中的“旗帜”“标杆”树起来,才能引领其他干部见贤思齐、奋发向上。组织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就是干部学习和干事创业的楷模和方向,因此坚持选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注重选用在基层一线、重大斗争一线、急难险重岗位表现突出的干部,始终坚持基层导向、实干实绩导向、群众满意导向,就能为广大干部指出了“上
7、”的正确方向。划出调整范围,让干部“下”有依据,用“危机意识”激发竞争意识。以小鱼为食物的酷鱼在鱼群中来回窜动,引发小鱼四处躲避,反而使容易缺氧的小鱼能活蹦乱跳地到达目的地。危机意识能给那些混日子、不作为、得过且过、碌碌无为的干部敲响警钟,唤起他们的生存意识、竞争意识。规定的出台,明确了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的15种具体情形及组织调整的程序、方式等,将“无为”就会“下课”写成规定,让干部真正“下”有依据。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可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完善具体的考核制度,通过定期督促检查、收集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线索等方式,让15种具体情形真正成为执行起来的常态化制度,对出现15种情形的干部,
8、按程序采取平职调整、转任职级公务员、免职、降职等方式进行调整,促进干部队伍形成不进则退、庸劣必汰的严的氛围。拿出激励措施,让干部“干”有动力,用“保护担当”促进良性循环。绘鱼和小鱼的“你追我赶”,使鱼群形成了“有氧”的活动循环。干部的“能上能下”“下者重上”,使干部队伍形成充满活力的良性循环。建立健全干部激励保护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做好干部关心关爱、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工作,能保护好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对“下”的干部不“一棍子打死”、一下了之,做好谈心谈话工作,加强跟踪教育管理,引导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实现自身价值;对认真汲取教训、积极努力工作,德才表现和工
9、作实绩突出且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已“下”干部,按程序推进重新使用、晋升职级、提拔职务等,让已“下”者有机会再“上”,使之有盼头、有干劲,推动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2022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学习心得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鲜明地亮出了干部选拔的“上”“下”标尺、优胜劣汰机制。除此之外,各地区要想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还需用好考察“指挥棒”,才能让干部“上得劲足”“下得服气”。细致入微“看”干部,既要“察颜”也要“观色”。干部是上是下,必须拿出科学考察的考核结果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0、。政治素质考察只有做到“深”与“细才能考察出被考察对象的“真”与“实”。各级组织部门不能“隔山望景”“雾里看花”,要严格执行核实认定、考察谈话流程规定,做到规定动作一步不漏,近距离接触了解干部,走到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中谈话,用好“显微镜”,“听其言”更要“听真言”,善于捕捉话外之音、言外之意。坚持以言察政、以行观政,不仅要从被谈话对象、领导同事和群众的“微表情”中去发现问题、梳理线索,更要到现场看看是怎么做的,是否做到了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真正识别出“谁该上、谁该下”。实事求是“画”干部,既重“画形”也重“画神”。“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考察材料作为判断干部“上下”的重要依据,既
11、要让优点与能力充分彰显,又要让劣迹与欠缺无所遁形。各地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不能简单地将第一手材料当成客观事实,要“解剖麻雀”,透过现象看本质,去伪存真,形象地勾勒出干部形态“长短肥瘦”的大致“轮廓”,让考察材料“有血有肉”“见文如见人”。考察过程中发现干部的“致命弱点”,便要坚持原则,敢于发声,坚决杜绝“犹抱琵琶半遮面”;而对于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问题,切不可“添油加醋”“无事生非”,最终“绘”出一个“精准图像”,从而让干部“上”得理所应当,“下”得有理有据。跟踪问效“访”干部,既看“一时”也看“一贯”。“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干部能上能下,必须做好后半篇文章。规定指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正确把握政策界限,保护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宽容改革探索、先行先试等工作中的失误。要建立干部回访机制,将一时一事与一贯表现衔接起来,对“上”的干部进行常态化监管,防止其“走上歪路”;对“下”的干部也要加强关心关爱,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善于“回头看”,经常推敲、反复比较、多方印证,大开“向上”渠道,让“板子”打得下,“红花”也能再次戴得上,激励干部做出新的贡献,从而让“能上能下”成为一汪春水,涵养出众多优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