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杜甫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8010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高》杜甫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登高》杜甫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登高》杜甫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登高》杜甫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登高》杜甫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高》杜甫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高》杜甫PPT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就是诗歌星空中最灿烂的银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思亲怀乡的诗歌。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节,是一家人登高祈求长寿的欢快节日。可是有这样一位老人,衣衫褴褛,老眼混浊,满身疾病,年过半百,只能漂泊异乡。,他步履蹒跚地登上长江之滨的夔州,面对处于战乱的国家,面对万里之外的故乡,面对漫天的落叶,面对滚滚长江水,百感千愁涌上心头,登 高 杜甫,杜甫名句,1.窗含西岭千秋雪,,会当凌绝顶,,3.随风潜入夜,,朱门酒肉臭,,门泊东吴万里船。,一览众山小。,润物细无声。,路有冻死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2、惊心。,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2.,5.,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夜喜雨,望岳,绝句四首,登高诗的情感,一、登高望远,思亲怀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登高望远,伤时悲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三、登高望远,抒怀励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知人论世,梳通诗意,体会意境,品味语言,探究手法,杜甫,诗歌鉴赏五步法,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

3、少陵。原籍襄阳,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兵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至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代表作: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皆为人传诵。,一、知人论世,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望岳,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忧国忧民),(涉世不深),3、陷贼

4、与为官时期(756-759):,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背景介绍,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一片混乱。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

5、但悲凉萧瑟的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二、梳通诗意,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秋风劲急,天空高远,猿啸悲哀。小洲水清沙白,空中鸟儿盘旋而飞。,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飘下,没有尽头的长江奔腾而来。,漂泊万里客居异乡更添悲秋情绪,一生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上高台。,历尽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病体日衰刚又停了消愁的酒杯。,登高 杜甫,首联分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的。,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

6、凉。,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三、揣摩意象,体会意境,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问题1:首联利用工笔细描的手法共写了几种景物?,六种:风、天、猿、渚、沙、鸟,问题2:这六种景物分别用了哪些词来描写的?,急、高、啸哀、清、白、飞回。十四字写六种景,形、声、色、态兼备,十分凝炼。,问题3:本诗中的鸟和毛泽东的“鹰击长空”和王维的“时鸣春涧中”所描绘的鸟有什么不同?,杜甫描写的鸟:毛泽东描绘的鸟:王维描绘的鸟:,孤独寂寞痛苦。,矫健有力,充满雄心壮志。,悠闲自在。,颔联分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问题1:颔联,写了几种景物?由落木和江水,我们能想到什么?,两种景物:落木、

7、长江。看到落叶飘零,想到杜甫晚年漂泊流浪,就像这飘落的树叶一样。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落木萧萧”有生命短暂之意,传达出年华易逝的感慨。,“不尽长江”让人想到时间的无穷,给人一种历史长河永不停息的感觉。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显得越短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面对滚滚不尽的江水,总让人感到时间易逝、生命短暂。,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问题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落木萧萧下-生命短暂 不尽长江来- 永世长存,对比 反衬,突出人生短暂 、自我渺小 、表达作者壮志难酬之感,无边落木萧

8、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手法上,此联运用了对比、衬托,用时间的无穷衬托了生命的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但江山万古长存。“萧萧下”“不尽来”,使人联想到落叶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小结:首联、颔联寓情于景,为全诗奠定了沉郁、凄清、悲怆的感情基调。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的话,那么后两联是什么?,颈联分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作客: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问题1: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如何理解?,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

9、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上下联对偶工整。,“万里”:写出了自己距离故乡之远,相隔千山万水,思乡之情,溢于言表。这是第一层意思。“悲秋”:这两个字写出了诗人在秋天的悲凉感受。秋天,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天往往会有一种悲凉的感觉。悲秋,是我国文人墨客的一种传统文学题材。古代就有“秋士”一词,意思是说秋天的时候,男子会觉得繁华落尽,满目萧瑟,有些英雄末路的伤感。我们再联系诗人杜甫所处的时代和四处飘泊的经历,就能够体会出“悲秋”中这个“悲”字的沉甸甸的份量。这

10、是第二层意思。,四、抓住诗眼,品味语言,“作客”:诗中的作客,不是“做客”,意思是寄居他乡。漂泊他乡的人,难免会有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在秋天就会更加浓烈。这是第三层意思。“常”:在“作客”前,加上这一个“常”字,说明了什么?它说明在诗人的一生中,经常要到处飘泊,四处流浪。杜甫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如果说“作客”他乡,已经让人心怀愁绪的话,那么“常作客”就更令人倍感凄凉。这是第四层意思。,四、抓住诗眼,品味语言,“百年”:不是说一百年,也不是书上注释的“一生”,而是指“暮年”,也就是老年。当时作者已经55岁了,这么大年纪还在外飘泊

11、,这就不能不让人非常感伤。这是第五层意思。“多病”:在多年的飘泊生活中,诗人身患多种疾病,一个身体多病的人,往往多愁善感,更何况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呢。这是第六层意思。,四、抓住诗眼,品味语言,“登台”:诗人登上高台所见到的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种凄苦悲凉的景象,让诗人心中产生了无限感慨,再联想到时局的动荡不安,联想到自己的一生遭遇,心情就会更加沉重。这是第七层意思。“独”:在“登台”前面加一个“独”字,就使“登台”更加悲凉。在传统的重阳节到来之际,诗人既不能走亲访友,又不是举家齐登,而是独自登高。晚年的杜甫抱负未展,疾病缠身,家乡难回,知音渐少

12、(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怎能不感慨万千?那种孤苦无助之感,可谓是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第八层意思。,颈联虽然只有十四个字,却写出了八层意思,这就难怪此诗千百年来为世人所称道。需要注意的是,这八层意思不是并行排列在一起的,而是融合叠加在一起的。它描绘出这样一幅景象:一位年过半百而又疾病缠身的老人,远离家乡,多年飘泊在外,在一个秋风萧瑟,落叶飘零的秋天,独自登上江边的高台,面对着滚滚江水、茫茫苍穹,禁不住慨然长叹。这是一幅多么悲凉的景象啊!这其中任意一层意思就足以让人沉重,更何况是八层意思呢?为了使这种复杂而沉重的心情得到更充分的表达,诗人在接下来的两个诗句中,对自己当前的处境又进一步做了

13、具体揭示:,尾联分析,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问题1:造成杜甫悲愁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问题2:苦、恨是什么意思?,苦:很、非常;恨:遗憾。 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而非常遗憾。,问题3:“艰难”仅仅指国家艰难吗?,“艰难”不仅指国家艰难,更指个人艰难。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问题4:此时是重阳节,按习俗应该喝酒赏菊。酒是中国人的最爱,似乎惟有酒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悲的感情。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无论高兴还是伤悲都要喝一口。在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有很多写喝酒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但是现在的杜甫却不能

14、喝酒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消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五)探究手法,品出诗味,1、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本诗四联全都对仗,一二联写景,三四联抒情,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沉郁雄浑”的风格。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2、品出诗味(主旨):,作者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诗人孤愁、思乡、年老、多病、忧国、怀才不遇等复杂感情,3、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是如何贯穿在全诗中的?,这首诗以“悲”字

15、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真是怎一个“悲”字了得啊!,登高,写景,抒情,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风、天、猿 渚、沙、鸟,:落木、长江,:悲秋、独,:苦恨、潦倒,寓情于景(以壮景写悲情),你明白了吗?,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 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达标检测,(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