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优秀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8038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97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岳阳楼》优秀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登岳阳楼》优秀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登岳阳楼》优秀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登岳阳楼》优秀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登岳阳楼》优秀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岳阳楼》优秀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岳阳楼》优秀ppt课件.ppt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登岳阳楼,杜甫,教学目标: 1 、背诵本诗。 2、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 3 、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解题 1、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墙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一般认为建于唐。整体建筑没用一颗铁钉,没用一道横梁。主楼三层,长方形,楼顶似一顶将军的头盔。与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写洞庭湖气势的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登岳阳楼该写什么呢?登高诗一般会写所见、所闻、所思(景、事、情),关于杜甫,一杜甫知识,(1)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巩义人,世称杜拾遗,杜工

2、部。,(2)其诗被称为“史诗”,因为其诗显示唐开元盛世到分裂过程。 (3)诗风:沉郁顿挫(“沉郁”指文章主旨博大深厚,情感深沉苍凉深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指语言和韵律停顿抑扬曲折有力。不是平滑流利和任情奔放) (4)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代表诗人。有“诗圣”之称。 (5)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二杜甫生平:,杜甫出生于官宦家庭,生长于唐朝由盛入衰的变化时代,一生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35岁以前,是他读书(七岁吟诗,读书破万卷)和壮游时期(游吴越齐赵,结李白高适),即开元盛世时期,也是杜甫最快意的时期,诗作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时期:3544

3、岁,是他长安困守的十年,是他走向现实主义的时期,安史之乱酝酿时期。此十年,诗人在长安求人援引做官,“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是杜甫屈辱生活时期,后又参加考试,奸相李林甫作弊说“天下无贤才”无一人中考,杜甫十年不仕,也经常挨冻受饿,也使他深入人民生活,了解人民疾苦,看到了统治者的罪恶。这十年也成就了忧国忧民的诗人。,第三时期:4548岁,陷入贼手与为官时期,安史之乱时期。他和人民一起在长安逃难,感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后逃出长安,投奔凤翔,跟着肃宗做谏官(左拾遗)。后因直言进谏屡屡遭贬,也获得了深入人民的机会。此时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同时是卫国战争,所以诗人一面同情人民,同时又勉励人民参战

4、,诗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峰。 第四时期:49死,(代宗)是杜甫漂泊西南时期(成都、湖北、湖南)。漂泊的这十一年,他经常和人民往来,生活艰苦,经常挨饿,但始终关怀国家安危和人民痛苦,写诗一千多首,最后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尸体漂泊四十三年才归葬故里。这一切决定了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现实主义指运用描写叙述议论,重人物心理及细节的真实描绘,反映国家大事,表达民意),写作背景(课下注释) 此诗为诗人晚年(第四时期,漂泊江南时)作品。大历三年冬,杜甫从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这时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上北归无望,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5、。此诗是登岳阳楼触景感怀之作,结合注释读诗: 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看本诗形式上是什么诗?律诗(八句、中间两联对仗、上下联偶字平仄相对)2、大致看本诗写什么(哪些内容)?写所见、所思。,析诗 首联: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今上”交代时间, “岳阳楼”点明地点。,“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光山色的仰慕,,此联写人生暮年才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思考:这两句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悲还是喜?如何抒情流露出作者人世沧桑、漂泊天涯的感伤情怀 寓情于叙,大意:,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 裂

6、开,指洞庭湖把吴楚二地从中间撕裂开来。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漂浮指山川日月都映射倒映漂浮在湖面上。写出了洞庭湖的宏伟壮阔奇丽,生动形象。,思考:1、这两句写什么? 2、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风景?(即意境如何?)3、流露出诗人什么情怀? 4、 结合全诗看本联写景雄浑壮丽有何作用?,吴楚二地被洞庭湖隔开,吴东楚南。山川日月都映射倒映漂浮在湖面上。,大意,思考:1、这两句写什么? 2、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风景?(即意境如何?)3、流露出诗人什么情怀? 4、 结合全诗看本联写景雄浑壮丽有何作用?,2、气势磅礴,宏伟壮阔奇丽,1、写登楼所见洞庭湖之景,3、流露出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4

7、、 乐景衬哀情为下文抒情做反衬,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品诗,精字品析,1、坼ch:分裂,洞庭湖将吴、楚两地分开; 浮:漂浮,日月和星辰都漂浮在洞庭湖上。2、这两个字极富动态感,自然贴切,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描绘了洞庭湖浩翰无际的磅礴气势,景色宏伟奇丽,意境阔大。3、这两句彰显了诗人精神空间的宏伟和辽阔,流露出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炼字题:字义-结合句子分析-诗人情感,颈联: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山河如此壮阔)自己却举目无亲,音信不通,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为伴,漂泊天涯。,抒发了作者孤苦无依、年老多病、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思乡思亲之

8、情。 直抒胸臆,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思考:本联写什么?抒情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如何抒情?,小结:颈联直接抒情,抒发了孤苦无依、年老多病、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思乡思亲之情。,尾联: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纵目远眺遥想关山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不由得靠着栏杆泪流满面。(戎马,战争。凭轩,靠着栏杆。涕泗,眼泪鼻涕。,尾联写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什么手法? 抒情,抒发作者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及忧国之情。直抒胸臆。,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

9、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主题 全诗抒发了作者孤苦无依、年老多病、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思乡思亲之情。,艺术特色1、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直抒胸臆。2、领悟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宏丽景色,岳山之南,欢乐和喜悦,幻想联翩,潇洒自如,对比阅读33页,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