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虫害防治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8318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8.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要农作物虫害防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主要农作物虫害防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主要农作物虫害防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主要农作物虫害防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主要农作物虫害防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要农作物虫害防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农作物虫害防治ppt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要农作物虫害防治,作物的一生?,病害,虫害,草害,自然灾害,多灾多难的一生!,水稻虫害,简介,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危害我国水稻的害虫已达349种,其中常见的有30余种。,蛀茎害虫,大 螟,二化螟,三化螟,褐边螟,台湾稻螟,危害叶片,稻飞虱,稻蓟马,稻 蚜,褐边螟,稻种卷叶螟,一、三化螟,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2毫米,雌蛾前翅中央有1个明显黑点;腹末有黄褐色绒毛一丛。雄蛾前翅中央有1个小黑点,翅顶角斜向中央有一暗褐色斜纹,外缘有7个小黑点。卵:卵块长椭圆形,有几十至一百多粒卵,上面盖黄褐色绒毛。幼虫:幼虫分4至5龄,老熟幼虫体长约18mm,腹部淡黄绿色,前胸背板后缘有一对新月形斑

2、蛹:长圆筒形,淡黄绿色,羽化前变金黄色(雌),或银灰色(雄)。,三化螟生活习性,在我国三化螟分布区域内,每年发生的世代数,从南向北或从平原向高原逐渐减少,有2-7个世代的变化。 螟蛾在傍晚羽化,白天潜伏,夜间8-11时活动旺盛。 交配后第二天开始产卵,在2-3天产卵最多,一般是在苗期和分蘖期的稻株,卵块多近叶尖或者叶片表面正中。 三化螟卵期10-12天,夏秋6-8天,孵化以黎明和上午为主。 从孵化到侵入危害约需要40-50分钟,在侵入之前处于暴露状态。防治最佳时期。 幼虫龄数因地区与世代而异,长江流域以4龄为主,但南方常有相当数量的5龄幼虫,甚至有6龄以上的。 以幼虫越冬。回春16摄氏度以上时

3、。所以低温持续时间长越冬幼虫死亡率就越高。,寄主:水稻,只为害水稻或野生稻,是单食性害虫为害特征:幼虫钻入稻茎蛀食为害,分蘖期为害,造成 枯心苗;穗期为害造成白穗。 生 活 史:湖南一年发生4代,湖南南部有不完全5代, 以幼虫在稻蔸地下茎秆内越冬。幼虫猖獗为害期:第一代幼虫(5月上中旬)为害早稻的分蘖期,造成枯心苗;第二代幼虫(6月下旬)为害早稻迟熟品种的穗期,造成白穗;第三代幼虫(8月上旬)为害早栽晚稻的分蘖期,造成枯心苗;第四代幼虫(9月上中旬)为害迟熟晚稻的穗期,造成白穗,三化螟危害症状,二化螟,全国均有发生: 食性杂:水稻、茭白、甘蔗、高粱、玉米、小麦、蚕豆、油菜、稗、慈姑等。,1、形

4、态特征成虫:体长10-15mm,黄褐色或灰褐色,翅外缘有7个小黑点。雄虫翅中央有紫黑色斑点1个,可与雌成虫区别 卵:扁平椭圆形,卵块呈长带形,卵粒呈鱼鳞状单层排列。卵块有卵粒40-200粒,初孵时呈白色,渐变紫褐,近孵化时为黑色幼虫:有5-8龄,成熟幼虫24-27mm,腹部背面有暗褐色纵线5条 蛹:体长11-17mm,圆筒形,初产时淡黄色,腹背可见5条纵线,后转红褐色,近羽化时纵线隐没,二化螟在长江流域稻区北部,1年发生2-3代;长江流域南部,1年发生3-4代。 二化螟以4-6龄幼虫越冬,耐低温。 环境和营养的不同,羽化不齐,世代重叠现象比较严重。 水稻秧苗或分蘖时期,卵块主要产在叶正面,离叶

5、尖3-5cm处,分蘖后期、圆杆期、孕穗期、抽穗期,多产在离睡6cm以上的叶鞘上。分蘖期和孕穗期侵入率和存活率都高。 水稻丛秧苗期至成熟期,都可遭受二化螟的危害。 二化螟一代多为6龄,第二、三代为7龄。,2、生活史: 湖南一年发生2-4代,主要以幼虫在稻蔸的茎秆内越冬 3、幼虫猖獗为害期: 5月上中旬为害早稻的分蘖期,造成枯心苗;6月底至7月上旬为害早稻的穗期,造成死孕穗或白穗,为害一季晚稻的分蘖期造成枯心苗;8月上中旬为害晚稻的分蘖期造成枯心苗,为害一季晚稻的穗期造成死孕穗、白穗和虫伤株;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害晚稻的穗期造成死孕穗、白穗和虫伤株。 4、有利二化螟发生的因素: 用晚稻田作为冬种作

6、物田,春季干旱,早稻迟熟品种和一季稻栽培面积大,早稻收割期间雨水多均有利二化螟的发生,大螟,水稻区域均有发生,对杂交水稻危害重。,大螟一般发生2-4代,不等。 以幼虫在稻桩及其他寄主和杂草根际越冬。水淹逃逸。越冬代发蛾期比二化螟、三化螟早,大螟发生时大部分水稻尚未插植,而田边杂草很嫩绿,所以第一代多在田边杂草或甘蔗、玉米、茭白等脊柱上发生危害,第二代才转移到水稻上危害。 在分蘖期至抽穗期均能受大螟的危害。一般靠田埂5-6行危害大。 一般5-7龄。,水稻螟虫(钻心虫),初孵幼虫淡褐色,二龄以上幼虫在腹部背面有5条棕色纵线(二化螟),1到3龄幼虫体黄白到黄绿色,4-5龄虫体胖,黄绿色(三化螟),幼

7、虫体粗壮,3龄前幼虫,体背鲜黄色,3龄后变紫红色虫体胖(大螟),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的区别,*二化螟危害的植株,虫孔外虫粪少、茎内虫粪多,虫粪呈黄色;*三化螟危害的植株,虫孔外无虫粪、茎内有白色细粒虫粪;*大螟危害植株,虫粪均在孔外。,三种螟虫寄主的区别,二化螟和三化螟卵块的比较,二化螟卵块,三化螟卵块,大螟卵块一般产于植株叶鞘内不易被发现。,钻心虫危害时期,以分蘖期和孕穗期为主,一般发生2-4代,大多以3代为主。,二化螟,钻心虫的防治,1、农业防治: 连片深水灭蛹,2、化学防治首先是要抓住关键时机施药 早、晚稻前期的枯鞘期:亩枯鞘团超过100个, 二龄幼虫高峰期施药。 早、中、晚稻拔节后到破

8、口期:卵孵高峰期施药; 蜡熟期:卵孵盛期(防虫伤株) 注意:在钻心虫药剂防治时,必须保持田间3-5cm水层4-5天,以保证防治效果的充分发挥。施药在早晚最好。,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在我国主要危害水稻,幼虫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抽穗期危害叶片。还能危害甘蔗、玉米、高粱、小麦等。,一年发生1-11代,从南向北逐渐减少。从南向北迁飞。 产卵后5-7天开始孵化,分蘖期的卵量大于穗期,卵大部分集中在中上部叶片上。特别是以倒数1-2叶较多。上午7-10点孵化最多,一处产一粒,少数2-3粒连在一起。2龄开始束尖。,危害特点,幼虫在叶苞内取食危害,受害处半透明,呈长白条状。每叶可有多条取食道。 1-5龄幼虫叶苞

9、发生严重时每丛稻有很多叶苞。水稻叶片被严重危害后变干枯,大发生田块一片花白。旗叶被害后产量损失较大。,稻纵卷叶螟1-3龄幼虫食量很少,到4龄食量增大,5龄是暴发阶段,约占总食量的80-90%。 1条幼虫一生平均可危害约4-7片稻叶。 成虫具有趋光性,灯下雌虫多于雄虫,并具有趋嫩绿高大稻丛产卵的习性,因此早插和氮肥施用多稻田危害严重。,稻纵卷叶螟为迁飞性害虫,每年春季4-5月份早稻期间从华南逐步向北向东迁飞,秋季随北方和长江流域单季稻、晚稻收获,又逐步向南回迁,危害华南晚稻区。,常年发生2-3亿亩次,常发区域:我国海南岛至长江下游、江淮稻区,西南稻区至东部沿海,以华南稻区早稻、西南单季稻区前期、

10、 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和晚稻中后期、华南稻区晚稻为重发生区域。 防治适期: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3龄前) 防治指标:主害代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分蘖期百丛100-120头,孕穗期百丛60-80头。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稻纵卷叶螟防治注意的问题,1、用药适期:分蘖期、孕穗期、 蛾高峰后7-10天或田间始见束尖期。2、施药时间:下午4点以后;3、用水量:30-45kg/亩;4、雾滴细度。,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海南岛南部一年发生12代至淮河以北一年仅发生2代。,灰飞虱是本地越冬害虫,有观点认为其可远距离迁飞,但以本地虫源为主。 主要取食禾本科植物,最适宜寄主:

11、水稻、小麦、大麦、稗草、看麦娘等,玉米、小麦、高粱、苏丹草和雀稗等为非适生寄主,可见成虫在其上探食活动,但很少产卵和孵化。 冬季以若虫在大小麦、杂草上越冬,小麦收割水稻育秧后,迁入稻田取食水稻,造成危害。 长江下游和江南稻区后期,可与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混合发生。,传播病毒病造成的危害重于直接危害: 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 玉米粗缩病,稻飞虱造成的直接危害,稻飞虱的防治方法,化学防治为主: 加强预测预报工作防治指标: 在分蘖到圆杆期拔节期,平均每丛稻又从1头; 孕穗、抽穗期,每丛有虫10头; 灌浆乳熟期,每丛有虫10-15头; 蜡熟期,每丛有虫15-20头;,http:/ 自动快捷充值,欢迎大家来逛逛,给小店提提人气,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