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优秀 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8539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伶官传序优秀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伶官传序优秀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伶官传序优秀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伶官传序优秀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伶官传序优秀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伶官传序优秀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伶官传序优秀 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目标:,1、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积累“原 其 莫”等文言词汇。,4、体会本文选材和借古讽今,正反对比,深刻精辟地阐明道理的特点。,3、认识并理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在史学方面,与宋祁合著新唐书,又单独编纂了新五代史。,五代十国(907年-960年)这

2、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公元960年,赵匡胤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政权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五代,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后唐-庄宗,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 恋伶人,

3、“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借古讽今,讽谏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要以史为鉴。,写作意图,伶:

4、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解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 道理 虽然 难道 不是 推究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的原因 代“这个道理”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分析第一段:,先提出兴衰由人事的观点,接着举出将要评价的后唐庄宗的事

5、例。 问: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 答: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用于主谓间,取独 告诉 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 判断句 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 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 而 判断句 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一定,应该 接受 并且 在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 用 省“于”,介后 省“之”,介后 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省“之”,代“三矢”,分析第二段:,第二段译文,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

6、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分析第二段:庄宗得天下,叙述晋王的遗命,庄宗如何接受和执行晋王得遗命。1、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答: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2、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答:“忧劳可以兴国”。,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

7、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当 捆绑 绳索,旺盛,匆忙的样子 等到 叛军,第三段分析,省略句,介词短语后置,用匣子装着,返回的地方 以至于,第三段译文,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

8、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使动用法,或者;探求,考察;迹象,第三段译文,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第三段分析,评论庄宗连续的胜利,用“意气之盛”回应开头的“盛”字;又评论他的失败,用“何其衰也”回应开头的“衰”字。然后引古语“满招损,谦得益”,进一步阐明盛衰由人事。,第

9、三段分析,1、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本段主要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是对“逸豫可以亡身”的说明。2.第三段和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具体说明。答:正反对比。二段正面叙说,三段反面叙说。,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 强盛 全,所有的 没有人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 围困 被动句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积聚 (介后) 被动句 结尾告诫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第四段分析,第四段译文,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

10、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第四段分析,指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溺”不只限于伶人。问:第四段以感叹结尾有何作用?答:告诫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内容总结,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段,908年(23岁)912年(27岁)923年(38岁),926年41岁,教训,结论,事件,时间,论点,受命继志(其后用兵负而前驱)系燕父子以组,函梁

11、君臣之首(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身死国灭(一夫夜呼泣下沾襟)数十伶人困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 身,盛(得),衰(失),思考: 在一百多年后的北宋中叶,作者重新提这件史实,有何意义?,明确: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戒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文章主旨,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名

12、句积累:,1、“满招损,谦得益。”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释: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释: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释: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从欧阳修的这些名言警句中你们得到什么启发?,明确:(1)学习中要戒骄戒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虚心向他人学习。(2)要有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山更比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更大的进步。(3)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口吃不成胖子,不能一步登天,“不积跬步

13、,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拓展延伸,文章中作者通过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说明了国家盛衰兴亡之理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末尾又意味深长地点出“岂独伶人也哉”。 请同学们在古今历史上寻找一些事例来加以补充说明。,国家盛衰兴亡,尚且与人事有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那么集体、个人的命运更该与人事紧密相连。忧劳可以使集体不断壮大,使个人事业蒸蒸日上;逸豫则同样可以亡身。 请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举例说明。,参考示例有些政府干部,先前艰苦奋斗,深入群众,有口皆碑,政绩显著。一旦身居高位,掌握实权,因为有个人嗜好,贪图逸豫,被别有用心者充分利用,拉拢腐蚀,开始拿一点,后来多拿点,

14、拿去了国家的财产,拿丢了自己的前途,拿掉了家庭的幸福。许多民营企业家(如山西煤老板)白手起家,以汗水浇铸辉煌,以诚信树立品牌。一旦功成名就,腰缠万贯,便张开巨嘴大吃,吃果子狸,吃活蝎,吃河豚,吃黄金宴吃倒了品牌,吃去了信誉,吃掉了未来。,有些基层领导一步一个脚印,艰苦卓绝,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建设小康村,亿元村。但是成就事业之后,独断专横,飞扬跋扈,挥金如土,纸醉金迷,俨然一个土皇帝。最终身陷囹圄,悔不当初。有的知识分子,年轻时志存高远,埋头苦干,成就辉煌事业,成为知名教授。得志之时便猖狂,或迷恋女色,沉溺享乐,身败名裂;或贪图金钱,抛弃事业,专事“招研”培训,斯文扫地。 ,联系个人实际:

15、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许有很多像“伶人”那样的角色。,如网络是我的“伶人”,它让我对课堂失去了原有的兴趣,整天沉溺于此的我成绩直线下降;现代小说是我的“伶人”,我开始的时候对它不在意,以为这样的东西能对我产生什么影响呢,谁知一发而不可收,它在一天一天腐蚀我原本坚强的意志等等。,知识归纳,与,与尔三矢无乃尔是过与尝与人佣耕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以乱易整,不武,y,通“欤”,语气助词,为,给,替。介词,和,连词,交好,亲近。动词,容易。形容词,轻易。副词,交换。动词,给。动词,一词多义,知识归纳,归,而皆背晋以归梁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而其归书也必

16、速若水之归下也,返回,归还,归聚,汇聚,归附,依附,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告诉,祭告,禀告,一词多义,知识归纳,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请其矢,盛以锦囊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困,数十伶人困之智勇多困于所溺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chn,装,旺盛,强盛,围困,困扰,困乏,疲惫,困难,兴盛,一词多义,微,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小的事,悄悄地,为隐身份而改装,(如果)没有,知识归纳,一词多义,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应当,一定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语气

17、词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知识归纳,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告以成功函梁君臣之首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名动,用盒子装,名状,在夜里,使动用法,使兴盛,形名,细微的地方,数状,从四方,名状,向东面,使动用法,使灭亡,形名,有智有勇的人,形名,成功的消息,名动,订立盟约,词类活用,知识归纳,1、梁,吾仇也。2、此三者,吾遗恨也。 3、盛以锦囊。 4、系燕王父子以组。5、而告以成功。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智勇多困于所溺。8、燕王,吾所立。,介词短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被动句,被动句,判断句,判断句,、省略句,判断句,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特殊句式,知识归纳,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4、抑本其成败之迹,人为 / 有关员工的录用、培养、奖惩等工作,推究,探究 / 原来,一般的官员 / 做某一方面的工作,抑或,或者,还是 / 压制,古今异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