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解析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8571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5.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俞孔坚解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俞孔坚解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俞孔坚解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俞孔坚解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俞孔坚解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俞孔坚解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俞孔坚解析ppt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脚美学与反规划及生态安全格局-Yu Kong jian,The philosophy:Values and EthicsThe culture being neglected and the beauty of weeds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关于文化与自然的新伦理,前言preface,当挖空心思寻找千年古迹和传统形式,以求地方文脉和精神的时候,突然发现,这种精神就在足下、就在眼前。在“退二进三的城市改造中,那些被视为丑陋的钢铁厂棚,生锈的铁轨和吊车,斑驳的烟囱和水塔,却给每个经历过那个火红时代的人们多少记忆,又能给没有经历过的人们多少想象的空间。高温与高压之下,花岗岩也变得温柔;切割的直线之

2、上,仍可见人性的天然。,俞孔坚大师于1995年获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博士学位。 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1998年创办国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著名设计项目,俞孔坚大师的城市和景观设计作品遍布全国和海外,曾5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和规划奖,以及各种国内外其他奖项。,浙江台州黄岩永宁公园,秦皇岛汤河公园,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都江堰人民广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山岐江公园,等等.,大师生平(the masters life),俞孔坚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俞孔坚早年学的是传统的

3、中国园林,在这期间他考察了中国的许多地方,青年时期的壮游让他对中国人的传统理想景色观有了深刻的认识。90年代初,俞孔坚来到美国,在著名的哈佛大学学习景观设计理念。这段时间的学习对他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冲击。美国高度工业化、信息化的景观设计让他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而此时的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也正处在一个注重整体生态的革命时期,几位富有革命精神的大师在俞空坚心中大下的深深烙印:理查德佛曼-景观生态之父,卡尔斯坦尼兹-美国景观规划一个最主要的创始人和目前在世的一个权威他的导师叫凯文林奇。,斯坦尼兹搞的主要是景观规划, 他是在美国第一个用计算机用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景观规划的。,他的作品以现代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4、,生态和人文的精神,赢得国际声誉;俞孔坚教授倡导以大脚城市主义与大脚美学为理论与实践的基点,提出“反规划”理论,强调“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以大脚城市主义与大脚美学向大家展现真正中国且现代的“新桃园”。同时他还提出了生态安全格局概念(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视频,生态安全格局(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也称生态安全框架,指景观中存在某种潜在的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它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的局部,其所处方位和空间联系共同构成。生态安全格局是指对维护生态过程的健康和安全具有关键意义的景观元素、空间位置和联系,包括连续完整的山水格局、湿地系统、

5、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绿道体系,以及中国过去已经建立的防护林体系等,它是一个多层次的、连续完整的网络,包括宏观的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和城市及乡村的微观生态安全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反规划,反规划Negative Planning 是应对中国快速的城市进程,和在市场经济下城市无序扩张的一种物质空间的规划途径。是指首先建立国土和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以此来定义城市的空间发展格局。它是一种景观规划途径,本质上讲是一种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它是系统的,一个与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遗产保护、游憩过程紧密相关的,预设的、具有永久价值的网络;是大地生命肌体的有机组成

6、部分。,大脚主义,人类包裹自然之脚以换取城市性,迫不及待的将乡土城市化。我们急于将粗野和丰产变为高雅而无用,浪费性的建筑导致越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大脚主义即是改变这种现状的设计方法。 与“大脚城市主义”相对应的即是“小脚城市主义”。中国历史里,男士通过科举进入城市,女士进入城市必须裹脚。小脚,是与大脚的自然健康相悖的。正是这种城市化下的与众不同导致了病态,将自然赋予的健康和寻常,变为病态的异常。城市和景观就在这样的文化下延伸,用小脚的方法、审美观、价值观来塑造的城市,即是小脚城市主义。,一、化腐朽为神奇 中山岐江公园 Zhongshan Shipyard,项目背景:岐江公园是在中山市粤

7、中造船厂的旧址上建设的。粤中造船厂是中山市历史上的重要建筑之一,从中可以看到中山市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它是城市历史的凝固。,改革开放,周边环境,周边环境:岐江公园位于中山市区中心地带,东临石岐河,西与中山路毗邻,南依中山大桥,北邻富华酒店,东北方向不远处是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中山公园。 岐江公园总体规划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建筑3000平方米。,总体设计,总体设计:岐江公园设计上遵循场地性原则、功能性原则、生态型原则、经济型原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将机器、龙门吊等原场地上的标志性物体串联起来记录了船厂曾经的辉煌和火红的记忆,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场地挑战与对策(1):

8、变化水位与栈桥式湖岸Site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fluctuating water level and terraced bridge lake shore,低水位lower water level,中水位middle water level,高水位an higher water level,不同水位状况,场地挑战及对策(2):古树保护、防洪与挖渠成岛Site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old tree preservation、 flood control and the making of an island,场地挑战及对策(3)

9、:保留、再利用和再生设计Site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preserve、 reuse 、recycle and recreate,船坞的再利用,造船厂巨大的钢架结构船坞,拆卸非常耗时费力。俞孔坚将它重新刷漆,改造成一个独特优美,又具有回忆性的景观,既简单又实用。,铁轨的再利用,遗留下的铁轨是工业时代的印证,如何处理它非常重要,既要保留又要改造。将铁轨垫层的鹅卵石换成白色的,既美观又凸显了铁轨的锈迹斑斑和它曾经辉煌的历史。,分区,分区:整个场地分为三个区域,北区以广阔的草坪为主,作为公共休闲区域。中区以内湖与保留下来的工厂构筑物构成,作为公园的服务与后勤管理的所在

10、地。南区其内以保留的大叶榕构成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从动静来看,北区为动区,视野开阔,有大面积铺装的广场。南区为景区,道路蜿蜒曲折。,北部公共活动区,中部服务区,南部自然区,流线,该庭院广场的人流,一部分来自南侧的入口,一部分来自西侧入口,还有北侧入口。以步行为主,公园与城市没有明显界限。主路线分布在周围成环绕状。,主要人流线,出入口,次要人流线,轴线,轴线:场地以环绕公园的园路作为主轴线,园路由西侧路口开始经过北侧入口一直到达南区出口结束,主要景观均沿道路展开。其中,西侧的儿童活动场所、中部的广场、主题餐厅茶室成为公园的主要景观节点,骨骼塔、琥珀塔、红房子等都作为次要景观节点。场地中保留

11、的铁轨一起笔直的造型形成一条明显的视觉周线,设计者在铁轨的基础上加上柱阵,有运用在铁轨方向的湖另一端布置了湖心岛以此形成一条景观次轴线。,铺装与植物造景,铺装上:采用自然石材和青石铺地。铺砖风格形式干净利索,不做过多修饰,这种风格也符合园区直线形的构图。如果能够利用原厂房和宿舍的所有红砖、灰砖以作为铺地,那么整个园区的文化意蕴则更加浓厚,废弃的砖石也能很好的运用。,植物造景:在岐江公园分为四类:一是广场的方格式棕榈科植物列阵。二是自由式的树林草地,以榕树与其他大型林荫树为主;三是路边及歧江岸边的大叶榕作为行道树和庭荫树;四是水边的生物群落。在歧江公园的设计中,很少见到公园里常见的园艺花木,大量

12、使用了乡土野草,如白茅、橡草和田根草等,通过与机器的对比,成为营造公园历史与工业气氛的主要材料。,水体与地形,水体设计:岐江水位变化非常之大。为了克服水位变化带来的景观影响,建设者们创造了一种栈桥式堤岸,并利用不同的植物,根据其水生、沼生、湿生和中生的特性,配置成一个能在不同水位下遮护湖岸的生态群落。另外,歧江一侧凿穿江岸,一方面满足水利要求,同时也保留了江堤上的古榕树,形成江外有江的景观效果。,地形设计:俞孔坚一向主张设计应该回到。回到土地,必须回到土地的全部,必须认识到土地是美,土地是栖居地,土地是生命的系统,土地是故事和历史的符号土地是值得敬畏的神。所以在他的设计中很少去大面积改造地形,

13、而是顺应地形而设计尽可能的尊重自然。,小品,铸铁铺地:米字钢栅,工业时代的笔墨,画出了一个另类的体验空间。人性化的涌泉与钢性的栅栏,形成一种强烈的冲突,最终归于人们对美的追求。,琥珀水塔:一座5060年的水塔,再普通不过,但当它被罩进一个现代科技的玻璃盒后,却有了别样的价值。同时,岛上的灯光水塔,又起到引航的功能。,绿房子 模数化的工业产品和设计,被用于户外绿篱的设计,绿房子一些由树篱组成的55米模数化的方格网。围合的树篱,加上头顶的蓝天和脚下的绿茵,为一对对寻求私密空间的人们提供了场所。,铁轨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符号,也是造船厂的重要景观元素,新船下水、旧船上岸,都借助于铁轨的帮助。在残存的铁

14、轨上,人们找到了乐趣;一种跨越的乐趣,一种寻求挑战的乐趣。,岐江公园的景观设计通过视觉与空间的体验传达的含义:,(1)、足下的文化。即在一个普通造船厂所注释的那片土地上、那个时代、那群人的文化。除了保留诸如烟囱、龙门吊、厂棚等这些文化的载体外,还通过新的设计把设计师对这种文化的感觉通过新的形式传达给造访者,如被称“静思空间”的红盒子,以及剪破盒子的直线道路、生锈的铸铁铺装等等。(2)、野草之美。野草不自美,因人、因设计而美。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用水生、漫生、旱生乡土植物那些被农人们践踏、鄙视的野草来传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现,并以此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培育环境伦理。(3)、人性之真。小时穿越

15、铁轨时的快感,在这里变为一种没有危险的游戏,使冒险、抗战和寻求平衡感的天性得以袒露;人对水的向往、对空间的探幽天性等都通过亲水栈桥和平地涌泉、树篱方格网的设计而得以充分体现。,小结,与岭南园林相比,岐江公园彻底抛弃了园无直路、小桥流水和注重园艺及传统的亭台楼阁的传统手法,代之以直线形的便捷步道,遵从两点最近距离,充分提炼和应用工业化的线条和肌理。与西方巴洛克及新古典的西式景观相比,岐江公园不追求形式的图案之美,而是体现了一种经济与高效原则下形成的“乱”。蜘蛛网状结构的直线步道、“乱”的铺装,以及空间、路网、绿化之间的自由均为基于经济规则的穿插。与环境主义及生态恢复相比,岐江公园借鉴了其对工业设

16、施及自然的态度:保留、更新和再利用,与之不同的是,岐江公园的设计强调了新的设计,并通过了新的设计来强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文化载体的意义,揭示人性和自然之美。,二、雨洪利用与野草之美 台州永宁公园 Yongning River Park,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图01 水泥硬化和渠化的永宁江段(由侧下半部)与生态保育和恢复后的永宁江段(上半部分,左侧为永宁公园)的对比,图02 公园场地现状:硬化的防洪堤,钢筋混凝土并不能阻碍洪水的肆虐,在大自然面前,如何干扰都是没有用的。,图03 洪水泛滥

17、安全格局分析,作为公园生态防洪设计的依据,可见公园所在位置遭遇洪水的几率非常之大,做好防洪工作是首要工作。,图04 公园总平面图,生态湿地的恢复,生态湿地的恢复,是防止洪水淹城最好的方法。各种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减缓了洪水的冲击,松软的土地加快了洪水的下渗。在枯水期,各种植物丛生,人们在其中嬉戏玩耍。,内河湿地,具有滞洪功能,同时是乡土物种的栖息地和优美的游憩地。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物种多样,相对普通的湖泊功能更加丰富。,水杉方阵平凡的纪念,景观盒-最少量的设计,柱阵与乡土野草,每处设计都显露出生态的效益,现代建筑的质感与当地植被的柔软相互掩映。,生态功能,永宁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

18、了充分的体现:(1)自然过程的保护和恢复:长达2km的永宁江水岸恢复了自然形态,沿岸湿地系统得到了恢复和完善;形成了一条内河湿地系统,对流域的防洪滞洪起到积极作用;(2)生物过程的保护和促进:保留滨水带的芦苇、菖蒲等种群,大量应用乡土物种进行河堤的防护,在滨江地带形成了多样化的生境系统。整个公园的绿地面积达到75%,初步形成了物种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3)人文过程: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富有特色的休闲环境。无论是在江滨的芒草丛中,还是在横跨在内河湿地的栈桥之上,或是在野草掩映的景观盒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男女老幼在快乐地享受着公园的美景和自然的服务:远山被引入公园中的美术馆,黄岩的历史和故事不经意间

19、在公园中传咏着、解释着;不曾被注意的乡土野草突然间显示出无比的魅力,一种关于自然和环境的新的伦理犹如润物无声的春风细雨在参观者的心中孕育:爱护脚下的每一种野草,它们是美的;借着共同的自然和乡土的事与物,更便于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永宁公园通过对生态基础设施关键地段的设计,改善和促进自然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让城市居民能充分享受到这些服务。,三、丰产的景观 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在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园里,俞孔坚教授用东北稻作为景观素材,设计了一片稻田校园。在四时变化的稻田景观中,分布着一个个读书台,让稻香融入书声。用最普通,最经济而高产的材料,在一个当代校园里,演绎了关于土地,人民,农耕文化的耕读故

20、事。,(1)大量使用水稻和当地农作物作,和乡土野生植物(如蓼,杨树)为景观的基底,显现场地特色。不但投资少,易于管理,而且形成独特的、经济而高产的校园田园景观。收获的稻米“建大金米”目前以被作为学校的礼品,赠送给到访者。(2)便捷的路网体系。遵从两点一线的最近距离法则,用直线道路,连接宿舍、食堂、教室和实验室,形成穿越于稻田和绿地及庭院中的便捷的路网。(3)空间定位:重复的九个院落式建筑群,容易造成空间的迷失,景观设计需要解决这一问题。为此,应用自相似的分形原理,进行九个庭院的设计,使每个庭院成为空间定位的参照,使用者可以通过庭院的平面和内容,感知所在的位置。(4)通过旧物再利用,建立新旧校园

21、之间的联系。把旧校园的门柱、石撵、地砖和树木结合到新校园景观之中。,景观设计特点,稻田中的读书平台给了同学们一个独特的学习空间,看着眼前黄灿灿的粮食,汲取着丰富的精神粮食,直线型的田埂既将稻田分成许多小块,又是一条条惬意的田间小路,丰收的季节里,学生们和老师可以一起体会收获的喜悦,既是一种体会,也是一种快乐。,小结,通过将稻田引入校园,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使大田稻作既有生产功能,又能满足校园学习、美育和文化及农业劳动教育的等功能。中国的“耕读”传统在这里被赋予全新的内容,中国的农业文化得到了活生生的展现;不同于中国传统园林中矫揉造作的田园意境,在这里,稻作大田本身作为审美和实用的对象,是一种

22、白话的景观;在这白话的校园景观背后,不是士大夫矫情的诗意,而是对严酷的中国人地关系危机意识和粮食安全危机的直白态度,当然也不乏新的、寻常景观的诗意。,四、绿荫里的红飘带 秦皇岛汤河公园 Tanghe River Park,用最少的人工和投入,将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一条脏、乱、差的河流廊道,改造成一处魅力无穷的城市休憩地,一幅幅和谐社会的真实画面,生动地在生态场景中展开。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绿色基底,并引入一条以玻璃钢为材料的、长达500米的“红色飘带,”它整合了包括步道、座椅、环境解释系统、乡土植物展示、灯光等多种功能和设施,使这一昔日令路人掩鼻绕道、有安全隐患、可达性极差的城郊荒

23、地和垃圾场,变成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游憩地和生态绿廊。2007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评奖委员会称它“创造性地将艺术溶于自然景观之中,非常令人激动,同时不乏很强的功能性,有效地改变并提升了环境。”,基地恶劣的现状环境,场地环境“脏乱差”,生活垃圾多,可达性差,废弃建筑多。,改造后的景观,昔日的垃圾场,现在已经布满烂漫的野花和魅力无限的乡土野草,和谐社会的真实画面,生动地展现在绿色的生态环境之中,万物萧瑟的冬天,红飘带灵动地穿越场地中保留的小树林,设计理念,尊重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充分利用当地材料;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坚持保护、减量、再用和循环与再生理念;让自然做功,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合作,

24、减少设计的生态影响。打破通常水利和园林工程的设计模式,不再走“硬化河岸,绿化、硬化路径与人为景观相隔离”的老路,而是在维护汤河公园原有生态功能、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调的基础上,以最简约的设计、最经济的人工干预,对有利用价值的自然元素进行保护性改造。景观设计中不追求豪华与离奇,而是将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以普通人的生存为重,倡导“寻常景观”与“白话的城市”和“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整体构架: 汤河公园最显著的地理特点就是滨河建设,因此,所有景观单元基本上沿河设计。同时在规划的过程中也充分做到水体景观,植物景观和人工建筑景观的有机结合,达到一种视觉效果和使用功能的统一,红色的飘带系统

25、,高低深浅的植物,使景观在空间上延伸,富于变化。它与木栈道结合,可以作为座椅;与灯光结合,而成为照明设施;与种植台结合,而成为植物标本展示廊;与解说系统结合,而成为科普展示廊;与标识系统相结合,而成为一条指示线。它由玻璃钢构成,曲折蜿蜒,因地形和树木的存在而发生宽度和线型的变化;中国红的色彩,点亮幽暗的河谷林地。,网架上局部遮挡,有虚实变化,具有遮荫、挡雨的功能,随着光线的变化,地上的投影也随之改变。夜间整个棚架发出点点星光,创造出一种温馨的童话氛围;斜柱如林木;地上铺装呼应天棚的投影;在这天与地之间是人的活动和休息空间和专类植物的展示空间。同时在视觉效果上,也能起到衔接景观变换的功效。,小结

26、,诚然,俞孔坚教授在汤河公园设计中所秉持的最少干预原则,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则,但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城市公园设计的新理念。在人与自然强烈作用的城市,至少城市绿地应该给我们提供一种能真正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途径。所以,我认为城市绿地,公园 应尽可能地保留野趣横生的自然生态。“红飘带”项目以蜿蜒自由的形式穿越自然状态的树林、园区,在不破坏原生环境的前提下创造了一个线性的开放公共空间。它是在不改变环境、不破坏地形、不砍一棵树的前提下,通过人的流动、人类的活动将不同环境“串联”起来,将环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人在这里主要是体验环境,解释环境。,借鉴:设计要尊重文化,正如岐江公园将工业文化艺术化一样,爱心广场作为典型的文化主题景观更应该重视文化的重现。 对于场地的态度,应尊重场地,正如俞孔坚尊重土地之神一般。给土地盖上钢筋混凝土是对土地的亵渎,唯有草地是土地最好的肌肤。设计中我们要尽可能的保留草地,还大自然原本面貌。 小品设计上,学习岐江公园中加减法的手法,将习以为常的物品艺术加工,彰显其特性。色彩上,以及人工色与自然色对比产生强烈的感受。 每个优秀设计都像从土地中生长出的一样。好的设计是充分考虑场地而产生的,很难复制。面对大师作品,我们尽可能重中体会其设计思想与手法,而不是照搬它的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