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概述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8734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的境界概述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生的境界概述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生的境界概述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生的境界概述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生的境界概述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生的境界概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的境界概述ppt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生的境界,冯友兰,走近哲学 激发兴趣,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地反思的思想。 (冯友兰)“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蜡,是爱智慧的意思。,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河南人。 1915年入北大学习,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大、清华等学校任教。曾以“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 30年代初出版、中国哲学史新编建国后著)释今古, 40年代写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纪贞元”总结了一生的学术成就,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据说在西方大学

2、中,凡开设中国哲学课程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第一本必读之书。百年之前,中国人因为有严复而知有西方学术;迄今为止,外国人因有冯友兰而知中国哲学。所以,若要说起20世纪中国哲学,是不能不谈到哲学大师冯友兰的。,作者简介,冯友兰和女儿,宗璞和父亲冯友兰,什么是境界?,境界一词原指疆界、景象,但从晋唐以后,译佛经者却给它赋予了一种特定的含义。佛教有所谓“六境”说法,是指基于六根之官能与六尘之接触,然后由六识所产生的一种意识活动的状态。由此可知,在佛学中,所谓“境界”,主要指意识活动中之主观感受;由此引申出的某方面的造诣的深浅称为境界的高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1: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

4、须经过3种境界:,2:中国的禅宗认为成佛需经三种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出自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一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这时期的人还在受贪、嗔、痴的磨练,却能理智思考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在犹疑不决中煎熬。,苏轼的十八大阿罗汉颂中赞颂第九尊者诗文: 食已璞钵b ,持数珠诵咒而坐。下有童子构火具茶,又有埋筒注水莲池中者。颂曰:饭食已毕,璞钵而坐。童子著供,吹禽发火。我作佛事,渊乎妙哉。

5、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似已悟道而实未悟。空山无人,大概就是指自身不再受人生的俗世苦难煎熬,得以解脱。水流花开是顺承,意念皆空,一切当自在兴现,心旷神怡。,“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出自五灯会元卷二: 僧问:“达摩未来此土时,还有佛法也无?”崇慧禅师曰:“未来且置,即今事作么生?”曰:“某甲不会,乞师指示。”师曰:“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僧无语。师复曰:“阇sh梨阇梨梵语“阿阇梨”的省称。意谓高僧。亦泛指僧会么?”曰:“不会。”师曰:“自己分上作么生?干 他达摩来与未来作么?他家来,大似卖卜汉。见汝不会,为汝锥破卦文,才生吉凶。尽在汝分上,一切自看。”,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瞬间即永

6、恒,刹那成终古。把握眼下,屏弃虚无。既然虚幻不真切,又何必牵挂,我们只需要做好目前就可以了。无论以后怎么样,“眼下”才是最重要的。,1:看山是山,看水是水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3: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3、禅宗的开创者慧能的一则著名偈语:,有一天,弘忍把弟子们召到面前,当众宣布让每人写一首偈(偈 j 偈陀梵语“ 颂”,即佛经中的唱词 ) ,说明自己对佛理的认识。谁能真正领悟佛理真谛,衣钵就授予谁,并让他做第六代祖。 当时弘忍门下有位首座弟子神秀,名声显赫。他很快就作出一偈,偈中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慧能听了神秀的偈子,当下也做一偈。偈子为:“菩提本无树,

7、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定居于黄梅双峰山中,门下人才很多。 慧能继承了他的衣钵,先在南方隐居,后到曹溪的宝林寺弘法;神秀虽然没能继承衣法,但也在佛法上有相当的造诣,弘忍死后,为武则天所召,传教于北方的当阳县玉泉寺。 由此形成南北二宗,称为“南能北秀”。 这种划分的依据,一是地域上的不同,二是悟道方式的不同。慧能一系信奉金刚经而强调顿悟,认为应该单刀直入,“直指人心”;而神秀一系则信奉楞严经,强调渐悟。 课文说,“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这“法即一种”所说的“法”,就是众生本具有的自性清净心。因为众生的清静佛性一向为迷妄所覆盖,只有消除妄念,真性才能显露出来

8、。但是由于人的领悟能力有迟有疾,领悟力差的可以通过渐修使其慢慢领悟,而领悟力强的则可以引导其瞬间领悟,也就说要因材施法。 实际上,法本身并没有顿渐之分,因为人的觉悟都是刹那之间的事情,只是因为人的根器利钝不同,觉悟之前的过程和方式才有了不同。,文子自然,1:看山是山,看水是水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3: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3、禅宗的开创者慧能的一则著名偈语:,自读课文 整体把握 思考:,1、哲学的任务是什么?,2、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重?(并找出相应语段),3、四重境界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重点梳理 难点突破,

9、自然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对于他所做的事情,可能并无觉解,或者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情,其后果可能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道德境界还有一种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回主页,重点梳理 难点突破,*功利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他们做事情是为自己,*

10、 为什么要说“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 的人”?,利已同时可能有利于别人,* 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一个为自己,一个为社会,回主页,重点梳理 难点突破,什么是天地境界?,“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什么叫宇宙?,“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文子自然 ),回主页,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哲学

11、的任务,人生的境界,自读课文 整体把握,4、中国哲学的任务具体是什么?,5、未来的哲学可能是怎样的?,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贤人)和天地境界(圣人) ,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自读课文 整体把握,6、什么是出世,什么是入世?,入世:指积极投身到社会中;出世:即超脱人世,看破红尘。,提出问题: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分析问题,人生境界,宇宙宇宙意义天地境界,社会道德意义道德境界,自己功利意义 功利境界,没有意义自然境界,圣人教人了解宇宙,贤人授人道德原理,解决问题: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又出世的,哲学任务,思路:,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四种境界与现实

12、的关联。,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B、“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明确:A、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知不识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B、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 是 利已的,其境界

13、是功利境界。C、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年老体衰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是道德境界。 D、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其境界是天地境界。(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人生三境界 池 莉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

14、认识了水。,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在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

15、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在这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自有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达到道

16、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这样的志士仁人,请列出一些这样的人物,同时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屈 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蔺相如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林觉民 为天下人谋永福 荆 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诸葛亮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谭嗣同 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 杜 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鲁 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大无大有周恩来 周恩来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

17、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不怨,六是去不留言。这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公私之分古来有之,但真正的大公无私自共产党始。1998年是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也是划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是这个宣言公开提出要消灭私有制,要求每个党员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梁衡说,150年来,实践宣言精神,将公私关系处理得彻底、完美,达到如此绝妙境界者,周恩来是第一人。因为即使如马恩列也没有像他这样长期处于手握党权、政权的诱惑和身处各种矛盾的煎熬之中。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山区放羊娃的人生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