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科目概述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8750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PPT 页数:222 大小:9.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科目概述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2页
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科目概述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2页
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科目概述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2页
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科目概述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2页
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科目概述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科目概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科目概述ppt课件.ppt(2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五、鞘翅目(Coleoptera),鞘翅目通称甲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33万种,中国已知约7000种。该目是昆虫纲中乃至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第1大目。(一)主要识别特征体小至大形,体壁坚硬。头式一般为前口式或下口式,咀嚼式口器。触角多样。复眼发达,圆形、椭圆形或肾形。 前翅鞘翅,静止时在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线,后翅膜质,通常纵横叠于鞘翅下。腹部一般10节。腹板多有愈合或退化现象。全变态。口器咀嚼翅鞘坚 前翅角质对直线幼虫寡足无足少 后翅膜质变态全,(二)生物学特性,全变态。有些为复变态。幼虫多为寡足型,胸足通常发达,腹足退化。蛹为离蛹。成、幼虫的食性复杂,有腐食性、粪食性、尸

2、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芫菁)等。,瓢虫幼虫,蛴螬,金针虫,复变态,全变态昆虫中,某些幼虫营寄生生活的昆虫幼虫各龄间形态、生活方式等明显不同,比一般全变态昆虫的变态复杂得多,因而特称其为复变态,见于脉翅目的螳蛉科、鞘翅目的芫菁科、步甲科、隐翅甲科;捻翅目、双翅目的蜂虻科、家蝇科、小头虻科、网翅虻科;鳞翅目细蛾科、膜翅目的姬蜂科、平翅小蜂科、巨小蜂科等很多内寄生蜂类;其中以芫菁的变态最为典型。例如:芫菁的成虫为植食性,幼虫则是肉食性的。大多数取食蝗虫的卵;其第一龄幼虫有发达的胸足,称为三爪幼虫,性活泼,可以迅速的搜索土中的蝗虫卵;一旦找到蝗虫卵便进入卵囊中取食,逐渐变成行动缓慢、体壁柔软、

3、胸足退化的蛴螬型幼虫;幼虫接近老熟时,离开食物,深入土中转变为胸足更为退化的、不食不动、体壁坚硬的围蛹型幼虫或伪蛹,常以此态越冬,翌年再蛹化、羽化。,鞘翅目分类及重要科简介,(三)分类及重要科简介,分四亚目,原鞘亚目 、菌食亚目、 肉食亚目、多食亚目、。 肉食亚目(Adephaga) 腹部第l节腹板被后足基节窝所分开;前胸背板与侧板间分界明显;触角多为丝状;跗节5节。成虫和幼虫多为捕食性,仅步甲科中有些种类为植食性。,大艳步甲,双齿梭步甲,(二)肉食亚目Adephaga,3. 龙虱科(Dytiscidae) :水生,后足特化为游泳足,雄虫前足为抱握足。如黄缘龙虱,多食亚目(Po1yptlaga

4、),前胸背腹部第l节腹板不被后足基节所分开;板与侧板间无明显分界;头不呈喙状,外咽缝明显分开;跗节35节。食性复杂。包括鞘翅目的多数种类。,水龟虫,隐翅甲,第一腹板形状,4.水龟虫科(Hydrophilidae) :外形似龙虱。但背部隆起更显著。5.隐翅甲科(Staphilinidae) :鞘翅极短,腹部大部分裸露。,6.萤科Lampyridae,小到中型昆虫,体细长,两侧平行,体扁;前胸背板发达,向前盖住头部,呈盔状;翅软;腹部可见78节,跗节式为555;腹末端两节有发光器;一般雌或雄虫发光,雌虫发光较多,色泽不同,萤火虫,7.叩头甲科Elateridae体瘦长,触角丝状,锯齿状,11节;鞘

5、翅末端收缩变窄,前胸与中后胸连接处有关节,能自由活动,当处在反面位置时,前胸会急剧向后活动使全身弹跳起来;前胸背板两侧向后缘有尖锐突起(刺);当虫体被挤压时,头和胸做扣头状活动,以图逃脱。幼虫称为金针虫黄色黄褐色,蠕虫型,。多为黑色或棕色,常为地下害虫;生活史长,2-5年一代。,8.吉丁甲科Buprestidae,体瘦长,末端尖削,外形似叩头甲,触角11节,锯齿状;前胸与中后胸连接处无关节,不能自由活动,腹板有一扁平的突起嵌在中胸腹板上。虫体多为绿、蓝、青、紫、为果树及林木害虫;,9、金龟(甲)总科(Scarabaeoidea)/蜣螂总科:包括鳃角金龟科、丽金龟科、花金龟科、,金龟甲触角,苹毛

6、丽金龟,铜绿丽金龟,云斑鳃金龟,小青花金龟,粪金龟科,9、金龟(甲)总科(Scarabaeoidea)/蜣螂总科:(1). 鳃角金龟科Melolonthinae小至大型,体色多暗淡,椭圆或圆筒型,触角10节,鳃叶状;前足开掘足,各足2爪通常相等,附节5节。幼虫称为蛴螬,呈C型,土壤中生活。,9、金龟(甲)总科(Scarabaeoidea)/蜣螂总科:(2) 丽金龟亚科Rutelinae形态同鳃金龟,但体上下扁平,具蓝、绿、黄色光泽;触角9-10节,鳃叶部3节,各足上的一对爪不对称,大爪端部常分裂;,9、金龟(甲)总科(Scarabaeoidea)/蜣螂总科:(3) 花金龟科Cetoniinae

7、体阔,背扁平,中胸腹板有圆形的向前突出,鞘翅基部外缘凹入,身体自此外露;日间活动,常钻到花内取食花粉花蜜故称为花潜。如:白星花潜,白星花潜,10.瓢甲科Coccinellidae,体小至中型,卵圆形,腹部平坦,背面弧形或半球形隆起;多为红、褐、黄、白、黑等色;体上有斑点,头一般潜入前胸背板下,鞘翅边缘有显著檐褶;下颚须末节呈斧状;足跗节为隐节;少数为植食性,多数为捕食性;是蚜虫、介壳虫、螨类的天敌,以成虫越冬,种类多。,异色瓢虫,龟纹瓢虫,11.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体多扁平,坚硬,暗褐色或黑色,有些种类外形似步甲,植食性腐食性,异节类,554;如网目拟步甲,黄粉虫等,12.芫菁

8、科Meloidae,身体瘦长,软弱,具黄斑纹,触角节,雄性为锯齿状,雌虫为栉齿状;前胸小;跗节式;鞘翅末端常分开;前跗节一爪分成两片,爪呈梳状;复变态,幼虫取食蝗卵,一些成虫取食豆类;可分泌斑蝥素(眼斑芫菁)。,叶甲,玉米双斑萤叶甲,16.象甲科Curculionidae,有小到大型,头延长呈喙状,喙明显,长大于宽,触角膝状,端部不膨大;前足基节窝闭式,足为隐5节5-5-5.,六、鳞翅目(Lepidoptera),本目包括蛾、蝶两类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中国已知约8000余种。该目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2个大目。口器虹吸鳞翅目 四翅膜质鳞片覆 被蛹多足有趾钩 蛾

9、蝶幼虫害植物,鳞翅目的特征,体小至大形。成虫翅两对,膜质,横脉极少;体、翅及附肢上布满鳞片,口器虹吸式或退化。,幼虫,侧气门,口器咀嚼式,身体各节密布分散的刚毛或毛瘤、毛簇、枝刺等,有腹足25对,以5对者居多,具趾钩,多能吐丝或结网。蛹为被蛹。卵多为圆形、半球形或扁圆形等。,中脉(M)基部退化或消失,而形成一个大形翅室(即中室)。横脉极少,幼虫身体各部分常具各种外被物,如刚毛、毛瘤、毛撮、毛突和枝刺等。体表瘤状突起上着生刚毛,称为毛瘤;刚毛基部常具骨化和深色的区域,称为毛片;毛片如高突呈锥状则称毛突;毛长而密集成簇或成撮,称毛簇或毛撮;有些种类具刺,刺上分枝的称枝刺。,(一)蝶类Rhopalo

10、 cera 1弄蝶科Hesperiidae 小至中型蝴蝶,体粗壮,颜色深暗。触角端部膨大稍呈小钩状。 幼虫前胸较细如颈状,趾钩双序或3序环式,腹部末端有臀栉。直纹稻弄蝶等。,曲纹稻弄蝶,直纹稻弄蝶,黄斑蕉弄蝶(蕉弄蝶,香蕉弄蝶),隐纹谷弄蝶(褐弄蝶),小弄蝶,2粉蝶科Pieridae 一般呈白、黄、橙色,翅上常有黑斑,前足不退化,爪多有齿或分2片。前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菜粉蝶,宽边黄粉蝶,幼虫密披绿色或黄色短绒毛,趾钩双序或3序,中带式。菜粉蝶。,东方菜粉蝶,绢粉蝶,锯粉蝶(斑粉蝶),3凤蝶科Papilionidae大型。翅为黑色黄色或绿色,常有鲜艳闪光的色斑,后翅臀域只有一条臀脉,有尾状

11、突起或外缘呈波状,内缘凹入或直。,达摩凤蝶,柑橘凤蝶,幼虫前胸具臭腺,触之外翻呈叉状,缩入后外面留有横沟。趾钩双序或3序,中带式。柑桔玉带凤蝶。,玉带凤蝶幼虫,柑桔凤蝶幼虫,玉带凤蝶,巴黎翠凤蝶,美凤蝶(大鳳蝶),燕凤蝶,青凤蝶,4蛱蝶科Nymphalidae中至大型,颜色变化大,前足退化,雄虫跗节不分节,雌虫分45节。(触角棒状比斑蝶明显,前翅A脉在基部无分叉,可与斑蝶区别。),幼虫具枝刺,化蛹时以腹末钩附在枝叶上,蛹体倒悬,帮称“悬蛹”,有些种类幼虫体上无枝刺,头部有一对触角突起。趾钩中带式,多为3序。苎麻赤蛱蝶、黄蛱蝶。,网丝蛱蝶幼虫,5斑蝶科Danaidae中型至大型,前足退化,跗节数

12、同蛱蝶科,触角棒状部不如蛱蝶明显,前翅A脉基部分叉。,幻紫斑蝶(柯氏紫斑蝶),青斑蝶(淡紋青斑蝶),金斑蝶(樺斑蝶),大绢斑蝶,幼虫体光滑,体节有许多横皱纹,中胸及第8腹节各具12对长形肉刺。,幻柴斑蝶,6灰蝶科Lycaenidae小型,翅面常呈灰兰色。反面常呈灰色而具斑点,触角各节有白色环,复眼周围有一环白色鳞片;有的种类后翅有尾状突起。,点玄灰蝶,橙灰蝶,幼虫为蛞蝓型,头部缩入胸内,腹部第七节背面中央有一个翻缩腺,第8节也有一对类似的构造。趾钩双序或3序,中带式,并有一匙状叶。豆灰蝶、小灰蝶等。,7眼蝶科Satyridae小至中型,多为深褐色。翅反面常有眼状斑,故名“眼蝶”。前足退化,前翅

13、有13条纵脉基部特别膨大。,稻眼蝶,桌矍眼蝶,白瞳舜眼蝶,蟾眼蝶,奥眼蝶,白眼蝶,幼虫头部常分叶或具角,前胸较小,臀部常为2叉。趾钩单序、双序或3序。稻眼蝶。,(二)蛾类Heteocera8麦蛾科Gelechiidae小型,前翅披针状,后翅外缘凹入,翅尖突出,后翅Rs与M1在基部共柄或接近。翅的后缘有长缘毛。,棉红铃虫,麦蛾,幼虫仅有原生刚毛,前胸L有3毛,腹节的L1邻近L2,第9腹节两D2间的距离较第8腹节两D1间的距离为大,肛门上常有臀栉。棉红铃虫、麦蛾等。,棉红铃虫幼虫,9菜蛾科Plutellidae本科和麦蛾科很相似,成虫静止时触角向前伸,极易识别,翅狭长,前翅披针形,后翅长卵形,后翅

14、M1与M2基部合并成叉状。,小菜蛾,幼虫圆柱形,绿色。小菜蛾。,10潜叶蛾科Lyonetiidae体微小,头部光滑,前翅披针形,后翅线状,具长缘毛,翅脉退化。成虫休息时前部举起,翅尖与接触面相接。幼虫体扁,无足。柑桔潜叶蛾。,柑桔潜叶蛾,桃潜叶蛾,银纹潜叶蛾,11卷叶蛾科Tortricidae小型,多有褐色或棕色,前翅常有斜的条纹,前翅外缘较直,翅尖突出,栖息时左右翅合成钟状。,苹褐卷蛾,顶梢卷叶蛾,幼虫圆柱形,前胸气门前的骨片上有3根刚毛,肛门上方常有梳状骨片,可与螟蛾科幼虫相区别,拟小黄卷叶蛾等。,12小卷叶蛾科Olethreutidae与卷叶蛾科相似,唯其后翅Cu基部有长毛组成的栉毛,若

15、无栉毛则前翅M1与M2在顶端接近,前翅R4与R5分离,或M2M3及Cu1向边缘显著相聚。甘蔗黄螟。,梨小食心虫,大豆食心虫,幼虫:多为蛀果种类、趾钩环式,单序或二序。荔枝小卷叶蛾。,13螟蛾科Pyralidae体细长,前翅狭长或呈三角形,下唇须发达常向前伸,后翅Sc+R1与Rs在中室部份分离,但在中室外侧有短距离的愈合或靠近。腹部末端尖削。,亚洲玉米螟,三化螟,幼虫体细长,光滑,毛稀少。仅有原生刚毛,前胸L2毛。腹足5对,趾钩为双序环或缺环,如为单序或三序则中后胸的SV有2毛。三化螟、玉米螟等。,三化螟幼虫,亚洲玉米螟幼虫,14刺蛾科Eucleidae体粗壮宽短,鳞毛较松厚,多为黄褐色、绿色。

16、喙退化。,Setora sp.,幼虫蛞蝓型、长球形或扁椭圆形,一般具枝刺(多有毒),体色鲜明。头小,缩入胸内,胸足小,腹足退化,呈吸盘状。有些种类的幼虫腹末有黑毛簇。刺蛾、扁蛾等。,刺蛾幼虫,15袋蛾科(蓑蛾)Psychidae雌虫无翅,终生藏在袋中,雄虫触角梳状,喙退化,具翅,前后翅中室增色被中脉基部分割。茶蓑蛾等。,茶褐蓑蛾,幼虫囊套型,造可携带巢。巢由丝和叶片及小枝组成,冬天叶落后在树上极易见到,幼虫就在巢内化蛹,大多数种类以卵在巢内越冬。来春幼虫孵化时,造巢,并携之取食,老熟后将巢固定于小枝上,封口,并在其内化蛹。,16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体粗壮,通常褐色或灰色,喙退化,

17、触角双栉状,无翅缰,后翅肩角扩大,其上有数根肩脉,为翅肩型连锁。,杨枯叶蛾,落叶松毛虫,幼虫具次生刚毛,但无毛瘤,趾钩双序中带。松毛虫。,马尾松毛虫,17天蚕蛾科Satuniidae大型。体粗,密披长毛,触角双栉状,前后翅中央各有一无鳞粉的圆形或月形透明斑或色斑。有的种类后翅有尾突,后翅肩角扩大,无横脉。,绿尾天蚕蛾,樟天蚕蛾,幼虫头圆形,体肥壮,体上有许多枝刺或有延长的突起,木薯蚕。,蓖麻蚕,柞蚕,18天蛾科Sphingidae体粗壮肥大,前后两端较小,似梭形,触角末端常成一细钩;前翅狭长,外缘倾斜,后翅较小。,长喙天蛾,甘薯天蛾,鬼脸天蛾,豆天蛾,紫光盾天蛾,幼虫体上无显著的毛,每一腹节各

18、分68个小环节,第8腹节背面有一臀角,极易识别。甘薯天蛾、豆天蛾等。,葡萄天蛾幼虫,鬼脸天蛾幼虫,19尺蛾科Geometridae体纤细,翅大而薄,前后翅颜色花纹相同,并有许多条纹连接,静止时四翅平展;后翅Sc+R1基部向肩角处弯曲。有些种类雌虫无翅。,大造桥虫,槐尺蠖,尺蛾幼虫,幼虫仅有2对腹足,着生于第6和第10腹节上。柿星尺蠖、八角尺蠖等。,20夜蛾科Noctuidae体粗壮,前翅常有各种斑点或条纹,后翅色浅,后翅Sc+R1与Rs在近基部处有一短距离的愈合,然后分开(与尺蛾、毒蛾科相区别)。,小地老虎成虫,幼虫多数种类只有原生刚毛,前胸气门前侧毛L一般有2毛,个别1毛(如大螟)。中胸和后

19、胸的SV1毛;如果有毛瘤则第7腹节的L1毛瘤较第6、8腹节的L1毛瘤为低(与灯蛾科幼虫区别)。腹足一般5对,也有34对的(第3或第3、4腹节的腹足退化,如银纹夜蛾类等)。,小地老虎幼虫,甜菜夜蛾成虫,甜菜夜蛾幼虫,甜菜夜蛾幼虫,银纹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廉须夜蛾,壶夜蛾,鹿彩虎夜蛾,谐夜蛾,21毒蛾科Lymantriidae体披许多鳞片,具翅种类触角为双栉状,无单眼,喙退化;休息时把密披长毛的前足伸前。雌虫有的无翅。后翅Sc+R1与Rs在中室中部或后部并接造成一大形基室,腹末有毛簇。,舞毒蛾成虫,幼虫有次生刚毛,长在显著的毛瘤上,腹部第6、7节背面中央各有1翻缩腺为本科幼虫的特点,体上常有

20、毛簇并杂有毒毛。茶毛虫、黄毒蛾等。,舞毒蛾幼虫,岩黄毒蛾,柳毒蛾,角斑古毒蛾幼虫,22灯蛾科Arctiidae体较粗壮,腹部多为红色或黄色,有的各节背中央有黑点;翅面常有黑点或条纹,后翅Sc+R1与Rs并接至中室中部或以外。,巨网灯蛾,豹灯蛾,灯蛾幼虫,幼虫有密而长的次生刚毛,着生在显著的毛瘤上,无翻缩腺(与毒蛾科区别)。,蛾类和蝶类区别,六、膜翅目(Hymenoptera) 教学改革试验,包括蜂、蚁类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12万种,中国已知2300余种,是昆虫纲中最高等的类群。,学生座谈会的思考,学生玩手机 不听讲学生只听不思考学生思考了 但没机会跟老师沟通老师如何扮演好角

21、色老师和学生双方的责任,事实上,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学生学习了,才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困惑,教师的教学才有针对性。以学生“主动学”为核心来构建大学生的学习参与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了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六、膜翅目(Hymenoptera),(一)主要识别特征体小到中型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胸部包括前、中、后胸及并胸腹节(并胸腹节是由腹部第1节并入胸部形成的)。许多种类(细腰亚目)腹部第2节缢缩成细柄状,称为腹柄或“腰”。 两对膜质翅,且前翅显著大于后翅。腹部通常l0节,少的只可见3

22、4节。产卵器极度特化,呈长针状,短锥状,管状。全变态。,一般为两性生殖,也有的行单性孤雌生殖和多胚生殖。绝大多数种类是对人类有益的传粉昆虫和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昆虫,少数为植食性的农林作物害虫(叶蜂、茎蜂等)。幼虫变化较大,一类为伪蠋型幼虫(植食性) ;一类为无足型幼虫(寄生性) 。蛹为离蛹。,(二)生物学特性,并胸腹节,蜜蜂嚼吸式口器,蠋zh型幼虫(蠋,蛾蝶的幼虫)鳞翅目幼虫腹足25对,具趾钩,又称蠋型幼虫伪蠋型幼虫叶蜂类腹足多于5对,无趾钩,又称伪蠋型幼虫根据体型和胸足发达程度分为:蛃型幼虫:前口式,胸足发达,行动迅速。多捕食性。如瓢虫、草蛉等。 蛴螬型:体肥胖,字形弯曲,胸足较短,行动迟缓

23、。如金龟。 蠕虫型:体细长,略扁平,胸、腹部粗细相仿,胸足较短。如叩头虫。,三、分类及重要科简介,通常将双翅目分为广腰亚目、细腰亚目。 (一)广腰亚目(Symphyta) 胸腹连接处不缢缩,不形成细腰。足的转节2节。产卵器锯状、管状,一般缩入体内。1、叶蜂科:体粗壮 成虫广腰;幼虫多足,无趾钩。前胸背板后缘深深凹入,前足劲节有2个端距 小麦叶蜂(图A) 、黄翅菜叶蜂、梨实蜂等。,前胸背板,端 距,小麦叶蜂成虫,小麦叶蜂幼虫,菜叶蜂,叶蜂成虫,叶蜂伪蠋型幼虫,2、茎蜂科Cephidae 成虫体细长,前足劲节有1个端距 产卵器短 能收缩幼虫钻蛀禾本科等植物的茎秆,体弯曲呈“S”或“C”字形,胸足退

24、化,无腹足。包括l00多种,主要害虫有麦茎蜂、梨茎蜂等。,麦茎蜂,麦茎蜂幼虫,香梨茎蜂成虫,中胸背板,前胸背板,后胸背板,茎蜂,葛氏梨茎蜂,梨茎蜂幼虫,胸腹连接处缢缩形成细腰。足的转节2节。产卵器锥状,外露,不缩入体内。 寄生部:后翅无臀叶 足转节2节 产卵器从腹部末端前方伸出,寄生性针尾部:昆虫后翅多臀叶 足转节1节 腹部末端腹板完整 特化产卵器(蜇刺)从腹末伸出 不用时缩入体内 多肉食,(二)细腰亚目Apocrita,寄生部,3、姬蜂科 :小至大型,细腰,产卵器不能缩回。有小室 有回脉 均为寄生性种类。常见的有螟蛉悬茧姬烽、棉铃虫齿唇姬蜂、横带驼姬蜂(图C)等。4、小蜂总科 :体小或微小型

25、。触角多膝状 后足腿节膨大 ,末端有2个端距, 劲节弯曲 ,翅脉及退化,如金小蜂、蚜小蜂 、跳小蜂 、赤眼蜂等。,金小蜂,广大腿小蜂,针尾部,胸腹连接处缢缩形成细腰。足的转节1节。产卵器针状,不用时缩入体内。5、蚁科 :多型现象,属社会性昆虫。如日本弓背蚁。 6、蜜蜂科 :口器嚼吸式,足为携粉足。如中国蜜蜂 7、熊蜂科 :与蜜蜂科形态相似,但体形大而粗壮,体毛浓密。8.胡蜂科 体中至大型 黄色或红色 翅狭长 成虫捕食 也能加害苹果葡萄的果实取食汁液(红楼梦),熊蜂,蚂蚁,膜翅目口诀,蜂蚁钩列膜翅目 广结细腰并胸腹 捕食寄生或采粉 食叶幼虫足多数,八、双翅目(Diptera),包括蚊、蠓、蚋、虻

26、、蝇类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有8.5万余种,中国已记载4000多种。,双 翅 目 的 形 态 特 征,成虫:体微小型至中型,极少大型。体短宽、纤细,或圆筒形。口器刺吸或舐吸式,仅有一对发达的膜质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幼虫:为无足型,其中又分为全头式、半头式和无头式。蛹为裸蛹或围蛹。,头 部 特 征,下口式,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复眼发达,单眼3个。在环裂亚目的一些蝇类中,触角基部上方有一个倒“U”字形缝,叫额囊缝。额囊缝的顶部与触角基部之间有一个新月形骨片,称为新月片。,触角类型: 芒角亚目(环裂亚目): 具芒状,有触角芒,此芒或光裸或羽毛状; 短角亚目:三节,第三节的末端常有

27、端刺; 长角亚目:6-18节,部分达40多节,末端无触角芒或端刺。,芒角亚目触角,短角亚目触角,长角亚目触角,双翅目昆虫的触角类型,A-D为长角亚目触角 E H 为短角亚目触角 G 为芒角亚目触角,胸 部 特 征,前后胸退化,中胸发达,背面几乎全部为中胸背板占有。仅有一对膜质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 某些蝇类前翅后缘基部有一分离的翅叶,称为翅瓣;翅与胸节相连处有1-2个片状构造称为腋瓣。 翅瓣和腋瓣是双翅目昆虫所特有的特征。,腹部特征,腹部体节常有退化或合并现象,雌虫腹部第6-8节缩入体内,能伸缩,形成产卵管。,164,分类,(一)亚目特征,A 长角亚目 Nematocera,触角长于头胸部,

28、一般在8-18节以上。多者40节 幼虫全头型,如大蚊 包括蚊 蠓 ,大蚊,幼虫根据其头的发达程度分为3类,全头型:头部发达完整,有骨化的头壳,口器发达,如蚊类幼虫无头型 :头部不完整,部分缩入胸腹,口器退化,如虻类幼虫半头型 :头部不明显,口器退化,如蝇类幼虫,B 短角亚目(虻类) Brachycera,触角短,触角末端分为若干小亚节或具端刺,口器刺吸式, 幼虫为半头型。 蛹多为背蛹,羽化时背面直裂。如食虫虻,C 芒角亚目 Aristocera,触角3节(或仅1节),末节背面有一条触角芒(具芒触角),口器舐吸式;幼虫无头型,口器有1-2个口钩(刮吸式),蛹为围蛹,羽化时环形裂开。(1)无缝组:

29、无额囊及额囊缝。 如食蚜蝇科 (2)有缝组:具额囊及额囊缝。 如蝇科,斑眼实蚜蝇,亚目特征比较,(二)主要科的特征,长角亚目 Nematocera,1 大蚊科 Tipulidae 中胸背板有一“V”形横沟,平行棒显著,足细长。 稻大蚊。,稻大蚊,斑大蚊,体瘦小,足细长,触角串珠状。10-36节,每节环生有刚毛;翅脉仅有2-3条纵脉。 稻瘿蚊。,稻瘿蚊,2 瘿蚊科Cecidomyiidae,3 蚊科Culicidae,复眼大,无单眼,翅脉和翅的边缘有鳞毛。蚊子。,伊蚊,大蚊科与蚊科比较,短角亚目(虻类) Brachycera,4 虻科Tabanidae 头大,半球形,触角无芒,第3节又分4-8个

30、亚节,下颚呈片状,翅上具斑纹。 牛虻。,5 食虫虻科Asilidae,头宽短,体较细长多毛,头顶在复眼间凹陷,喙坚硬,爪间突刺状。食虫虻,中华食虫虻,虻科和食虫虻科区别,芒角亚目Aristocera/环裂亚目Cyclorrhapha,6 食蚜蝇科 Syrphidae 形似蜜蜂,体上常有黑白相间的斑纹,翅外缘有和边缘平行的横脉。翅上有一条伪脉,位于M 与R之间。食蚜蝇。,(1)无缝组(无额囊缝和新月片),食蚜蝇科Syrphidae,黑纹食蚜蝇,7 蝇科 Muscidae,触角芒羽毛状,翅脉 M1+2成钝角向上弯曲靠近R4+5。家蝇。,(2)有缝组 (有额囊缝和新月片),家蝇,8 寄生蝇科 Tac

31、hinidae,体上刚毛长而多,触角芒光滑或具毫毛,翅脉M1+2常向前弯曲,与蝇科相似。 胸部 后小盾片发达,露在小盾片外呈圆形突起。各种寄生蝇。,9 麻蝇科 Sarcophagidae,前胸侧板光滑,腹背常有黑白相间的斑纹;触角芒基部羽状或全部光裸。 麻蝇。,棕尾别麻蝇,10 丽蝇科 Calliphoridae,体呈青绿色,前胸侧板有毛,触角芒羽毛状。丽蝇。,寄蝇科、麻蝇科、丽蝇科比较,15 花蝇科 Anthomyiidae,本科与蝇科极似,主要区别:蝇科的前翅中脉M1+2(即由前缘数起第5条纵脉)末端向上弯曲靠近第4条纵脉(R4+5)。 花蝇科则M1+2与R4+5平行或远离。 种蝇。,蝇科

32、花蝇科比较,(无腋瓣类,触角第二节纵缝不合,下腋瓣退化或比中腋瓣小) 11 实蝇科 Trypetidae,无腋瓣,触角第二节纵缝不合,下腋瓣退化或比中腋瓣小。 头大而宽,颈细小无口毛,有额囊缝,触角芒光滑,翅上有花斑。 雌产卵器长而突,扁平而坚英分为三节。瓜实蝇。,橘小实蝇,实蝇科昆虫在产卵,实蝇危害状,蚂蚁搬家,12 潜叶蝇科 Agromyzidae,小型,体淡黄或淡黑色。具口鬃及眼后刚毛,翅宽,有臀室。 前缘脉在亚前缘脉末端处中断(缺刻),股节具毛。 豌豆潜叶蝇。翅前缘脉只有1个折断,中脉间有2个闭室 后方有一个臀室,主要以幼虫潜入叶内为害,取食叶肉,使受害叶片仅残留上、下两层表皮,形成的

33、虫蛀隧道,俗称“鬼画符”。重要种类: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和南美斑潜蝇L. huidobrensis 近年严重为害蔬菜和花卉。,13 黄潜叶蝇科 Chloropidae,小型。体多呈淡黄绿色。 无口鬃,翅无臀室。 亚前缘脉缺或极不发达。稻杆潜蝇。,14 果蝇科Drosophilidae,体淡黄色,复眼红色, 触角第3节椭圆或圆形,触角芒羽状, 前缘脉有缺刻,SC细弱M室一个,A室小而完整。各种果蝇。,果蝇及其头部,双翅目口诀,蝇蚊蠓虻双翅目 后翅平衡五节附 口器刺吸或舐吸 幼虫无足头有无,208,附:蜱螨目Acarina(蛛形纲) Arachnida,螨类属于节肢动物门

34、,蛛形纲,蜱 螨目。螨类与蜘蛛相似。螨类多数植食性,以刺吸式口器取食植物汁液,引起变色、畸形、或形成虫瘿等。,主要 特征 体一般为圆形或卵圆形。 无触角无翅,常有单眼,无复眼。 体分头胸及腹部。 成虫有足4对(亦有2对)。 口器有刺吸式和咀嚼式二种。,1 叶螨科 Tetranychidae,体椭圆形或卵圆形,常呈红色或暗红色、暗绿色。 有发达的气门沟。口器刺吸式。常有吐丝拉网的习性 足4对,须肢5节,其胫节具坚爪 足I ,II跗节一般具双毛,跗节爪具粘毛,爪间突粘毛有或无。如柑桔全爪螨。,212,叶螨科,218,2 瘿螨科 Eriophyidae,体躯极微小,胡罗布状,只有前2对足。 口器刺吸式,体有许多环纹,腹面和背面有数量相等或不相等的半环。 背毛2根或无 瘿螨为害后引起植物变形,形成螨瘿或使叶片背面形成毛毡状物等危害症状。 如柑桔锈壁虱,瘤壁虱等。,3植绥螨科 Phytoseiidae,体椭圆形。体色随食料而变化。饥饿时体呈白色或淡褐色,半透明,有光泽,当捕食红色叶螨后,体色即呈现桔红色, 足细长,行动迅速。螯肢定趾发育正常,几乎与动趾相等。雄螨腹面具胸叉,捕食性。 如 钝绥螨。,治智利小植绥螨,222,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