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38915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实施方案到2025年,园区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产业分工明确、产业链互补的特色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各园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60%以上,主导产业在国内和国际产业链中竞争力显著增强,链主企业成为细分领域或行业的“领头羊”。产业、产品高端化发展成效明显,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全产业链格局基本形成。树立“以亩产论英雄”导向,国家级、省级园区亩均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600万元、400万元。一、发展形势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园区发展机遇挑战

2、并存。一是国家加快构建“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助力全国产业布局调整过程中,云南有条件更大发挥区位、原材料等优势,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二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国家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云南有条件进一步发挥清洁能源优势,推动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深度融合,同时也对园区绿色低碳转型提出更高要求。三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催生新的经济模式和生产组织关系,要求云南园区在创新能力提升、高端人才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全省园区必须更加全面发挥资源、能源、生态等优势,抢抓政策支持、产业转移、数字

3、化变革等机遇,破解人才、技术、资金等瓶颈,努力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努力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向开放要潜力,以坚定的决心和信心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二、发展基础“十三五”以来,全省各级各类园区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培育主导产业、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体制机制,已成为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和招商引资的大平台。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建成营业收入超500亿元园区11个,其中超1000亿元园区5个,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个,累计认定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4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9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个。云南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园区成为全省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绿色硅材集聚区渐成规模,中国绿色铝谷初具雏形,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滇中地区园区成为全省工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布局合理、产业集聚、类型多样、错位发展的园区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道路、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各类生活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玉溪、普洱成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城市

5、。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不断加强。园区循环化改造和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7个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园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云南景谷产业园区列入全省唯一的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安宁市、兰坪县、东川区成为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牟定县成为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国际产能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形成以昆明、曲靖、蒙自、嵩明杨林和大理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带动,以瑞丽、动腊(磨憨)2个国家级

6、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核心,以昆明、红河综合保税区和边(跨)境经济合作区为重点的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平台体系。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园区优化提升工作扎实推进,构建了省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部门各司其职的园区管理机制,园区发展更加规范、机制更加健全。昆明、曲靖等地加快推进园区实体化运营、扁平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保山“园中园”建园模式取得新成效。全省园区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质量有待提高,“乱、散、小”问题仍然突出,工业投资不足,单位投入产出低,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园区数量不多;大部分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园区之间产业同质化严重。二是要素配置有待加强,适应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土地、技术、资

7、本等要素匹配不足,低效用地、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有待盘活利用,科技投入和专业人才不足,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三是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园区管委会与属地权责和利益分享机制有待健全,各类园区统计体系尚未形成,考核评价机制尚不健全,招商引资力度有待加强,营商环境、市场主体等领域存在短板。三、生物医药产业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发挥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大理、文山、保山、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州、市产业基础优势,整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加快构建以现代中药(民族药)为主,以生物制药、化学制药、医疗器械等为辅的多元生物医药产业体系。现代中药产业。以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溪

8、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云南临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云南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空港经济区、云南思茅产业园区等为重点,布局中药(民族药)产业,做大独家品种、特色品种等规模,大力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延伸发展保健产品、功能食品等。生物制药产业。以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空港经济区、云南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核心,优先发展生物疫苗、抗体疫苗,大力发展精准医疗产品,推进白蛋白、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产品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3D生物打印再生医学产品,加强细胞产品应用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前瞻性布局干细胞、非人灵长类干细胞和基因编辑生物技术产

9、业。化学制药产业。重点围绕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云南思茅产业园区等开发区布局,积极鼓励化学药研发,支持企业开展化学药新药、改良型新药、仿制药研发,强化药用原辅料、包装材料和制剂研发联动。大力引进仿制药落地生产,拓展仿制药品种,推动化学药走高端化、绿色化之路,建设国际一流生物医学研发基地。医疗器械产业。以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曲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为重点,创新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及应急产业,积极引进一批数字影像、检验检测、诊疗设备、康复器械、应急防护器械、特色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等研制

10、和生产企业。工业大麻产业。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布局发展,切实加大工业大麻全产业链闭环监管,依法有序开发有关衍生产品,重点发展工业大麻无纺纤维和新材料、工业大麻宠物用品等,打造云南生物医药特色新产业。四、重点产业布局结合云南省参与全球、全国产业链现状,立足产业基础,围绕资源能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坚持全省“一盘棋”统筹布局,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集群化和全产业链发展,优化园区重点产业布局。依托云南矿产资源优势,突出价值链趋向高端、产品链趋向终端,推动原材料向新材料提升,重点在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保山、昭通、文山、大理、丽江、临沧、怒江等州市,

11、布局高端产品、发展尖端技术、拓展末端产业链,推进绿色铝、绿色硅规模化、产业化、高端化发展,巩固提升铜、铅锌、锡、钢铁等金属产业,做精钛、钢、错等稀贵金属和液态金属新材料,做大新能源电池材料,引育发展稀土、化工等其他新材料,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新材料品种,打造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生产基地,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迈进。绿色硅产业。以曲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南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南禄丰产业园区、云南保山产业园区、云南祥云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南华坪产业园区、云南龙陵产业园区等为核心布局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光伏产业集群和战略基地,打造光伏之都。推动

12、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曲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光伏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承接硅光伏产业链,打造除工业硅外的硅光伏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同步发展电子级多晶硅、电子元器件制造、集成电路等硅电子产业链。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单晶硅棒、硅片、电池片等为主的硅产业集群。云南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有机硅产业集群。云南保山产业园区重点打造以多晶硅和单晶硅棒为主的上游硅材料产业集群。云南禄丰产业园区重点打造从单晶硅棒到电池片的中游产业集群。云南龙陵产业园区、云南华坪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上游硅材料、单晶硅棒产业集群。绿色铝产业。形成以云南砚山产业园区、云南泸西产业园区为核心,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南鹤庆产业园区、曲靖高

13、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云南富源产业园区、云南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南呈贡产业园区等协同发展的绿色铝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中国绿色铝谷。曲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铝制品。云南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用铝。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市政设施用铝。云南呈贡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铝材生产。云南砚山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工业用铝型材、汽车、建筑和家居生活用铝。云南富源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汽车用铝。云南鹤庆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汽车用铝及建筑用铝型材。云南泸西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高端铝合金材。钛产业。以云南禄丰产业园区、云南武定产业园区、云南富民产业园区等为核心布局发展。云南武定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以高钛渣为重点的

14、前端钛产业链。云南禄丰产业园区、云南富民产业园区加快发展中后端钛产业链,重点发展高端氯化法钛白粉、硫酸法钛白粉、高纯海绵钛、转子级海绵钛、钛材钛合金加工制造,促进钛白粉向环保、涂料、塑料、造纸、高档汽车面漆及3D打印钛等下游领域延伸,拓展海绵钛、钛材向航空、航天、航海、汽车、高铁和医疗等下游产业延伸。铜产业。以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云南安宁产业园区、云南东川产业园区、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南易门产业园区等为核心布局发展,稳步提升高纯阴极铜、电工用铜线和副产品加工产能,推动发展下游精深加工,重点发展电池铜箔、超细锡合金线材、铜镁合金接触线功能元器件等关键配套材料。铅锌产业。以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

15、、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南宣威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南祥云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南会泽产业园区、云南兰坪产业园区等为核心布局发展,提升铅锌金属价值链,重点开发铅锌合金、铅焊料、电缆护套、高纯锌、纳米级氧化锌、镀锌件、锌防腐涂料、锌化工产品等。钢铁产业。以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云南安宁产业园区、云南新平产业园区、云南禄丰产业园区、曲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云南师宗产业园区等为核心布局发展,瞄准先进装备制造、新基建等领域用钢,重点发展高端建筑、绿色装配式建筑、新基建领域高端钢材,先进耐热合金钢、先进耐蚀合金钢、不锈钢、新型高强韧汽车钢等产品。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以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16、、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南临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为核心布局发展,重点发展高纯错锢基新材料、高纯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环境材料、汽车尾气催化功能材料、光电子微电子及半导体材料。以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核心布局发展,重点发展电子锡焊料、新型锡基合金、锡化工新材料、锡基新能源材料,做大做强锡焊料、锡粉体材料、锡焊膏、锡箔带、锡化工等产业链。以云南宣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布局发展,重点发展液态金属导热材料、电子浆料、电子油墨、合金材料、3D打印材料。以云南易门产业园区为核心布局发展,重点建设稀贵金属二次资源富集及精深加工基地。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以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曲靖经济技术开发

17、区、云南安宁产业园区等为核心布局发展,重点发展磷酸铁锂等正、负极材料,配套发展锂电池隔膜、电解液等产业,打造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集群。五、加快园区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三线一单”约束,完善绿色发展机制,推动园区向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转型,支撑全省绿色低碳循环工业体系的构建。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卷烟及配套、钢铁、化工、绿色建材等行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绿色低碳改造。严格执行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建立园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和高耗低效整治企业清单,利用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传统制造业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要求,遏制“两高

18、”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散乱污”企业处置,依法依规采取关停取缔、限期搬迁、停产整治等方式分类施治。优化产品结构,引导企业开发高性能、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的新产品。加快编制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加强园区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水处理回用,实施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和废水集中处理回用,推动工业企业节水减排。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推广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应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支持园区企业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等方式,逐步实现园区全绿电供应,对参与绿电交易的企业,提供绿色用电凭证。结合行业、产品、工艺用能需求,规划设计能源梯级利用技术方案。强化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控和综合利用,加快建设工业固体

19、废物综合利用基地,探索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力,确保固体废物综合处置率达到100%强化化工园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六、园区空间布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为基础,以“三线一单”为约束,围绕“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以资源、交通等要素布局为基础,以产业、城镇、人口协调发展为导向,构建与全省区域经济相协调的“一核、一带、多点”园区发展空间布局。以滇中城市群(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以及红河州北部7县市)园区为载体,发挥人才、科技、市场、资本等要素集聚

20、优势,以昆明市为龙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围绕把新材料产业打造为千亿级新兴支柱产业目标,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稀贵金属新材料、光电子微电子及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统筹布局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卷烟及配套、电子信息等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推动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创业创新高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成为全省工业发展核心增长极,助推滇中崛起。依托8个沿边州、市(保山市、普洱市、临沧市、红河州南部6县、文山州、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怒江州)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构建全省开发开放发展带。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化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加工、消费品制造、商贸物流、跨境电商等外向型产业,推动园区绿色发展,打造沿边开放的重要平台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助推沿边开放。以昭通、大理、丽江、迪庆等州、市园区为支撑,结合地区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以绿色硅、绿色铝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以及生物医药、化工、绿色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全省工业发展重要支撑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