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内分泌肿瘤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89718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7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发性内分泌肿瘤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病例模式版本【一般资料】: 性别:女 年龄:44岁 体重:51kg 身高:158cm2,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病例模式版本,病例模式版本,【一般资料】: 性别:女 年龄:44岁 体重:51kg 身高:158cm,2,病例模式版本【一般资料】:2,病例模式版本,【主诉】:晨起时头晕、乏力1月,3,病例模式版本【主诉】:3,病例模式版本,【病史】: 1月前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在中山三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入院后经积极补液、输注浓缩红细胞与血浆,制酸、护胃后症状好转。既往因垂体

2、肿瘤先后行2次“垂体瘤切除术”,左侧颈部曾行“纤维瘤切除术”。近1月出现晨起时头晕、乏力,间有早晨呈昏睡状态,浑身大汗,唤醒后自觉明显饥饿感,进食后症状好转。家族史:患者弟弟曾有十二指肠类癌手术史。,4,病例模式版本【病史】: 1月前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在中山三,病例模式版本,【辅助检查】:中山三院 CT:“胰体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胰岛细胞瘤可能性大;胆囊改变,考虑慢性胆囊炎并多发性小息肉;右肾上腺结节影,腺瘤可能性大;十二指肠降段憩室”中山三院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隆起;球部异位胰腺?;降段巨大憩室;降部多发性溃疡。病理:降段粘膜中度慢性活动性炎,球部粘膜增生性息肉,伴部分粘

3、膜腺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山三院B超:双侧甲状腺多发性结节,右侧肾上腺区、胰腺体尾部、左甲状旁腺区低回声区,5,病例模式版本【辅助检查】:中山三院 CT:“胰体部占位性病,病例模式版本,【诊断】: 1.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EN型 2. 胰岛B细胞瘤,胃泌素瘤待排? 3.甲状旁腺腺瘤 4.双侧甲状腺多发性结节(甲状腺髓样癌待排) 5.右肾上腺腺瘤与嗜铬细胞瘤鉴别 6.垂体瘤术后 7. 皮肤多发性纤维瘤。,6,病例模式版本【诊断】: 1.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EN型6,病例模式版本,【治疗经过】:1.1期手术行胰体尾切除。 2.2期行甲状旁腺手术。,7,病例模式版本【治疗经过】:1.1期手术行胰体尾切除

4、。7,病例模式版本,【病理】:胰岛细胞瘤,8,病例模式版本【病理】:胰岛细胞瘤8,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MEN),指在一个人身上,有两个或多个内分泌腺体发生肿瘤或增生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指在一个人身上,有两个或多个内分泌腺体发,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 型(MEN1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 型(MEN2 ) MEN2A和MEN2B,分类,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 型(MEN1 ) 分类,MEN1主要临床表现为甲状旁腺腺瘤、胃肠胰肿瘤( 以胃泌素瘤和胰岛素瘤常见) 和垂体前叶瘤( 以泌乳素瘤常见)。MEN2A主要表现为甲状腺髓样癌

5、、嗜铬细胞瘤和甲状旁腺增生,MEN2B 为甲状腺髓样癌、黏膜神经纤维瘤和嗜铬细胞瘤。MEN3型是MEN 1和MEN 2的混合型如既累与垂体(MEN2型不累与的),又有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较MEN 2,MEN2更少见。,11,MEN1主要临床表现为甲状旁腺腺瘤、胃肠胰肿瘤( 以胃泌素瘤,甲状旁腺腺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垂体瘤外,还可有脂肪瘤、胸腺类癌、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瘤和卵巢肿瘤等20余种不同肿瘤组合。,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甲状旁腺腺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垂体瘤外,还可有脂肪,MEN1 的临床表现,MEN1临床表现的多样性MEN一1纷繁复杂的临床表现一直困扰医师对其在早期作出正确诊断。,MEN1 的

6、临床表现 MEN1临床表现的多样性,MEN1 的临床表现,MEN1 病人甲旁亢表现最早(2025岁),也最为常见。据统计,40 岁的患者,约 有90%表现为甲旁亢。肠胰内分泌肿瘤占MEN1 的第2位,发生率为30%75%。MEN1的胃泌素瘤好发于十二指肠,也可位于胰腺,多为恶性,胰岛素瘤可以发生在胰腺的多个部位。尽管临床上表现为典型的低血糖发作,但由于肿瘤常常较小,定位诊断常有一定困难。 MEN1 垂体瘤的发生率为10%60%(2025 ),以泌乳素瘤为多见。其他,胸腺类癌和支气管类癌发生率均为2左右,肾上腺皮质瘤约25, 亦可有l患者可发生嗜铬细胞瘤。非内分泌肿瘤表现包括30MENl型患者可

7、出现皮下脂肪瘤、80可出现还面部多血管瘤等。,MEN1 的临床表现 MEN1 病人甲旁亢表现最早(202,MEN1发病机制,1997 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BAD)和欧洲MEN1 研究联合体(ECMEN1) 克隆到MEN1的致病基因men1 11q13 带 MEN2 由原癌基因ret 突变所致,MEN1发病机制 1997 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位于第 11 号染 色体, 11q13 带,编码一含 610 个氨基酸 的蛋白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蛋白(menin) “两次打击”假说,“两次打击”假说,即作为一种抑癌基因,MENI中的第一个突变遗传自亲代,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有这种突变基因,但此时并

8、未发病,只有当某些肿瘤前体细胞中丢失了MEN一1的另一条野生型染色体片断后,肿瘤才发生。,16,位于第 11 号染 色体, 11q13 带,编码一含,一般认为,一个患者出现2个MEN一1主要相关腺体(甲状旁腺、胰肠内分泌腺和垂体)受累的表现,就要被怀疑MEN一1可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发病率为1/31/5万,外显率较高.如果MEN1 患者的一级亲属中,患有其中一个主要的内分泌肿瘤,称为家族性MEN1 综合征,一般认为,一个患者出现2个MEN一1主要相关腺体(甲状旁腺、,MEN1诊断,应当重视MEN这一整体概念是否存在多发和异位的可能,18,MEN1诊断 应当重视MEN这一整体概念1

9、8,胰岛素瘤,术前尽可能定位明确,其中术前内镜超声和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检查有助于发现体积很小的胰岛素瘤。术中应当快速测定胰岛素、血糖等,以与采取静脉分段取血、超声探查等来寻找术前没有发现的病变,同时判断病变是否切除完全切除。术后同样应当进行密切跟踪随访,警惕手术可能遗漏的体积微小的胰岛素瘤以与术后新发生胰岛素瘤而导致低血糖再次发生的情况。,19,胰岛素瘤术前尽可能定位明确,其中术前内镜超声和CT、MRI和,基因检查不仅有助于可疑病例的确诊,更能在高危人群中与早发现患者,使其得到合理治疗、避免贻误病情。,MEN1的基因诊断,20,基因检查不仅有助于可疑病例的确诊,更能在

10、高危人群中与早发现患,手术主要针对甲状旁腺病变、胰腺内分泌肿瘤和类癌。,手术在MEN1治疗中的地位,21,手术主要针对甲状旁腺病变、胰腺内分泌肿瘤和类癌。手术在MEN,甲状旁腺手术以纠止高血钙、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手术宗旨是尽量避免术后低血钙与其它并发症,尽可能维持长时期的正常血钙术中需全面探查4个腺体,并沿甲状旁腺下降途径仔细寻找有无额外甲状旁腺。国外推荐行甲状旁腺全切除加部分腺体自体移植并同期经颈的胸腺次全切除,以预防胸腺类癌的发生。但国内大多采取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甲状旁腺,22,甲状旁腺手术以纠止高血钙、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术后有,MEN一1中唯一直

11、接致死的肿瘤对已发生胸腺类癌的患者应做扩大的胸腺全切除,包括完整地切除肿瘤与全部胸腺组织,并清扫纵隔淋巴结。,类癌,23,MEN一1中唯一直接致死的肿瘤类癌23,胰岛素瘤应积极手术治疗,但需注意有多发肿瘤可能手术对治疗胃泌素瘤的价值尚有争议,因大多数胃泌素瘤是多发的,手术不一定有良好疗效,而药物控制症状效果良好。因纠正高血钙可减少胃酸的分泌,使药物治疗更为简单和有效,所以胃泌素瘤的手术应在甲状旁腺切除术后进行。,胰腺十二指肠内分泌肿瘤,24,胰岛素瘤应积极手术治疗,但需注意有多发肿瘤可能胰腺十二指肠内,谢谢!,25,谢谢!25,谢谢!,26,谢谢!26,汇报结束,谢谢大家!,请各位批评指正,汇报结束谢谢大家!请各位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