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理论与实务课件chapter4第四章班级管理的任务与内容.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92321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管理理论与实务课件chapter4第四章班级管理的任务与内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班级管理理论与实务课件chapter4第四章班级管理的任务与内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班级管理理论与实务课件chapter4第四章班级管理的任务与内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班级管理理论与实务课件chapter4第四章班级管理的任务与内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班级管理理论与实务课件chapter4第四章班级管理的任务与内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级管理理论与实务课件chapter4第四章班级管理的任务与内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管理理论与实务课件chapter4第四章班级管理的任务与内容.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11/18,1,班级管理:理论与实务,2022/11/18,2,班级管理:理论与实务,2022/11/18,3,第四章 班级管理的任务与内容,停下脚步,用新的眼光观察,你将发现单纯的真理,许多生命难题也迎刃而解,有了不同的意义。 Eileen McDargh(2009)历史一再证明,做一个开疆辟土的英雄容易,做治理整顿内部的建设者困难。,2022/11/18,4,学习与实践目标,1.了解班级管理的教育教学事务内容2.学会班级群体和人际关系的经营3.明智地处理班级纪律和问题行为,2022/11/18,5,班级管理原理之四: 墨菲定律,2022/11/18,6,班级管理的任务和内容大体可

2、以分为三大类,称为班级“3C管理”。一是因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要求和完成而引起的对各项班级事务的管理,主要是对班级教育教学内容的管理(content management),二是因为班级群体和人际关系而引起的对班级各类人员的关系和行为的管理(conduct management),三是因为班级纪律和问题行为而引起的对各种班级问题和情境的管理(context management)。,2022/11/18,7,第一节 班级教育教学事务的管理,班级管理是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任务展开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是班级的核心。班级有多少种教育、教学任务,就有多少方面的事务管理和管理内容。,2022/11/18,8

3、,一、班级教学工作管理,班级教学活动的管理与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联,班级教学工作管理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提高教学效率。班级教学工作管理有以下基本要求:第一,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的和任务,协调和控制班级的教学活动,协调班级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对教学进度和质量进行控制,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第二,建立和健全班级各项教学制度,并维护班级教学秩序,使班级教学工作正常、高效地运转。加强对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成绩考核等教学环节的管理。,2022/11/18,9,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对

4、班级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包括对学习计划的制定、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小结等学习环节的管理。第四,组织班级教学活动,建立班级教学管理的指挥系统,包括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群体,以班长、学习委员和科代表为骨干的教学沟通系统,以学习小组长为纽带的班级教学执行系统。,2022/11/18,10,二、班级德育工作管理,班级德育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职责。班级德育工作管理的任务是提高班级德育工作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的合格公民。,2022/11/18,11,班级德育工作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一、加强和改善班级德育的领导第二,正确处理和协调班级德育工作中的

5、各方面的关系第三,建立和健全班级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第四,设计和组织班级德育活动第五,优化班级德育环境,培养优良班风,2022/11/18,12,三、班级体育卫生管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对于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班级体育卫生和课外活动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智慧,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2022/11/18,13,班级体育卫生管理要注意端正体育卫生在班级中地位,严格执行有关班级体育卫生的规定,努力使全体学生成为体育卫生活动的积极参加者,提高学生的体育卫生水平,增强学生体质,处理好预防

6、与治疗的关系,把体育锻炼与卫生保健相结合。,2022/11/18,14,四、班级课外活动管理,班级课外活动是指以班级为单位的或是班级组织的在教学大纲以外的多种教育活动,既包括校内的课外活动,也包括校外的各种教育活动。课外活动不是学生的随意活动,课外活动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第二课堂”,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以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使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2022/11/18,15,班级课外活动有群众性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课外活动的管理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坚持多样性和灵活性,坚持自愿性和自主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坚持实践性。,2022/11/1

7、8,16,五、班级财物管理,班级作为一个微观组织似乎不存在财物管理的问题,但在实际上,班级管理中既要理好班级财务,也要管好班级设施和财产。班级常常会有一定的收入和支出,主要表现为从学生中收取的各种用途的费用。,2022/11/18,17,班级财务要帐目明细、收支有据、保管严谨、经常予以检查或向学生公布,不要造成丢失。班级设施和财产的管理也是一项值得注意的问题,要保证教室中的物品、设施和设备不受损坏,还要进一步提高班级设施的使用率和教育价值。,2022/11/18,18,第二节 班级群体和人际关系的管理,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进行共同活动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具有以下的特点:(1)其成员具有共同的

8、社会需要或目标;(2)它具有某种结构形式,使成员处于一定的关系之中,从而保证经常的相互接触与共同任务的完成;(3)它具有自己的规范和心理倾向,并对其成员发挥着影响和制约作用。对班级群体和人际关系的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2022/11/18,19,一、经营班级群体的影响,班级群体的形成受制于多种因素,其中,学生相互的熟悉程度、任务、座位、性别、个体影响力、个性等是影响班级群体形成的重要因素。班级群体一旦形成就会对个体的行为、认识和情感产生巨大影响。班级群体可以分为游戏性群体、兴趣性群体、倾吐性群体、互助性群体和冲突性群体五种类型。在对班级群体进行管理时,要善于经营班级群体,充分发挥班级群体

9、的积极影响力,克服班级群体的消极影响力。,2022/11/18,20,1、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致弱作用,班级群体对学生个体是产生社会助长作用,还是社会致弱作用,取决于以下四方面的因素:一是任务的难度。如果学生从事的是像打扫卫生和公益劳动等简单的手工操作或机械操作任务,当其它成员在场时,学生会工作的更加出色;如果学生从事的是像写作文那样的复杂判断和推理的任务,其它成员在场则会产生社会致弱作用。,2022/11/18,21,二是竞赛动机的激发。当他人在场时,个体的成就动机容易转化为竞赛动机,当个体希望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好时,群体就会产生社会助长作用。三是对他人评价的意识。当被他人评价的意识适中时,容易

10、产生社会助长作用;当对他人评价的意识过于强烈,活动的难度大而复杂,容易引起焦虑过度而产生社会致弱作用。四是注意的干扰。如果其它成员在场会引起活动者的注意分散,容易发生社会致弱作用。,2022/11/18,22,2、从众现象和时尚趋求行为,从众是指个人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的舆论压力,在认识上或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时尚趋求行为在中学生中则是从众行为的一种具体表现,青年学生具有强烈的追求时尚的心理,他们对社会时尚比较敏感。从众行为既具有积极意义,也具有消极意义,在班级群体中,个体是否易于从众主要取决于情境因素和人格因素。,2022/11/18,23,3、反抗行为和嫉妒行为,

11、反抗行为是班级群体的常见现象,学生的反抗行为导源于学生群体中的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实际上是学生群体对于班级教育和管理要求或对外部事物拒绝认同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其活动方向与外在刺激正好相反。嫉妒心理和行为也是班级群体的常见现象。嫉妒行为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条件不如自己或与自己相同者处于优势位置;自己所讨厌的人处于优势位置;同性者处于优势位置;强于自己但又爱炫耀的人处于优势位置。,2022/11/18,24,二、协调班级正式与非正式群体关系,班级群体关系的质量对于满足学生的需要起着巨大作用。1、班级正式群体班级正式群体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12、,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有统一的目标、规章制度和纪律。班委会、小组、团支部、少先队、科代表等都属于正式群体。班级正式群体的形成要经历三个基本阶段,即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2022/11/18,25,2、班级非正式群体班级非正式群体是指没有明文规定的群体,是学生在共同学习与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它没有定员编制,没有明确的组织形态,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不成文的规范和自然涌现的领袖。班级的非正式群体主要是同辈群体,比较常见的形式有朋友、小集团、帮和群。班级管理要注意协调班级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2022/11/18,26,三、利用群体动力的作用,班级中有一些无形的力量时刻在左右着学生的认

13、识和行为,这些无形的力量主要有模仿和流行、舆论与规范、群体凝聚力、班级气氛等,班级管理要充分利用班级群体动力的作用,使班级管理具有促进作用。,2022/11/18,27,1、模仿和流行,模仿是指个人受非控制的社会刺激引起的一种行为,它再现了他人的一定外部特征和行为方式、姿态、动作和行动。班级学生间存在着重要的相互模仿,在榜样的影响下,学生不仅掌握了某些活动的技能,而且会形成某种精神价值,趋向某些共同的思想、兴趣、倾向性和行为的风格。流行是指社会上相当多的人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于追求某种行为方式,并使之在整个社会中到处可见,从而使人们相互之间发生了连锁性感染。流行是一种社会风气和社会风尚,为许多人

14、所仿效。班级管理要注意流行给班级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2022/11/18,28,2、舆论与规范,舆论与规范对于班级管理也具有重要影响。舆论是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和意见,它与一定的社会规范相联系,并且也总是后者的一种表现形式。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间相互作用而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它往往是不成文的,由模仿、暗示、舆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加以支持并对群体成员的行为具有约束力。舆论和规范对班级成员的心理和行为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合理的班级规范和舆论会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并做出有益的行为,而不合理的班级规范和舆论则会阻碍学生的进步或诱迫学生产生有害的行为。班级管理要注意改变那些不良的规范和舆论,并在集体中形成良

15、好的规范和舆论。,2022/11/18,29,3、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班级管理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群体凝聚力是一个集体具有使其成员愿意留在集体中的吸引力,使其成员以集体为自豪、形成共同的看法、统一的步调,表现出对集体的忠诚。凝聚力高的班级,其成员之间具有吸引力,交往频繁,努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工作效率高;否则,集体就会显得松散无力,离心离德,直到分崩离析。班级凝聚力的高低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个性特征以及组织纪律和组织民主等因素有关,班级管理要注意提升班级群体的凝聚力。,2022/11/18,30,4、班级气氛,班级气氛是班级中占优势的某些态度和情感的综合表现。当团体成员去完成共同任务时,表

16、现出积极的态度和高涨的情绪,由这种精神状态所构成的气氛,通常叫做“士气”。班级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班级具有不同的班级气氛,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由于不同的学科课堂教学和教师,也会产生不同的班级气氛。,2022/11/18,31,班级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气氛、消极的气氛和对抗的气氛三种类型。积极的班级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消极的班级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而对抗的班级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故意捣乱、不听劝告。创造良好的班级气氛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目标。,2022/11/18,32,四、改善班级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有人群的地

17、方就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它一旦成为较稳定的联系,不论是相互吸引、协作,还是互相排斥、对抗,就出现了一定的人际关系。班级的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班级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通过交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2022/11/18,33,1、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一般来说由双方的社会角色与行政方式所确定,师生交往的方式主要有单向交往、双向交往、多向交往几种方式,师生关系与师生共同需要的满足、友好的意愿、个性特征等因素具有内在的关系,特别是教师的工作作风对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同学关系既有正式的学习关系、同志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8、也存在着非正式的心理兼容、情投意合的同伴关系或格格不入、相互排斥的对手关系。同学关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2022/11/18,34,2、吸引和排斥、竞争与合作,班级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最突出的表现是吸引和排斥、竞争与合作。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为特征。人际排斥则是交往双方出现相互疏远、敌视的现象,它以认知失调、情感冲突、行动对抗为特征。人际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人际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在一起学习或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2022/11/18,

19、35,第三节 班级纪律和问题行为的管理,班级管理的最佳境界就是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预防违规行为的发生。班级组织并不是和谐一体的,在班级组织中难免没有纪律和问题行为,班级管理在一定意义上是对班级纪律和问题行为的管理。为了持久地维持班级良好的内部环境,班级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地管理班级纪律和问题行为,化解班级的矛盾和冲突。,2022/11/18,36,一、班级纪律和问题行为的性质,纪律(discipline)和问题行为是班级组织的普遍现象,主要有以下纪律问题的表现:中断教学(disruption);反抗行为(defiance);分心行为(inattention);攻击行为(aggress

20、ion);其它行为(miscellaneous),包括哭闹、说谎、推拖、拉扯、偷窃、嚼口香糖等。为了维持正常的班级教育和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达成教育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实施班级纪律措施,要求学生共同遵守班级行为规范,做到既要肯定学生,控制学生;也需要学生自我肯定、自我约束。,2022/11/18,37,1、班级纪律,对于班级纪律的性质,人们有不同的认识。四种不同的认识反映了不同的纪律观,有的强调权威,有的强调服从,有的强调自由选择,还有的强调准则和控制。,2022/11/18,38,2、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问题行

21、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班级纪律问题,直接扰乱班级秩序。,2022/11/18,39,二、班级纪律和问题行为的成因,班级纪律和问题行为的成因十分复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班级纪律和问题行为与学生的性格、态度、动机、智力、早期经验、身心发展特征等方面有关。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班级纪律和问题行为与学生的家庭、文化差异、同伴群体、传播媒介等方面又有巨大的关联。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班级纪律和问题行为与学校的规模、规章制度、学校风气、领导风格等方面有关,更具体地看,教师的管理方式、教学组织方式、课程的难度、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等更加直接地影响着班级的纪律和问题行为的产生。,2022/11/18,

22、40,(1)自我促成的纪律和问题行为;(2)集体促成的纪律和问题行为;(3)教师促成的纪律和问题行为;(4)任务促成的纪律和问题行为。,2022/11/18,41,三、班级纪律和问题行为的管理技巧,1、给予“注意”:教师的主动做法是尽量在学生没有要求注意时给予适当的注意。2、避免滥用权力:班级纪律和问题行为的产生与班级管理中的滥用权力有关。3、正确对待不同的课堂行为:班级组织中有三种不同的课堂行为。4、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心理辅导是一种通过改变学生的认识、信念、价值观和道德感来改变学生外部行为的一种方法。,2022/11/18,42,问题与思考,1.名词解释:模仿和流行、舆论与规范、群体凝聚力、班级气氛、行为矫正2.如何认识班级管理的内容?3.什么是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致弱作用?4.什么是班级纪律和问题行为?5.如何搞好班级人际关系?6.讨论班级纪律和问题行为的管理技巧。,2022/11/18,43,谢谢您的参与与合作!,Thanks for your involvement and cooperation!,2022/11/18,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