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自发性气胸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9254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44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例讨论自发性气胸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病例讨论自发性气胸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病例讨论自发性气胸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病例讨论自发性气胸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病例讨论自发性气胸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例讨论自发性气胸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例讨论自发性气胸课件.ppt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病例讨论,病例讨论,病例简介,姓名:XXX性别:X年龄:XX岁住院号:*主诉:患者于2小时前进食时突然出现胸部疼痛,性质为胀痛,无放射痛,无恶心、呕吐,伴刺激性咳嗽,无咳痰,为求诊疗来我院急诊,以“气胸”收入我科。,病例简介姓名:XXX,病例简介,体查:36.0:82次/分:20次/分:13880mmhg呼吸运动自如,左肺语颤减弱,呼吸音低,双肺叩诊清音,左肺呼吸音低未见锣音,右侧语颤正常。,病例简介体查:36.0,临床诊断,1.左侧自发性气胸2.双侧多发肺大泡形成,临床诊断1.左侧自发性气胸,诊疗计划,完善三大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急查胸部CT平扫检查,对症治疗。,诊疗计划完善三大常

2、规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病史简介,入院后予吸氧,抗感染,化痰,止咳平喘、营养支持等治疗。,病史简介入院后予吸氧,抗感染,化痰,止咳平喘、营养支,病史简介,经保守处理后,患者病情平稳,症状改善。CT示,左侧胸腔外见带状无肺纹理透亮区,左侧肺组织压缩约8%,予加强肺功能锻炼,促进肺复张。,病史简介经保守处理后,患者病情平稳,症,入院后护理问题,气体交换受损与胸腔积气导致胸廓活动受限和肺萎缩有关舒适的改变与气胸所致疼痛有关焦虑与担心疾病和预后有关,入院后护理问题气体交换受损与胸腔积气导致胸廓活动受,护理措施,气体交换受损吸氧:2-4L/分体位:病情稳定者取半卧位,以使膈肌下降,有利呼吸加强观察

3、:观察生命体征,有无气促,呼吸困难,发绀和缺氧积气过多行胸腔穿刺抽气或闭式引流术鼓励患者经常翻身深呼吸咳嗽,加速胸腔内气体排出,促进肺复张,护理措施气体交换受损,护理措施,舒适的改变指导病人取合适体位严密观察病情疼痛严重者,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指导病人减轻疼痛的方法:如听音乐,避免剧烈咳嗽,必要时给止咳剂心理护理:解除病人的担忧,护理措施舒适的改变,讨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措施?,讨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措施?,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措施,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必须处于胸膜腔的位置,并妥善放置;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受压和扭曲;连续观察引流装置的通畅情况,如有气体自水封瓶液面溢出或引流瓶内的水柱

4、随呼吸上下移动,表明引流通畅;鼓励病人适当翻身,并进行深呼吸和咳嗽,以促进气体排出,使肺尽早复张。,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措施 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必须处于胸,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措施,预防气体进入胸腔:病人移动时需用两把血管钳将引流管交叉双重夹紧;更换引流瓶时,应先将近心端的引流管夹住后再更换;引流瓶打破或滑脱时应立即夹住引流管;若引流管不慎滑出胸腔时,应嘱病人呼气,迅速用凡士林纱布将伤口覆盖,立即通知医生处理。,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措施预防气体进入胸腔:病人移动时需用两把,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措施,加强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如有异常,因及时处理。拔除导管:引流管如未见气泡溢出,

5、病人无胸闷、呼吸困难,可能病人的肺组织已经复张;无气体溢出后24小时,再夹管24小时,若X线检查未发现气胸复发,可拔管。,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措施加强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健康指导,坚持肺部基础疾病的治疗向病人介绍继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发生是由于肺组织有基础疾病存在,因此遵医嘱积极治疗肺部基础疾病对于预防气胸的复发极为重要。避免气胸诱发因素:(1)避免抬举重物、剧烈咳嗽、屏气、用力排便等,并采取有效的预防便秘措施。(2)注意劳逸结合,在气胸痊愈后的1个月内,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如打球、跑步等。(3)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4)吸烟者应指导戒烟。气胸复发时的处理一旦出现突发性胸痛,随即

6、感到胸闷、气急时,可能为气胸复发,应及时就诊。,健康指导坚持肺部基础疾病的治疗向病人介绍继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发,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写在最后,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写,谢谢你的到来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谢谢你的到来演讲人:XXXX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