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92928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一、 概述,(一)由一组肝炎病毒 传染病(二)病理: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变质性炎(三)临床:全身乏力、食欲下降、上腹不适、肝大、肝 功障碍(四) 分型:甲、乙、丙、丁、戊、庚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一、 概述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二、基本病变,(一)肝细胞变性坏死 变性:肝细胞胞质疏松和气球样变,嗜酸性 变。 坏死:嗜酸性坏死、点状坏死,溶解性坏 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二)炎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三)间质反应性增生和肝细胞再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二、基本病变(一)肝细胞变性坏死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

2、,肝细胞变性, 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溶解坏死 多见, 嗜酸性变嗜酸性坏死 少见,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肝细胞变性 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溶解坏死 多见 嗜酸性,点状坏死 Spotty necrosis 嗜酸性坏死 Acidophilic necrosis 碎片状坏死 Piecemealnecrosis 桥接坏死 Bridging necrosis 溶解性坏死 Lytic necrosis,肝细胞坏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5,点状坏死 Spotty n,.点状坏死 Spotty necrosis, 一个至几个肝细胞坏死 伴有炎细胞浸润,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点状坏死 Spotty necrosis

3、 ,.嗜酸性坏死 Acidophilic necrosis, 散在单个或几个肝 细胞坏死 嗜酸性变发展而来 嗜酸性小体,病毒性肝炎肝硬化,7,.嗜酸性坏死 Acidophilic necrosis,嗜酸性小体,病毒性肝炎肝硬化,8,嗜酸性小体病毒性肝炎肝硬化8,.碎片状坏死 Piecemeal necrosis,概念,坏死的肝细胞呈带片状或灶状连结状,常见于小叶周边肝细胞界板,伴炎细胞浸润。,病毒性肝炎肝硬化,9,.碎片状坏死 Piecemeal necrosis 概念,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0,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0,.桥接坏死 Bridging necrosis,概念,位于中央V与汇管区之间或

4、两个中央V及两个汇管区之间的肝细胞带状融合性坏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1,.桥接坏死 Bridging necrosis概念位于中,.溶解性坏死 Lytic necrosis, 最多见 高度气球样变发 展,属液化性坏死, 见于重型肝炎 变性不明显 坏死严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2,.溶解性坏死,(二)炎细胞浸润: 主要是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3,(二)炎细胞浸润: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3,(三)间质反应性增生和肝细胞再生。1.肝窦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 属性:肝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炎性反应 部位:肝血窦功能:吞噬和调节免疫反应 增生:梭形或多角形,浆多,突出窦壁或自壁

5、 上脱入窦内成游走的吞噬细胞,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4,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4,2. 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间叶细胞分化为组织细胞参与炎细胞浸润反复发生严重坏死时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可发展成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5,2. 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5,3.肝细胞再生: 肝细胞坏死时,邻近肝细胞可分裂再生而修复。 再生肝细胞体积较大,核大染色深,可有双核。,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6,3.肝细胞再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6,临床病理类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7,临床病理类型: 病毒性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三、临床病理类型,(一)急性普通型肝炎

6、 .急性轻型肝炎: 肝细胞广泛变性,呈气球样变及点状坏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8,三、临床病理类型(一)急性普通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肝细胞高度水肿,胞质疏松透明,呈气球样改变,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9,肝细胞高度水肿,胞质疏松透明,呈气球样改变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点状坏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0,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点状坏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0,转归:1)多数可在半年内逐渐恢复(甲)。2)部分乙肝和丙肝常需半年至一年才恢复。3)乙型肝炎有5-10%转为慢性,极少数(约1%)发展为急性重型肝炎。 丙型肝炎50%转为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1,

7、转归: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1,(二) 慢性普通型肝炎, .轻度慢性肝炎: (1)肝细胞变性坏死较轻: 轻度碎片坏死 (2)汇管区纤维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明显 (3)小叶结构基本完整,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2,(二) 慢性普通型肝炎 .轻度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3,中度慢性肝炎:(1)坏死明显: 灶状坏死,带状坏死, 中度碎片坏死及桥接坏死(2)肝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3)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4,中度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4,重度慢性肝炎,1)肝细胞坏死较严重: 重度碎片坏死及 大范围桥接坏死; 2)肝细胞不规则再生; 3)纤维组

8、织增生呈星芒状向小叶内伸 展,形成纤维间隔分割小叶结构; 4)晚期则假小叶形成(早期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5,重度慢性肝炎 1)肝细胞坏死较严重: 重度碎片坏死及,重度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6,重度慢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6,(三)重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 少见、暴发型、起病急、发展快、病死高。,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7,(三)重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7,肉眼:肝体积显著缩小,重量至600- 800克,质软,被膜皱缩,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8,肉眼:肝体积显著缩小,重量至600-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8,光镜:肝细胞广泛坏死、肝窦扩张、充血、出血,汇

9、管区、小叶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肝细胞再生:不明显。,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9,光镜:肝细胞广泛坏死、肝窦扩张、充血、出血,汇管区、小叶区,结局,大多短期内死亡少数迁延为亚急性重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0,结局大多短期内死亡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0,.亚急性重型肝炎: 肝细胞大片坏死,伴有肝细胞结节再生,可致坏死后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1,.亚急性重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1,肉眼:肝脏体积缩小,包膜皱缩表面见粟粒大小结节,切面坏死区呈土黄色或红褐色,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2,肉眼:肝脏体积缩小,包膜皱缩表面见粟粒大小结节,切面坏死区,光镜:新旧不等的大片状肝细胞坏死;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10、;网状支架塌陷及纤维化肝细胞再生失去依托;炎细胞浸润;,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3,光镜: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3,四、临床病理联系,1.肝大、肝区疼痛2.消化道症状3.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GPT) 胆红素代谢 黄疸 合成多种凝血因子 出血 解毒 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症,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4,四、临床病理联系1.肝大、肝区疼痛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4,五、结局 1.自(治)愈 2.迁延不愈 3.恶化 4.死亡原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5,五、结局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5,肝 硬 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6,肝 硬 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6,肝细胞弥漫变性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肝小叶结构改建

11、肝血液循环途径改建,门静脉高压症 肝功能不全,变硬变小变形,各种原因 损伤与修复反复交替,一、概念,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7,肝细胞弥漫变性坏死 肝小叶结构改建 门静脉高压症 变硬各种原,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1)病毒性肝炎:乙型,76.7 慢性丙型20-30(2)慢性酒精中毒(3)营养缺乏:脂肪变性(4)毒物中毒:砷、四氯化碳,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8,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8,肝细胞变性, 坏死,网状纤维塌陷、 融合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生,肝小叶 残余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肝硬化,2.发病机制,肝小叶改建、血循改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9,肝细胞变性, 坏死网状纤

12、维塌陷、 融合肝小叶 肝硬化 2,portal cirrhosis,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0,ortal cirrhosis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0,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1,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1,三、分类 按病因分类: 病毒性肝炎性、 酒精性、 胆汁性、 淤血性、 寄生虫性、 隐源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2,三、分类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2,按形态分类: 小结节型(3cm) 大结节型(3cm) 大小结节混合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3,按形态分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3,结合病因及病变分类: 门脉性、 坏死后性、 胆汁性、 淤血性、 寄生虫性、 色素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4,结合病因及病变分类: 病

13、毒性肝炎肝硬化44,(一)门脉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5,(一)门脉性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5,1.病因 (1)病毒性肝炎:乙型及丙型 (2)慢性酒精中毒 (3)化学毒物:杀虫剂、CCL4等 (4)营养缺乏:胆碱、蛋氨酸,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6,1.病因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6,2.病变 (1)肉眼: 早中期:外观改变不明显; 晚期:变小、变轻、变硬; 表面 弥漫颗粒状结节,1.0cm (苦瓜皮样外观) 切面观 结节大小相近,呈黄褐色(脂 变)或黄绿色(淤胆);纤维间 隔薄,厚薄均匀:,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7,2.病变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7,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8,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8

14、,(2)镜下 )假小叶形成:增生纤维组织将再生肝细 胞结节分割包围成大小不等、圆形或卵 圆形的肝细胞团。,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9,(2)镜下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9,中央V:偏位、缺如、俩以上假小叶 肝细胞排列紊乱,变性再生细胞 包含汇管区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间质 炎细胞浸润 小胆管增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50,中央V:偏位、缺如、俩以上病毒性肝炎,假小叶形成,病毒性肝炎肝硬化,51,假小叶形成病毒性肝炎肝硬化51,1)门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a 脾肿大脾亢 b 胃肠道淤血、水肿食欲 c 腹水 d 侧支循环形成,()临床病理联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52,1)门脉高压

15、症(portal hypertension),侧支循环形成 : 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 直肠静脉丛曲张破裂便血贫血 脐周及腹壁静脉曲张“海蛇头”现象,病毒性肝炎肝硬化,53,侧支循环形成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53,门静脉压力增高,假小叶、纤维化压迫 小叶下静脉、中央静脉 肝静脉窦,门静脉回流受阻,肝动脉和门静脉 异常吻合,门脉高压症,门脉高压的机理,病毒性肝炎肝硬化,54,门静脉压力增高 假小叶、纤维化压迫 门静脉回流受阻 肝动脉和,2)肝功能不全(hepatic failure) 1、睾丸萎缩、男性乳腺发育 2、蜘蛛状血管痣 3、出血倾向 4、黄疸 5、肝昏迷,病毒性肝炎肝硬化,55,2

16、)肝功能不全(hepatic failure) 病毒性肝炎,(二)坏死后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56,(二)坏死后性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56,1.病因: 亚急性重型肝炎 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 2.病变 (1)肉眼: 肝不对称缩小(左叶)、重量减轻、质 地变硬; 表面粗大结节, 大者可达6cm ,切面结 节大小不等,呈黄绿或黄褐色, 纤维 间隔厚且厚薄不一。,病毒性肝炎肝硬化,57,1.病因: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57,坏死后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58,坏死后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58,(2)镜下: )假小叶形成(纤维间隔较宽,且厚薄不均); )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胆色素沉着; )

17、炎细胞浸润及小胆管增生较明显。,病毒性肝炎肝硬化,59,(2)镜下: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59,假小叶形成,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0,假小叶形成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0,(三)胆汁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1,(三)胆汁性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1,1.病因:胆道阻塞淤胆 2.分类: 继发性 原发性 (1)继发性 长期胆管阻塞,胆汁淤积,使肝细胞变性、 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引起肝硬化,见于慢性胆道感染和胆结石.,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2,1.病因:胆道阻塞淤胆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3,(2)原发性 在我国少见,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4,(2)原发性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4,()肉眼: 早期肝体积增大,晚期肝体积缩小,表面光滑或呈细 颗粒状,中等硬度,呈绿色 或绿褐色,切面结节较小, 纤维间隔细。,.病理变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5,()肉眼: 早期肝体积增大,晚期肝体积缩小,表面光滑或呈,()镜下 原发性:小叶间胆管上皮细胞细胞变性、坏死,最后小胆管破坏,结缔组织伸入肝小叶 继发性:肝细胞明显淤胆而变性,坏死肝细胞肿大,胞浆疏松呈网状,核消失,称羽毛状坏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6,()镜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6,()临床特点,黄疸明显肝功能障碍和门脉高压程度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7,()临床特点黄疸明显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