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损伤修复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93133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损伤修复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病理学损伤修复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病理学损伤修复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病理学损伤修复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病理学损伤修复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损伤修复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损伤修复培训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概念: 机体对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 过程称为修复。 类型 : 再生性修复或完全性修复 瘢痕性修复又称纤维性修复 (Fibrous repair)或不完全性修复,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1,概念: 机体对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病理学损伤修复10/3/20,第一节 再 生 (Regeneration),概念: 机体组织、细胞损伤后, 为 修复“缺损”的实质细胞, 而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增生 加以修复的过程。,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2,第一节 再 生 (Regeneration)概念:,(1)生理性再生:生理情况下, 有些细胞和组织不断老化、凋亡, 由新生的同种细胞和组织不断补

2、充,保持原有结构.功能, 称生理性再生。如表皮的复层扁平上皮细胞不断地角化脱落,通过基底细胞不断增生、分化,予以补充;又如月经子宫内膜的再生; 消化道粘膜上皮的再生更新等。,1. 类型:,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3,(1)生理性再生:生理情况下, 有些细胞和组织不断老化、凋亡,病理性再生 是组织坏死或缺损后发生的再生。 如皮肤烫伤,基底细胞以上各层细胞坏死,基底细胞增生、分化。可完全恢复表皮的原有结构和功能;病毒性肝炎时,坏死的肝细胞,可由周围的肝细胞增生、分化,恢复肝细胞的原有结构和功能。不能进行再生修复的组织,可经肉芽组织,瘢痕性修复。,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

3、4,病理性再生 是组织坏死或缺损后发生的再生。 如皮肤烫,细胞周期由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构成。不同种类的细胞,其细胞周期的时程长短不同,在单位时间里可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的细胞数也不相同,因此具有不同的再生能力。,一、细胞周期和各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5,细胞周期由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构成,一般说来, 低等动物比高等动物再生能力强,幼稚细胞比分化高的组织再生能力强, 平时易受伤害的组织和在生理情况下经常更新的组织有较强再生能力。按再生能力强弱将细胞分为以下三类:,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6,一般说来, 低

4、等动物比高等动物再生能力强,幼稚,1. 不稳定性细胞(labile cells) 又称持续分裂细胞。 再生能力很强,如表皮细胞、呼 吸道和消化道粘膜被复细胞,生 殖器官管腔被复细胞,淋巴及造 血细胞等。,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7,1. 不稳定性细胞(labile cells) 病理学损伤,2. 稳定性细胞(Stable cell) 又称静止细胞。 有较强的潜在再生能力,如一些 腺体,肝、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实质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还有原始间叶细胞分化出来的各种细胞,如纤维母细胞、内皮细胞、骨母细胞等。,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8,2. 稳定性细胞(

5、Stable cell) 病理学损伤修复1,3. 永久性细胞 (Permanent cells) 又称非分裂细胞 不具有再生能力,如:神经细胞(包括中枢神经元和外周的节细胞),另外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再生能力也极弱,没有再生修复的实际意义。,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9,3. 永久性细胞 (Permanent cells),新近提出成体干细胞为机体原始状态的细胞,它具有自我复制和更新、多向分化的特点,用于维持新陈代谢和创伤修复,所以有研究证明,神经细胞、心肌细胞不能再生的传统观念,正逐渐改变。,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10,新近提出成体干细胞为机体原始状态的细胞,它具

6、有自我复制和更新,(1) 上皮组织的再生: 被复上皮:创缘、底部基底细胞向中心迁移(单复、立方柱) 腺上皮:依基底膜是否破坏;肝细胞再生【切除、坏死(肝小叶网状结构是否完整) (2) 纤维结缔组织的再生:间叶细胞(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胶原纤维,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11,(1) 上皮组织的再生: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病理学损伤修,原始间叶细胞转化为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再转化为纤维细胞模式图,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12,原始间叶细胞转化为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再转化为纤维细胞模,(3)软骨、骨组织再生 软骨组织: 再生能力弱,多

7、为纤维组织参与修复 骨组织: 再生能力强,骨折后可完全修复(4)肌组织再生 横纹肌:肌膜是否存在、肌纤维是否完全断裂,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13,(3)软骨、骨组织再生病理学损伤修复10/3/202213,(5)血管的再生以出芽方式再生,毛细血管再生模式图,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14,(5)血管的再生以出芽方式再生毛细血管再生模式图病理学损,(6) 神经纤维的再生:神经鞘细胞增生- 连接毁断神经纤维处-神经轴突长入,正常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断离,远端及近端的一部分髓鞘及轴突崩解,神经膜细胞增生,轴突生长,神经轴突达末梢,多余部分消失,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

8、022,15,(6) 神经纤维的再生:神经鞘细胞增生- 连接毁,第二节 瘢痕性修复,概念:由于组织、细胞损伤过重或有感 染等,不能用完全再生方式加以修复;而以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组成的肉芽组织,进而变成纤维组织进行修复的过程称为瘢痕性修复。 瘢痕性修复的病理学基础是肉芽组织。,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16,第二节 瘢痕性修复概念:由于组织、细胞损伤过重或有感病理学,(一) 概念:新生的富含毛细血 管的幼稚纤维结締组织 (二) 肉芽组织成分和形态特点 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 管及一定量的炎性细胞,一、肉芽组织,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17,(一) 概念:新生的富

9、含毛细血一、肉芽组织病理学损,1. 肉芽组织的病变肉眼:表面呈细颗粒状,鲜红色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而无痛觉,形似嫩肉.,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18,1. 肉芽组织的病变病理学损伤修复10/3/202218,表面覆盖一层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其下面为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平行排列,与表面垂直, 并在近表面处互相吻合形成弓状突起.在毛细血管吻合网络间,散布纤维母细胞胶原纤维少,还 有多少不等的炎症细胞。其下深部为纤维细胞和大量胶原纤维及少量小血管构成的成熟的纤维结缔组织。,(2)镜下:,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19,(2)镜下:病理学损伤修复10/3/20221,肉芽组织(

10、低倍镜),肉芽组织(高倍镜),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20,肉芽组织(低倍镜)肉芽组织(高倍镜)病理学损伤修复10/3/,毛细血管 纤维母细胞 炎性细胞,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21,毛细血管 纤维母细胞 炎性细胞 病理学,(三)肉芽组织的作用 1. 抗感染保护创面; 2. 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3. 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 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机化(Organization )是指由新生的 肉芽组织吸收并取代各种失活物质或 异物的过程。,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22,(三)肉芽组织的作用病理学损伤修复10/3/202222,(四)肉芽组织的结

11、局 毛细血管闭塞减少, 纤维母细 胞成熟为纤维细胞, 胶原纤维 大量增多, 成熟为纤维结缔组 织最后玻璃样变, 并且转入老 化阶段瘢痕组织。,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23,(四)肉芽组织的结局病理学损伤修复10/3/202223,二、瘢痕组织,(一)概念 瘢痕(scar)组织是肉芽 组织成熟转变为老化阶段的 纤维结缔组织。,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24,二、瘢痕组织 (一)概念 瘢痕(scar)组织是,(二)瘢痕组织的形态特点镜下:瘢痕组织由大量平行或交错分 布的胶原纤维束组成,纤维束往往 呈均质性红染即玻璃样变,纤维细 胞很稀少,核细长而深染,小血管 稀少。肉眼:

12、局部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 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缺乏弹性,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25,(二)瘢痕组织的形态特点病理学损伤修复10/3/202225,瘢痕组织,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26,瘢痕组织病理学损伤修复10/3/202226,(三)瘢痕组织的作用和危害,1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有利的一面:它能把损伤的创口或其他缺损长期地填 补连接起来,可使组织器官保持完整性瘢痕组织抗拉力强(虽比肉芽组织的抗 拉力强但比原有组织要弱得多,缺乏弹 性,故可造成瘢痕膨出,在腹壁可形成 疝,在心室壁可形成室壁瘤)。,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27,(三)瘢痕组织的作用和危害1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有利的一面,2瘢痕组织对机体的不利和危害:瘢痕收缩,可引起变形瘢痕性粘连,可引起的梗阻瘢痕组织增生过度,又称肥大性瘢痕。如果这种肥大性瘢痕突出于皮肤表面并向周围不规则地扩延,称为瘢痕疙瘩(keloid)。临床上又常称为“蟹足肿”。瘢痕组织内的胶原纤维在胶原酶的作用下,可以逐渐地分解、吸收,从而使瘢痕缩小、软化。,病理学损伤修复,11/18/2022,28,2瘢痕组织对机体的不利和危害:病理学损伤修复10/3/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