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课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93692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复习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曹刿论战》复习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曹刿论战》复习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曹刿论战》复习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曹刿论战》复习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复习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复习课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文言文复习之,曹刿论战,濮阳市油田一中 刘素敏,复习目标:,1.掌握左传有关文学常识。 2.识记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能准确翻译文句,熟练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4.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5.会运用相关方法,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根据考点确定复习内容:,一、文学常识二、重点字词三、句子翻译四、内容理解,曹刿论战选自_,所写的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_ 。 左传又称_、_,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体历史著作,相传为_时期鲁国的史官_所作。,一、文学常识:,左传,长

2、勺之战,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编年,春秋,左丘明,第一关:,比一比,谁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好 (重点字词句),自主复习一:重点字词,1、归纳一词多义2、通假字3、整理古今异义4、词类活用,齐师伐我又何间焉弗敢专也弗敢加也小大之狱忠之属也既克再而衰 彼竭我盈望其旗靡,军队,参与,独自占有,虚夸,以少报多,案件,类,战胜,第二次,充满,指士气正旺盛,倒下,自主复习一:背诵重点词语的意思(2分钟),一词多义,所以,因此,公问其故:,故克之:,曹刿请见:,战则请从:,民弗从也:,战则请从:,故,请,从,缘故,原因,请求,请允许(我),跟从,跟随,服从,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特意,温故知新:,旧的知识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偶尔,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间,参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暗中,悄悄地,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通假字,小惠未徧 :,通“遍”,遍及、普遍,古今异义词,牺牲,今:指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狱,鄙,今:监狱,再,词类活用,1、公将鼓之(齐人三鼓、一鼓作气):2、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击鼓,自主复习二:句子翻译,1、句式变换的句子。如: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2、含有重点词的句子。3、体现主题的关键句。4、写景抒情散文中的写景名句,翻译原则提示: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删减补充,调整语序。,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牺

4、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译: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译:居高官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译: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不敢虚报, 一定对神诚实。,口头翻译课文(5分钟),疑难句翻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译: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译: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 定要根据实情来处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齐国那样的大国难以估计,恐怕他们有埋伏。,译: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 旗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 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 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 就消耗完了。,第二关:,试一试,谁的理解概括更全面(课文内容理解),内容理解:复习导引,内容概括文章理解人物形象写法特点拓展延伸,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本文叙述的主要史实是什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叙述这一史实的目的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体现了曹刿怎样的战略战术

6、思想?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曹刿和鲁庄公各是怎样的人?,本文叙述的主要史实是什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叙述这一史实的目的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体现了曹刿怎样的战略战术思想?,齐鲁长勺之战;,时间顺序;,表现曹刿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纲,为下文写庄公的目光短浅作铺垫;表现了曹刿的远谋。,政治上要取信于民;军事上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自学检测,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曹刿和鲁庄公各是怎样的人?,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1)不能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把战争取胜的希望 寄托在近臣的

7、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从战前和曹 刿的对话可以看出);(2)急躁鲁莽(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3)对军事一无所知。(从“既克,公问其故”可看出)。,曹 刿:具有爱国思想;有政治远见;沉着冷静; 有军事才能。鲁庄公:政治上目光短浅;军事上缺乏谋略;但 能虚心纳谏,任用贤才,不失为一位明君。,写作特点1、本文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做这样的安排?2、请结合课文谈谈本文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曹刿这一人物形象的?,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战前:鲁浅陋; 曹有远谋 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

8、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茫然不知 曹细说原委通过对比,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和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应采取怎样的战略战术原则?2、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我们哪些启发?,政治上要取信于民;军事上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示例:(1)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2)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 分析的基础上。,拓展延伸,第三关:,练一练,谁的复习效果更好(考点突破),中考文言文考点及题型设置:,1、解释加点词语(2词,2分,填空)2、翻译句子(1句,2分,简答)3、内容概括及理解(2分,简答)4、拓展延伸、比较阅读(4分,简答),

9、考点突破:,“比较阅读”方法指导:,一.“比较阅读”常见题型:1.比较文章的内容(事件、观点等);2.比较文章的写法并体会作用;3.比较作者的情感倾向。二.解题策略:1、疏通文意,读懂文段是基础;2、理解课内,迁移课外是关键。三.基本方法: 找准联系点、可比点, 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阅读 甲文:曹刿论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

10、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3.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字词。(4 分) 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 池非不深也 亲戚畔之,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5.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3 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

11、分)。 取信于民(1 分),16.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4 分)17.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4 分),从两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例1:二战初期,法西斯横扫欧洲大陆,涂炭生灵欧洲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 例2:八年抗日战争,日寇践踏我国土,山河破碎国共两党合作,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弱胜强, 最终将日寇赶出中国。,作业: 1、识记文中的文言重点字词句并听写。2、梳理、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