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心语》教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9434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的心语》教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爱的心语》教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爱的心语》教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爱的心语》教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爱的心语》教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的心语》教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的心语》教学ppt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单元爱的心语,第一学时一、精读冯至的蛇二、略读何其芳的预言,一、整体感知 这个单元为什么命名为“爱的心语”? 五首诗歌均以爱情为主题。 把爱情的寂寞比作“蛇” 把爱情的期待比作“年轻的神” 以“窗”“你的字”“神女峰”具体的物象 来表达心中的爱情追求和价值观。 诗人采取不同的意象来表现自己独特的感受,以“我”的特定心境弥散到对象“物上,使“物”皆著“我”之色彩。,二、知识链接,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何其芳(1912年1977年) 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

2、,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十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诗集预言,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他的诗集预言是中国现代融汇传统诗词与西方诗词诗艺最完美的抒情诗集 。,三、学习冯至的蛇(一)个性化的朗读(二)下面是台湾的一道大学入学试卷上的题目,出的刚好是冯至的蛇。请选出正确的选项 本诗是一首情诗,诗中之“乡思”即“相思”之谐音。下列叙述最符合本诗诗旨的选项是( ) A.描写双方热恋之爱情 B.描写双方相互之关怀 C.描写一己暗恋之情思 D.描写一己绝望之悲哀 诗人在诗中藉长蛇衔来“你”的梦境,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一种对“你”的心情。下列四则

3、流行歌词中,若仅就文意来看,最接近诗人此种心情的选项是( ) A.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这是我们的选择 B.所有的爱情只能有一个结果,我深深知道那绝对不是我 C.我多么希望知道你的心里怎么想?年轻的心,是否拥有一样的愿望 D.心中想的念的盼的望的不会再是你,不愿再承受,要把你忘记。,(三)奇文共欣赏 “导读”中最精彩的赏析文字是什么?(四)初读诗歌,你感觉最不好理解的是哪句诗?,(五)问题探究 1.导读第三段说“它具有自然界的蛇的某些属性,但又超越了自然界的蛇”,请说说诗歌描写了自然界蛇的哪些属性,又在哪些地方超越了自然界的蛇。 2.第一节“你万一梦到它时”,“梦”可以换成“见”吗?为什么?

4、,“蛇”意象解读。 寂寞,是人人都曾有却难以捉摸的情绪和心理活动。如果想用具体的语言赋予它以鲜明可见的形象,就更是难上加难。大家会把寂寞比作什么?你们能想到哪些古人写寂寞感受的诗句?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住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这些古典诗歌中表达“寂寞”的意象有什么共同点? 形态上残缺,内蕴上遗憾 “蛇”在大家心中是一个什么形象? 可怕,无声,阴暗,“蛇”是怎样和“寂寞”发生联系的?它们的契合

5、点是什么? 寂寞悄无声息,蛇的行动也悄无声息。寂寞很幽长,蛇的形体也很细长,寂寞让人恐惧,蛇也让人恐惧,寂寞挥之不去,难以排解,蛇也具有缠绕的性格。蛇阴暗诡谲,如同寂寞给人的感受。 “蛇”一意象表达效果与古典意象有何区别? 常规外,陌生化,以丑为美,第一节“你万一梦到它时”,“梦”可以换成“见”吗?为什么? 第一、 “梦”是姑娘在想念,“见”则似乎是“我”闯进了姑娘的眼帘; 第二、 “梦”字又与第三节的“梦境”相呼应,有着暗联的作用。,还有哪些诗句耐人寻味? 1.第2节写“蛇”的“相思” 间接表现法: “我”的寂寞蛇;蛇栖息于草丛,它的乡思草原;草丛与姑娘的发丝近似姑娘的乌丝。取“蛇”栖息草丛

6、的生活习惯,说它想念的草原,就是姑娘头上的浓郁的乌丝。经过三个转折才将“我”对姑娘的相思暗示出来。,“乌丝”透露出几点意义: 他所想的姑娘拥有一头浓郁的秀发、年轻而有活力的少女。 作者的情感是含蓄的,而不敢有进一步要求。 头发的意象给人的感受是朦胧的美感。 而不从正面描写姑娘的长相,却强调姑娘的美在于一头乌黑的发,此意象的选择使內容具有一种含蓄的美。,四、学习何其芳的预言(一)个性化朗读(二)这首诗歌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写于1931年秋天,当时诗人仅仅19岁。这首诗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对爱情来临时的一些复杂的心路历程。我们就从本诗的语言方面来探讨一下预言具有哪些独特的魅力。,1.语言富于音乐美

7、感: 每节6行,大体一、二、四、六押韵,随抒情需要换韵。 2. 语言具有巧妙的重复技巧: 有时是“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有时是“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有时是“请停下,停下你长途的奔波”;有时又是“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重复中又有变化创造出一种含蓄、朦胧的诗的意境。,3.第一节: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比喻、对比,以情驭景。但关键是所选择的意象本身的轻灵安静的特质,为后面的抒情营造了绝佳的环境。一方面显示了“你”的足音的轻盈,甚至胜过“林叶和夜风私语”

8、,胜过“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对你的足音的敏感是爱的力量使之然也!,4.第三节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比喻,渲染,情景交融。这一节写我对“你”的热情诉说。第一句说明爱恋的时间长,情感蓄积之久。火光映衬我的低低的自己的歌,我们看到了青春热情中的深沉;歌声以火光来比喻,主要突出了沉郁又高扬的特征。交织着喜悦与沉郁,这正是爱神附身(被丘比特的神剑射中了)的真实表现。 “落叶”这一意象在此特别抢眼,让人不禁联想起现实生活中常常遭遇的孤伶与落魄。,5. 第六节: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你的脚

9、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比喻,对比,以景衬情。最后一节的这几句,表达的是失落的情绪。这又是一处对比我的热情和激动,你“不听”,两个“竟”字流露了“我”极度的失落与惆怅。后两句,甚至,你的足音消失,都是如此的静穆!黄昏的背景,更增添了我的失落的强度和悲情的色彩。,(三) “年轻的神”是什么的化身与象征? 阅读导读迟暮的花节选 1.诗人梦想中的爱人。 预言运用了女性特征的象征性意象,描绘了一位来自“温郁的南方”,有着“银铃的歌声”的“年轻的神”。预言中把爱情拟为“年轻的神”,“我”热切地盼望她来临表露爱恋,可她却“无语而来”又“无语而去”,消失了

10、骄傲的足音,空留下“我”之感叹与失望。这种爱尽管略显飘渺,却也是一首真挚炽热的向往的梦之歌。,2.春的使者:“年轻的神”生活在“温郁的南方”,那里春花开放,燕子痴恋着绿杨。春的到来让人愉悦,而春的离去却让人倍感伤心。尽管我执意的挽留,春的脚步还是渐行渐远,最终离我而去了。 3.逝去的时光与青春:诗人说是在通过这一与爱情失之交臂、得而复失的故事,传达一种对于流逝的青春与时间的惆怅和思考。在这个意义上,“年轻的神”又象征着必将到来又定会离去的青春。终于,青春的足音走近又消失,时间的脚步“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只给他人留下一点点“空寥的回声”。,小结 第一、年轻的神,不管它是象征了爱情,还是青春,还

11、是时间,总之,咱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诗人心中的青春偶像,是一种美的追求。这种爱尽管略显飘渺,却也是一首真挚炽热的向往的梦之歌。 第二、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令人心跳的约会,足音“渐近”到足音“消失”,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大的起伏,全诗构思的焦点在听觉的产生和消失上。全诗据此可分为三层: 第1层、足音渐近。(1) 第2层、由足音而生发的猜测、请求、哀告、倾诉 的心灵体验过程。(25) 第3层、足音消失。(6),第二学时 自读: 1.陈敬容窗 2.纪弦你的名字,一、朗读两首诗歌 (一) 朗读技巧指导: 1.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在同一首诗歌中,语速并非一成不变。诗歌

12、情感有发展,语速随之有变化。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二)听范读录音,并给予点评。 (三)个性化的范读,体会用怎样的诵读方式较为妥帖地读出诗人需要传达的情感。 窗深沉(第一节),感伤(第二节)。你的名字语速稍慢,声调深沉。 二、1.阅读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2.阅读导读,确定学习重点。,三、鉴赏诗歌(一)学习窗 1.用深沉的语调朗读第一部分(1-3),体会“你的窗”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选择窗这个意象? 你的窗/开向太阳,/开向四月的蓝天 “你的窗”象征诗人追求的对象的内心世界, 男性的世界相对女性来说毕竟是宽阔的、深远的。一扇窗子就

13、是一个境界。接近一扇窗子,就是走近一个人的心灵境界。“为何以重帘遮住,/让春风溜过如烟?” “你的窗”具有明丽的色彩,带给人希望,但同时是封闭的,封闭是对爱情的拒绝。,第一部分,诗人抒发了内心爱情的失落和执著。诗人没有向我们展示第一次个人感情生活的记录。可以想象,一定有发自敏感内心的对爱情的独到理解。 有理由相信,那是一次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不幸或幸福的经历,却好像是一次无可回避的痛苦。,2.用略带伤感的语调朗读第二部分,体会“我的窗”这一意象的特点和含义。 我有不安的睡梦/与严寒的隆冬;/而我的窗/开向黑夜,/开向无言的星空。 “我的窗”象征诗人自己的情感世界。 这窗让人感到压抑、孤寂,象征诗

14、人遭受到爱情的拒绝的心灵世界。,3.透过窗的对比,我们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你的窗”与“我的窗”构成鲜明的对比,闭窗垂帘是封闭的心灵类型,是对爱情的拒绝。开窗卷帘则是开放型的,是对广大空间诗意的感悟和生命的精神追求。虽然窗是表现失落的爱情之作,但她却以另一种女性的深沉音色唱出了哀婉的歌。尽管“而我的窗/开向黑夜,/开向无言的星空”,她藐视黑暗的现实,她鞭笞黑暗,挑战黑暗,在黑暗中讴歌和向往光明。读她的诗,绝无被黑暗吞噬的窒息感,憧憬和希望具有压倒一切的力量。,(二)学习你的名字 1.这首诗歌的主题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达,你认为用什么图形最好? 一个圆。这是一首自由诗,诗起来音调和谐,

15、圆润流畅,复沓巧妙,声音回环。 圆是人类共同的情结,太极是个圆,此消彼长,云南纳西族的“三元素”图腾是个圆,纪弦表达刻骨铭心的思念用的也是个圆,从“唤”归到“唤”。 圆围绕一个中心,所有的动词 “唤写画梦刻唤”都指向同一事物“你的名字”,所以圆最贴切。,它是一种不规则的封闭图形。 因为整首诗对“写 画 梦 唤”只是简笔带过,对“刻”你的名字却是浓墨重彩,因此这首诗的结构不是一个均匀的圆,而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2.“你的名字”是本诗的抒情中心,诗人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沉醉与执着的? 第一、虚实结合。诗从唤、写、画转入梦,是从实写暗渡到虚写;又从梦跳到刻,是从虚写回渡到实写。诗

16、情在这虚实的交替中显得活泼多姿。 全诗的喃喃自语而滔滔不绝,轻轻而充满深情地呼唤“你的名字”,赞美你的名字。可“你”是谁?是爱人,是情人,是朋友还是一个抽象的玄念?是家乡,还是祖国?作者都没有明确的交代,我们却可以想象到许多的诗美。 谈情者误为情人,说爱者误为爱人,乐山水者误为山水,思念祖国者目为祖国,正是在这样的不定中,诗美得到了无限的扩展。,第二、复沓手法的运用。 复沓又叫反复,是诗歌、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作用:1.突出思想,强调感情;2.加强节奏,造成声音的回环之妙。 分类:词语反复句子反复段落反复连续反复间隔反复。,例如: 即使雪山变成酥油/也被官老爷所占有/即使大海变

17、成乳汁/我们也无权喝一口 含有词语和句子反复。,反复与排比相通之处,如果间隔反复的各项有相同或相似的语法结构,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同时有相同的同语,可以构成“排比式反复。,第一节的“最轻最轻”和“轻轻地”乃至“每夜每夜”,形成反复语词复沓; 在18行的诗句中“你的名字”和“发光的名字”类语反复十四次;“刻你的名字”是短语复沓;结尾一节七个“轻”字的连用,是同一词语在句中的复沓。 如果取消了复沓,此诗即失去动人的旋律。有了复沓,我们读这首诗“每夜每夜”,和每句后面反复的“你的名字”不仅不感到重复、啰嗦,反而有音乐的旋律美。,第三、比喻的妙用。 诵读第三、四节。 诗中如日、如星、如灯、如钻石、如火

18、花、如闪电、如原始森林的燃烧等鲜生动的博喻,在读者的脑海里也烙下了难忘的印象 。 “刻你的名字”这一节写得非常好,先把名字“刻在树上”,然后是“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然后是名字和树一起长大,非常精美的意象。 写出了爱情的万古长青和青春不老。,第三学时,神女峰本是长江三峡上的一个小峰,因其形状像一个女子的身姿,而衍生出一个神话传说。在漫长的年代里,它已作为妇女贞节的象征,一直被人们歌颂和咏赞。,烟霞明灭中的神女峰,拥有一种空幻而神奇的美的意境,一、神女峰的传说 请大家阅读教材30页1、2 神女峰高踞长江巫峡北岸,一片巨石突兀于清风云霞之中,因其形状像一个女子的身姿,而衍生出许多的神话传说

19、。其中有一个最为著名,把神女峰叫做“望夫石”。 哪位同学知道这个的传说?,二、朗读诗歌 (一)请大家自由放声朗读,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初步的阅读体验。 (二) 个性化的朗读展示 (三)听配乐朗诵,三、自主研读赏析 (一)细读全诗,旁批点评 要求: 1.挑选自己认为精彩的诗句,对其深刻的内涵、表达技巧进行简单评价。 2.对于理解有困难的诗句做上记号,在全班讨论,共同解决。 (二)交流展示,1.“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你在人们的动作中思考到了什么呢? 对这一偶像狂热的崇敬,表现出在传统礼教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和感情的顽固和惯性。,2.“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 这一动作暗示

20、作者想到了什么? 诗人从游人“挥舞的各色花帕”纷纷向神女致意的场景中看到了人的感情的“忽略”,没有人把神女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而只是对她的忠贞表示赞扬,但这种观念其实是对中国女性的一种漠视人性灭绝情感的残酷压制和冷硬的精神枷锁,诗人对传统的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她分明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 。,3.“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这句形象的描写,有什么深意? 心理刻画,暗示诗人心中的波涛翻腾不已,多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同情、悲伤、惋惜、遗憾等错综复杂的情感。,4. “江涛,高一声,低一声”三个词的排列有什么作用? 这种错格排列,从形式上形象地表现出声音的此起彼伏.,5. “美丽的梦”为何会留下“

21、美丽的忧伤”? 这个“美丽的梦”就是指传说中的神女忠贞不二,宁愿化作石头也要忠于爱情的美好愿望。 这个梦不是神女本身自己有的,而是别人强加在她身上的。陈腐的封建道德、男权社会,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要求和改造女性,派定给她们“贤妻良母孝妇”的角色,并且打造出一些典型的女性偶像,以此作为妇道妇德的标准,使女性千百年受着这些典范的约束与桎梏。 你了解传统女性都受些哪些陈腐思想约束吗? 三从四德: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在整个封建社会,贞洁崇拜表现为:女性从小被限制在家庭范围内,不得擅自接触男性和发生恋爱,从父母之命而嫁,从一而终。夫死则守节不嫁,如遇强暴则以死

22、殉之。烈女传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6.“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句反问反映作者什么样的疑惑呢? 这是困惑,更是质疑:那神女,那许多的妇女,本来有着鲜活的生命和正常的需求,怎么能甘心变成石头呢?她们为着一个没有价值的期待,错过许多俯拾即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机遇。多么荒谬。,7. 怎样理解“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杳鹤”象征虚妄的空名,无望的等候,“杳”即是远,像天边的远鹤永远无法触及。 “春江月明”指身边的月圆月缺,潮涨潮落,虽平凡但却真实,触手可及。指世间的真挚爱情。 这两个具有鲜明反差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使形象更鲜明,更能突出问题的悲哀与沉重。 神女获得的赞美与称

23、颂,其实是长期封建意识在她身上的禁锢。神女被当作异乎寻常的坚贞的化身来瞻仰,她生存的意义在于“眺望远天的杳鹤”,就必须失去自己独立的人格,失去了人作为一个真实人、普通人的生活权利,即“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8.怎样理解“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 此句中用两个植物名来形容洪流,“菊花”的特点是开得肆意灿烂,无拘无束,充满阳光的气息。“女贞子”本是植物名,这是被巧妙用来对应封建礼教所要求的女贞,他们卷起的洪流极富视觉冲击力,形象地表现这种背叛情感的恣意汹涌。 诗歌靠形象说话。舒婷并没有单调枯燥地直接高喊反封建礼教的口号,而通过这两个意象来宣讲自己追求解放的心理。 进一步说,诗人要

24、背叛的不仅是神女坚贞守节成为的经典神话,要背叛的也不仅仅止于爱情,它指向一切对正常人性构成束缚的礼教锁链。表现诗人“对人的一种关切”的总主题。,9.“背叛”的内容是什么?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 在诗人看来,在悬崖上展览千年,虽然可作为贞洁的典范为人礼赞,却不能享受生存的快乐,经历真实的生命过程和情感体验,只能是被风干的一个虚幻祭品。“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种基于生命本真的向往和呼唤,是对传统道德训诫的背叛,也是对被男权文化异化扭曲的女性自我的背叛。颠覆了千百年来关于忠贞的古老诠释,第一个从女性生命角度揭示出这个爱情传说的悲剧性质。诗人号召中国妇女摆脱千年的历史重

25、压,抛却虚浮的贞节牌坊,在真情的寻觅中活出自我,这是诗人赋予神女的新时代的叛逆精神。,致 橡 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女)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男)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女)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男)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合),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女) 根,紧握在地下(男) 叶,相触在云里。(女)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合),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男)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女)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男)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女) 仿佛永远分离,(男) 却又终身相依。(女)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合),点拨: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舒婷的爱情观,也可视作新时期女性人格独立的宣言。男女双方各自保持自己的人格的独立,相互尊重,相互扶持,女性不再是衬托,不再是附属,而是首先以一种独立的人的身份出现。这无疑体现了女性意识在新时期的觉醒和张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