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文言文复习》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95054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文言文复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八上文言文复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八上文言文复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八上文言文复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八上文言文复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文言文复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文言文复习》ppt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教材八上文言文复习,三峡复习课,郦道元三 峡,复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背诵默写课文,并掌握理解性默写。2、积累文学常识、翻译文言词句。3、把握文章层次结构。4、掌握三峡各个季节景物特点及写景技巧5、专项练习中考习题。,第一关:(文学常识),比一比 看谁能满分,文学常识填空:,1、三峡选自于_ _,作者_,是我国_时期著名的_家。2.郦道元撰写的 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 ,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 。 4.长江三峡是 峡、 峡、 峡的总称.,北魏,地理学,水经注,地理巨著,山水游记,瞿塘,巫,西陵,水经注疏,郦道元,比一比 看谁背得熟,第二关:(背诵),第三关:(默写),赛一赛 看谁默得

2、准,课文内容理解背诵,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写三峡两岸的山连绵、多的句子: 。2正面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 。3、侧面写三峡两岸山峰高峻江面狭窄的句子: 。4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5.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 , 。6. 总写春冬景物特征的句子: 。7.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8.借猿啼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 ,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到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9.朱元思书中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借比喻突出了江水流速极快,本文中与此相似的句子: 。10.本文中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色,请写出春、冬季江水特点的句子: 。11.三峡水库蓄水已达135米,真正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本文里描绘的渔者歌唱的“ , ”的情景已是一去不复返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第四关:,积累文言词语,赛一赛 看谁反应快,解释下面加点字,一点也不,正午,半夜,太阳,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有时,即使,漫上,快,如,解释下面加点字,下霜的早晨,所以、因此,接连不断,急流冲荡,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一词多义,绝,沿

4、溯阻绝,哀转久绝,绝谳多生怪柏,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通假字,略无阙处哀转久绝,“阙” 同”缺”,意思是”中断”(“转”通“啭”,婉转),断绝,消失,极,从、在,如果,第五关:,翻译文言句子,比一比 看谁最准确,翻译下面句子,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6、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8、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1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

5、瀑布,飞漱其间。,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为什么这样安排?,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因为夏水最盛、迅疾,最有特点,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可谓匠心独运。,2.本文最后收笔落在渔人的歌唱上,这样写的好处是?,借用渔歌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探究质疑,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练习巩固,、作者抓住三峡的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_,_的特点;后写水,突出了夏水

6、_春冬_秋水_的不同景象。2、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 _”的静景,也描写了“_ 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句话写出了水流_的特点。唐代大诗人李白从白帝城到江陵顺流而下时,他在诗中写过类似的诗句_,_。,连绵不断 高耸峻拔,盛大湍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急,早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清澈,静枯,悬泉瀑布,飞溯其间,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 理由1:原句: 理由2:原句:,水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或:虽乘风御风不以疾也,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中考链接,齐

7、齐哈尔市(09黑龙江省)(一)阅读三峡,(回答14题,共10分)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阙: 襄:2.翻译下列语句。(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 ,天高地厚华夏情。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相同点: 不同点:,通“缺 中断,上,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都从

8、侧面写水。,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中考链接,课后提升,昔日郦道元笔下的美丽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是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结合课文,请你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

9、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 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 景风格迥异。正像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春冬之时,素湍绿潭,瀑布飞悬;秋景凄寒,猿鸣哀转。如今走进三峡人家,可以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短文两篇复习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目标,1、识记作家作品2、积累文言词语3、理解作品内容4、体会作者情感5、品味作品特色,复习导学一答谢中书书,背诵课文,理解性背诵,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

10、是: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3、文中的静景是:,文中的动景是: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答案: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动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实是欲界之仙都。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知识梳理,文学常识积累.,答谢中书书作者 : ,字: ,号: , ( 朝代 )人。著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

11、一种应用性文体。,答案:陶弘景;通明;华阳隐居;南朝梁;陶隐居集,重点字词解释,1.五色交辉( ) 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4.夕日欲颓( )5.沉鳞竞跃( )6.未复有能与其奇( ),答案:1、交相辉映 2.四季 3.消散 4.坠落5.潜游在水中的鱼 6.参与,这里指欣赏。,重点句子翻译,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实是欲界之仙都。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案:1.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2.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3.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4.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12、一词多义,1.欲: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 ) 相与步中庭( )选贤与能( ),答案:1、将要;欲望;想要2、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通“举”,推荐,选拔,古今异义词,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内容及写法理解,1.总分总的结构;2. 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作者酷爱自然、归隐山林、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1.视角变化:仰视俯视;2.调动不同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3.动静结合:动物和静物的搭配;4.时间变化:从早到晚、春夏秋冬;5.色彩配合:青、五色,写景方法总结

13、:,复习导学二记承天寺夜游,背诵课文,理解性背诵,1.文中写作者见“月色入户”,不由得欢欣之情溢于言表的句子是: 2.文中写出“心有灵犀一点通”,同好友相知的句子是:3.文中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4.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5.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知识梳理,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选自 ,作者字: 号: ,朝_家,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列。,答案:东坡志林;苏轼;子瞻;东坡;宋 文学 苏洵;苏辙,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相与( )步中tng( ) 水中藻( )荇( )交横( )盖竹柏影也( ),答案:y 庭 zo xng hn

14、g bi,一、重点字词,欣然念户遂寝空明盖但耳,高兴的样子。,思考、想到。,门。,于是、就。,睡。,形容水的澄澈。,原来是。,只是。,罢了。,二、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寻: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飞来山上千寻塔( )登飞来峰 与:未复有

15、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念无与为乐者( ) 相与步中庭( )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一词多义,答案: 1.寻找;不久;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 2.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一起; 通“举”,推荐,选拔,词类活用,相与步中庭:名词作动词,译为:散步,古今异义词,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古义:只;今义: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闲人: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赏析: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

16、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三、句子赏析,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四、作者思想感情,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含义有哪几层?,闲人的含义(1)被闲置之人即被贬官之人。为不得志的自嘲之语。( 2)指清闲自在之人,可见其能自解、自慰,表现了作者旷达胸襟。,1、作者是如何巧喻月色的?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喻成水中的藻荇。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的,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

17、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来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3、“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人生的感情尽在其中。反映了作者胸怀愤懑,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态,4、此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所写,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心态。,当时苏轼被贬黄州已有五年,虽耕种田地,可以自慰;虽有壮丽山河可以游

18、乐,但仍感壮志来酬,心忧政事。自谓“闲人”反映了他胸怀愤懑,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态。,5、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暗示世人无心流连景色,一心追名逐利。,6、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清楚,两人都很“闲”;结尾的“闲人”是点晴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作者

19、的“闲”。,内容及写法理解,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达观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将月光洒在地面上比作积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交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答题,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晓雾将歇 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之:山川之

20、美 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简答。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答案,1.消散(或“消歇”“散去”)门 院子(或“庭院”)只是(或“只”)2.B 3.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 4.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闲 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