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培训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登 革 热 Dengue Fever罗定市急救医疗中心,一、简况,登革病毒引起 伊蚊传播发热性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 突起发热、骨关节肌肉痛、疲乏 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根据是否存在同时存在的血液浓缩和血小板减少,登革热:典型、轻型、重型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 登革休克综合征,二、病原学,结构: 单股正链RNA 抵抗力: 不耐热及消毒剂培养: 多种细胞系中生长良好血清型: 4型(1-4),抗原特异性不同,三、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媒介 -伊蚊 埃及伊蚊 东南亚、海南省 白蚊伊蚊 太平洋岛屿、广东易感性: 新流行区:均易感 地方性流行区:儿童为主 感染后免疫力: 同型:长期
2、 其它型:短期交叉保护性免疫,伊蚊,流行情况,1779年首次报道200年来,在热带各国流行:超过100个国家我国1938年后近35年无本病流行,我国近年登革热流行情况,78年 佛山 4型79年 广州、中山市 1型80年 海南 、广东、 广西 3型86年 海南 2型,88年 海南 2型90年 广州、佛山 4型91年 广州 1型93年 广州、佛山 2、4型96年 番禺 1型99年 中山 2型02年 广州,流行特征: 地理分布-地区性 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加勒比海 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 季节性夏秋、雨季,510月一定流行方式 突发性,集中发病特点; 周期性,发
3、病机制,病毒,病毒血症,单核巨噬细胞,第二次病毒血症,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潜伏期、产生抗体,淋巴结肿大,骨髓抑制,血管通透性,皮疹、出血,骨、关节痛发热等毒血症状,五、临床表现,潜伏期:3-15天,5-8天多见 分典型,轻型,重型典型: 1.发热: 急起 (80%) 高热 3941 短程 27天 不规则热或双峰热:退12天,再发热。,伴发毒血症状:,骨、关节、头、肌肉痛 程度重,又叫断骨热(breakbone fever) 发热后出现,可持续数周 四肢,关节及脊背极度疲乏,消化道症状颜面、颈、胸背充血,2.皮疹多型性、阶段性 早期: 皮肤充血第36天出现:斑丘疹或麻疹样,猩红热样 分布于
4、躯干、四肢,但手掌及脚底无 持续34天,不脱屑血小板过低: 瘀点3.出血:58病日, 25%50%有不同程度或部位出血。4.全身性的淋巴结肿大、肝肿大。,轻型:低热,疼痛轻,皮疹少,淋巴结肿大,病程短,常被忽视。 重型:早期类似典型登革热,35天后突然加重,出现:脑膜脑炎,严重出血,六、并发症,急性血管内溶血最多见其他: 心肌炎、肝、肾损害、眼部病变等,实验室检查,1.常规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动态红细胞压积 其它有用检查: 肝功能、尿常规,2.血清学 补体结合试验 1/32 凝集抑制试验 1/1280 特异IgM抗体检测 双份血清:4倍增高确诊意义3.分子生物学检测 核酸杂交、RT-PC
5、R 4.病毒分离 确定血清型 可用细胞或蚊子分离 早期血标本 较困难和危险,七、诊断,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区,流行季节 非流行区:有无流行区旅游史临床特征:起病急,高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疾病监测 血清学: 临床诊断 病毒分离:感染血清型,八、鉴别诊断,发热伴皮疹性疾病:感染性疾病: 流感、麻疹 、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非感染性疾病:药物疹、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九、治 疗,1.一般治疗:防蚊隔离至完全退热2.监测:血压、尿量、血常规等。3.抗病毒:利巴韦林、更昔洛韦等,最重要的治疗:对症治疗:,高热: 物理降温,慎用退热药 脱水: 及时补液,但不滥用静滴 严重毒
6、血症: 肾上腺皮质激素 出血: 止血药,输新鲜血 脑型: 脱水剂,激素,十、预 防,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 不足以控制 切断传播途径:最重要,防蚊、灭蚊 预防接种:疫苗在试验阶段,人感染病毒约3-14天(通常5-8天)潜伏期,发病前一天至第五天为病毒血症期,病毒在蚊体內大量增殖8-12天后可传给人,开始生病,带毒斑蚊终身带病毒至死方休,登革熱感染途徑,健康人,怎样预防登革热,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所以,预防是防制登革热的关键措施。 环境治理,是预防和控制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爆发流行的一个有效手段,需要持之以恒。,怎样预防登革热,要注意盖好储水容器,花盆及水生植物每星期至少换水一次,切勿让花盆底盆积水,翻缸倒罐,消灭一切蚊子幼虫的孳生地。,怎样预防登革热,适当丢弃空瓶子、空罐子,填平凹陷的地面,怎样预防登革热,睡觉的时候要挂蚊帐、点蚊香出门郊游要穿长袖衣裤涂防蚊水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登革热类似症状要马上到医院就诊。,注意个人防护:,沒積水器,就沒有病媒蚊孳生源,登革熱防治需要大家的參與,谢谢!,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