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鉴赏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9731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鉴赏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鉴赏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鉴赏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鉴赏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鉴赏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鉴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鉴赏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怀古诗鉴赏,诗歌鉴赏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怀古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

2、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怀古讽今,怀古论事,怀古伤情,1、对历史理解做冷静的理性的思考。2、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3、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怀古诗,鉴赏怀古咏史诗要注意的几点:首先,要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我们在中学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 在阅读一首诗词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解答鉴赏题时,注意不要被命题者设置的误区所干扰

3、。,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C,C,D 没有曹操,其次,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作赤鼻矶的

4、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了诗人感想的媒介了。,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尊)还酹江月。,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5、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为项羽而惋惜,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最后,要分析写法。怀古咏史诗常用的写法有:借古讽今、运用典故、怀古抒情、以景衬情、正反对比等。,咏史怀古诗的主题,一、抒古今变化、昔盛今衰的感慨 例: 韦庄的台城

6、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作者写景寄概,暗寓伤今,语言含蓄,无限感伤。,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是“故国”、“空城” ,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 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二:借古讽今,劝诫世人: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例: 杜牧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

7、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绣岭宫词李洞春日迟迟春草绿,夜棠开尽飘香玉。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注:绣岭,长安著名风景区,专供唐明皇及其后妃玩乐之所。李洞,生活于晚唐,是时社会危害日益严重,国家风雨飘摇,而僖宗荒淫嬉戏,贪残昏朽。,思考:1诗歌第一、二 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2赏析三、四句的表达效果。,1诗歌第一、二 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答案:描绘了春天来临,春光融融,春草繁盛,棠花开尽,随风飘零 ,无人欣赏的荒凉图景。 2赏析三、四句的表达效果。答案:写一位白发老翁唱太平曲,意在借古讽今。借开元盛世反衬僖宗的荒淫昏朽,表达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思慕,对危机深重,国势飘摇

8、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三: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独特的见解。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亡,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 ,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四: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例: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这类诗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同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深刻的寓意。,咏

9、史怀古诗主要的表达技巧,1、触景生情:登临古迹,常常触景生情。2、借古讽今,讽喻当朝统治者。3、今昔对比,感慨昔盛今衰4、用典。要记住一些常用的典故,比如后庭花,廉颇老矣等等。一般常考的史实都是教材中曾出现过的。也要注意看后面的注解。5、以景结情。以写景作结尾,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江城子 五代 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象,暗寓六朝帝王被无情淘

10、汰,他们荒淫奢侈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对比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苏台览古 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提问:这两首诗在表达感情上的异同。,答案提示,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都抒发了历史沧桑,昔盛今衰的的感慨。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对比突出主题。苏台一首则着重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抒发昔盛今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法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

11、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小结,你认为要做好咏史怀古诗鉴赏应注意哪些方面?,1、首先抓关键语言(标题、注释、诗眼)和意象迅速把握诗歌大意。2、其次弄清史实、典故,这对这类诗歌的鉴赏很有用。平时书上出现的典故和历史事件要熟知。3、再次要知人论世,也就是要看作者生平、创作该诗时的背景,以便确定诗歌是感时、讽世还是伤己。4、最后品味技巧手法,表达方式是写景?叙事?还是抒情、议论?表现手法是对比?借古讽今?运用典故?还是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补注背景:

12、时值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天下暂时一统。但是,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思考: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巩固训练,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思考:1、请找出诗歌中点明主旨的词语。 2、尾联写昭君的琵琶声中充满怨恨,那么她怨恨什么呢? 3、如何理解“空归”的“空”? 4、作者写昭君“怨恨”的目的何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