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教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教学ppt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教学,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一)教学的含义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 l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3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有课内、课外、班级、小组、个别等。,(二)教学与教育、智育的联系和区别 1教学与教育 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
2、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2教学与智育 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智育也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此外,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二、教学的意义 1. 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教学是专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 2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为主,全面安排”。,三、教学的任务 (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基础知识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系统。 技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
3、成实际任务的能力。基本技能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 知识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智力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巾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创造能力智力发展的高级形式,而且是学生个人求知欲望、进取心、首创精神、意志力与自我实现决心的体现。 (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体力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是智力与创造力形成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第二节 教学
4、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孔子 学、思、行的统一,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的思想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昆体良模仿、理论、练习 夸美纽斯感觉记忆理解判断 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说” 席勒又将“明了”分为“预备”和“提示”两个阶段,五段教学法 杜威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教学法。,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一)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5、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教材,主体发生变化,因此,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 教学过程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问的矛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其中,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可见,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实际上是属于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去间接认识世界的特殊的认识过程: 1间接性与简捷性书本知识 2交往性与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
6、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有实践的性质。 3教育性与发展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同时也是手段,促进全面发展。 4引导性与指导性学生具有不成熟性,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认识的目的。,三、教学过程的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既要防止过分强调系统知识传授,又要防止过分重视学生个人的经验积累。,(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知识不等于智力,
7、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高分低能”现象就说明了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之间的不均衡性。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依赖于他们的智力发展。个体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智力水平。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规律,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既要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又要探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转化为能力: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内容必须是有规律性的知识,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迁移。传授的知识在一定时间内要适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保持学习的兴趣。,形式教育洛克
8、、裴斯泰洛齐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赫尔巴特、斯宾塞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三)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 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观点,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 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 2. 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学习知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规律,要求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的关系,既要避免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又要避免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
9、教师中心:传统教育,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动作用; 儿童中心:现代教育,强调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降低了教师地位,弱化了教师的作用。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 1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 2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动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培养人的使命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又要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四、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 1.引起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与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教师要使学生
10、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领会知识 中心环节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 通过复习,运用知识进而形成技能。巩固知识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一定是一个独立的环节。 4.运用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5.检查知识 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提高学习效率。,第三节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1 含义:把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结合其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 贯彻要求: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结合教学内容的特
11、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二、直观性原则 1 含义: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以语言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内容的清晰表象,丰富感性知识,从而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直观性原则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的。 2 贯彻基本要求: 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手段分三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 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直观。,三、启发性原则 1 含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
12、,自觉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孔子不愤(心求通而未得)不启,不悱(口欲言而不能)不发。 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苏格拉底产婆术 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2 贯彻基本要求: 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肩发学生独立思考,形成思维能力。 第三,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 第四,要讲求教学民主。,四、巩固性原则 1 含义: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保持在记忆中,能迅速再现,加以运用。 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夸美纽斯巩固性原则 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2 贯彻基本要求是: 第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13、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 第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第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五、循序渐进原则 1 含义: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记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夸美纽斯系统性教学原则 2 贯彻基本要求: 。 第一,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使知识系统化。 第二,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第三,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六、因材施教原则 1 含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
14、差异出发,有的放欠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朱熹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闻斯行诸?”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 贯彻基本要求: 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第二,采取措施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木桶现象“:短长 长更长,七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 含义: 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理论与实际,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孔子“学思”结合,“学以致用” 乌申斯基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2 贯彻基本要求: 第一,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第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重视教学实践
15、,重视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第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第四节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1概念 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 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 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 学生年龄特征。 (4) 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 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注入式和启发式注入式,教师仅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仅是现成信息的载负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接
16、受知识的容器。启发式,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人以渔。衡量一种教学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是看教师是否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不是单纯从形式上判断。,二、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具体方式有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所要传递的内容,有较大的自主性;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知识。因此,讲授法是一种应用范围很广、其他教学法都要与之配合的方法。 讲授法的不足是:如运用不当,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注意启发诱导。教
17、师要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第二,认真组织教学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要密切联系实际。 第三,讲究语言艺术。 第四,要组织学生听讲,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2谈话法 问答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问题借以获得、巩固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可分传授新知识的谈话和复习巩固知识的谈话两种。 谈话法的优点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谈话法的不足是:适用面较小,需要较多的时间。 谈活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做好提问准备。设计好谈话问题和谈话计划。 第二,要善于启发诱导。 第三,要做好归纳、小结。,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问
18、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 优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注意: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理解能力,一般在高年级使用。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讨论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题目和讨论的大体思路,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搜集和阅读有关资料, 第二,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第三,在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4读书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及其他课外读物,以获得知识、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教学方法。 特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 优点: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
19、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基本要求是: 第 一 ,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要求要明确具体,思考题有启发性。 第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朗渎、默读和背诵的方法,以及精读与略读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用读物本身的目录、序言、注释、图表和工具书;帮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引导学生读思结合。 第三,加强评价和辅导。 第四,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5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特点:直观性强,获得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发展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助于巩固知识。 基本要求: 第一,做好演
20、示前的准备。要根据教学需要,做好教具准备,演示前应试做,保证实际演示中不出故障。 第二,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地观察与思考。 第三,讲究演示的方法。教师要适时出示教具,演示过程中要和其他方法相配合,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概念,获取最佳教学效果。,6参观法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种类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 优点:使学生和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更好地领会知识;扩大学生的眼界,激发求知欲望,在接触社会生活实际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基本要求是: 第一做好参观的准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安排
21、参观地点,设汁参观内容,制定参观汁划;做好参观前的动员工作。 第二,参观时要及时进行具体指导。指导学生搜集材料和做记录;启发学生提问,并予以解答,使每个学生都投人到参观活动中去;在参观、调查中,要注意安全,保证不出事故。 第三,参观后及时总结,引导学生把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7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 练习是以学生自身的独立活动为主的学习活动。 基本要求是: 第一,精心设计学生的实践活动。 第二,及时指导学生的练习。 第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8实验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在一定条
22、件下引起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实验法感知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独立实验和合作实验。 优点有助于加深对概念、规律、原理、现象等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做好实验的准备。 第二,做好实验的组织和指导。 第三,做好实验小结,布置学生写好实验报告。,9实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 实习法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 特点:实践性、综合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强 基本要求是: 第一,做好实习的准备。 第二,做好实习指导。 第三,做好实习总结。
2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法:探究学习,发现学习,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第四节 教学的组织形式与基本环节 一、教学组织形式 (一) 教学组织形式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特朗普制。 1个别教学制 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优点: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2班级授课制 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或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问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3 分组教学制 分组教学制
24、是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它的主要类型有:能力分组、作业分组、学科分组等。优点:切合学生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但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4道尔顿制 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20世纪20年代。教师上课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优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 局限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且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 5特朗普制 美国劳伊德特朗普,20世纪50年代。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
25、形式结合起来。大班上课是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讲课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出类拔萃的教师担任;小班研究,即将大班的学生分为约20人的小组,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则是由学生独立作业,有教师指定的,也有学生自主选择的。特朗普制既有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也有个别教学的长处,但管理起来比较麻烦。,(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形式 班级授课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的优点与不足 (1)优点 第一,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 第二,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由于以班级为单位来培养人才。 第三,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有
26、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2)缺点 第一,难以因材施教。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形成和特长发挥。 , 第二,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探索和自主作业。 第三,缺乏灵活性。班级授课制按照既定的制度、规范和计划进行教学,难以适应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方法的变化。,2班级授课的类型和结构 (1)课的类型 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 单一课是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任务的课,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练习课、检查课等; 综合课是在一节课内同时完成两种
27、以上教学任务的课。 课的类型也可以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来划分,主要有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复习课、自学课、讨论课、作业课等。 (2)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3班级授课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源于德国20世纪。 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特点: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 4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和个别教学 现场教学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与班级授课相对应的一种教
28、学组织形式。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既可以按教学大纲完成一定的教学要求,又便于加强对少数有才能学生的培养,以及对后进生的辅导。,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 上好课的前提 1 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钻研教材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了解学生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兴趣、需要和个性特征,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等;还应对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预测。 (3)设计教法确定教材的组织形式、课的类型、课的展开方式和进程,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2写好三种计划 (1)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这是对一学期(学年)的教学工作所作的总的准
29、备和制定的总计划。它应在学期(学年)开始前编制出来。 (2)单元计划。 (3)课时计划,即教案。教案是对每一节课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准备,内容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的类型、主要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综合式三种。讲义式教案需要把要讲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的活动全部编写出来。提纲式教案是以纲要的形式将知识点、方法等按一定的顺序编写出来,内容集中、简练,一日了然。,(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上课的总体要求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适当运用教学方法。上好一堂课具
30、体要求: 1目标明确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等方面应达成的目标;并且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 2内容正确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注意概念和原理的正确,表达的规范条理;同时注意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教育性。 3方法碍当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和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4组织有效整个教学能够按照课时计划的设计展开,课堂上秩序井然,气氛活跃,学生思考深入。教师密切关注教学的进程,对偶发事件能及时处理。 5体验积极。既应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师生都保持积极的状态,双方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学生的
31、标准应该是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全体学生参与,并且个别学生得到照顾。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看一节课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有生成,突发事件得到智慧的处理,把随机事件当成教学资源有效的利用,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师生之间达到思维的共振,情感的共鸣。,(三)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课外作业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织部分。 1形式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各种书面作业,各种实际作业。 2要求: 第一,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第二,作业的分量要适中,难易要适度; 第三,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
32、定完成的时间。 第四,及时批改作业。,(四)课外辅导 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缺课的学生补习;指导学习方法;对尖子学生进行提高性指导;为有学科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研究的帮助;开展课外辅助教学活动,如参观、看教学影片或录像;指导学生的实践性和社会服务性活动等。 方式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两种。 提高课外辅导的质量,教师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 2要目的明确,采用启发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要注意态度,师生平等相处,共同讨论,使学生有问题可问。 4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辅导
33、效果。,(五)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起调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的作用 2种类 (1)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诊断性评价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发展水平进行的评价。目的是弄清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评价。目的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结性评价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情况
34、作出鉴定。 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指明发展的方向,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以人为本,评价有指向性、针对性和激励性。,(2)根据评价对象 教师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的质量分析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使教师清楚地了解自己教学的长处与不足,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进而改善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与评价。评价的日的是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程度,明确学习方式与方法的优劣,进而调整学习目标和方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评价。,(3)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 相对性评价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
35、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也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 绝对性评价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别为目的,故绝对性评价也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3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1)含义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是教学评价中的基本内容,它是指以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等发展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2)意义学校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检查教学的完成情况,获得反馈信息,指导和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从而改善教
36、学,提高质量。,(2)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 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等。测验法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法。测验有口试、笔试、操作测验等多种具体方法,其中笔试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 根据测验题目的性质,可以将测验划分为论文式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情境测验和标准化测验类型。,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 信度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影响信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测验的长度、测验的时间、受试者的身心状态、测验的指导语、评分标准等。 效度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一个测验的效度
37、总是相对一定的测验目标而言的。 难度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区分度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区分度与难度有关,只有在试卷中包含有不同难度的试题才能提高区分度,拉开考生得分的差距。,(3)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式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考查和考试。 考查一般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进行的一种经常的小规模或个别的检查与评定。方式主要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测验等。 考试一般是指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的阶段性或总结性的检查与评定。考试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有的还统一命题和统一组织阅卷、评分。其目的侧重于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全面检查与评价。
38、方式通常有期中考试、学期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等。 考查与考试的结果一般都量化为分数显示出来,分数表示学生的学业成绩。 评分标准要注意: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在口头、书面回答和实际操作中所犯错误的数量与性质等。 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百分制记分法是把成绩分为l00个级别,以100分为满分,60分为及格。等级制记分法包括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记分法。,辨析: 只要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就能事半功倍。(错) 有了科学的教学方法,还要有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并且要按照一的教学原则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才能事半功倍。,一节语文课上,在学习柳宗元
39、的江雪时,一位学生提出问题:“在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在钓鱼吗?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有些老师会直接解释,而这位教师却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希望大家思考或交流,自己找到答案。 请用相关教学理论评析这位课教师的做法。 我们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也要发展学生的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学习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这位教师不直接解释,给学生现成答案。就是肯定学生的质疑,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
40、体地位,符合教学规律和新课改的精神。 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学中,教师唯有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和探究,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课堂,才是学生创造的舞台,才能达成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六节 教学模式一、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即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教学模式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二、常见的教学模式 (一)传递一接受式源于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受斯金纳操作性条件
41、反射的训练心理学的影响。 教学目标: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着眼点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主)导作用,认为知识是从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基本教学程序是:复习旧课一激发学习动机一讲授新课一巩固练习检查评价一间隔性复习。 实现条件:教学过程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结构的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力求使得所传授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 优点: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能够培养学生的纪律性,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缺点:学生对
42、接受的信息很难真正地理解,不利于学生创新性、分析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探究式教学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教学目标: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基本程序:问题一假设一推理一验证一总结提高实现条件:要求教师要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掌握学生的前认知特点,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对能打破常规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要以引导为主,不要轻易告诉学生探究的结果。优点: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培养学生的民主和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缺点:一般只能在
43、小班进行,需要交好的教学支持系统,教学需要的时间较长。,(三)抛锚式教学建构主义 “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基本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作为锚)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这类问题一但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约定了。情境设置与产生问题一致,问题难易适中并且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优点: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四)范例教学模式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 跟舍因,适合原理、规律性的知识基本过程:阐明“个”案范例性阐明“类”案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原理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规律原理运用训练。教学要求:教师应注意选取不同的带有典型性的范例,从个别人手,归纳成类;再从类人手,提炼本质特征,最后上升到规律与原理。优点:适合社会科学中的一些原理和规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规律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