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控制(护理)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00064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8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感控制(护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院感控制(护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院感控制(护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院感控制(护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院感控制(护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院感控制(护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感控制(护理)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院感控制,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张磊,主要内容,1、医院感染定义2、医院感染的原因3、医院感染的国内外现状4、院感控制5、手卫生,一、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定义:是指住院病人在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危害有哪些呢?,1、医院感染增加病死率,在美国,医源性感染已成为第四位死因,每年导致88000病人死亡(MMWR,2000);全球死因分析中死于各种感染者占38%。英、美统计,因医院感染原因造成直接死亡0.9%,间接原因占2.7%;内科4:1,外科重症监护2:1。,

2、2、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平均每例感染病人延长住院时间1518天(国内); 外科伤口感染的病人住院日延长8.2天,产科手术延长3天,普通外科手术延长9.9天,整形外科手术延长19.8天(WHO,2002);,3、增加医疗费用,美国每年因医院感染增加46亿美元医疗费用中国平均每例医院感染病人增加医疗费用24003200元,4、医院感染引发医疗纠纷,医院感染纠纷明显增加:医源性感染、交叉感染医院负有责任。,二、医院感染的原因,主观因素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规章制度不全,无健全的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住院部没有入院卫生处置制度,致使感染源传播。此

3、外,缺乏对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客观因素(一),1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使用医疗器械而发生感染者占医院感染的45。如内窥镜、泌尿系导管、动静脉导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入装置、脏器移植、牙钻、采血针、吸血管、监控仪器探头等侵入性诊治手段,不仅可把外界的微生物导入体内,而且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2使用可抑制免疫的治疗方法 因为治疗需要,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接受化疗、放疗后,致使病人自身免疫机能下降而成为易感者。3大量抗生素的开发和普及 治疗过程中应用多种抗生素或集中使用大量抗生素,使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

4、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客观因素(二),4易感病人增加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过去某些不治之症可治愈或延长生存时间,故住院病人中慢性疾病、恶性疾病、老年病人所占比例增加,而这些病人对感染的抵抗力是相当低的。医院是各种病人群集治疗的场所。病人集体抵抗力降低,易感染。接受治疗,感染机会增加。,客观因素(三),5环境污染严重,医院中由于传染源多,所以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感染患者的病房,厕所的污染也很严重。病区中的公共用品,如水池、浴盆、便器、手推车、拖布、抹布等,也常有污染。6对探视者未进行必要的限制 对探视者放松合理和必要的限制时,以致由探视者或陪住人员把病原菌带入医院的可能性增

5、加。7.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在国内回收使用。,客观因素(四),三、医院感染的国内外现状,医院感染率,国外医院感染情况: 经济发达国家:感染率5% 经济中等国家:感染率10% 发展中国家: 感染率15%,国内医院感染情况,床位数(张) 感染发病率(%) 手术部位感染率 100 7 1 100500 8 0.5 500 10 0.5,医院感染事件时有发生,2011年7月 临汾市尧都区眼科医院发生白内障手术感染事件2013年1月 东港市社保门诊部120名患者接受静脉曲张治疗后,99名感染丙肝2013年安徽省淮南市新华医院血透患者感染丙肝,医院感染率居高不下,全球55所医院现患率调查,平均8.7%的

6、住院病人发生感染。(WHO,2002 )2001年国内193所医院现患率调查,大多数医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8%。2004年5月18日,北京二(80家)、三级(34家)调查住院病人总人数为64112例,医院感染现患率平均为4.1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1.90%,其次是泌尿道占0.80%,胃肠道0.32%。,四、医院感染的控制,控制感染的环境危险因素 建筑(分区、流程、材料) 通风、空气流向、空气净化 医院环境卫生 水(饮用水、医疗用水、污水处理系统) 食物 医疗废弃物,医院感染的控制,控制感染经诊疗护理器具的传播 减少侵入性操作 确保诊疗护理器具的消毒、灭菌控制感染经医务人员诊疗活动

7、的传播 实施标准预防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针对不同传播途径的额外预防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类药物,感染的传播方式,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标准预防的特点,(1)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标准预防的要求,医务人员进行每一次可能导致污染物的接触时都必须带手套;衣服或

8、面部可能污染时应当穿隔离衣、带口罩和眼罩;接触感染物品后、脱手套后立即洗手;锐器的正确处理;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医疗器具的正确处理。,额外预防(1),除标准预防措施外,某些病人还应执行额外预防措施: 空气传播(飞沫核5um) (如结核、水痘、麻疹)病人住适宜通风的单间,可能时使用负压,关门, 房间每小时至少换气6次、从排气管排到外面工作人员在房间内戴高效口罩病人只能呆在病房,额外预防(2),飞沫传播(飞沫5um)(如细菌性脑膜炎、白喉、呼吸道合胞病毒)病人住单人病房医疗保健工作人员戴口罩限制病人活动,如果病人离开病房应戴外科口罩,医院感染零发病,可能吗?,相当多的医院感染是可以控制的,50%7

9、0%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50%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50%的手术部位感染(SSI)60%90%MRSA的引起的感染.,五、手卫生是关键,大量资料显示,保持手卫生是有效预防控制病原体传播,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别是ICU院内感染比普通病房高,其感染环节复杂,医护人员包括护工的手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与危重病人接触的机率最高。,手卫生是关键,有研究表明30%40%耐药菌感染是由于手卫生不当引起的洗手可以有效减少手部暂居菌:肥皂洗手30秒,手部金葡菌的对数减少值为2.54,铜绿假单胞菌的对数减少值为2.8常驻菌不易用肥皂彻底洗掉,需要消毒剂才能取得满意

10、效果,手卫生的依从性,依从性也称顺从性、顺应性,指医生按规定进行洗手 根据34篇有关医院手卫生的研究,平均医护人员对手卫生指南的依从性为40%。,依从性差的原因,态度:懒、觉得洗手不重要、怕皮肤粗糙、检查力度不够认知:工作流程不正确、感染区和非感染区界定不明确、洗手技术不正确、不知何时洗手、认为戴手套不必洗手行为:需要洗手次数太多、未养成洗手习惯、手上有伤口、紧急情况来不及洗手、工作人员太多不易达成共识、太忙,手卫生,手卫生(hand hygiene):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治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

11、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在外科手术前用肥皂(液)或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常居菌的过程。,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2、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穿脱隔离衣前后;3、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进行卫生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4、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5、配餐前;6、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蛋白性物质污染后;,消毒指征,1、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部门前后;3、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4、从同一病人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手部有明显污染物时。5、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6、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五个重要时刻,两前: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三后: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后, 接触周围环境后。,六步洗手法,加强手卫生,重在你,我,他。,小结,1、医院感染定义2、医院感染的原因3、医院感染的国内外现状4、院感控制5、手卫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