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区域经济与城市群发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区域经济与城市群发展ppt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与城市群发展,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将城市群作为拓展区域发展空间重要方式。建议称,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可以预期,在未来五年,中国的城市群整体上将进入快速发育的阶段,初步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市群将构建中国区域经济新版图,充任区域发展的主要抓手。,第一节 区域经
2、济与城市群的关系,一、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与区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整体,两者互为前提和条件。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核心,而区域是城市的载体、支撑和扩散腹地,两者不可分割。城市化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推动力,多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已经成为中国大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1、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主导作用。2、城市布局影响和决定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3、城市化通过推力机制和拉力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4、城市是区域经济联系的枢纽,城市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5、城市空间结构决定城市竞争力,进而决定区域竞争力。6、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二、城市群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告诉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就可以认为形成了城市群。城市群的出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通过极化效应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对周边区域产生了辐射带动效应。城市群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其中,中心城市对群体内其他城市
4、有较强的经济、社会、文化辐射和向心作用。,三、城市群建设有助于提升区域竞争优势,城市群: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分布一定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 的城市,它们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和信息网络建立起内在的有机联系,并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共同构成一个经济、社会、生态等密切联系且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一旦形成城市群就会使整个区域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城市群建设的实质是建设以城市为主体的区域经济组织模式、经济分工的协作体系,实现以城乡互动、区域一体化为特征的高级演进形态,通过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不同等级、不同分工。不同功能的城市之间的相互补充,使得
5、规模效应、聚集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城市群建设强调产业联系,注重关联性,因此群内的经济增长容易形成扩散效应,这对于提升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以纽约为中心的城市群,该城市群成形最早,地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从波士顿向南,经过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10座城市(指10万人以上的城市)以及它们附近的一些卫星城镇,连绵不断,构成带状大都市带。该城市群面积6万km2,占美国面积的1.5%。该区人口4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地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经济特征:制造业产值占全国
6、的30%,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基地,美国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和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带内的每个主要城市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都有占优势的产业部门。若孤立地看待每个城市,其功能大多为单一的,但整体性功能远远大于单个城市功能的叠加。,纽约:是这个城市群的核心。联合国6个主要机构的5个设在这里。早在20世纪初,纽约就享有全美国“银行之都”的称号。近一个世纪以来,其一举一动都左右着世界的金融、证券和外汇市场。纽约历来又是美国和国际大公司总部的集中地,全美国500家最大的公司,约有30%的总部设在纽约,同时吸引了与之相关的各种专业管理机构和服务部门,形成了一个控制国内、影响世界的服务和管理中心。,波士顿
7、:是有名的文化城市。全球闻名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就在该城。以波士顿为中心的128公路环形科技园区已形成一个高科技产业园,是仅次于硅谷的全美微电子技术中心。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也是世界各国中少有的仅以政府行政职能为主的政治中心,市区人口中的一半是受联邦政府雇佣的官员和服务人员。费城:该城市群的第二大城市,它是一个多样化的城市,重化工业发达,为美国东海岸主要的炼油中心和钢铁、造船基地,全市就业人口中的2/5从事制造业。费城港也是美国主要港口之一,主要承担近海航运。,从上可见,该城市群每个主要城市都有自己特殊的职能,都有占优势的产业部门,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彼此间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共同市场
8、的基础上,各种生产要素在城市群中流动,形成了城市群巨大的整体效应。世界城市纽约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先导创新作用。通过合理的调整,既成功地加强了中心城市的实力和地位,又使周围地区获得了发展的契机。如纽约作为一个老工业中心,在20世纪初的就业人口中,制造业占35%,到1950年下降为29.5%,但制造业绝对就业人数仍缓慢增长。,5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服务职能的增强,制造业就业人数无论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呈直线下降,1980年仅占17.4%,而同期第三产业却从54.7%上升到81.8%。又如,这一城市群多港口,早先各城市的发展都以港口为基础,而现在各港口之间也有合理的分工:纽约港是美国东部最大的商港
9、,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费城港主要从事近海货运;巴尔的摩作为矿石、煤和谷物的转运港;而波士顿则是以转运地方产品为主的商港,同时兼具渔港的性质。,第二节城市群的概念与功能,一、城市群的概念与特征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最先明确提出的城市群概念当属美籍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聚集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的、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戈特曼认为,大城市群的形成有五个基本条件或标准:(1)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2)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区,中心城市与都市圈地区有密切的社会经济
10、联系;(3)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各都市区之间没有间隔,且联系密切;(4)必须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人口在2500万以上;(5)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一般意义上来讲,城市群是指城市发挥其机能时与周边地域所形成的种种密切联系所波及的空间范围,因此它是一个超越城市行政地域、景观地域、功能地域的概念。城市群的特征:(1)城市群的空间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至少有一个或多个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职能的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对周边城镇与地区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是整个城市群域内的经济中心和增长极。(2)城市群一般可分为单中心城市群和多中心城市群。(3
11、)城市群内中心城市的周边地区和次一级的中心城镇也具有相当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密度。(4)城市群内具有相对发达并高度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尤其是交通网络。(5)城市群是一个以经济联系、社会联系以及生态联系为核心形成的一体化的区域。,二、城市群的性质与功能,从经济学角度上分析,城市群具有以下的经济性质与功能:1、城市群的高聚集性。2、城市群的高能级性。3、城市群的开放性。4、城市群的自组织性。,第三节 城市群的形成机制,一、城市群形成过程的阶段性戈特曼认为大城市群是城市化历史进程在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必然表现形式。一般而言,城市群的形成与演进主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各阶段城市规模、城市中间的联系和空间
12、结构可以归纳如下:1、城市孤立发展阶段。2、单中心城市群形成阶段。3、多中心城市群形成阶段。4、大城市群发展及成熟阶段。,二、城市群形成与演进的动力,从区域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城市群形成与演化的内在动力来源于对聚集经济效益的追求。产业的发展有赖于聚集经济,这是因为产业通过在空间上的聚集,可以获取一种因共享区位而由相邻企业相互提供的“免费服务”,包括降低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培训劳动力和创新及扩散等。产业对聚集经济的追求使得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聚集,最终导致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空间范围的扩张。聚集和扩散两种力量的互动,最终推动城市群的空间形态不断演化,实现城市群域内地域空间组织的优化。,三、
13、城市群的形成与演进机制,城市群的生产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规模经济 的追求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根本动力。2、区域协调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前提和保证。3、城市间的相互作用是城市群生成与发育的运行条件。4、技术进步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知识依赖。5、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物质基础。6、正确的空间规划指引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制度保证。,四、城市群内的分工与资源整合,城市群内各主要城市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特色承担不同的职能,在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发挥整体聚集优势。城市群作为一定数量城市在一定区域内的聚合体,更强调各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主要表现为各城市职能的协调与互动。因
14、此,对区域内城市职能分工的研究是城市群区域规划研究的核心问题,而良好的职能分工是一个地区获取竞争力的关键。,第四节 我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与规划,自2005年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城市群”战略以来,目前我国初具规模或得到普遍认可的城市群已在30个左右,其中,排名居前的十大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以不到1/10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国1/3以上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2以上的GDP。未来5到10年内,预计我国城市群将涵盖815个城市中的606个,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别会占到城
15、市总人口和GDP的82%和92%。城市群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核心作用日益凸显。,但就总体发展状况而言,我国城市群仍存在着三大问题。从全球层面看,主要问题是“发育不足”。与20世纪中后期形成的世界五大城市群、美国21世纪初期涌现的十大城市群、2008年西方学者佛罗里达提出的全球经济产出排名中超1千亿美元的前四十个城市群相比,由于起步晚、资源条件不足和发展环境复杂等原因,我国城市群尚未形成良好的城市层级和分工体系,区域协调和一体化水平比较滞后,在城市生态环境和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差距更大,并出现了“城市群未立”而“城市病多发”等危险迹象。,从全国范围看,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平衡”,和长
16、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相比,目前扎堆出现的中西部城市群尽管数量已远超东部,经济总量、交通基建和人口规模也有较快增长,但整体发展水平却与前者差距很大,存在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雷同化”与“同质竞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培育城市群内部良好的城市层级和分工体系,还有可能重蹈东部发达地区“先污染,再治理”的覆辙。,在城市群自身方面,主要存在着四大瓶颈:一是在发展模式上呈简单化和粗放型,不利于城市群的均衡和精细增长;二是未形成有效的文化协调和联动机制,层级体系和一体化缺乏内生动力;三是区域合作尚处于“浅表阶段”,战略与规划的“同质化”问题十分突出;四是环境污染严重和资源约束加大,发展风险和不
17、可持续性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在严重制约我国城市群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内涵,是亟待破解和应对的重大现实挑战。,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城市群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还不太成熟,难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前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个方面。1中心城市功能偏弱一个城市群的发展,关键要有一个增长极。中心城市是城市群的核心与支柱,其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城市群的水平。然而,目前我国城市群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心城市创新发展的能力较弱,经济实力有限,主导城市群发展的动力不足。例如,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南宁,中原城市群中的郑州,关中城市群中的西安,等等,都存在着自身能力有
18、限的问题。,2城市群结构不健全,目前,我国城市群功能结构正在发育过程中,还不完善。一个成熟的城市群,支柱城市(包括中心城市)不止一个,而是有多个,且这些支柱城市之间还要形成稳固和强大的功能结构(密切的分工与合作关系)。然而,目前我国城市群在这方面非常欠缺。尤其是作为城市群主体的省区城市群,普遍缺少可与省会城市比肩的大城市,因而城市群大都是简单的单极结构,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群”体结构。例如,武汉城市圈中的中心城市武汉,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60亿元,占城市群全部生产总值的56%,是典型的单极结构。,3城市群产业同构严重,一个城市群要想立足于市场,群内各主要城市之间必须在产业上建立起结构
19、性的分工与合作关系。这既是城市群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难点。我国城市群当前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各城市在产业上还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同构现象普遍而严重。例如,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间的产业同构率均在65%以上,尤其是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的趋同率更高达70%。这一方面会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常常导致相互间的竞争大于合作,摩擦多于融合,不仅削弱了城市自身的竞争能力,也制约了城市群整体的发展。,4行政色彩浓厚,城市群是在区域城市化水平较高(通常城镇人口比重要在60%以上)的情形下出现的,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我国城市群建设及范围界定上行政干预较多,主观成分较大
20、1。目前,城市群建设大多是由各个省区自行主导的,往往人为地将相互毗邻且发展势头较好的几个城市拢在一起就构成城市群,期望成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例如,中原城市群,除了郑州与开封、洛阳之间经济联系比较紧密之外,与其他几个城市间就没有太多的产业联系,之所以要构建由9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河南省域经济发展和区域间竞争的需要。因而,当前的省区城市群,大多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城市群。,5城市群内部协作机制有待强化,一个成熟的城市群,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内部要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而且这一机制是立足于市场的,多层次和多渠道的。然而,我国城市群目前最薄弱的就是这一协调机制。对于省区城市群来说,群内各城市
21、间的合作关系主要通过省级行政机构来协调,虽然渠道单一,但还能够解决些问题。对于国家级城市群来说,协调机制就更加薄弱。虽然目前也存在着一些行政上的联络机构,但作用非常有限。因而,各城市间的协调难度非常大,相互掣肘的因素很多。在许多城市群中,部门利益至上,地方保护现象盛行,市场流通严重受阻,多方合作非常困难。这是当前制约我国城市群发展的突出问题。,6大城市“膨胀病”日益加剧,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在“十一五”时期,我国大城市活力得以展现,聚集资源、财富和人口的能力显著增强。大城市在获得迅猛发展的同时,“膨胀病”也进一步突显,问题越来越多。目前,“膨胀病”主要表现在:人口拥挤、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生
22、活成本快速上涨、社会治安恶化、城市无限制蔓延、环境污染加剧等多个方面2。尤其是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快速攀升的房价,正是大城市“膨胀病”的集中体现。这样,大城市一方面在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发展状况和居民生活质量在不断下降。,7资源环境压力过大,当前,推动我国城市和城市群发展的基本动力仍然是工业化,制造业是经济主体。因而,我国城市和城市群事实上已成为世界工厂,每天都在消耗着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一方面,随着国际大宗矿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使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利润空间大大收缩,市场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大规模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城市发展的生态空间也受到快速的压缩。,8发展方式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虽然今天的城市与上个世纪末相比无论内在素质还是外部面貌上均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就城市群总体而言,并没有出现发展方式上的根本变化。事实上,多数城市群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依赖于通过行政的力量从周边地区获得垄断性的发展资源,另一方面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依靠资源和资金的高投入来换得的。尤其是中西部城市群,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因而,我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压力非常大,今后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来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以使城市群走上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