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知识普及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0150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知识普及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艾滋病知识普及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艾滋病知识普及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艾滋病知识普及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艾滋病知识普及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滋病知识普及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知识普及ppt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预防艾滋病,主讲人:曹莉,远离艾滋身心健康,你知道艾滋病吗?,艾滋病卡波氏瘤,艾滋病人的舌头,50岁的乌干达艾滋病感染者FredWenwa在坎帕拉的家中等待救治。乌干达是非洲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美国等各界援助下,该国的艾滋病感染率曾在2005年时由以往的30%降至6%左右,一时成为非洲抗艾的榜样。,由于艾滋病,30岁的赞比亚人KelvinKalasha身体极为虚弱,在当地的艾滋病人收容所中,他只能在医生的搀扶下洗澡。在赞比亚,艾滋病在15岁至49岁人群中的流行率超过14%。,艾滋病的概念,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

2、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你知道吗?, 艾滋病流行于70年代,但在80年代才开始出现。, 1981年7月美国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 该病人在一家医院做美容手术,割除脸上的紫色肉瘤,手术顺利,但手术后3个月,该病人极度衰弱,在极度消瘦痛苦中死去;此时他的两名同性伙伴也出现相同的紫色肉瘤并渐次衰弱,出现多种感染,最后衰竭消瘦

3、而死。这是发现最早的艾滋病人,这一发现使全人类都感到了恐慌。,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发布报告:在1980年10月到1981年5月期间,先后发现5例病例,经检查确诊为“卡氏肺囊虫肺炎”,免疫功能极度衰竭,患者均为男性同性恋者。,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对此给与了极大的关注。1982年9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正式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为该病命名,简称为AIDS。国内1986年以前音译为“爱滋病”,后来考虑到该命名会引起人们的误解,以为此病只是通过性途径传播而忽视了其他传播途径,

4、故改名为“艾滋病”。, 经过多年积极的研究和探索,1983年5月,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肿瘤病毒室主任乐克蒙特尼尔(Luc Montagbier)博士等率先在SCIENCE杂志上刊登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从一个患淋巴结肿大综合征病人的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新的人类逆转录病毒(retiovirus),将其称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此后,世界各地不少学者相继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唾液分离出上述病毒,1985年4月,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的国际艾滋病专题会议上,正式将导致艾滋病的这种逆转录病毒命名为LAV/HTLA-III。1985年6月更名为HIV。第39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今后艾滋病病毒以HI

5、V命名,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病原学,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分为1型和2型。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HIV-1。HIV-1为直径约100-120nm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含有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HIV-1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导致病毒耐药的重要原因。HIV-2主要存在于西非,目前在美国、欧洲、南非、印度等地均有发现。HIV-2的超微结构及细胞嗜性与HIV-1相似,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HIV-1相比明显不同。

6、,病原学, 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对热敏感,56处理30分钟、100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巴氏消毒及多数化学消毒剂的常用浓度均可灭活HIV。如75%的酒精、0.2%次氯酸钠、1%戊二醛、20%的乙醛及丙酮、乙醚及漂白粉等均可灭活HIV。但紫外线或射线不能灭活HIV。,(一)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此期在血液中可检出HIVRNA和P24抗原,而HIV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CD4+ T淋巴

7、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CD4/CD8比例可倒置。,艾滋病的各期临床表现,(三)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病人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200/mm3,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艾滋病的各期临床表现, HIV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病人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艾滋病的

8、各期临床表现, HIV相关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常见症状: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头痛、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食欲下降、口腔白斑及溃疡、各种皮疹、视力下降、失明、痴呆、癫痫、肢体瘫痪、消瘦、贫血、二便失禁、尿储留、肠梗阻等。, HIV感染的诊断:流行病学史: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史、 输入未经抗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HIV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等。临床表现:各期表现不同,见下述。实验室检查:诊断HIV感染必须是经确认试验证实的HIV抗体阳性,而HIV-RNA和P24抗原的检测有助于HIV/AIDS的诊断,尤其是能缩短抗体“窗口期”和

9、帮助早期诊断新生儿的HIV感染。,(一)急性期 诊断标准:病人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80%左右HIV感染者感染后6周初筛试验可检出抗体,几乎100%感染者12周后可检出抗体,只有极少数患者在感染后3个月内或6个月后才检出。,(二) 无症状期 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学史,结合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三)艾滋病期 (1) 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以上,1个月 (2) 慢性腹泻次数多于3次/日,1个月; (3) 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 (4) 反复发作的

10、口腔白念珠菌感染;,(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6)肺孢子虫肺炎(PCP) (7)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 (8)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支杆菌病 (9)深部真菌感染 (10)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11)中青年人出现痴呆(12)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13)弓形虫脑病 (14)青霉菌感染(15)反复发生的败血症(16)皮肤粘膜或内脏的卡波氏肉瘤、淋巴瘤。, 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加上述各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为艾滋病。 HIV抗体阳性,而CD4+ T淋巴细胞数200/mm3,也可诊断为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 性传播,

11、三种途径:,四种体液:, 血液 精液 乳汁 阴道分泌液,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牙刷、剃须刀、修眉刀等不可共用。, 我国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感染途径

12、仍以吸毒传播为主,占61.6%,经性传播及母婴传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截至2013年1月31日,我国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89443例,平均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云南、广西、新疆、广东等部分地区吸毒人群中感染率较高,中国艾滋病疫情严重情况排名前六位的省市依次是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广东,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未及时诊治、病毒耐药或药物的副作用等原因,而死亡或致残。同时由于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也常常给感染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感染者无保护的性行为、多个性伴、共用针具静脉吸毒及经过母婴途径等可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虽然我国早已实施对HIV感染者“四免一关怀”的政策,

13、但晚期并发症的治疗仍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抗HIV治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是艾滋病的最根本的治疗方法。而且需要终生服药。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怎样预防艾滋病,一、传染源的管理,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HIV抗体,医疗卫生部门发现感染者应及时上报,并应对感染者进行HIV相关知识的普及,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及分

14、泌物应进行消毒。,二、切断传播途径,:1.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禁止性乱交,取缔娼妓。预防艾滋病经性传播ABC策略:A是指禁欲(Abstinence);B是指对自己的伴侣忠诚(Being Faithful);C是指使用安全套(Condoms),2.严格筛选供血人员,严格检查血液制品,推广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严禁注射毒品,尤其是共用针具注射毒品。不共用牙具或剃须刀。不到非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及治疗。,目前状况八多一少,吸毒者越来越多戒毒所越来越多戒毒药越来越多戒毒方法越来越多毒品种类越来越多与毒品相关的问题越来越多HIV/AIDS越来越多戒毒专家越来越多吸毒者的钱越来越少,3.预防母婴传播 感染了艾滋

15、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 母婴传播自然发生率13-48% 大部分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婴幼儿会在3岁以前死亡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在孕前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应到有关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治疗,预防HIV母婴传播的四个阶段( UNAIDS/WHO ),育龄妇女,I. 预防感染,HIV感染妇女,II. 防止非意愿妊娠,HIV感染妇女及其子女与家庭,III. 预防母婴传播,IV. 提供治疗与支持(MTCT-Plus),三、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男性同性恋者、静脉 吸毒者、与

16、HIV携带者 经常有性接触者、经 常输血及血制品者和 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提倡婚前、孕前体检。对HIV阳性的孕妇应进行母婴阻断。包括产科干预(终止妊娠,剖宫产)+抗病毒药物+人工喂养。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操作程序,避免职业暴露。出现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污染眼部等粘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对粘膜进行冲洗;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包扎。然后立即请感染科专业医生进行危险度评估,决定是否进行预防性治疗。如需用药,应尽可能在发生职业暴露后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

17、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还需进行职业暴露后的咨询与监测。,疾病护理,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传染病,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除HIV外,还包括并发症的护理。除注意HIV的消毒隔离外,还应针对患者的并发症的不同病原,作好呼吸道、体液及接触隔离。要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消毒隔离;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时,应带好手套、口罩或防护眼镜、穿好隔离衣,做好自我防护。另外,针对艾滋病患者出现的不同临床症状,如发热、腹泻、皮肤疾病、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等进行不同护理。,心理护理:艾滋病患者不仅要面对疾病的折磨、死亡的威胁,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和歧视,因此常常出现情

18、绪异常,甚至自杀倾向。这就需要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注意倾听患者诉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帮助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家庭护理:艾滋病是一种可控的慢性传染病,家属应了解关于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如何防治等基本信息,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同时注意自我防护,防止HIV的进一步传播。,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这天旨在提高公众对HIV病毒引起的艾滋病在全球传播的意识。自1981年12月1日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为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更有效地唤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丝带。,在地球上,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个孩子死于艾滋病,有超过1500万的儿童因为艾滋病而失去父母,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每年更是快速增长。希望通过此次讲座,大家了解艾滋病,明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洁身自好,纠正不良行为;另外大家也应该对艾滋病患者多一份理解,少一分歧视,让每一个艾滋病感染者能平等的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零歧视,2011.05.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