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微波消融治疗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0166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10.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癌微波消融治疗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肝癌微波消融治疗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肝癌微波消融治疗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肝癌微波消融治疗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肝癌微波消融治疗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癌微波消融治疗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癌微波消融治疗ppt课件.ppt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肝癌微波消融治疗,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张名林 孙刚,MWA:将特制微波针,经皮穿刺到肿瘤中心区域,在微波针头端的“微波炉”释放的高频磁场可以使周围的偶极性分子高速旋转运动并摩擦升温,从而使组织凝固、脱水坏死,达到治疗的目的。,微波消融 MicroWave Ablation,微波消融治疗的机制,肿瘤组织由于富含水分(水是吸收微波的最好介质)及相对乏氧致值降低等特点,较正常组织对热更敏感,MWA技术利用微波的热效应,在影像技术引导下,将植入式微波天线插入到肿瘤组织中在极短时间内产生65-100的局部高温,使肿瘤组织发生完全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肿瘤原位灭活或局部根除的目的,而周围正常组

2、织不受损伤或损伤较小 。,微波消融的过去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微波技术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止血和组织切割1。90年代微波消融才首次被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1994年日本关西医科大学Toshihito Seki教授采用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2。199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董宝玮教授与航天工业总公司共同研究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技术,实现了对微波热场的球形调控,对于直径5.0cm以内的肝肿瘤实现了一次性原位整体灭活3。从此微波消融治疗作为一种新的局部治疗手段进入到肿瘤的治疗中。,1 Hornback N B , Shupe R , Shidnia H , et al. Radiation and M

3、icrowa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Cancerr, 1J. Radiology, 1979, 130(2):459-464.2 王洪武,杨仁杰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852873 董宝玮, 梁萍, 于小玲,等. 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初步应用J. 中华医学杂志, 1996(2):87-91.,微波消融的过去与发展,第一代微波天线:1994年日本seki 发明,消融治疗过程中存在针杆温度高,易造成穿刺道周围组织及皮肤的严重损伤;消融灶拖尾严重、消融范围小;消融天线不能直接穿刺等不足。第二代微波天线

4、:2001年随着水冷循环技术的出现,明显降低了微波消融天线针杆的温度,使得天线更好的匹配高功率发射源;水冷循环使得针杆周边碳化减少,改善消融形态,明显增大消融范围。但是第二代微波消融天线穿刺仍然需要穿刺针引导,而且不能够承受较大的微波输出功率。第三代微波天线: 2003年硬质裂缝式微波消融天线。第三代微波消融天线,克服了前两代微波消融天线需要穿刺针引导穿刺的不足,能直接经皮穿刺进入实质脏器的肿瘤组织内,同时具备了更加高效的水冷循环系统。,范卫君,叶欣.肿瘤微波消融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消融治疗基本原则,消融范围应至少包括5mm的癌旁组织,以获得安全范围边界不清晰、形状不

5、规则的浸润型肝癌或转移癌,在临近肝组织及结构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适当扩大消融范围临近心膈、胃肠、胆囊的肿瘤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及策略对于血供丰富的肿瘤,可以考虑先TACE或凝固阻断主要滋养血管,再消融肿瘤,以提高灭活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7, 25(25):895.,8,热消融的特点,对直径5cm的病灶可达到局部根治,肿瘤坏死清除过程中刺激机体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生长,热消融的特点,消融治疗与免疫的有机结合,消融治疗能够增加机体的抗肿瘤免疫1,部分接受消融治疗的患者甚至能够观察到“远隔效应”的发生。目前

6、研究认为消融治疗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机制为:1) 热消融治疗后局部肿瘤组织坏死可以引起炎症反应和危险信号如热休克蛋白的释放;2)促进坏死肿瘤组织内和附近 微环境内树突细胞的募集和活化;3)激活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包括CD4+T细胞、CD8+T细胞的活化以及抗体的产生,进而促进局部肿瘤细胞的清除,控制远处的肿瘤微小转移灶和建立长期的抗肿瘤免疫记忆2。然而消融自身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仍较为微弱,单一的消融治疗诱发的免疫作用有限,不足以为机体提供全面的抗肿瘤保护作用。如何扩增其诱发的免疫作用,联合免疫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1黄巧胜, 许林锋. 肝癌微波消融后的机体免疫功能变化J. 影像诊断与介入

7、放射学, 2015(4):330-334.2Abhinav Humar , Beissel J , Crotteau S , et al. Delayed splenic artery occlusion for treatment of established small-for-size syndrome after partial liver transplantation J. Liver Transplantation, 2010, 15(2):163-168.,在我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中,对于I期患者消融治疗与外科手术切除具有相同地位1。在原发性肝癌中,消融治疗已成

8、为继手术切除和TACE治疗之后的第三大治疗手段。2018年最新CSCO肝癌指南中,射频、冷冻、无水酒精和微波消融等已被推荐为肝癌局部治疗的手段,其中对于I期患者,微波消融为IA级推荐2。,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7, 25(25):895.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肝癌临床分期及治疗路线图,适应症,单发肿瘤,最大直径5cm;或者肿瘤数目5个,最大直径3cm;无脉管癌栓、邻近器官侵犯;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

9、或B级,或经内科治疗达到该标准;不能手术切除的直径5cm的单发肿瘤或最大直径3cm的多发肿瘤,局部消融可作为姑息性治疗或联合治疗的一部分。,禁忌症,肿瘤巨大,或者弥漫型肝癌;伴有脉管癌栓或者邻近器官侵犯;肝功能Child-Pugh C级,经保肝治疗无法改善者;治疗前1个月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可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及严重血象异常, 有严重出血倾向者;顽固性大量腹水,恶液质;活动性感染,尤其是胆道系统炎症等;严重的肝、肾、心、肺、脑等主要脏器功能衰竭;意识障碍或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

10、2017, 25(25):895.,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皮肤烫伤局部疼痛转氨酶短暂性升高肿瘤周围残留皮下硬结其他少见的并发症:脂肪液化、血胸、腹腔出血、肿瘤坏死后局部脓肿、针道种植,术后护理,一般护理1.平躺过床,缩小患者活动范围2.嘱托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3.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12小时4.持续低流量吸氧12小时5.术后补液、护肝、护胃止吐等治疗,穿刺部位观察与护理1.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如有渗血者及时更换敷料,皮下血肿者绷带加压包扎2.观察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有无烫伤3.术后24小时常规给予更换伤口敷料饮食护理1.术后6小时禁食2.术后第1天进普食,多饮水,少食多餐,忌生冷辛辣等

11、刺激性食物3.观察进食后有无恶心、呕吐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7, 25(25):895.,微波消融疗效评价,肿瘤病灶在动脉期均有强化,提示消融失败,完全消融,无消融,部分消融,肝脏三期CT/MR或者超声造影随访,肿瘤所在区域为低密度;超声造影表现为高回声,动脉期未见强化。,肝脏三期CT/MR或者超声造影随访,肿瘤病灶内局部动脉期有强化,提示有肿瘤残留。,病例1,术前,术后即刻CT,术后,病例2,术前,造影肿瘤未见动脉供血,术后,病例3,术前,病例4,术前,消融+粒子植入,术后即刻CT,见两处消融病灶中间高密度,周围低密度,小结,了解肿瘤消融特点,不盲目扩大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格遵从适应症。术前对患者全身状况进行仔细评估消融范围不宜过大,术前仔细制定手术方案TACE联合微波:毁损速度快,安全性高微波联合粒子植入:对于病灶靠近膈肌或包膜,消融风险大,可行粒子植入术后保肝、抗病毒、抗肿瘤等支持对症处理密切随访,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