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四(二)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0790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PT 页数:209 大小:4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四(二)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9页
古代文学史四(二)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9页
古代文学史四(二)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9页
古代文学史四(二)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9页
古代文学史四(二)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四(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四(二)ppt课件.ppt(2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022/11/20,1,第二章 三国演义,2,2022/11/20,2,第二章 三国演义,一 、三国演义的研究概况 (一)关于罗贯中的生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的时间:1、罗贯中是宋末元初人,通俗演义成书于元代;2、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通俗演义成书于明初;3、通俗演义成书于明代中叶,它不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的作品,而是书商为了抬高通俗演义而伪托罗贯中的。为此书写序,3,2022/11/20,3,第二章 三国演义,的庸愚子(蒋大器)很可能就是它的作者。 (二)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主要有八种观点:1、“正统思想”说;2、“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3、“忠义思想”说;4、“形象的三国兴亡史”说;

2、5、“历史悲剧”说;6、“表现人民理想”说;7、“政治历史小说”说;8、“分合”说。 (三)研究方向,4,2022/11/20,4,第二章 三国演义,1、从纯文学的角度研究三国演义; 2、从战争的角度研究三国演义; 3、从“商战”的角度研究三国演义; 4、从哲学的角度研究三国演义; 5、小说与正史结合研究。如易中天。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是“拥刘反曹”,这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谴责反动统治者,赞美“明君圣主”;宣扬,5,2022/11/20,5,第二章 三国演义,“重义”的道德观念,把英雄人物塑造成“义”的化身;鼓吹“天命论”的君权神授的思想。 三、三国演义的主题

3、三国演义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深刻展示了汉末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不同的政治、军事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借以暴露封建统治阶级贪得无厌、残暴虚伪的本质,以及他们之间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既互相利用又互相残害的肮脏关,6,2022/11/20,6,第二章 三国演义,系。同时也在客观上反映了频繁战争中的下层人民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悲惨生活,和他们反对残暴统治,要求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四、几个主要人物形象 (一)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画廊里,是一个在价值上被否定,美学生命上却是不朽的人物。这是一个恶和丑的典,7,2022/11/20,7,第二章 三国演义,型,几乎集中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全部罪恶本

4、质,却又以其鲜明而又不可替代的个性表现出来。他既不是一个简单的漫画式的白脸,更不只是一个“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的概念的化身。作为一个复杂而又丰富的艺术形象,曹操这个人物所包容的内涵,显然要深刻得多。 1、“能”和“奸”的性格基调 在小说第一回中,作者就借小说中的,8,2022/11/20,8,第二章 三国演义,一个人物许劭(sho)之口,这样来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堪为破的之论。“能”而“奸”,“能”中有“奸”气,“奸”中有“才能”,这二者的结合,形成了曹操性格组合式的基调。牢笼人心而又嫉贤妒才,刚愎自用而又机谋权变,刻薄暴虐而又豪爽多智,聪明过人而又滥杀无辜。坦诚中总带着

5、几分虚伪,大度中常含几成小气。能而奸,真而伪,宽而猛,性格中的两个侧面互相渗透,各有特征。从而显现出其复杂,9,2022/11/20,9,第二章 三国演义,性、模糊性的美学风貌。 少年时代挑拨其父亲与叔父之间的关系。已见其工于心计; 面对董卓的骄横,众臣皆无计可施,只有他挺身而出,只身带刀行刺董卓。而失败后又诡称献刀,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其机智权变的性格,令人赞叹。 这种随机应变的本领,在风云际会的政治军事舞台,曹操更是左右逢源,如鱼,10,2022/11/20,10,第二章 三国演义,得水: 如招降张辽; 赦免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 2、曹操的“雄” 在三国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曹操可说纵横驰骋、

6、不同凡响,表现出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不可谓不“雄”。如 仗义讨董卓; 官渡之战把握战机,以少胜多,以,11,2022/11/20,11,第二章 三国演义,弱胜强; 慧眼识人,目光如炬,反对以出身贵贱和地位高低作为用人标准,主张“用人唯才”。如对关羽; 刘备新败,从小沛来投奔他,他明知刘备是“天下英雄”,却把他留了下来,不但不杀,还保奏他做了豫州牧; 明知关羽不会投降,却想方设法,让他留下来。最后却网开一面,“放虎归山”,以至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当然最后也得,12,2022/11/20,12,第二章 三国演义,到在华容道逃生的报答; 宛城典韦战死,其后重奖其子典满; 正因为如此,曹操手下才时时

7、谋臣如云,猛将如雨。智谋深广、骁勇善战者比比皆是。在力量的对比上,超过了西蜀的刘备、东吴的孙权。 3、曹操的“奸”和“奸雄” 曹操的大度,就是“奸”和“奸雄”的表现。大度,其实就是封建制度政治家的权,13,2022/11/20,13,第二章 三国演义,术和手腕。如官渡之战前,他手下的官员写的降书,最后落到他的手里,他却“焚而不究”,确实可以看出他政治家的豁达大度; 平定耿纪、韦晃叛乱后,他却大开杀戒,简直判若两人; 他对手下的文人常怀戒心,而对手下的武将却相对宽松,如: 荀彧 因劝其不可封魏公、加九锡,却,14,2022/11/20,14,第二章 三国演义,招来杀身之祸 ; 杨修的小聪明,后因

8、此被杀。 官渡之战中,许攸的来降。曹操借此解决了粮荒和统一北方的大问题。 4、曹操的野心 与汉献帝并辔守猎;挟天子以令诸侯; 5、曹操的凶残 曹操的人生信条:“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杀人的动因是猜忌,15,2022/11/20,15,第二章 三国演义,和多疑,也是他丑恶灵魂的毫不掩饰的暴露,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极端自私的本质。如杀吕伯奢全家。 曹操所杀之人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杀人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 (1)因疑而杀人; (2)梦中杀人; (3)借酒杀人; (4)借刀杀人;,16,2022/11/20,16,第二章 三国演义,(5)伺机杀人。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9、”的这种人生得失的平衡观,使得他杀人不足惜,杀人不眨眼。但这并没有使得他心灵深处出现平衡。尽管在杀人之前,对被害人或整酒送之、杀后或厚葬抚恤,但杀人过多,仍然导致他心理失重,疑神疑鬼,哭笑无端,临死前还看到伏皇后、董贵人等二十余人来向他索命,就是其心惧的真实写照。,17,2022/11/20,17,第二章 三国演义,曹操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典型,具有多侧面的复杂性格。既富于深广的概括力,又具有独特的个性化力量。这是其形象的社会意义之所在,也是其美学魅力之所在。 (二)刘备 服务于拥刘反曹的整体构思,作者塑造了两个思想素质与精神个性截然不同的人物曹操和刘备。曹操残以虐民,刘备则仁而待民;曹操事事充满

10、机诈,刘备则处处,18,2022/11/20,18,第二章 三国演义,心地坦荡。刘备就曾经说过:“今与吾水火相攻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这可以说就是刘备能够成就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经验总结。刘备还曾经说过:“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这和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行为准则,判若泾渭。在生灵涂炭、战祸频仍的三国时,19,2022/11/20,19,第二章 三国演义,期,刘备广施仁政,确实使他大得人心,并据以立足、拓展、开创局面。然而,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论起武艺来,刘备并不在行,作者虽极力赞美刘备,却没有任何一个

11、情节在写他斩关夺隘,攻城掠地。三国时期,还是盛产文人的时代,许多文人都学富五车、有万言立就的过人本领。可是,刘备却“不甚好读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武艺文墨都不高明的刘备,却有一支上下一心,士,20,2022/11/20,20,第二章 三国演义,卒用命,旌旗蔽空的大军。“伏龙”“凤雏”辅以羽翼,五虎上将为他效命疆场,以致让他成就了煌煌大业那么,刘备到底靠的是什么,成为了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答案非常简单,就是两个字“仁义”。仁治天下,义统三军,这正是作者用意之所在:把刘备塑造成“仁”的化身,寄托着作者的意愿并加以理想化。在作者的笔下,刘备“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21,20

12、22/11/20,21,第二章 三国演义,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从以上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刘备模样是龙颜,性格是帝王,谱系是皇室正宗,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龙子龙孙的典型。小说里的刘备,形象和性格深处,都凝聚着古代仁君圣主的全部特征,以致还隐隐约约有他的老祖宗刘邦,22,2022/11/20,22,第二章 三国演义,的某些特征。 1、刘备的仁 小说充分展示了刘备的“仁”,还特别了他那些宽仁待民的情节: 初作安喜县尉,就“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 博望坡大捷,“班师回新野”,“新野百姓望尘遮道而拜”

13、到处响起一片赞,23,2022/11/20,23,第二章 三国演义,歌声:“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弃樊城、走襄阳时,连诸葛亮也建议:“可令人遍告百姓:有愿者同去,不愿者留下。”刘备则认为:“奈百姓相随许久,安忍弃之?”从而赢得两县百姓的衷心拥戴:“就是死,也要追随使君”。撤退途中,携民十余万,日行仅十余里。曹操,24,2022/11/20,24,第二章 三国演义,追兵日近。众将建议,弃民先行,刘备哭着坚持:“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进兵西川,所率军队,秋毫无犯,受到西川百姓焚香礼拜,虔诚欢迎。所到之处,百姓莫不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本来,刘备既无地盘,也无势力,

14、在十七镇诸侯讨伐董卓时,他连坐一把交椅,25,2022/11/20,25,第二章 三国演义,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站在长沙太守公孙瓒背后。然而,凭借着善于施仁,刘备便由一方小吏,变为一国之君;由寄人篱下,进而独霸西川。 刘备的仁义,体现了古代人道主义的精神和理想,既是统一天下的精神武器,又是个人立身行事的规范。 第一次和单福(徐庶)相见,单福就,26,2022/11/20,26,第二章 三国演义,对他说,他骑的的卢马虽是一匹好马,但要“妨主”,劝他把的卢马先给仇人骑,等妨过了“主”,自己再骑,就不会有问题了。刘备“闻而变色曰: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 这本是一道德

15、试探,徐庶因此而大有好感,并给刘备出谋划策,多次大破曹军。后来,曹操接受谋士建议,以徐母,27,2022/11/20,27,第二章 三国演义,为人质,要挟徐庶。这时有人劝刘备留住徐庶不放,一旦曹操杀掉徐母,徐庶“知母死,必为母报仇,力攻曹操”,刘备断然否决:“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仁义,成为他不可动摇的行为准则。于是,接下来才有“伐树望友”的深情,才有徐庶“走马荐诸葛”的故事发生。 又如“陶公祖三让徐州”,刘备坚辞不受,“徐州百姓,拥挤府前哭拜曰刘使君,28,2022/11/20,28,第二章 三国演义,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 进兵西川

16、,有人怂恿特杀掉刘璋,他坚决不肯,认为这会导致天怒人怨 他不是没有野心,不是没有称霸一方的勇气,然而一旦“野心”“勇气”相冲突,“二者不可得兼”,他便毫不迟疑地“舍生取义。”可见,小说中的刘备,是作者按照儒家的道德规范塑造出来的形象,其性格深处,积淀着传统仁君的种美德。,29,2022/11/20,29,第二章 三国演义,刘备的仁,不是所谓的“妇人之仁”,相反是大仁大智的“仁”。在三国那个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谁不想称王,谁不想登基?或挟天子以令诸侯,或抢夺玉玺以图发展,或借他人之力以达目的,或巧施诡计夤缘钻营。刘备并不具备以上条件,但他却扬长避短,成功地运用刘家世系,皇族血统,龙须龙鳞都用来

17、装饰自己,果然获得巨大号召力,这显然是大智的表,30,2022/11/20,30,第二章 三国演义,现。他的政治目的不是外露的,而是深藏的。三国时期群雄竟起,逐鹿中原。谁过早、过多的暴露了自己的雄心、野心,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因而,有志装作无志,暗中经营,深藏韜晦,才是识时务的大智者。刘备正是如此: “煮酒论英雄”时,他装愚守拙,闻雷失箸,巧加掩饰;,31,2022/11/20,31,第二章 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后得以脱逃,许禇前来追赶,他略施小计,便得以逃生; 关羽斩杀袁绍麾下大将文丑,时刘备因兵败正在袁绍帐下。袁绍大骂刘备,并扬言要杀刘备。刘备却处变不惊,巧为辩解,免除大祸; 对吕布又显得发

18、复无常。先与之称兄道弟,让吕布辕门射戟为其解围,后则一,32,2022/11/20,32,第二章 三国演义,反常态,在白满楼将吕布推上断头台这些又使我们看到在刘备大仁大智的总体性格中,还掺杂着一些“枭雄”的因素。 2、刘备的“义” 刘备既不以“威”,也不以“术”,而是以“义”,维系着君臣之间的关系。这一纽带使得刘备集团始终保持着牢固的平衡,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33,2022/11/20,33,第二章 三国演义,“桃园结义”,是刘备集团的核心,之后刘备集团的君臣关系,始终以兄弟相待。这使得被曹操金帛名马、美女地位重重包围之中的关羽,始终不改初衷,迫使曹操接受种种伪降条件。最终还是“破五关斩六将

19、”,“千里走单骑”; “三顾茅庐”迎请诸葛亮出山,一顾不遇,二顾白跑,三顾有意冷淡,但是刘备始终不渝。刘备的耐心和诚意,其实也,34,2022/11/20,34,第二章 三国演义,就是“义”的表现;凭借这一点,诸葛亮才同意出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蜀汉政权建功立业; 白帝城托孤,是这种“义”的再次体现,从此,诸葛亮更是尽心竭力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至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再如赵云在乱军之中失散,糜芳说他,35,2022/11/20,35,第二章 三国演义,“反投曹操去了”。张飞也一口咬定:“他今见我等势穷力尽,或者反投曹操,以图富贵耳!”而刘备却认为:“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

20、,非富贵所能动摇也。”理解、信任、大度,使得赵云感激涕零,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由于刘备把“义”凌驾于一切之上,虽然使他由一介草民,变为一国之君,但也使得他因“小义”而坏大事:,36,2022/11/20,36,第二章 三国演义,关羽被杀,他一日数哭,三日水浆不进,这是“义”;但他不听诸葛亮之劝,一意孤行发兵讨吴,导致猇亭之战大败亏输,到了白帝城便一病不起,托孤之后撒手人寰,给蜀汉集团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又是趋小“义”而坏大事了。然而从道德的角度来看,作者是赞美这种重义轻利的人间美德的。,37,2022/11/20,37,第二章 三国演义,五、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出色的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具有永

21、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三国演义写到了大大小小四十多次战斗,其中既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猇亭之战等重大战役,又有濮阳之战、街亭之战等激烈的中小战役,还有像许禇战马超这样的博斗场面。可以说,一部三国演义就是一部三国时期的战争史,堪称我国军事文学的,38,2022/11/20,38,开山祖和典范作品。它描写战争的时间之长、次数之多、形式之多样、规模之宏大,在世界文学史中都是罕见的。全书共写四十多次战役,上百个战争场面,包括了这一历史时期所有重大的战役,写的各有个性,绝少雷同:或鸟瞰全局,或特写片段;或以寡敌众,或以强制弱;或设伏劫营,或围城打援;或江上水战,或陆上车攻;或强攻,或智取;以至火攻、水,

22、39,2022/11/20,39,第二章 三国演义,淹、马战,乃至徒手搏斗,表现各异,充分显示了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有以下特点: 1、以斗智为主,智勇结合的战争描写。一般描写战争的作品,大都侧重于战场上的武力较量。而三国演义则以斗智为主,这主要表现在把战略决策与战术运用、斗智斗勇结和起来,着重描写战略战术的运用。如作者用九回篇幅写赤壁之,40,2022/11/20,40,第二章 三国演义,战,但真正写到双方交战的只有一回,其余八回写诸葛亮为争取东吴这个同盟者,奔走于夏口、柴桑之间。分析形势,利用矛盾;孙权在周瑜和鲁肃的支持下,从狐疑不决到誓死抗战;周瑜的才高量窄;孙刘双

23、方想方设法战胜曹操 作者把斗智斗勇结合起来,表现了由于孙刘联军战术运用得正确,从劣势转化为优势,揭示了,41,2022/11/20,41,第二章 三国演义,战争胜负的原因。既写出了谋士们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又写出了武将们披坚执锐,斩将搴旗。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还没有一部小说能把战争写得如此丰满,既饶有兴趣,又发人深思。 2、全景性的战争描写。 一、三国演义描写了这个历史时期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和著名战斗:既有战役的全景鸟瞰,又有战斗场面的特写;既,42,2022/11/20,42,第二章 三国演义,有火攻,又有水淹;既有设伏劫营,又有围城打援;既有水上战船交战,又有陆地上的对阵交锋,以至徒手博

24、斗可以说具备了古代战争的一切形式。描写战争规模之大,次数之多,形式之完备,都是世界小说史上所少见的。 第二,“三国”很有魄力的直接描写了战争的总司令部,塑造了曹操、孙权、刘备等最高统帅,诸葛亮、周瑜等前线总,43,2022/11/20,43,第二章 三国演义,指挥,还塑造了魏、蜀、吴三方的张辽、徐晃、许禇、典韦、张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甘宁、韩当、周泰、黄盖等数十名大将和数以百计的将校和士兵从而写出了古代战争的复杂和丰富。特别是对最高统帅部的描写,使读者对战争全局,战略决策,战术云用,胜负原因等一目了然,并从中受到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44,2022/11/20,44,第二章 三

25、国演义,第三,其全景性还表现在既写战争,又写政治,既写战争生活又表现政治生活。使“三国” 通过战争场面的描写,气势磅礴地描绘出三国时代的历史画卷。 3、富有个性的战争描写。“三国”描写了大大小小的几十场战争,但却无雷同之感,究其原因,是因为: 第一,把写战争与写人物结合起来,特别是着重写统帅的不同性格。如诸葛亮,45,2022/11/20,45,第二章 三国演义,的足智多谋,周瑜的才高量窄。 第二,从实际出发,不把战争简单化、模式化。作者不是从概念和模式出发,而是从历史、从生活出发,写出了战争的复杂性。“三国”不像某些小说那样,有所谓的第一条好汉、有无敌的法宝。只要第一条好汉出来,亮出无敌的法

26、宝,就会所向披靡。如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也有街亭之败;关羽因骄傲轻敌,败走麦城被,46,2022/11/20,46,第二章 三国演义,马忠活捉,最后被杀。在大的战役中,不回避胜利一方的某些失败,所以胜利方往往是大处得胜,小处失败。 第三,“三国”写战争还有一个原则,战争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一方、胜利的一方,往往浓墨重彩去加以描写;战争中处于失败或被动的一方,则写得简略,写得轻描淡写。这样突出了胜利方,使人能清楚看到取胜的根本原因。,47,2022/11/20,47,第二章 三国演义,第四,把紧张激烈的战斗与轻松闲适的场面结合起来,写出了战争的丰富多彩,摇曳多姿。如激烈的北北伐中,也有诸葛弹琴退仲达、

27、观鱼平五路那样悠闲的描写;决定三国鼎立的赤壁之战,也有蒋干中计的喜剧描写,庞统挑灯夜读的安详静谧,48,第三章 西游记,西游记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最杰出的神魔小说。全书故事可分为三大部分:前七回写猴王出世以及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到十二回写佛主说法,魏徵梦斩龙王,唐僧的出生和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到一百回写孙悟空等三人保唐僧到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修成正果。三部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前后两部分又各自独立,自成体系;中间部分起,2022/11/20,48,49,第三章 西游记,情节过度的作用,连接前后两部分。 西游记虽然主要内容是写唐僧取经的故事,但和历史上玄奘取经的事迹已几乎完全不同

28、。虽仍颇多宗教色彩,但已被民间传唱和作家们的创作内容所突破,多具神话寓言的性质。最大的变化是,孙悟空取代唐僧,成为全书的中心人物。 一、孙悟空形象的典型意义 首先,他有英勇果敢、艰苦卓绝的反,2022/11/20,49,50,第三章 西游记,抗斗争精神。在大闹天宫中,不论什么天兵天将,也不论他们掌握了什么法宝,都被孙悟空打得落花流水。取经途中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尽管诡计多端,狡猾凶残,但都逃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都被他打得无藏身之地。在他身上既表现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幸福,反抗一切恶势力的民族传统,又反映了中国人民征服困难的顽强意志、无穷智慧和不可抗拒的巨大,2022/11/20,50,5

29、1,第三章 西游记,力量。孙悟空这个形象的可贵,不在于他没有(也不可能)使人民最终摆脱封建统治,而在于他总是鼓励人们永远不停息地斗争,向最高统治者斗,向妖魔鬼怪和一切恶势力斗,向自然灾害斗,也向唐僧、猪八戒一类人身上的缺点斗。斗争,就是孙悟空性格中最可宝贵的,也是最主要的特征。在这个根本点上,孙悟空是始终如一的,足以给人们以鼓舞力量,值得人们,2022/11/20,51,52,第三章 西游记,喜爱。 其次,孙悟空的思想和行动,基本上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要求,在历史上有一定进步意义。他的政治理想,如反对轻贤,要求任人唯贤,反对昏君,反对妖魔鬼怪鱼肉百姓,要求除暴安良等,毕竟带有符合广大人民理想和愿

30、望的成分。 第三,孙悟空有着高度的事业心,这对于从事任何事业的人来说,都是富有启发,2022/11/20,52,53,第三章 西游记,和教育意义。孙悟空的志向并不主要表现在取经上,孙悟空的真正热情,是倾注在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扫荡一切妖魔鬼怪,实现他那国泰民安的社会理想和长生不死的人生理想上,这才是他之所以有高度的事业心和顽强斗志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高度的事业心和顽强斗志,还来源于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小说中的许多描写,都能说明这一点。,2022/11/20,53,54,第三章 西游记,第四,孙悟空形象的典型意义还有着多方面的、极为丰富的内容。例如他那机智、乐观、诙谐、勇敢、豪迈的性格,既可以给

31、我们以思想上的启迪和教益,又能使我们从中得到生动的愉悦和美感享受。,2022/11/20,54,55,第三章 西游记,二、猪八戒的形象: 像孙悟空一样,猪八戒这个形象在中国也是一个家喻户晓、户孺皆知的人物形象。和孙悟空一样,猪八戒也是一个人、兽、神三而和一的统一体。作为人的一面,他吐人言,做人事,心理活动,思维感情与世俗的人没有什么区别;可他又毕竟不同于凡人,不仅外貌像猪,甚至某些习性也有猪的印迹,这显然又是他兽性的显现,2022/11/20,55,56,第三章 西游记,了;至于他的腾云驾雾,三十六般变化,生就的超凡神力,又显然不是凡间常人所能做到了。作者吴承恩非常巧妙地把人、兽、神这三种不同

32、的属性,注入到这同一躯体之中,使这一形象既给人以熟识亲切之感,又具有离奇神幻的色彩。当然,在猪八戒的身上,人、兽、神这三种属性并非是并重的,人的特征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因此,论猪八戒,重点还是要看他,2022/11/20,56,57,第三章 西游记,人的一面。 实事求是地讲,在唐僧的三位弟子中,猪八戒的性格是最为丰富、复杂的。他有突出的特点,也有明显的缺陷:憨直中略带几分狡猾,实干中又伴随着好吃懒做。他自私、好色,却又能不叛大义。整个性格,充满难以调和的自相矛盾,而这种矛盾又往往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 说到猪八戒的优点,人们印象最深的,2022/11/20,57,58,第三章 西游记,恐怕要算他的

33、实干作风了。虽然他不像沙僧那样劳而无怨,但毕竟吃了苦,尽了力,于取经事业大有其功。整个取经路上,脏活、累活、苦活大多落在他的身上,如挑行李、背死尸、埋人头,都完全由他承担。一次路过七绝山,师徒四人受阻于浩瀚的稀柿衕,欲行无路,举步唯艰。最后还是靠了猪八戒的拱嘴,拱出一条路来。尽管每次卖力之前,他总不免发牢骚,讲,2022/11/20,58,59,第三章 西游记,怪话;干完之后,又好大喜功,但是,他的实干精神,还是给人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引象。 除“劳苦”之外,每次被妖精俘获,生死攸关之际,八戒又能表现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大丈夫气概。他的本领,按说也很不错了。被打下天庭之前,曾做过天蓬元帅,一柄九

34、齿钉耙,确有劈岭开山之能。怎奈西天路上,妖魔鬼怪多如牛毛,且,2022/11/20,59,60,第三章 西游记,一个个神通广大。法术弥天、自称“齐天大圣”的孙悟空,尚且时有受挫,凭猪八戒那点二流功夫,自然无法抵挡。但使人钦佩的是,他虽然多次蒙难,却从未向妖精服过软,求过情。相反总是“骂了又骂”,“嚷了又嚷”。即使吊在牛皮带中等死,他也没有半点屈服。所以,尽管在与妖精开战之时,曾有过临阵逃脱的行为,但人们并未把他当作叛徒看待,原因就在这里。,2022/11/20,60,61,第三章 西游记,然而,猪八戒毕竟有重大缺陷,但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这些缺点,往往出于人之常情,属于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具有的秉性

35、和欲望。和唐僧、沙僧相比,猪八戒的形象更接近市井凡人,因之更使人觉得切近可亲。 好色,是猪八戒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通观西游记全书,凡是出现美女,都会使他“忍不住口嘴流涎,心头撞鹿,,2022/11/20,61,62,第三章 西游记,一时间骨软筋麻,好便是雪狮子向火,不觉都化去也”。做妖精时,为高氏之女美色所动,甘愿“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做了高家的“长工女婿”。受观音菩萨“劝善”,出家当了和尚,他仍然不能做到“四大皆空,凡遇美女(绝大多数是妖精变的),他都要凑上前去,调情献媚。甚至取经将成正果,他在天竺遇到月中嫦娥,还要忍不住跳往空,2022/11/20,62

36、,63,第三章 西游记,中,把霓裳仙子拖住到:“姐姐,我与你是旧相识,我和你耍子儿去也。”正是因为他色心太重,导致完全丧失辨别真假、人妖的能力。因而常常为此吃亏。如“四圣试禅心”一节,黎山老母变作孀妇,以招女婿为由测试他们师徒四人的禅心。唐僧、悟空、沙僧均不为所动,八戒却把持不住,假托放马,溜出后门,去与那孀妇“说合”,自愿留下“招赘”。结果洞房花烛夜,三位,2022/11/20,63,64,第三章 西游记,美女无一到手,自己反而做了“绷巴吊拷的女婿”。诸如此类因色招祸,在八戒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了。 除了好色,猪八戒还有好吃懒做的坏习惯。他食量极大,嘴又极馋,取经路上苦行僧的生活实在是强其所难。

37、小说写每逢吃饭,他总是不落人后;如若吃不着吃不饱,他还要争嘴、发牢骚;遇到好吃的,他更是洋相百出。一般来说,贪吃者不少,65,第三章 西游记,都懒惰。八戒的懒惰,最典型的就是贪睡。孙悟空要他去巡山,他一睡就是半天。甚至打了败仗,他也要钻入草丛,马上鼾声大作。猪八戒贪睡常招来孙悟空的嘲讽打骂,但这并没有能使他醒悟,相反,却造就了他撒谎的毛病。一次路过平顶山,悟空要他去巡山,他表面应承,实则走出没有多远,他就在路边呼呼大睡,心中却盘算好:“睡一觉回去,含含糊糊地应答,66,第三章 西游记,他,只说巡了山,就了其帐也。” 猪八戒的私心也是较重的。每逢遇事,他往往先想到自己,与己有关、有利之事,就兴高

38、采烈去干,反之,则牢骚满腹,推三阻四。在比丘国,听说国王要吃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幼儿的心肝,唐僧、悟空予以制止,他却在一旁大说风凉话:“师父,你是怎的起哩,专把别人棺材往自家家里抬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67,第三章 西游记,且来宽衣睡觉,莫替古人担忧。”与妖精对阵,只要遇上手段高强的对手,他常常先落荒而逃,希图保住自己一己之命;至于师父、师兄、师弟是否还在苦战,是生是死,他都懒得去过问了。但一旦发现妖精要被打败,担心悟空抢了头功,他又会掉转头来,用他那柄九齿钉耙,赶快锄上几耙,表示他也出了力,立了功。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取经路上他还存,68,第三章 西游记,“私房钱”。每每经过城镇,他就

39、会央求银匠,把那些散碎银两熔化在一起,然后小心翼翼,藏在“左耳朵眼儿里”。这一举动的确有些荒唐,特别是在艰难的取经路上,更是如此。但对于八戒这一形象,却堪称画龙点睛的妙笔。 综上所述,猪八戒虽出了家,但决不是个好和尚,仍然是一个世俗心颇重的凡夫俗子,确切地说,他顶多算得上是个“花和,69,第三章 西游记,尚”、“懒和尚”。然而正是他的“花”、“懒”,使这个形象接近于世俗的立场。因此,这也正是他受到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70,2022/11/20,70,第四章 金瓶梅词话,第四章 金瓶梅词话 一、关于作者 金瓶梅词话最早出现在明万历(1617)年后,但初刻本似乎就没有作者的署名。现传世最早的刊本

40、是万历末至天启初(16211627)的新刻金瓶梅词话。这个本子是初刻本的翻刻,其卷首,71,2022/11/20,71,第四章 金瓶梅词话,欣欣子序云金瓶梅系其友“兰陵笑笑生”所著。按照习惯,兰陵笑笑生不可能是人的姓名,只可能是一个人的别名或化名。现在一般人都把兰陵笑笑生作为该书作者的代称,实际上是不可靠的。 由于该书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广泛好评,故小说的作者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明末著名作家、文学家沈德符对该书的作者,曾有“嘉靖间大名士”之说。因为,72,2022/11/20,72,第四章 金瓶梅词话,沈德符本人就是明代人,和作者生活的年代又比较接近,再加之沈氏的名声和地位,故此说一直得到许多

41、人的响应。从该书诞生到现在的近390年间,有可能是该书作者的,已考证出有50多人,主要的有这么一些: 1、沈德符的“嘉靖间大名士”说; 2、朱星重申“王世贞”说; 3、谢肇淛“金吾戚里门客”说;,73,2022/11/20,73,第四章 金瓶梅词话,4、和素的“卢楠”说; 5、孙楷第的“冯维敏”说; 6、魏子云的“沈自却、沈德符父子及其门人集体创作”说; 7、徐朔方的“李开先”说; 8、黄霖的“屠隆”说; 9、张远芬的“贾三近”说; 10、胡邦炜、吴红的“冯梦龙最后写定”说。,74,2022/11/20,74,第四章 金瓶梅词话,所有这些关于金瓶梅作者的说法,基本上属于猜测,很难落实。 关于金

42、瓶梅的作者,是该书问世以来一直未能搞清楚的问题。以至有学者把它列入“中国文化之谜”。这个谜底或许是历史无意的遗忘,也或许是作者有意的隐瞒。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想对金瓶梅作者的真实姓名作出判断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了解他的生平经历了。,75,2022/11/20,75,第四章 金瓶梅词话,倒是该书中的不少描写大致给我们提供了作者的身分、阅历和学养: 金瓶梅词话全书穿插了各种时令小曲、杂剧、传奇、宝卷及话本等文学形式,这正是当时市井文化生活的主要食粮,作者对此十分精熟;然而作品中的诗词若按传统的标准来看,几乎全都不合格律和规范,说明作者对正统文学的诗词文赋比较隔膜;金瓶梅词话写了大量的,76,2

43、022/11/20,76,第四章 金瓶梅词话,人物,其中塑造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 主要是市井人物,商人、伙计、荡妇、帮闲,很多达到了传神摹形、追魂摄魄的境界;而以之相反,权相、太尉、巡按、状元、御史等,大多写得比较概念和平面 ;小说还写了不少的生活场景,如贩卖经营、妻妾斗气、帮闲凑趣和市井混骂等事件和场面,均十分得心应手,而对朝见皇,77,2022/11/20,77,第四章 金瓶梅词话,帝、拜谒宰相、以及宴请太尉之类的场面就比较空泛。因此,就直观感觉来看,写作金瓶梅词话的作者,固然有丰富的生活阅历 ,却不太可能是正统诗文功底深厚、并身居高位的大名士、大官僚。他或许只是一位沉伦士子,靠帮闲谋生

44、的不得意文人,也说不定是一位“书会才人”,也只有如此,他才能对当时的城市生活有如此真切的感受。,78,2022/11/20,78,第四章 金瓶梅词话,二、关于金瓶梅词话中的性描写 金瓶梅词话中的性描写有多处,由于这些描写,该书被有的研究者目为自然主义,也即是说,不承认该书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 应该指出,露骨的性描写在文艺作品当中是屡见不鲜的,如英国劳伦斯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又如当年中国盛行的,79,2022/11/20,79,第四章 金瓶梅词话,的地摊文学。 那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金瓶梅词话的性描写呢?应该说这类描写在书中出现,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 一种意见认为,明代的统治者荒淫,方士、文臣竟有

45、以进房中术而得宠的。以致士大夫渐不以谈闺帏为耻。在文学作品中自然也就有这样不好的风气。讲到荒,80,2022/11/20,80,第四章 金瓶梅词话,淫,明以前的帝王也大抵如此。如南朝的皇帝就荒淫的多。隋书经籍志中还著录着好几种房中术的书,可见这在当时并没有把它看成是下流的东西。但在南朝的文学作品中就没有着样的描写。宫体诗虽然被骂荒淫无耻,却并没有性行为的描写。显然,金瓶梅词话中赤裸裸的性关系描写肯定有其他原因。那就是李贽的思想,把“好货好色”作为人类自然要求加,81,2022/11/20,81,第四章 金瓶梅词话,以肯定的进步思潮有关。由于封建社会长期压抑、禁锢人的正常需求,所以一旦有人振臂一

46、呼,自然四方响应,引起整个社会风气的巨大改变,这时的士大夫竟然以“不谈闺帏为耻”。社会思潮的巨大改变,文学作品中有这样的描写,就是很自然的现象了。不仅长篇小说如此,短篇小说也是这样,如“三言”、“二拍”中的一些描写。戏曲当中也有直露的性关系描写,如,82,2022/11/20,82,第四章 金瓶梅词话,西厢记酬简。金圣叹在西厢记总批中说:“有人谓西厢此篇最鄙秽者,此三家村中冬烘先生之言也。夫论此事(指该戏中的性行为描写),则自从盘古至于今日,谁人家中无此事乎?而何鄙秽之与有?”这很能代表晚明接受这种思潮的人们的普遍看法。可以说这其实是那个进步思潮本身带来的历史局限。 我们还应该看到,该书的性描

47、写虽是,83,2022/11/20,83,第四章 金瓶梅词话,一种历史局限,但其中也含有暴露的成分。是小说主题的需要,目的是为了揭露西门庆生活的荒淫,以及自私、丑恶。 第三,这类描写在书中仅是很小的一部分,退一步讲,即使它们是自然主义的,也并不妨碍全书的现实主义性质。在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之间并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朱光潜先生在其西方美学史 一书中就指出:“法国的现实主义,84,2022/11/20,84,第四章 金瓶梅词话,不但朝过去看没有和浪漫主义划清界线,朝未来看,也没有和自然主义划清界线。”在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中,有一点自然主义的描写,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感到奇怪的事情。,85,第五章

48、 曹雪芹红楼梦,86,2022/11/20,86,第五章 红楼梦,第五章 红楼梦 一、红楼梦的研究近况 (一)思想内容方面 1、总纲说 (1)第四回是全书总纲 第四回主要的就是那个“护官符”。而第四回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都,87,2022/11/20,87,第五章 红楼梦,不足以代表红楼梦的成就和特色。“总纲”一词的含义本来在文学创作上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作为评论长篇小说时普遍适用的公式。而且这种提法本身就不科学。 (2)第五回和前五回是全书的总纲 小说第五回是“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而前五回是借他人之口来介绍红楼梦,88,2022/11/20,88,第五章 红楼梦,的故事和主要

49、人物。 2、“政治历史小说”的提法 “政治”一词有它特定的含义,小说不能等同于政治,如果用“政治”来评价和概括长篇小说,只是对红楼梦认识价值的贬低,也违反了文艺创作的规律。 3、红楼梦的主题和主线 有些学者认为,宝黛的爱情悲剧是全,89,2022/11/20,89,第五章 红楼梦,书的主题;也有学者认为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败没落所包含的对封建社会深刻有力的批判是全书的主题;有的学者认为红楼梦是“借情言政”,用爱情描写掩盖政治斗争,主张政治斗争是红楼梦的主题;也有学者提出,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是正主题,宝黛的爱情悲剧是副主题。,90,2022/11/20,90,第五章 红楼梦,在主

50、线问题上,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意见: (1)认为宝黛爱情悲剧是小说情节结构的主线; (2)认为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是小说的主线; (3)认为宝玉叛逆性格的发展过程是全书的主线。,91,2022/11/20,91,第五章 红楼梦,(二)关于作者 戴不凡发表一系列文章,运用“内证”、“外证”,极力证明另有“石兄”所作旧稿,曹雪芹只是加工改写者。此外,由于后来发现了程伟元的一些文物史料,有学者认为程应该是红楼梦的主要续作者。也有学者认为另有续作者,对高鹗的续作提出了怀疑。还有学者认为后四十回就是作者的原作,不是,92,2022/11/20,92,第五章 红楼梦,续作。 (三)关于版本 红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