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报告)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0800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报告)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报告)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报告)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报告)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报告)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报告)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报告)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及实例,S200912004 刘嘉,2,内容目录,一.古村落概念界定二.研究古村保护的原因三.古村落保护研究现状四.古村保护常用方法总结五.古村保护实例分析,3,一.古村落概念界定,4,1.1学术界的几种观点,古村落是古代保存下来村落地域基本未变,村落环境、建筑、历史文脉、传统氛围等均保存较好的村落,是现代环境里所能见到的古代村落。同时提到古村落与历史文化村落或传统村落的概念大致相同。 (刘沛林)一要有比较悠久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被记忆在这个村庄里面;二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且这个遗存包括物质的,还包括非物质的;三要基本保留原来村庄的体系;四要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2、。 (丁怀堂)物质文化遗产自成体系,有跟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历史街区,代表性民居建筑,一些公共设施,比如庙宇、桥梁、水井、戏台等大量历史文化遗存,同时,有比较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冯骥才)所谓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 (朱晓明),一.古村落感念界定,5,1.2古村落的定义,1.属于历史文化名村的村落 2.满足以下条件的村落 :成村年代不晚于清代 :历史遗存丰富,或意义重大(区级以上文物) :布局保存完整,脉络清晰(传统布局占村庄总面积 一定比例) :发生

3、过重大历史事件,或有名人故居,一.古村落感念界定,6,二.研究古村落保护的原因,7,2.1古村落具有宝贵的人文价值,朴实、生动、鲜活、极富文化内涵的古村镇,是中国传统建筑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地反映了农业文明时代的乡村经济和极富人情味的社会生活;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沉淀了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教育、旅游等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05年9月,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发展债口宣言,二.研究古村落保护的原因,8,古村落是传统哲学的物质载体,古村落建立在农耕经济“天人合一”思想上的村落形态,强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单体建

4、筑、建筑群体组合、择地观念和空间形态都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传统的科学精神,如背山面水的选址原则等等。,古村落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活体文明,古村落与人的生活、活动密切相关,与当地文化传统紧密结合,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独特的文化传统与生活习惯只有在古村落中才能得以延续。,二.研究古村落保护的原因,9,2.2高速发展带来的外部威胁,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域范围内城乡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以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市政交通设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将进一步推进,为了顺应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缓解用地矛盾,北京市近年来开始了各种原因的较大规模的村庄的迁并工作,2010年北京启动了城乡接合部的50个重

5、点“挂账村”作为试点,全部在年内完成搬迁。同年,为了保护生态,北京山区有221座村庄从地图上消失。2010年,为南城发展腾地,大兴区对64个自然村进行拆迁。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市古村落保护与城乡建设发展的矛盾将比以往更加突出。,二.研究古村落保护的原因,10,三.古村保护研究现状,11,3.1国外相关理论与法规梳理,l)法国学派,以维奥莱一勒一杜克为代表,主张修复古建筑的形式主义,追求艺术完美,风格统一;不仅修复风格,还要修复内部结构;修复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应采取绝对化原则;要符合当代的使用功能,使建筑具有生命力;2)英国学派,以拉斯金和莫里斯

6、为代表的英国学派,主张保护古建筑原始风貌的历史浪漫主义。拉斯金在其著作建筑七灯一书中否定了法国学派的修复做法,主张加强经常性保护古建筑,保护古建筑的原始面貌,保护古建筑所构成的传统历史文化情调;古建筑是不可再现的,提出用“保护”代替“修复”并保护要有识别性,保护其历史记忆。3)意大利学派,以焦万诺尼为代表,汲取了法国和英国学派的观点,主张古城(历史小城镇、古村落)、环境、建筑的统一,古城(历史小城镇、古村落)的每个片段都应该统一于同一个总体设计中,历史建筑统一于当前的古城肌理当中,要保护建筑本身和环境之间的历史文脉;古城(历史小城镇、古村落)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缮在进程中要有相似性,如尺度、生

7、态、整体格局、相互关系;修复要尊重历史建筑的真实性,可以用现代方法和材料,但不能超过历史建筑的量度。,三.古村落保护研究现状,12,国外相关法规梳理,三.古村落保护研究现状,13,3.2国内相关理论与法规梳理,三.古村落保护研究现状,国内古村保护发展历程,21世纪: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历史、经济、环境、社会、旅游等其他众多领域的相关学者也参与研究并发表众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2000年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 200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定义历史文化村镇并加以保护 2003年公布了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名镇,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聚落景观、乡土建筑、民居改造

8、等视角进行研究:关于传统村镇聚落景观的研究(彭一刚)关于民居聚落改造的研究(单德启)关于古村落乡土建筑的调查研究(陈志华)对北京古村落的研究等等(李先连、许先升),14,3.2国内相关理论与法规梳理,三.古村落保护研究现状,国内相关法规梳理,15,3.3我国古村保护中的现实问题,三.古村落保护研究现状,1.保护意识淡漠: 有的古村落为了进行民居改造,拆除了原本具有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价值的院落、建筑,而代之以与传统风貌形式不协调的住宅建筑;有的村落在给住宅加保温层时,没有考虑到传统建筑外立面的特点,直接加装保温层后对墙面进行粉刷;还有一些古村落,在准备不充分、规划不到家的情况下,盲目进行过度的旅

9、游开发,破坏村庄的文化氛围;有的古村落保护意识非常淡漠,村民不清楚也不关心古村落的保护要素,用不当的方式破坏了村庄标志性的古树,或对文物建筑粉饰一新。,2.保护资金匮乏: 古村落保护需要大量资金,特别是文物保护、房屋修缮、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需求量大,政府的财政投入有限,目前北京市多元化社会融资模式尚未建立,致使村庄中文物古迹未得到合理保护和修缮,村落中的历史传统建筑得不到维护管理,逐渐遭到废弃、被拆除或改为它用。,3.政策法规体系仍需完善:第一,内容不全面第二,具体措施针对性不强。第三,缺乏实施保障。,16,四.古村保护常用方法总结,17,4.1古村保护核心问题的两种观点,古村落研究的核心

10、问题:如何协调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两种观点: 1.有些学者强调要在保护中谋求发展,可以总结概括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2.有学者着眼于保护与发展的冲突,强调对古村落进行“原汁原味”的保护,四.古村保护常用方法总结,18,4.2古村保护的八种方法,四.古村保护常用方法总结,19,五.古村保护实例分析,20,5.1.著名古村保护实例,21,河南省郏县堂街镇临沣寨,22,1.村落概况,临沣寨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在郏县县城东南约12 km处,距离平顶山市市区约20km。东临襄城县,南接宝丰县、平顶山市市区,西北与汝州市、禹州市相邻,是历史上通往洛阳、南阳、许昌的

11、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临沣寨的最初村寨建筑格局可能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寨堡的典型代表,其平面呈椭圆型,总占地大约7万m2。现存的红石围砌的寨墙建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迄今已有149 a历史。整个村落被一种浅红色条石砌筑的寨墙紧紧围着,故当地人又称临沣寨叫“红石寨”或“红石古寨”。2005年11月,由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为国家级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23,2.存在问题,2.1年久失修、缺乏资金造成的古寨破坏资金问题一直是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中面临的要问题,在临沣寨的保护中,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古村落保护的首要问题。2.2传统民居保护与现代生活的矛盾临沣寨之所以能够将较完整的明清风貌保留至

12、今,也说明了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该地区发展的相对滞后,这必然带来了传统民居质量的老化,基础设施的陈旧,居住状况的恶化等问题。2.3认识不足,保护规划工作相对滞后在临沣寨,由于居民与领导的保护开发意识不强,村落的整体保护规划仍处于初始阶段。,24,2.存在问题,2.1年久失修、缺乏资金造成的古寨破坏资金问题一直是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中面临的要问题,在临沣寨的保护中,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古村落保护的首要问题。2.2传统民居保护与现代生活的矛盾临沣寨之所以能够将较完整的明清风貌保留至今,也说明了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该地区发展的相对滞后,这必然带来了传统民居质量的老化,基础设施的陈旧,居住状况的恶化等问题。2.3

13、认识不足,保护规划工作相对滞后在临沣寨,由于居民与领导的保护开发意识不强,村落的整体保护规划仍处于初始阶段。,25,3.保护措施,3.1做好整体保护规划 建立以临沣寨为保护的核心区域,重点保护寨子的空间格局与形态、水体体系、街巷肌理、建筑群体环境、传统建筑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严格保护历史形成的村落、传统民俗文化,以及构成风貌的各种组成要素。 在做整体保护规划中,对道路改造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村寨形态特征的历史与现状,维持原有的道路格局,不能采用大拆大建,拓宽取直的习惯做法,维护好寨内的古村落风貌和街巷空间的宜人尺度。对主要街道两侧的建筑设计,其材料、色彩、形式、尺度都要严格控制

14、。 考虑到寨内历史建筑、传统居民、基础设施的维修、改建任务繁重,可设立村寨保护、管理、审批的专门机构,对居民改造居住环境条件的行为要积极引导,使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避免由于居民盲目改、扩建破坏寨内风貌的整体性和延续性。,26,3.保护措施,3.2做好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 1.需对寨内的古寨墙、寨门、祠堂、关帝庙等特色要素做好保护修复,针对一些古民居年久失修面临倒塌的危险状况,主管政府部门应与村委会及村民共同合作投入一定资金进行修缮保护。 2.逐步实现村落功能由居住功能向游览、接待和文化展示功能的转变。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将废弃房屋作为旅游接待设施进行修复利用。 3.对寨内外分布的一些寺庙、

15、祠堂、学塾、店铺等公共建筑,在进行修复保护的同时,可进行有效利用。寨内的苇席、苇绒鞋、苇床席等传统手工编织品,与丰富的节俗文化、庙会文化、民间文艺等,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作为寨内独特的旅游资源应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开发。 4.完善交通设施,提高现有公路等级。各县城至镇的公路为二级公路,各县城至各乡公路为三级公路,要提高通向临沣寨的公路道路等级,27,北京市门头沟区爨斋堂镇底下村,28,1.村落概况,爨底下村是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所属的一个自然村,现有住户35户, 93人。爨底下村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是一座以农业为主、农耕结合、耕读结合的古村落。历史上它是京城连接边关的军事要

16、道,也是通往河北、山西、内蒙古一带必经之路,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爨底下村成为中国北方东西古驿道上一处繁荣的驿站和货物集散地,村落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村内共有四合院和三合院76套,房屋656间,是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北方地区罕见的山村古建筑群,具有历史、艺术、建筑、考古、旅游、社会文化价值,是古村落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它是国家A级景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民众旅游专业村、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和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9,2.独具特色的社区主导的遗产旅游发展模式,1.公共管理:地方社区控制 爨底下村的管理权由斋堂镇政府掌握,日常管理工作交由爨底下村村委会执行。开发权集中在村委会与居民手中。

17、垂直管理和社区控制对旅游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统一的管理链条有助于景区的建设和资源的统一调配,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带给村民利益的分配,还有利于政府出面对外进行旅游宣传和推广。比如: 2005年政府下大力气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新打510米深的机井,使村民和旅游者的吃水问题得到了解决;4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建设工程,解决了旅游旺季停车难问题;卫生间的维修和增建;交通和景区标识的安置,导游和景区工作人员的培训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行管理模式的优势。由于开发的主导权是地方社区,从而保证了爨底下开发的小规模、全民参与、有控制的发展方式。利益相关者主导,促进了积极的保护,防止了大规模开发带来的消极效应。,3

18、0,2.独具特色的社区主导的遗产旅游发展模式,2.旅游经营:从独立自主经营向经营者共生化转变 爨底下村现有的经营模式是“集体统一经营+农户分散经营”的自主经营模式。爨底下村作为古村落属于文化遗产的范畴,它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作为乡村旅游地,爨底下村的经营权在村委会,而村委会接受斋堂镇的直接领导,镇政府听命于门头沟区政府并受到区政府的监督,因此,景区的经营权是在区镇两级政府主导下的村委会集体统一经营。爨底下村在旅游发展伊始就特别重视社区参与,把全体农户从旅游开发中受益作为发展当地旅游产业的最主要目标。古村落作为一个自然村,它的首要功能是人居功能,单位主体是农户家庭,这是农户分散经营的基础。爨底下村

19、所有农户均为韩姓,历经400多年延续至今,同祖同宗亲如一家,在现有的35户人家中,有33户为旅游接待户,有的村民还承担司机、导游、景区巡视、护山养林等工作,直接从旅游业自主经营中受益。,31,2.独具特色的社区主导的遗产旅游发展模式,2.旅游经营:从独立自主经营向经营者共生化转变 如今,外来投资者越来越多,包括对旅游商品、餐饮住宿的开发,如山旅驿站、中介的介入。爨底下正在经历着从自主经营模式向共生经营模式的转变。从发展的角度看,不应该允许独家外来企业垄断经营,要坚持社区主导开发模式,外来经营者与本地经营者共生发展。共生的方式可以为两种:一种是分工共生,即在发展古村落遗产旅游的过程中,外来经营者

20、和本地经营者通过提供不同等级和类别的旅游产品吸引不同的旅游市场,互相依存,避免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共同促进古村落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另一种是合作共生,城里企业与地方合资合作开发乡村旅游,利益共享。对古村落遗产地来说,分工共生比合作共生更具生命力,外来经营者经营投资大的高档餐饮娱乐项目,其他业务由本地经营者经营。外来经营者与本地经营者分别构成旅游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因而这是一种本地经营者和外来经营者互惠双赢的安排。,32,2.独具特色的社区主导的遗产旅游发展模式,3.盈利渠道与分配:三合一的赢利渠道与利益均沾的分配机制 产业链本地化是爨底下村自身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一般来说,产业链本地化程度

21、越高,自身盈利能力越强。产业链本地化是利用本地资源包括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等,以旅游业为龙头优化配置相关产业,在本地生产和销售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最大限度地使旅游收益留在本地,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爨底下村自身盈利能力主要体现在景区门票、开办农家乐和出售土特产品3个方面(如图4)。2005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712万元,比2004年的686万元增加26万元,增38%;人均收入达到8743元,比2004年人均收入8350元提高了393元,增幅47%。其中村集体收入130万元,村集体收入主要是门票收入和出售土特产品,农户收入主要依靠开办农家乐活动。这也体现了集体个人利益均沾的公平分配机

22、制 在通过销售土特产品盈利方面,爨底下村有着独到的经验。通过申请注册商标,爨底下村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变成了农民获利的有形财富。村里冠以“爨”和“爨底下”商标的蜂蜜、黄豆、玉米面、手工艺品等10多种产品,经过包装后成为游客必购之物,上市第一年,收入突破了10万元大关,成为当地的一条致富新途径。,33,2.独具特色的社区主导的遗产旅游发展模式,4.市场营销:基于“爨”文化的营销 20世纪90年代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在北京晚报上发表了爨底下,君知否?一文,引起了外界对爨底下村的关注,自此大批的美术、摄影爱好者、旅游者、专家学者接踵而来,在提高爨底下知名度的同时,也为这里的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正是因

23、为爨底下扬名方式与众不同,所以它格外注意对外的宣传和营销,尤其是借助文学艺术作品,如摄影图片、美术作品、影视宣传等,向外界推广爨底下村。十几年内,在爨底下取外景的影视剧多达40余部,其中包括三国演义、慈禧西行、手机等。,爨底下村另一个营销手段是注意对自身品牌的打造。当看到了当地文化遗产蕴藏的巨大商机,爨底下人果断地注册“爨”字商标,将无形资产转化成经济效益。目前,爨底下村已为杂粮、干果、手工艺品等五大项、五十小类产品申请了“爨”或“爨底下”的注册商标 第三个营销策略就是与旅行社联合。爨底下村与一些旅行社联系,向它们推出优惠的门票和餐饮价格吸引其组团前往。由于爨底下知名度与日俱增,许多旅行社也主

24、动与之联系,组织游客前来观光。这样一来,游客数量急剧增加,仅2005年两个“黄金周”期间,爨底下村就分别接待游客14800人次和11460人次, 5月3日一天进村游客达3300人,创历史纪录,大大超过了古村的旅游容量。,34,安徽省黟县西递村,35,1.村落概况,西递坐落于黄山南麓, 距黄山风景区仅 40 km,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 鼎盛于清朝初期, 至今已有960 年历史。据史料记载, 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 因遭变乱, 逃匿民间, 改为胡姓, 繁衍生息, 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 到明 清年间, 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 他们经商成功

25、, 大兴土木, 建房、修祠、铺路、架桥, 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 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 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 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36,2.保护措施,2. 1 明确保护的核心( 1) 青石牌坊: 村头坐落一座明万历六年( 公元1578) 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 峥嵘巍峨, 结构精巧, 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2) 明清民居、祠堂: 以开发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等明清民居、祠堂 20 余处, 仍可见往昔的规模和特色。采用传统皖南民

26、居布局的手法, 结构牢固, 历经数百年而无毁损, 室内部分木雕装饰和小木作构件至今完好无缺。( 3) 传统街区: 西递村四面环山, 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 大陆街) 和两条沿溪( 前边溪和后边溪) 的道路为主要骨架, 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 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 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 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 建筑色调朴素淡雅, 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37,2.保护措施,2. 2 划分保护等级 考虑西递古村落发展历史及建筑空间、艺术成就,

27、将保护区划分为四个层面。即风貌保护核心区、风貌控制区、风貌协调区、一般控制区。( 1) 风貌保护核心区: 风貌保护核心区包括传统街区及区内的重点建筑如典型民居、祠堂等, 包括大陆街、大夫第、横路街等, 风貌保护核心区内的保护,遵循 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 的原则, 保留和维护传统的风貌和特色。( 2) 风貌控制区: 地处古村落核心保护区周边,其建筑、环境已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要求按传统风貌和建筑形式进行整治和更新, 与核心保护区风貌整体上保持一致。( 3) 风貌协调区: 该区多为民国和建国后所建,从古村落风貌保护和建设整体考虑, 对区内的建( 构)筑物加以严格控制, 与核心保护区以及风貌

28、控制区整体相协调。( 4) 一般控制区: 该区多为近年所建的徽风建筑, 在一般控制区尽量采用与传统建筑协调的形式,形象地体现传统风貌内涵.,38,2.保护措施,2. 3 重点建筑的保护 西递古村落的重点保护建筑, 包括民居, 祠堂, 楼台、亭阁、街区等, 是西递古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建筑文化精髓。这些重点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 有着不同程度的损坏, 因此在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 要根据建筑物的现状, 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保护。( 1) 保护原则: 对一些有重大纪念意义、重要文物价值的建筑物, 如大夫第、履福堂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做好重点保护的同时, 组织申报上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已公布的县、镇

29、级保护单位, 由县、镇有关部门划定出保护范围, 做出标志说明, 建立专门档案, 落实保护措施。( 2) 保护措施: 环境整治。对古建筑环境进行整治, 为古村落创造一个整洁, 宁静的外部环境。结构加固。对年久且结构有一定损坏的古建筑,采取措施进行加固, 以保证其建筑整体的稳定和完整。 局部修复。对局部有所缺失的古建筑, 依据现存的建筑形体进行修复, 保证建筑风格的完整, 对一些有重要价值、严重损坏的建筑配件、构件, 按原样重建, 恢复古建筑原有的格局。,39,2.保护措施,2. 4 保护遵循的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修复和补缺部分要与原有部分形成整体, 保持景观上的和谐一致, 有助于恢复而不

30、是降低它的艺术价值和信息价值。( 2) 可识别性原则: 添加部分都必须跟原来部分有所区别, 使人们能够识别哪些是修复的和当代的东西, 哪些是过去的原迹, 以保存文物建筑的历史可读性和历史艺术见证的真实性。( 3) 必要性原则: 加固和维护措施尽可能少。( 4) 可逆性原则: 不妨碍以后采取更有效的保护措施。,40,昌平区流村镇西峰山村,文物保存现状 西峰山村隶属于昌平区流村镇,是一个古老的山村,三面环山,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是古战场。村中有一口古井,年代久远,虽未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村中相传此井为宋朝穆桂英所留,并视为村中重要古迹。 古井位于在村中主要道路交汇处的一个小广场上,和

31、西边的两个宅院,两个商店共同构成一个微型组团。,西峰山村古井,古井位置示意图,五.古村保护实例分析,保护范围 古井位于在村中主要道路交汇处的一个小广场上,保护范围为古井所在广场和其西边的两个宅院、两个商店同组成的组团。,保护范围示意图,五.古村保护实例分析,具体措施 重新设计小广场景观。将广场上原有的健身器材移置他处,在此种植乔木和灌木进行绿化,并布置铺地、座椅。 整治广场旁的住宅形象。将凌乱的宅院规划成整齐的四合院形态,美化组团街道景观。,保护范围内景观设计示意图,五.古村保护实例分析,针对西峰山村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有特色的旅游规划,五.古村保护实例分析,45,昌平区兴寿镇海子村,文物保存现状

32、 海字村位于昌平区兴寿镇的西北部,属于深山型村庄。村庄内现存一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九圣庙,是宋朝时期的寺庙,距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近年来经过修缮,现保存较好。庙内分正殿和南北两殿,与一座古戏台遥相呼应。古庙和戏台位于村庄东部,沿河的主要道路以北的一个小广场上。此外,村中还有几株古树,沿主要道路零散分布在村庄西部位置。,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九圣庙,挂牌古树,五.古村保护实例分析,文物分布 村庄的主要道路基本上能够串联全部文物,而且与水道相邻,景观良好,因此海子村应将其作为景观轴。,海子村文物古迹分布图,五.古村保护实例分析,保护区域,海子村保护范围规划图,五.古村保护实例分析,具体措施东部的古庙、

33、戏台和古树保存情况较好,维持现状即可。对戏台和古庙南面的广场进行景观设计,布置绿化。对广场以西沿河道旁的民居建筑进行立面修缮,建筑形式参考四合院形式,呼应传统文化氛围。,广场平面设计图,四合院形式示意图,五.古村保护实例分析,海子村特色旅游规划 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可以成为该旅游区域的形象标志,才会使旅游商品更具有吸引力,才会受到游客的青睐。海字村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开展深山休闲登山和户外拓展项目。另外,海字村应充分利用铁壁沟生态观光园,开办采摘节等各种旅游采摘活动,并完善与旅游相关的各项服务,将干果、柴鸡蛋等农副产品或土特产品变成旅游商品,从而对增加旅游收入和繁荣山区经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

34、用,最大限度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五.古村保护实例分析,海子村特色旅游规划 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可以成为该旅游区域的形象标志,才会使旅游商品更具有吸引力,才会受到游客的青睐。海字村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开展深山休闲登山和户外拓展项目。另外,海字村应充分利用铁壁沟生态观光园,开办采摘节等各种旅游采摘活动,并完善与旅游相关的各项服务,将干果、柴鸡蛋等农副产品或土特产品变成旅游商品,从而对增加旅游收入和繁荣山区经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最大限度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五.古村保护实例分析,海子村特色旅游规划 (1)一日游路线 主要分布在村庄西部圣母山下的奇石异松风景区和村庄北部的山林生

35、态体验区。修建从村庄至景区的登山步道、观景视廊,以及相关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另外在圣母山脚下形如卧佛的石群处设置一个可以祭山拜山的平台。(2)两日游路线 主要分布在村域西北部的石艺观光旅游区。充分利用原有采石场山体特殊风貌,规划石艺、石雕展览平台,完善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另外结合北部的栗树园,进行果品采摘体验项目。(3)多日游路线 多日游主要集中在村域西南部的铁壁沟生态采摘观光园和东南部的小涌谷温泉会馆区域。在现有旅游基础上进行整合完善,规划相关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解决餐饮、住宿、停车、观景等问题。,五.古村保护实例分析,53,昌平区长陵镇庆陵村,保护区域及范围 庆陵村位于昌平区长陵镇中南部,属浅

36、山区村庄,因有明帝朱常洛的陵寝而得名。庆陵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村落东北方,目前尚不开放。村民最初集中居住在正方形的庆陵村监墙内,后来逐渐向东面扩展。 体现原始村落的文脉的回字形监墙大部分得以保存,监墙内房屋紧凑,规整,布局大致为南北向。监墙外房屋稍显凌乱,布局也基本为南北向。 回字形监墙内部区域历史价值很高,为了避免其景观受影响,最大限度的保护此区域的原始风貌,应逐步将监墙外后建的民宅逐步迁走,仅保留临近的少部分必要设施和优质建筑,以此对村落面貌进行全面保护。,五.古村保护实例分析,具体保护措施 首先对村庄内的建筑进行质量评估。对于监墙外房屋质量较低的区域,组织村民逐步迁出,其用地还原为

37、绿地,仅保留临近监墙的少部分质量较高的房屋及村委会等必要设施。同时,对监墙内低质量房屋进行重建,建筑形式参考村中高质量建筑,保持传统建筑形式。,五.古村保护实例分析,房屋质量评估与重建意向,五.古村保护实例分析,庆陵村特色旅游规划目标: 庆陵村的旅游业发展目标需结合自身的现状及特点,分清优势和劣势,不能盲目攀比,因袭他村开发模式。庆陵村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应该是依托庆陵、周边环境资源和明代监墙周围的村庄形态,通过开发自身特色,为其增添文化旅游价值,而不是与其他景区形成竞争、对峙。规划:聆听古韵:将村庄中的古树作为景点,利用古树的枝叶形成的围合小空间,在村庄中小型广场的石椅上,木刻牌边,纳凉,交流,

38、聆听历史的氛围。触摸历史:古老的明代监墙,斑驳的地砖,时而出现的雕刻千古绝句,使游客感觉穿越历史,能够触摸历史。体验民俗:在村庄中重新开展“抬轿子”的民俗活动,使游客了解庆陵古村落的民俗文化,并组织庆陵村民学习剪纸、编制等手工业,增加民俗产业附加收入。同时,发展民俗接待户,让游客住农家院,吃农家饭,观农家景。自采鲜果:在村庄中划分片区,种植特色水果,整修田间道路系统,让游客体验采摘乐趣。畅游乐园:利用村南娱乐休闲乐园,建设集休闲、娱乐、餐饮、观景、垂钓、种植体验等项目的休闲乐园,将该乐园打造成为庆陵村的旅游亮点。,五.古村保护实例分析,2011.10,The End,Thank You,刘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