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造山带及构造野外工作方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0810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PT 页数:215 大小:19.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生造山带及构造野外工作方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5页
增生造山带及构造野外工作方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5页
增生造山带及构造野外工作方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5页
增生造山带及构造野外工作方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5页
增生造山带及构造野外工作方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增生造山带及构造野外工作方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生造山带及构造野外工作方法ppt课件.ppt(2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增生造山带及构造研究方法,王根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11月25日,第一部分 俯冲增生造山带研究,我国造山带区大于稳定克拉通区,必须强化造山带地质调查方法研究,夯实造山带地质填图基础,弧后盆地地层系统,岛弧-弧间盆地地层系统,弧前-海沟系统,海山地层系统,大洋盆地地层系统,裂离地块地层系统,大洋盆地地层系统,被动陆缘地层系统,2011年,Cowan, 1985,Festa et al.,2010,Wakabayashi et al., 2011,Codegone et al.,2012,Wakita,2013,Saito et al.,2014,A.M.C. Sengor(1993)

2、 阿尔泰型(突厥型)造山带 由宽阔的消减一增生杂岩组成,周期性向洋跃迁的岩浆弧把这些增生楔体连同洋壳碎片焊接起来。如中亚、图瓦一蒙古、我国新疆和东北,阿拉斯加和日本等。,IODP和DSDP研究表明:俯冲、增生造山作用形成的俯冲杂岩由复理石和混杂堆积组成。尽管俯冲杂岩在碰撞之后经受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但其仍保留了一定的原始特征(如复理石的碎屑组成、地层序列、沉积构造和古生物等)和残留各种变形记录。研究这些残留地质信息如高温低压变质岩石蓝片岩、榴辉岩可能残留有岩石发生高压变质作用之前的矿物组合和构造样式,记录着洋壳俯冲-增生的演化历史,是研究解造山带深部构造-热演化的珍贵样品。,(Sama

3、ntha R. Barr et al. 1999),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和深海钻探已经表明:下冲板块沉积物在增生楔变形前缘增生的复杂构造地质作用主要是“前缘增生(frontal accretion)”、“刮削作用(offscraping)”、“底侵作用(underplating)”和“前缘构造剥蚀作用(frontal tectonic erosion)”。前缘增生和刮削作用实现增生楔侧向增长,底侵作用同时实现增生楔发生垂向和侧向生长。前缘构造剥蚀作用为前端新逆冲岩片的形成及其这些活动逆冲岩片顶部沉积盆地形成提供物源(von Huene and Lallemand, 1990)。由此可见,增生楔形成

4、过程是引起陆壳侧向和垂向生长过程(Moore et al.,1991; von Huence and Scholl, 1993; Ye et al., 1997),也是山脉的初始形成过程(Ohmori et al., 1997)。增生楔及其顶部盆地的形成可为消减带处陆壳生长以及造山带演化提供重要信息(Sengor, 1991)。,大量研究表明,增生型造山带有以下基本地质特征(Sengr, 1991, 1993;李继亮,1999,2004;Cawood, 2007, 2009;袁四化与潘桂棠,2009;王根厚等,2009,Xiao et al.,2010;李光明等,2012; Liang and

5、 Wang et al., 2012):,1、发育很宽的增生杂岩带,宽度几十几百公里,主要成分为形成于大陆边缘半深海深海相的复理石细碎屑岩建造与大洋表壳沉积物,以及规模不等的外来岩块,这些强烈面理化的碎屑岩以基质的形式存在,包裹蛇绿岩残块及高压变质岩。2、增生杂岩带中包括规模不等、成分复杂的(刚性)岩块,这些岩块往往具有迥异大地构造相,岛弧、洋壳、洋岛、弧前盆地等及陆块残片(包括盖层与变质基底)均有可能卷入主动大陆边缘的巨型增生系统(潘桂棠等,2008;袁四化与潘桂棠等,2009)。3、增生造山带可以分为后退和推进类型。后退的造山带(如现代西太平洋)响应下盘俯冲区的上冲板块,进行着长期的扩展并

6、具有弧后盆地的特征。推进造山带(如安第斯山脉)发展的环境中,上冲板块朝着下行板块发展,导致前陆褶皱,冲断带和地壳增厚。,4、增生杂岩带变质、变形作用强烈,但洋壳俯冲期塑性流变构造常作为其主体构造样式,发育巨型的韧性剪切带,并且可能主导了岩块的混杂就位过程(Liang and Wang et al., 2012)。5、增生杂岩带中发育有钙碱性火山岩和花岗岩带,也可能发育有同碰撞花岗岩带。造山带中增生的火成岩组合的可分为三种类型,这取决于他们是否来自海山、洋脊、或者是否与俯冲蛇绿岩有关(Costas Xenophontos,2004)。6、遍布时空的加积造山作用代表着形成及保存各种各样矿床类型极端

7、优越的背景。从大陆边缘或者洋内盆地背景下活跃的岩浆弧,到发展成各种各样的弧壳环境,例如大陆边缘变形和剥落作用的前弧和后弧。,近年来,有关“俯冲增生造山作用”正成为造山带研究的前沿或热点,尤其是海山、岛弧、海底高原和外来地质体(allochthones)等的俯冲、增生作为造山带形成的重要机制已深受地质学家的关注和研究。,第二部分 造山带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思考,(Samantha R. Barr et al. 1999),一、俯冲增生杂岩的表现宏观特征,板块俯冲形成的增生杂岩带,蛇绿岩就位机制,就位方式不同变形样式构造组合形态变质程度不同,板块俯冲形成的增生杂岩带,物质组成,岩块,洋壳残片,基质,深

8、水细碎屑沉积,岩块改造而成的细粒物及构造岩,外来岩块,台地相岩块,斜坡相岩块,基底岩块,构造组成,增生杂岩带内部,俯冲期构造 (残留构造),边界断裂,韧性剪切带(糜棱岩),脆性断裂(碎裂岩),隆升走滑构造(叠加改造构造),脆性断裂,等厚褶皱,非透入性劈理,碰撞期构造(主体构造),挤压增生岩块及韧性断层,蛇绿岩变形构造(韧性边界),逆冲推覆构造岩片(多为相邻陆缘浅海沉积),俯冲-增生杂岩特征,变质杂岩系形成过程明显的“集成性”。“集成性”主要表现为:(1) 岩系内部的等时介面往往受到复杂的构造置换,难以在宏观填图尺度上加以追索;(2) 杂岩系所涉及的整体时空范畴往往是“单向有限”的,类似数学上的

9、“半序空间”,也就是说,杂岩系通常有比较确切的时代上限,而其时代下限往往是不确切的,它取决于杂岩系组构所“集入”的原始成岩空间。杂岩系时空范畴类似一个“奇异吸引子”,其内部信息必然是“混沌有序”,并具有“分形”的特点。,雪水河增生杂岩构造样式及变形变质序列,B处前两期构造特征及其叠加关系,C处M1D1灰岩构造变形特征,蓝岭地区增生杂岩构造样式及变形变质序列,A,B,C,蓝岭构造置换样式的自然剖面,A处大理岩的构造变形特征,大理岩紧闭褶皱的转折端,大理岩的构造石香肠,B处大理岩的构造变形特征,C处大理岩的构造变形特征,俯冲增生杂岩石无论在平面上还是剖面上都为“透镜状”,变形分解的作用明显,可划分

10、为三个区域:核部无应变区,托尾共轴收缩变形区,边缘单剪变形的强面理化带。,俯冲增生杂岩带的填图,以“基质”和“岩块”为基本填图单位,客观填绘增生杂岩带的物质组成,通过详细的构造几何学、运动学调查研究查明变形-变质序列,在此基础上厘定构造环境,探讨演化过程,增生造山带填图理论和方法,S2,S1,E,第一期右行剪切,第二期南北向收缩,第三期纵弯褶皱,E,XZ面,XY面,物性填图意义:俯冲增生杂岩填图为构造与岩性双重填图法,不但要根据物质组成差异圈定不同地质体,而且对圈定的地质体赋予不同的属性,这对物质组成相同而属性不同的单元尤其重要。,构造填图意义: 物质变形样式(几何学)是俯冲增生杂岩形成温压条

11、件的指示,运动学组合是岩块就位过程的反映。俯冲增生杂岩填图的理想:物性与构造变形的有机结合!,1、正确勾绘岩块的边界,2、围绕岩块添加基质构造岩花纹,显微尺度、露头尺度旋转斑与基质的关系,就是岩块与基质的缩写!写实表达客观存在是填图的理想,天山石炭纪蛇绿岩,(据徐学义,2006修改),通过主成分分析准确把握吐鲁番盆地台北拗陷山前构造带的地层分布,b) 原图像,a) 3,5,2主成分的假彩色合成图像,二、野外区域地质调查,(一)收集已有资料和充分利用遥感资料,通过主成分分析准确把握吐鲁番盆地台北拗陷山前构造带的地层分布,b) 原图像,a) 3,5,2主成分的假彩色合成图像,二、野外区域地质调查,

12、(二)区域地质调查的程序和组织填图工作的程序简单地层区填图以传统的填图为主进行;复杂地层区(非史密斯地层区)填图的合理程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先填图后测剖面;2、先填图后在进行关键区段重点研究,建立研究区总体构造样式;,填图工作的组织就复杂地层区填图地质填图而言,组织形式主要突出两个方面:1、系统学习、对填图区地质现象的统一认识2、分组、分片填图为主,交流讨论随时进行。,色哇组(J1-2s)-色哇大比例尺图范围,色哇组(J1-2s)-色哇大比例尺图,色哇组(J1-2s)-色哇大比例尺图,(三)地质路线调查工作1、地质路线的布置 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露头发育情况,合理布置观察路线。衡量地质

13、路线布置是否合理,主要根据是否能达到填图比例尺所规定的研究精度,能否有效的控制和不遗漏按照填图比例尺应填出的构造地质现象和地质体。1)对于线状展布的构造以穿越为主;2)对于重要的构造现象应辅以追索。,蓝片岩与大理岩构造样式(同斜褶皱),2、地质路线调查的主要内容路线地质调查涉及到岩石学、地层古生物学、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特征、接触关系和层序等方面。因此,扎实的地质基础知识是野外地质测量的关键。,岩石学是基础,如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及构造增生杂岩或造山带混杂岩中,识别深海复理石建造、海山建造及超高压榴辉岩、蓝片岩等组成是基础;对于岩石地层的变质原岩、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的识别是关键。,1)岩石

14、学方面,2)构造变形方面 在相同的变形环境和机制下,岩层的能干性不同,其变形构造特征明显各异。如石香肠构造、褶皱样式、劈理弯曲与折射等。调查中除了认识构造变形外,更重要的是合理划分岩石地层单位。,3)变质作用方面 主要收集区域变质作用中变质相指相矿物或矿物的组合,了解进变质与退变质作用,特别注意变质相带界线与岩石地层与构造关系方面的野外资料,野外要区分出韧性剪切带相关的糜棱岩。,4)接触关系方面 接触关系包括不同级别和相同级别岩石地层单位间的接触关系,尤其构造混杂带,岩块之间的接触关系。接触关系的识别是个地质认识和地质思维的问题,要正确对待。,5)地层层序方面,3、地质剖面的测量剖面工作涉及到

15、剖面工作阶段、选择剖面位置、解决重要的地质问题、收集各种原始资料、采集各种样品。1)确立了填图单位和第一阶段填图基础上进行;2)剖面位置选择在地质内容齐全、露头较好,尽可能解决重点问题的地段;3)剖面测制既可以分段,也可以局部追索测制;4)比例尺一般1:20001:5000。,4、地质记录工作(建议:用传统的填图方法与数字填图结合进行野外描述、记录,加强素描)地质记录要保证其客观性,同时还要注意完整性、连续性、统一性和直观性。1)客观性:对地质现象进行具体的如实描述和测量准确;2)完整性:一是总体记录完整性、二是单项记录完整性;3)连续性:点、线、面有机结合;4)统一性:理论和指导思想统一,概

16、念、术语和格式统一;花纹、符号、代号统一;5)直观性:地质编录要图文并茂,照片和素描必须具备。特别是构造变形要以素描为主。,第三部分 构造的野外工作方法,国外地质填图相关要求参考书,第一节 不同尺度构造研究作用,全球构造:大于108cm大型或巨型构造:106108cm大中型构造: 104106cm小型构造: 10-1104cm显微构造: 10-410-1cm超显微构造: 小于10-4cm,1大地构造位置是前提,2区域构造背景是关键,3露头尺度构造是基础,4、显微构造手段,断层,线理,褶皱,节理,劈理,第二节 构造野外观察与测量,韧性剪切带、不整合等,一、面理研究与野外观察,劈理,顾名思义:劈:

17、具有可劈性;理:具有面性,劈理是一种能按一定方向将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或薄板的平行面状构造。它发育于强烈变形的岩石里。,劈理组成要素:劈理域和微劈石,劈理域,微劈石,(一)劈理的分类,劈理分类包括传统分类和劈理结构分类,传统分类:流劈理、滑劈理、破劈理,结构分类:根据劈理域和微劈石的特征分为连续劈理和不连续劈理两大类,连续劈理:板劈理、千枚理、片理不连续劈理:褶劈理(带状和分隔褶劈理)、间隔劈理,1、连续劈理及野外识别,面理与构造层次(tectonic level),板劈理出现为中部构造层次,片理出现为深部构造层次,中部层次,2、不连续劈理,2、不连续劈理,层间劈理,劈理弯曲,转折端劈理,劈理折

18、射,(二)面理的置换,构造样式:能干岩层形成转折端圆滑的等厚褶皱,发育正扇形不连续间隔劈理;非能干层形成转折端尖棱的顶厚褶皱,发育反扇形连续劈理。,构造置换是岩石的一种构造在经过递进变形过程后,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最常见的是面状构造的置换。不仅可将原有的平行层理构造转换到与褶皱轴面或韧性剪切带相平行的位置;而且可将原来块状的岩石经变形分解作用成为具有新生面理的层状岩石。对构造置换作用的认识在变质岩区构造研究的重要性。面理的意义。,大理岩中片理对层理的置换,中条山,北京西山鲕状灰岩中的构造置换 无根勾状褶皱,面理置换的识别1)标志层的分布2)透镜体的分布3)无根勾状褶皱4)转折端的层理与面

19、理,绿片岩中的面理置换现象,1)层理(S0)发生相似褶皱,小褶皱的包络面代表层理的总方位2)褶皱的不对称性加强,陡翼变薄,弱岩层轴面劈理化,新生面理(S1)局部置换原生面理。3)变薄的褶皱翼的硬岩层明显香肠化。新生面理逐渐透入整个褶皱岩层。寄生褶皱向片内无根褶皱过渡。原生岩层已丧失连续完整性4)片内褶皱被进一步压扁,或成平行片理的压扁透镜体。 S0完全被S1所置换。强岩层的残余透镜体与基质的岩性界面(假S0 )与新生面理S1平行。,纵向和横向构造置换的比较,(三)在地质填图中对面理的观察和记录,3、在地质填图过程中,面理代号有S,在露头观察中按照变形或切割关系确定面理先后,在S右下角有数字标记

20、。层理用S0,第一期用S1,第二期S2,糜棱面理Sm。标记面理产状时,注意分类标记在地质手图或相应的地质图。,1、区分劈理与层理,2、确定劈理类型,4、面理期次的判别:对于1:5万区域地质填图,首要查明主期面理的形成,晚期面理对主期面理具有改造和切割特点。,5、采集定向标本:野外采集定向标本为室内深入研究劈理的物质组成、微观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变形与变质作用提供证据。,二、线理研究与野外观察,线理是岩石中小尺度的透入性构造。按其规模把线理分小型线理和大型线理。,(一)线理类型,(1)拉伸线理(2)矿物生长线理(3)皱纹线理(4)交面线理,1、小型线理,拉伸线理,皱纹线理,矿物生长线理,交面线理,2

21、、大型线理,大型线理包括:(1)石香肠构造(2)窗棱构造(3)杆状构造(4)铅笔构造(5)压力影构造,矩型香肠,菱形香肠,藕节形香肠,(一)石香肠构造,西藏岗塘错地区早古生代角石变形特征,香肠构造,压力影构造,窗棱构造,杆状构造,铅笔构造,(二)线理与大构造关系,1、线理类型与构造层次,交面线理、窗棱构造一般发育中部构造层次,矿物拉伸线理、石香肠构造一般发育深部构造层次,中部层次,(二)线理与大构造关系,2、线理类型与褶皱构造关系,线理与褶皱密切相关,早期交理线理和褶皱转折端的窗棱构造、石香肠构造、杆状构造等往往都和大型褶皱的褶轴平行。,(二)线理与大构造关系,3、线理与韧性剪切带,a型褶皱:

22、a型褶皱是褶皱轴与此同时拉伸线理平行的褶皱,可以由剪切作用直接形成,或是由b型褶皱随着剪切变形的加剧改造而成,一般发育在剪切带的中心部位。,(三)在地质填图中对线理的观察和记录,3、在地质填图过程中,线理代号有L,在露头观察中按照变形或切割关系确定面理先后,在L右下角有数字标记。第一期用L1,第二期L2,糜棱面理Lm。标记面理产状时,注意分类标记在地质手图或相应的地质图。,1、区分原生与次生线理,2、确定线理类型及测量,4、线理期次的判别:对于1:5万区域地质填图,首要查明主期面理的形成,晚期面理对主期面理具有改造和切割特点。,5、采集定向标本:野外采集定向标本为室内深入研究线理的物质组成、微

23、观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变形与变质作用提供证据。,地质图上层理、面理、劈理、线理表示方法,三、褶皱研究与野外观察,通过主成分分析准确把握吐鲁番盆地台北拗陷山前构造带的地层分布,b) 原图像,a) 3,5,2主成分的假彩色合成图像,(一)褶皱的描述,(二)褶皱的分类1、褶皱的位态分类分类依据:根据轴面和枢纽产状,将褶皱分为:1) 直立水平褶皱 2) 直立倾伏褶皱3) 倾竖褶皱 4) 斜歪水平褶皱5 )斜歪倾伏褶皱 6 )平卧褶皱7 )斜卧褶皱,2、G.J.Ramsay的分类三类五型,褶皱与构造层次(tectonic level),平行褶皱(同心褶皱、等厚褶皱)出现为浅部构造层次,相似褶皱(顶厚褶皱)出

24、现为中部构造层次,中部层次,柔流褶皱出现在深部构造层次,阿尔卑斯褶皱全形褶皱,侏罗山式褶皱隔挡隔槽式褶皱,日耳曼式褶皱,3、褶皱的组合型式,四川盆地,龙门山,L2,LMS,Sichuan Basin,侏罗山式褶皱隔挡隔槽式褶皱,增生杂岩剖面分带及构造洋式,雅鲁藏布江增生杂岩南部边界及南部构造特征,增生杂岩剖面分带及构造洋式,增生杂岩南部边界为构造陡立带(以逆冲走滑为主),南部主体为晚三叠世地层组成,变形面以S0为特征,形成典型的褶皱冲断构造。再南,以侏罗纪白垩纪地层为主体,发育典型的“侏罗山式”构造。,T3n5,J1r1,断裂带构造变形,花状构造模式示意图,雅鲁藏布江增生杂岩及造山带结构,1、

25、以西藏加查地区为重点解剖,厘定出雅鲁藏江增生杂岩带,并对其内部组成、分布进行了研究。2、通过野外地质填图及构造解析,建立了增生杂岩变形序列,厘定出俯冲期变形为自南而北韧性剪切变形,发育“流体作用”为主的“通道流”,形成巨型的韧性剪切,形成于深层次。宏观面理为S1。3、碰撞期表现为逆冲走滑的特点,形成明显的陡立带。陡立带以北为增生杂岩S1面理的置换及褶皱冲断构造;陡立带以南为S0为变形,形成褶皱冲断构造,褶皱冲断构造以南发育“侏罗山式”构造。4、建立了雅鲁藏布江俯冲碰撞造山带模式,总体认为造山带为“花状构造”。,4、褶皱的成因,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剪切褶皱作用,柔流褶皱作用,(三)褶皱观

26、察和研究,褶皱及面理置换现象,阳山地区,1、了解区域总体的构造轮廓,2、查明地层层序和追索标志层,3、观察褶皱的几何形态1)、轴面和枢纽2)、褶皱层厚度变化3)、转折端形态4)、不同面的出露形态5)、绘制褶皱剖面,褶皱内部伴生的节理构造,褶皱内部伴生的劈理构造,褶皱内部伴生的小构造,(四)叠加褶皱,叠加褶皱是指已经褶皱的岩层(包括具有面状构造的任何岩石)再次受到褶皱变形的构造现象。叠加褶皱自然界非常普遍。,J.G.Ramsay(1967)根据两组褶皱系之间的相对方位关系,把第一期褶皱作为弯褶皱,第二期作为滑褶皱的模式,根据两期褶皱的轴面和褶轴的产状关系分:,叠加褶皱的三种基本类型,1型 横跨褶

27、皱,两期褶皱的轴面和褶轴成大角度相交,形成穹隆和盆地相间的构造,2型 早期褶皱为斜卧或平卧褶皱,晚期褶皱为近直立的褶皱,两期褶轴以大角度相交,地质图上成新月形或蘑菇形,3 型 共轴褶皱 两期褶皱的轴互相平行,早期褶皱的轴面被再褶皱,根据野外实践、模拟实验和总结前人资料,认为两期褶皱干涉类似两组波浪相互干涉时共同组成的三维几何形态。其产生的构造格架可以分为十种基本类型。该分类考虑两种主要因素:,1、两期褶皱轴之间夹角,2、两期褶皱的形态,地质图上褶皱表示方法,四、节理野外观察,(一)观察点选定1、露头良好,露头面积大于10m2,便于大量测量。2、构造特征清楚,岩层产状稳定。3、节理比较发育,组系

28、及其相互关系比较明确。4、观察点应在重要构造部位,并且在不同的构造层、不同的岩系和不同的岩性中,(二)观察内容1、地质背景的观察:包括构造层、地层及产状 褶皱及断层部位等2、节理分类和组系划分3、对节理进行分期、配套4、节理发育程度观察5、节理的延伸6、节理组合形式观察7、节理面观察8、节理的含矿性和充填物的观察,(三)节理的测量和记录将硬卡片插入节理内测量卡片面的产状,新生代印度-亚洲碰撞体系的断裂构造与地貌特征( Avouac Fu et al., 2003),五、断裂构造研究与野外观察,断裂构造研究与野外观察,断裂带劈理,断裂带构造透镜体,断裂构造牵引褶皱,断裂带内断层泥,西藏断层三角面

29、,断层面运动矢量的侧伏角确定方法,实质上,斜向断裂在自然界更为普遍。,长期以来,关于断裂的研究,一直比较重视正向运动(挤压、拉伸),和平移运动,而忽视了斜向运动。,侧伏角,如果断裂面运动矢量与断层面走向线之间斜交(代表断层面运动矢量与断层面走向夹角,即侧伏角),根据侧伏角大小将断层运动学命名进一步分为如下:1)010(图区)断层运动主要沿断层走向方向运动的,命名为平移断层(大规模称之为走滑断层;2)1045(图区)沿断层走向方向运动为主的,但兼有正向运动,命名为正(逆)平移断层;3)4580(区)沿断层倾向方向运动为主的,但兼有走滑运动,命名为平移逆(正)断层;4)8090 (图区)逆(正)断

30、层,1、断层面上擦痕的野外系统统计2、断层带内劈理产状的系统统计3、断层伴生的羽状节理产状统计4、伴生的牵引褶皱枢纽产状统计,断层面运动矢量的侧伏角确定方法,利用极射赤平投影进行断层面运动矢量侧伏角统计:断层面上擦痕代表了运动矢量方向,即擦痕的侧伏角就是运动矢量的侧伏角;断层面与断层带劈理在断层的交线垂直运动矢量。,地质图上断层表示方法,六、韧性剪切带研究及观察,台湾中央山脉变质岩系中大理岩鞘褶皱,七、不整合类型及研究方法,不整合接触及特征,1 、平行不整合,2 角度不整合,3、不整合的研究方法,1地层古生物方面的标志:如果两套地层中化石所代表的时代有较大的间隔,反映了生物演化过程的中断,说明

31、可能存在不整合。2 沉积侵蚀方面的标志:两套地层之间如果存在各种沉积-侵蚀面、如古侵蚀面、古土壤以及有关残积矿床、底砾岩等,说明上覆地层形成前,曾一度隆起、侵蚀和风化等作用,表明存在不整合。3 构造方面标志:如果上、下两套地层的变形有明显差异,如产状不同、构造线不同,褶皱型式和变形强度各异,说明存在不整合。4 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方面标志,1 确定不整合的存在,不整合形成时代通常相当于不整合接触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所缺失的那部分地层的时代,或下伏地层中最新地层以后与上覆地层最老以前之间的时期。缺:没有沉积式:沉积后剥蚀,2 确定不整合的时代,德兴铜铅锌矿床,南京梅山铁矿床, 云南东川烂泥坪铜矿床

32、Z b 陡山沱组 /Pt 2-3 昆阳群因民 - 落雪组, 广西马雄锑金矿床 D 2 东岗岭组 / 2 水口群, 贵州安龙戈塘金矿 P 3 龙潭组 /P 2 茅口组,沿不整合面形成的萤石矿床,八、岩浆岩体原生构造观察,(一)侵入岩的线状流动构造和面状流动构造,一 侵入岩的原生构造,流线与流面产状关系示意图,(二)侵入岩的原生破裂构造L节理:层节理,平行流面;S节理:纵节理,平流线、垂流面Q节理:横节理;D节理:斜节理,捷克云英岩型矿床与L节理,枕状构造(Pillow structure),绳状构造,玄武岩枕状构造韧性变形特征,八、软沉积变形,软沉积变形是指沉积物尚未充分固结成岩时发生的变形。(

33、一)负荷引起的软沉积变形(二)滑塌作用和滑移作用(三)空隙压力效应和水体扰动作用,(一)负荷引起的软沉积变形,当砂层沉积在塑性泥质层之上因差异压实会使沉积物发生垂向流动而形成软沉积变形。1 火焰构造2 砂岩球和砂岩枕,(二)滑塌作用和滑移作用,滑塌作用和滑移作用一般在水下斜坡上,由于重力、水流和震动等原因引起软沉积物顺坡下滑或顺层流动作用。滑塌作用快、滑移慢。,(三)空隙压力效应和水体扰动作用,当饱和水的砂岩层被不透水层封闭并受到重压作用时,砂层中的空隙水会产生异常高压,即异常空隙压力,空隙压力可以诱发近地表的砂层滑动,导致软沉积物出现各种滑塌构造,也可使砂层灌入,形成砂岩墙。,区域地质测量构造要素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