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的理解与运用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0863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6.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料的理解与运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史料的理解与运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史料的理解与运用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史料的理解与运用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史料的理解与运用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史料的理解与运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料的理解与运用ppt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历史随堂讲义第四部分特色专题串讲第1讲史料的理解与运用,一、史料的分类,按表现形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一)文献(文字)史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1种类: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纸、杂志、信件等。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2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3局限:个人因素(立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篡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例题】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

2、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这则报道()是珍贵的史料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A正确,错误B正确,错误C正确,错误 D正确,错误,C,采用排除法。注意提取信息“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可以排除B、D两项,根据“掺杂着罪恶”可排除C项。故选A项。,【例题】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通知亲爱的先生:5月26日,星期一。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但目前仍然缺席。

3、我请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校长:LH泰纳(Turner),B,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二)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1种类: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2地位:比文献资料可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3局限:(1)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2)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三)口述史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

4、料。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2局限: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按史料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1含义:(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2)第二手史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是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2价值:一般来说,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

5、小心谨慎。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3与三类史料的关系: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上网搜索。,二、获取史料的途径,研究者的立场不同;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时代的局限性等。,三、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四、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

6、手(原始)史料。2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研究。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出。5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不取孤证)。,【例题】关于历史学习的方法,西方著名学者埃尔顿这样认为:“对于历史的真实性,先入为主的危害大于证据之不足或细节之谬误在他理解这些证据之前,他不问也不应该问具体的问题。”下列学习方法中最符合埃尔顿观点的是()A理论联系实际B重视调查研究C有史有论、史论结合D史由证来、论从史出,D,【例题】历史离不开史料的支撑,客观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最容易受到作者主观因素影响的

7、是()A发生的地点B事件的经过C事件的结果D事件的影响,B,【例题】在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中,包含华夏中心观、华尊夷卑观和“华夷之辨”等观念。因此,在研究中国古代与东亚诸国交往之类的问题时,如要获取有助于克服华尊夷卑偏见的资料,较好的方法应当是()A注意收集和使用中国以外的相关资料B尽量查阅台湾史学家的史书C广泛查阅中国古代的史籍资料D查阅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A,【例题】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于是积极组织灭火。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B

8、CD,D,【例题】两位学者对公元元年至l700年世界人口数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出现很大差异。导致两位学者对相同时期世界人口数的统计出现差别的主要原因有()占有的资料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客观史实不同作者的阅历不同A BC D,D,【例题】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读表,回答问题。,(续上表),问题:(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

9、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1)晚清组。(2)东汉组、宋代组。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如: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宋代组可增加其他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3)东汉: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宋代: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他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

10、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例题】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明会典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问题:(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

11、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1)材料一和材料二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材料三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2)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3)(考生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或: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材料三、材料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